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涅槃部疏

TOP

涅槃经治定疏科(五)
2014-01-22 11:49:38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894次 评论:0

涅槃经治定疏科卷第五


钱塘沙门释 智圆 撰


○二圣行品明圣行(二)
初题目(二)
初列章
二正示(四)
初次第(二)
初破古(二)
初叙
二义皆下破
二明今
二释名(二)
初历名释义(二)
初释五名(二)
初正释圣义(二)
初标示
二通称下简显(二)
初简通显別(二)
初明来意
二何者下正简显(二)
初简通
二若復下显別
二经文下斥他结意
二梵者下兼解余名(二)
初解次第名
二如来下解不次第名
二释行字
二文列下结意显题
三枝本(二)
初正明枝本(二)
初叙古
二是义下明今(二)
初斥古非
二显今是(二)
初引经
二言下示义
二有师下兼示余义(二)
初单约五行(二)
初约次第释(二)
初古明佛无病行
二是义下今释病行唯佛
二若五下约互具释(三)
初结前生後
二迦叶下正示互具
三若判下结显诫劝
二有师下五一对明(二)
初明五一因行无殊(二)
初叙古
二斥显
二明五一圆渐有异(二)
初叙古以束散释义不分圆渐
二其理下明今以圆渐释义斥古束散(二)
初约理行以纵夺
二诸佛下约渐不知圆以斥古
四此品下说不说(二)
初章安正解现文(三)
初标示
二何者下释意(二)
初释不说天行意(二)
初疏主约可见释
二治者约指应释(二)
初正述意
二初住下兼解名
二病行不释不说病行意
三故说下总结
二荆溪研详前品
二本文○
○二本文(二)
初分科
二标中下随释(三)
初双标五一(二)
初释文(二)
初标次第行(四)
初标人
二标法
三列名
四结劝
二标不次第行(三)
初标名
二标人
三标法
二问下简示
二双释五一(二)
初分科
二初人下随释(三)
初圣行(二)
初双释次不次行(三)
初双释戒行(三)
初双释戒行(二)
初释次第(二)
初建心(二)
初遇人缘
二遇法缘
二立行(二)
初分科
二受文下随释(二)
初受戒(三)
初处
二师
三受
二持戒(二)
初分科
二初譬下随释(二)
初法
二譬(二)
初譬
二合
二释不次第(二)
初分科
二初根下随释(四)
初具枝本
二具事理
三具轻重
四具誓愿(二)
初分科
二初一下随释(二)
初自誓(三)
初内不起破戒心
二不受外施
三不为根尘所破
二愿他(三)
初简通別
二清净下对三聚
三不退下随难释
二双释戒果(二)
初悬示次位(二)
初简示
二旧下释义(二)
初叙古解
二明今释(三)
初例因示意
二言同下约位正释(二)
初合辨证同
二若单下开论果异(二)
初约別
二约就下约圆
三文意下结显合辨
二释文下正释经文(二)
初分科
二初标下随释(四)
初标
二譬
三释(三)
初约三谛
二约三障
三约四德
四结
三双释行名(二)
初分科
二释中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三)
初举偏圆两人
二举定慧二法
三总举七财七觉
三结
二双释定行○
三双释慧行○
二歎经○
二梵行○
三婴儿行○
三单结五行
○二双释定圣行(二)
初分科
二开善下随释(二)
初明次第定(二)
初明行(二)
初悬示定体(二)
初叙古非(二)
初叙古
二此义下斥非
二此中下明今释(二)
初正明定体
二诸师下显古迷文
二初文下正释经文(二)
初分科
二初言下随释(二)
初特胜(二)
初明修
二明证(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正明证相
二明此证法与解俱发
二背舍(二)
初分科
二初云下随释(二)
初明修
二明证(二)
初分科
二即得下随释(二)
初正是证相
二证中之解
二明果(二)
初叙意分科
二旧云下随文释义(二)
初标
二释
二明圆定(二)
初悬谈义旨(二)
初叙古异解
二此义下明今正释(二)
初斥古明今
二问此下问答释妨(二)
初问答(二)
初徵文说戒非定疑
二约圆即戒而定答
二问答(二)
初因果不次疑
二圆融不定答
二文为下正释经文(三)
初略(二)
初问
二合
二广(二)
初问
二合
三文殊述事(二)
初问
二合
○三双释慧圣行(二)
初分科
二他云下随释(二)
初明慧行(二)
初释慧行(二)
初释次第慧(二)
初叙意(二)
初他师单约开合释
二今明下今家兼约三教释(二)
初斥他不晓对缘
二今一下今师正约三教
二旧或下随释(三)
初释四谛慧(二)
初悬判文旨(二)
初引他解(二)
初旧人以境智为谛
二兴皇以佛性为谛
二若依下明今释(二)
初斥他不晓文旨
二今约四教分经
二就初下随经释义(四)
初有作四谛(二)
初分科
二初如下随释(三)
初略(六)
初标列
二释名
三释用
四释体
五释制立
六更广体
二广(二)
初分科
二初生下随释(四)
初苦谛(三)
初略八苦(二)
初正释经文(八)
初生苦
二老苦
三病苦
四死苦(二)
初释前三句死义(二)
初疏主正释(二)
初疏主明二句是死
二引古明三句俱死
二治者助释
二放逸下释後三句死义
五爱別离苦
六冤憎会苦
七求不得苦
八五盛阴苦
二夫八下示別体有无
二广八苦(二)
初分科
二初下随释(八)
初生苦(三)
初明生为苦本
二明生死相关(二)
初分科
二法说下随释(二)
初法(二)
初凡夫贪着
二菩萨厌离
二譬(二)
初分科
二初往下随释(二)
初譬(二)
初作厌离譬(四)
初生可忻
二死可恶
三生死相关
四菩萨俱舍(三)
初俱舍
二俱去
三喜处
二作贪着譬(四)
初俱越凡夫
二凡夫贪爱
三生境检让
四凡心应境
二合(二)
初合菩萨厌
二合凡夫贪
三明生多过患(二)
初分科
二婆罗下随释(五)
初譬(二)
初譬(四)
初浅行求生天果
二深行呵责
三浅行怀愧
四菩萨劝舍
二合(二)
初合怀愧
二合劝舍
二譬
三譬
四譬
五譬
二老苦
疏总释(二)
初标可解
二然生下示前後(二)
初正示前後
二明病下兼释病文
三病苦
疏总释(二)
初标可解
二然生下示前後(二)
初正示前後
二明病下兼释病文
四死苦(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正觐死(二)
初定苦(二)
初示难知(二)
初正示
二例如下引例
二今只下正出体
二至论下正消文(三)
初消唯除菩萨(三)
初他释
二今明下今破
三被除下心解(二)
初约圆示义
二如此下结显文旨
二消金刚暴雨(二)
初立难(二)
初徵文总问
二若不下据义双难
二死伤下答释(二)
初明金刚喻同
二当知下明金碎体別
三消蛇星
二伤痛
五爱別离苦
六冤憎会苦
七求不得苦
八五盛阴苦
三会通○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三结○
二无生四谛○(即有作四谛中第三料简文)
三无量四谛○
四无作四谛○
二释二谛慧○(在无量四谛科中)
三释一谛慧○
二释圆慧○
二释慧行名○
二明慧果○
○三会通(二)
初述意叙古(二)
初述经来意
二叙古分章
二今先下分科随解(二)
初分科
二就初下随解(二)
初问(三)
初总非
二作五难(二)
初标示
二初据下随释(三)
初第一第四问同据乐缘(二)
初难
疏总释
四难
琉总释
二第二问別据乐体(一)
二难
琉总释
三第三第五问同据乐因(二)
三难
琉总释
五难(二)
初对前辨异
二就五下心释经文(四)
初明声闻善为乐因
二明菩萨善为乐因
三重结小乘
四重结大乘
三结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歎其所问
二正答(二)
初总答(二)
初正答
二论义(二)
初分科
二谬难下随释(二)
初正难(二)
初问(三)
初谬领难
二颠倒难
三据事难
二答(二)
初分科
二正答(二)
初然其问
二正答
二领解(二)
初分科
二或谓下随释(二)
初领(二)
初约难释
二此下约领释
二述
二別答(二)
初分科
二此初下随释(三)
初答第二乐体问(三)
初两教
二点三受
三结虗实(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结昔说妄乐
二结今说实苦
二答第三第五乐因问(二)
初分科
二此初下随释(二)
初牒问
二佛答
三答第一第四乐缘问(二)
初分科
二先明下随释(二)
初正答(二)
初为乐缘
二为苦缘
二举解惑结(二)
初结菩萨解
二结二乘不解
三重举菩萨
○二集谛(二)
初分科
二集因下随释(三)
初明集谛(三)
初标名(二)
初牒章门
二解释
二释体(三)
初对昔简示
二华严下引经证成
三此中下随文释义(七)
初约阴身
二约我我所
三约欲得已得
四约三界
五约三道
六约四事
七约五阴
三明是非(二)
初正明是非
二三番料简(二)
初圣对凡简
二大对小简
三谛非谛简
二会通(二)
初叙意分科
二先引下随文释义(二)
初问(二)
初引四经
二正结难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如下随释(二)
初歎问
二正答(二)
初叙意分科
二凡三下随文释义(二)
初爱根本(二)
初法
二譬
二爱过患(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列章
二广释(二)
初债主为二乘作譬(二)
初譬
二合
二下八为凡夫作譬(八)
初第二譬(二)
初譬
二合
二第三譬(二)
初譬
二合
三第四譬(二)
初譬
二合
四第五譬(二)
初譬
二合
五第六譬(二)
初譬
二合
六第七譬(二)
初譬
二合
七第八譬(二)
初譬
二合
八第九譬(二)
初譬
二合
三料简○
○三料简(二)
初叙意悬示(二)
初叙来意总标
二所以下历三番正示(二)
初示简无生(二)
初正示无生(四)
初苦谛(三)
初正释
二大品下引证
三若能下结示
二夫下集谛
三苦下灭谛
四道下道谛
二又寄下重示文
二若欲下示简後二(二)
初指经
二就实下释义
二还就下正释经文(二)
初标科
二初问下随释(四)
初简苦(二)
初辨异示义
二引旧释文
二简集
三简灭
疏总释
四简道
疏总释
○三灭谛(二)
初来意
二次释下正释(二)
初分科
二随释(三)
初唱两章门
二释(二)
初释见灭章门
二释见灭谛章门(二)
初分科
二初用下随释(二)
初用
二体
三结
○四道谛(二)
初分科
二初譬下随释(二)
初明道谛(三)
初章门
二解释(二)
初譬
二合
三结
二会通(二)
初叙意分科
二初如下随文释义(二)
初问(二)
初问(三)
初唱不相应
二释不相应
三结不相应
二歎(二)
初分科
二随释(三)
初以今难昔
二以昔难今
三结过
二答(二)
初分科
二法说下随释(二)
初歎问
二正答(二)
初法
二譬(二)
初分科
二良下随释(六)
初良医(二)
初譬
二合
二饮水(二)
初譬
二合
三金师(二)
初譬
二合(二)
初正释经文
二数人下二家异解
四然火(二)
初譬
二合
五一识(二)
初譬
二合
六一色(二)
初譬
二合
○三明无量四谛慧(三)
初标章分科
二他谓下古今判义
三问中下依今正解(三)
初明无量无量(二)
初问
二答
二结为四无量(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问
二答(二)
初示根辨智(二)
初就人去取
二若就下就法示相(二)
初结前生後
二正示无量(三)
初叙意附文
二若委下历法示相
三如此下结异起後
二正释谛相(二)
初分科
二初阴下随释(四)
初苦谛(二)
初约阴入界(三)
初五阴(二)
初牒经文徵起
二六道下约十界答释(二)
初从用释
二又六下从体释
二十二入(二)
初牒经文徵起
二六道下约十界答释(二)
初从用释
二又六下从体释
三十八界(二)
初牒经文徵起
二六道下约十界答释(二)
初从用释
二又六下从体释
二重广约阴(五)
初色(二)
初牒经文总标
二六道下历十界释义
二受(二)
初牒经文总标
二六道下历十界释义
三想(二)
初牒经文总标
二六道下历十界释义
四行(二)
初牒经文总标
二六道下历十界释义
五识(二)
初牒经文总标
二六道下历十界释义
二集谛(二)
初牒经文总标
二六道下历十界释义
三灭谛(二)
初牒经文总标
二六道下历十界释义
四道谛(二)
初牒经文总标
二六道下历十界释义
三结为二无量○
○三结为二无量(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明二谛(二)
初示经文斥他(二)
初显示经文
二世间下並斥他义
二此中下对数论辨异(二)
初对标
二数云下並示(二)
初数论明义
二依净下今师引证
二明二谛慧(二)
初悬谈义旨(四)
初示二谛数(二)
初第一师列数判教
二第二师意同名异
二旧释下释二谛名(二)
初释真俗义
二他问下释谛字义(二)
初旧师约二义解(三)
初他问
二彼下四师解
三若尔下他人难
二兴皇约一义释(二)
初兴皇立义
二今问下今师历难(二)
初难兴皇真俗异体(二)
初举智竝难
二若凡下纵计转难(二)
初难凡夫有俗(二)
初明不应无真
二凡於下明不应有俗
二又圣下难圣人有真
二今言下示今解真俗同体(二)
初约法显同(二)
初引经显同
二有随下事异理等
二约喻显同
三旧解下出二谛体(二)
初出异解(三)
初旧师明一体
二龙光明二体(二)
初明二体理同(二)
初准谛立
二缘假下依义示
二又言下约五为体用
三开善明中体
二义皆下今师斥(二)
初明历破三家(三)
初破龙光
二若其下破旧师
三若其下破开善
二若二下显理无一异(二)
初正破
二引证(二)
初引仁王明即一而二
二引二经明即二而一
四旧云下对四开合(二)
初诸师异解
二今明下示义指後
二就文下正释经文(二)
初分科
二一直下随释(二)
初问答(二)
初问(三)
初直审
二双定
三双难
二答
二问答(二)
初问
二答(二)
初略明大意
二应说二谛(三)
初依经文列数
二他亦下斥他解违经(二)
初正破他解(二)
初斥古违经
二今文下引文显意
二一师下更出二师
三今明下依师义随释(三)
初引义述意(二)
初引智者立义(二)
初明总有七番(二)
初章安引义
二若依下荆溪会同
二就一下示各具三种
二今欲下明疏主述意
二初约下随文解释(八)
初随情智二谛
二生灭二谛
三无生二谛
四单俗复真二谛
五单俗单中二谛
六复俗单中二谛
七复俗复中二谛
八圆二谛(二)
初分科
二真俗下随释(二)
初譬
疏总释
二合
疏总释
三方便下结意斥古
○三一实谛慧(二)(即无作四谛慧也)
初悬示(二)
初叙意释疑(二)
初叙意
二何不下释疑(二)
初疑
二非无下释
二解者下引古示义(二)
初引三家立义
二引兴皇立义(二)
初备破三家
二然一下正立自义(四)
初理本无名
二为缘下随机立称
三故华下引经破执
四若随下得意指文
二就初下文(二)
初分科
二答中下随释(二)
初标宗(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叙意
二一境下正释(二)
初约境
二约心
三约言说
四据人
五约教
六约因体
七约果体
二论义(二)
初分科
二先领下正释(七)
初约境(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唱下随释(三)
初唱两章门(二)
初分科叙古
二今此下依今正释(二)
初唱昔四谛
二唱今一实
二释两章门(四)
初苦(二)
初释昔实谛
疏总释
二释今谛实
疏总释
二集(二)
初释昔实谛
疏总释
二释今谛实
疏总释
三灭(二)
初释昔实谛
疏总释
二释今谛实
疏总释
四道(二)
初释昔实谛
疏总释
二释今谛实
疏总释
三结两章门(二)
初分科
二所言下随释(二)
初结三法与真实相即
二更结是非(二)
初结三法异於四谛故是谛实(二)
初正释
二问下释疑
二结三法异於有为有漏故是谛实
二约心(二)
初分科
二初问下随释(二)
初问
二答
三约言说(二)
初问
二答
四就人(二)
初问
二答
五就教(二)
初问
二答(二)
初正释
二问外下料简(二)
初徵起
二今明下答释
六约因体(二)
初问
二答(二)
初正释
二问前下料简(二)
初重
二重
七约果体(二)
初分科
二此初下随释(二)
初问(三)
初唱外道有四德
二释(二)
初分科
二此下随释(四)
初计有常(八)
初通以因果
二例杀生得恶果
三据能专念
四举忆想据所念
五举修习
六举算数
七据读诵
八据形相
二计有乐(五)
初据因果
二据有求
三据乐因
四据乐缘
五据三品
三计有净(三)
初据净因
二据净缘
三据净器
四计有我(八)
初据造作
二据相貌
三据別味
四据作业
五据求乳
六据名字
七据有遮
八据伴类
三结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如下随释(三)
初略答(二)
初非
二释
二广答(二)
初分科
二文下随释(三)
初广破计常(三)
初明外道理非(三)
初明非
二举过
三结非
二明其言谬(二)
初分科
二初言下随释(三)
初论其言谬
二破其所执
三举是显非
三正答所问(三)
初分科
二旧云下破古(四)
初旧用三聚分文
二是义下今破违义谬引
三彼救下旧师徵经作证救
四答数下今约义异文別斥(二)
初明诤非今经(二)
初明经叙数论
二我今下明今经无常
二又准下引现文结破
三若数下正释(三)
初双辨色心
二偏明心无常(二)
初分科
二初明下随释(四)
初明无常(四)
初攀缘异
二六识异
三六尘异
四相应异
二破常执(四)
初识不应独缘
二六识不应异
三所因不应异
四诸名不应异
三重明无常(二)
初分科
二初如下随释(五)
初三圣心异
二三凡夫心异
三三受心异
四三毒心异
五三外道心异
四重破执常(二)
初章安对执悬示(二)
初疏主正明
二私谓下治者助显
二私谓下荆溪随文点辨(二)
初正点辨文相(八)
初破第三专念
二破第四忆想
三破第七读诵
四剩有已今当作
五剩有非怨非亲
六剩有我物他物
七破第五修习
八生後
二名有下示佛意随机
三偏明色无常(二)
初结前生後
二正辨无常(二)
初分科
二皆举下随释(十)
初初生异
疏总释
二时异
疏总释
三味异
疏总释
四力异
疏总释
五形状异
疏总释
六果报异
疏总释
七名字异
疏总释
八坏合异
疏总释
九次第生异
疏总释
十次第灭异
疏总释
二略破乐净(二)
初分科
二若无下随释(二)
初正答
二指上已答
三广破计我(二)
初分科
二初总下随释(二)
初总明无我(二)
初分科对辨
二色非下随文释义(二)
初标
二释(二)
初释色章
二释非色章
二正破彼执(九)
初剩有专念
二剩有忆想
三破第七有遮
四破第八伴类
五破第六名字
六破第五求乳
七剩有三法
八破第二相貌
九破第三別味
三结过(二)
初分科
二如婴下随释(二)
初譬教非
二譬行非
○二明圆慧行(二)
初叙旧分科(二)
初叙旧(二)
初叙
二是义下斥(二)
初夺斥
二慧行下纵斥(二)
初斥破修证俱坏
二当知下显今正是立行
二文为下分科
二初发下随文释义(四)
初发起
二正说(二)
初分科
二云何下随释(二)
初明不般示圆慧(三)
初直示(二)
初止其云何
二正其真
二约不转横历事示(七)
初非果
疏总释
二非因
疏总释
三非转
疏总释
四非生
疏总释
五非出
疏总释
六非作
疏总释
七非造
疏总释
三约如来虗空竖示
二约不更示圆慧(二)
初分科
二初转下随释(二)
初明异故不更(八)
初语异
二众异
三根异
四德异
五利益异
六请主异
七所说异
八声徧异
二明同故不更(二)
初分科
二初法下随释(三)
初法
二譬(三)
初生善灭恶
二偏灭恶
三偏生善
三结
三领解
四结章
○二释慧行名(二)
初对辨有无
二今文下随文正释(四)
初迦叶问
二如来答
三迦叶更问
四如来开结
○二明慧行果(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五)
初唱地名(二)
初破古解(二)
初古分二地高下
二今谓下今以戒定竝难(三)
初牒师立义
二云何下引前释反质
三若其下以自在地竝
二今明下明今义
二释地义
三明地体(二)
初分科
二随释(三)
初出体所入位
二出体所证(二)
初疏主约义正释(二)
初正释
二破古(二)
初叙古
二今不下今破(二)
初明別圆不齐罗汉(二)
初明小无王称
二文云下明经斥二乘
二又六下明六地但是通人
二释二下治者引文助显
三结
四明地用(二)
初分科
二一依下随释(二)
初明力用自在(三)
初依正
二自他
三少多
二明生用自在(二)
初总生
疏总释
二別生
疏总释
五结下况上(二)
初略示
二问下释疑
○二歎经(二)
初述意分科
二初经下随文释义(四)
初无垢歎教(二)
初经家叙
二正歎教(二)
初领佛旨
二歎上说
二如来述歎(二)
初分科
二随释(三)
初述
二释(二)
初破古释(二)
初叙(四)
初开善(二)
初约般若是法华异名释
二又云下明般若指本部释(二)
初示般若通後
二若尔下再徵释经义
二招提
三兴皇
四观师
二义皆下破(二)
初正破
二诸师下结斥
二今但下明今解(二)
初约一经释义(二)
初徵文叙意(二)
初明前文藏王歎两教
二佛助下明此段如来双述成
二牛者下正释譬义(二)
初正释(二)
初约次第义释
二若单下约不次第义释
二作此下总结
二若望下约一期释义(二)
初约一期消文(二)
初对经显时
二若尔下徵文释妨(二)
初约不说立妨
二法华下约三义答释(三)
初明灭小义同故不说
二又迦下约极唱义同故不说
三又前下示般若通後故不说
二又歎下对今教合义(二)
初约行对时
二一期下双结义顺
三结
三迦叶自誓(二)
初分科
二誓下随释(三)
初领旨
二愍他
三自誓(四)
初誓以正报传持
二誓以依报充足
三誓以智力折摄
四誓於同好宗事
四如来述誓(二)
初分科
二此初下随释(三)
初赞
二记(三)
初记超越行
二记成道果
三记转法轮
三证(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引昔(三)
初陈菩萨苦行
二诸天谋议
三逼试陈解(二)
初譬三试
二合三试(二)
初悬示三意
二半偈下随文正释(三)
初试有智无智(二)
初释半偈名义
二有为下立问答解妨(二)
初约偈文解妨(四)
初问
二一解下答
三徵
四释
二问三下约迁流解妨(三)
初问
二答
三竝
二试有畏无畏(二)
初举文立妨
二旧解下二家答释
三试能舍不舍(二)
初释寂灭(二)
初据体反难
二答下举义顺答(二)
初纵夺
二生起下正答
二释超越
二证今


涅槃经治定疏科卷第五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5/10/10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涅槃经玄义文句 下一篇涅槃经会疏条箇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