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涅槃部疏

TOP

涅槃经治定疏科(一)
2014-01-22 11:49:38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871次 评论:0

卍新纂续藏经 第36册  No.657


【宋 智圆撰】


涅槃经治定疏科卷第一


钱塘沙门 智圆 撰


○释涅槃经治定疏分(二)
初题目(二)
初疏文通题
二撰治嘉号
二本文(二)
初离文通示(二)
初引古叙意(三)
初分节元始
二此经下科段盈缩(二)
初标盈缩
二梁武下示盈缩
三虽兰下总结开遮
二今分下约今正示(二)
初分科
二随释(七)
初列章
二示处
三释名
四生起
五通別
六引证(三)
初标
二示(二)
初引多文
二引一处(三)
初正引经文
二然佛下略示经旨
三召诸下对韦明义(五)
初对众(二)
初疏主对众义
二私谓下治者示众数
二对施
三对行
四对义
五对用
三今依下结
七出异解(七)
初梁武(三)
初叙彼义
二若以下斥古非
三今随下显今是
二开善(二)
初叙古
二序即下显今
三光宅(二)
初叙古
二只是下显今
四灵味(二)
初叙
二既处下斥
五河西
六地人
七兴皇
二随文別释(五)
初序品明召请涅槃众(二)
初总标示
二又诸下別解释(二)
初通序(二)
初约义总示(三)
初约一期四教(二)
初正明五义(二)
初约义泛明(三)
初标示
二如是下正明
三展转下结意
二又小下历教委示(三)
初经教来意
二若言下正明四教(二)
初正明如是
二如是下结例余四
三故龙下引证总结
二此通下结略指广
二属今家五章(二)
初约別对五章(二)
初标
二释(五)
初如是序众
二我闻序施
三一时序行
四住处序义
五同闻序用
二约通具五章(二)
初结前生後
二夫众下约义委明
三对此经要义(二)
初对三点四德
二结例指广
二随文別释(五)
初如是
二我闻(二)
初列四句
二三种下判今昔
三一时(二)
初例三谛
二後一下利今昔
四住处(二)
初释化主
二释住处(二)
初约事释(四)
初释城
二释地
三释河
四释树
二只此下约教释(二)
初总标
二若见下別示(二)
初约世间
二若见下约出世(二)
初约偏机所见
二约圆机所见(三)
初标
二茅城下释(二)
初共表四德
二各表四德
三若能下结
五同闻(二)
初例前略示
二就同下分经广释(二)
初科文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众集(二)
初叙意分经(二)
初治者叙意
二同闻下疏主分经
二随经释义(四)
初与(三)
初引论总立
二若三下约教別释(四)
初藏
二通
三別
四圆
三今言下结示今文
二歎(三)
初引证总明
二天王下约教別释
三大权下例前结示
三类(二)
初正释比丘(二)
初引论略标
二不仰下对教广释
二例明众义(二)
初指例
二四人下释义(二)
初引论总明
二煗等下约教別释(二)
初历示二僧(二)
初正明
二余二下结示
二有羞下重明四义
四数
二威仪
二別序○
二从纯陀至大众问合十六品明开演涅槃施○
三从现病至德王五品品明显示涅槃行○
四师子吼一品明问答涅槃义○
五迦叶陈如及後分四品明折摄涅槃用○
○二別序(二)
初分科
二又为下随释(三)
初能召(二)
初分科
二声召下随释(二)
初约次第释义(三)
初声召(二)
初科分
二初二下随释(六)
初声时表法
二声时临机
三声之本末(二)
初总释
二又空下约教
四声之横竖(三)
初略消文
二叙他解
三显今义(二)
初明横竖该收以斥他
二若以下结示有顶以斥他
五声有感应
六声中歎告(二)
初科分叙意
二初歎下随文正释(二)
初歎(二)
初科分
二初先下随释(二)
初双歎两德(二)
初科文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歎内德
二歎外德
二双结两德(二)
初科分
二初为下随释(二)
初结三号
二结四等
二告(三)
初正解疑问
二前具下徵文释妨(二)
初疑问
二大觉下答释(二)
初约师即主父释
二復次下举後摄初释
三若依下例前约教
二光召(二)
初科文
二初文下随释(四)
初光时
二结出处(四)
初表佛性释
二又青下表三语释
三又大下表涅槃释
四又济下表六道六根释
三光所照
四光利益(二)
初叙古斥非
二今文下示今正义(二)
初蠲三障
二恋慕生善
三动召
二然声下明前後随机
二所召○
三结召○
○二所召(二)
初科分
二总召下随释(二)
初总明所召(二)
初科分
二初文下随释(四)
初抑苦
二兴请
三释请(二)
初分科
二言执下随释(三)
初发起请
二正释请
三结请
四释苦
二別明所召(二)
初分科
二此土下随释(二)
初召此土(二)
初科分
二阎浮下随释(三)
初召阎浮众(三)
初科分总示
二他人下叙他分经
三初声下依科正释(三)
初声闻(二)
初分科
二僧又下随释(二)
初僧众(二)
初科分释疑
二佛边下依科解义(二)
初佛边众(二)
初科分
二初云下随释(三)
初所召
二奉召
三愿召(二)
初对辨广略
二问答释疑(二)
初约无学问
二约四教答
二外来众(二)
初分科
二所召下随释(二)
初所召(二)
初分科
二初数下随释(四)
初数
二类
三歎(二)
初歎自行德
二歎化他德(二)
初徵文具化他义
二夫象下配释喻意(二)
初释如大龙象(二)
初约龙象体异释
二或只下约龙象体同释
二释檀林师子
四结
二奉召(二)
初分科
二初光下随释(三)
初光召(二)
初奉召
二顺召(二)
初正明顺召
二简顺召意
二声召(二)
初奉召
二顺召
三动召(二)
初奉召
二顺召
二尼众(二)
初分科
二列众下随释(二)
初列众(二)
初科分
二所召下随释(二)
初所召(二)
初分科
二列中下随释(四)
初名
二数
三位
四歎(二)
初歎自行德
二歎化他德
二奉召(三)
初光召(二)
初奉召
二顺召(二)
初正明顺召
二简顺召意
二声召(二)
初奉召
二顺召
三动召(二)
初奉召
二顺召
二发迹(三)
初分经叙意
二初云下正释经文(二)
初指通位
二別指高位
三他分下叙他斥非
二菩萨○
三杂众○
二召中间众○
三召上界众○
二召他土○
○二菩萨众(二)
初科分
二所召下随释(二)
初所召(二)
初分科
二初一下随释(六)
初数
二类(三)
初标示翻名
二经论释义(二)
初释论十义
二大品十门(二)
初正引经文
二龙树释义
三此中下约教显今
三位
四名
五歎(二)
初科分
二初文下随释(三)
初单歎上求德
二约四弘兼下化德(二)
初科分
二己阶下随释(二)
初总歎
二別歎
三结上求下化德
六结(二)
初总结上求下化
二別结下化
二奉召(三)
初光召(二)
初奉召
二顺召(二)
初正明顺召
二简顺召意
二声召(二)
初奉召
二顺召
三动召(二)
初奉召
二顺召
○三杂众(二)
初科分
二初二下随释(三)
初二十一众增数(廿一)
初二河沙优婆塞众(二)
初分科
二初所下随释(三)
初所召(二)
初分科
二初二下随释(五)
初数
二类(二)
初正解释(二)
初释优婆塞(二)
初经论通名
二约义別说
二復次下释五戒威仪(二)
初正释(二)
初释五戒(二)
初约事释
二又具下约教释
二释威仪
二当知下结示
二问优下例余众(二)
初例声闻菩萨佛(二)
初疑问
二答释(三)
初明有义无教
二四善下约义辨示(三)
初约小大明声闻
二若乾下约三教明菩萨
三一切下约圆义明佛
三以是下总结义徧
二例蛣蜣蝮虿(二)
初疑问
二答释(二)
初研详去取
二小善下从权示义
三名
四歎(二)
初科分
二歎有下随释(二)
初歎(二)
初上求(二)
初标经
二旧云下释义(二)
初明对治(二)
初通途显示(二)
初叙旧释(二)
初初义约昔教释(二)
初旧师立义
二今师斥非
二旧又下次义约今教释(二)
初立义
二料简(二)
初简六行难昔人(二)
初疑问
二此是下答释(二)
初旧师明义
二兴皇竝难(二)
初以比丘竝
二当知下正示己义
二简双游非对治
二若尔下明今解(二)
初弹兴皇偏约权行
二权引下明今解兼约实行(三)
初明权实意
二如下下示实行三种(三)
初正示三义(三)
初约从渐入圆
二约圆机渐行
三约显机顿行
二诸优下结显当文
三五十结显余众
三文中下结权实兼歎(二)
初正明权实二众相由
二云何下斥旧师两义偏局
二历句分別(三)
初正分別
二问恒下简恒常
三此等下结门义
二乐闻下释余句
二下化(二)
初总歎
二別歎
二结
五结(二)
初总结上求下化
二別结下化
二奉召
三顺召(二)
初顺召(三)
初顺声召
二顺动召
三顺光召
二献供
二三河沙优婆夷众○
三四河沙离车众○
四五河沙大臣长者众○
五六河沙舍离王众○
六七河沙夫人众○
七八河沙天女众○
八九河沙龙王众○
九十河沙鬼神王众○
十二十河沙金翅众
疏总释
十一三十河沙乾闼众
疏总释
十二四十河沙紧那众
疏总释
十三五十河沙摩睺伽众
疏总释
十四六十河沙修罗众
疏总释
十五七十河沙陀那婆众
疏总释
十六八十河沙罗刹众
疏总释
十七九十河沙树林神众
疏总释
十八千河沙持呪王众
疏总释
十九亿河沙贪色鬼众
疏总释
二十百亿河沙天婬女众
疏总释
廿一千亿河沙地鬼王众
疏总释
二八众同数○
三一众无数
○二三河沙优婆夷众(二)
初分科
二所召下随释(二)
初所召(二)
初科分
二初三下随释(四)
初数
二类
三名
四歎(二)
初科分
二初堪下随释(二)
初略歎上求下化
二广歎上求下化(二)
初叙意科分
二初上下依科随释(三)
初上求(二)
初科文
二事观下随释(二)
初事观(二)
初科分
二随释(二)
初标事境
二出五门
二结成功德(二)
初标科
二举下随释(二)
初正释结成(七)
初举譬结
二举三三昧结
三举大乘结
四举能说结
五举护持结
六举呵毀结
七结事即理
二此意下对前辨示
二下化(二)
初总歎
二別歎
三双结
二奉召
三顺召(二)
初顺召
二献供
○三四河沙离车众(二)
初分科
二所召下随释(二)
初所召(二)
初科分
二初句下随释(四)
初数
二类
三歎(二)
初科分
二歎为下随释(二)
初歎(二)
初上求
二下化
二结
四名
二顺召(二)
初顺召
二献供
○四五河沙大臣长者众(二)
初科分
二随释(二)
初所召(二)
初科分
二随释(四)
初数
二类
三歎(二)
初上求
二下化
四名
二顺召(三)
初顺声召
二顺动召
三顺光召
○五六河沙舍离王众(二)
初明不列数所以(二)
初准文定数
二但王下阙数因由
二文为下正释经文(二)
初科分
二随释(三)
初所召(二)
初科分
二随释(二)
初类
二名(三)
初正列名
二顺召
三歎德(二)
初上求
二下化
二奉召
三顺召
○六七河沙夫人众(二)
初对上辨异
二文为下正释经文(二)
初科文
二随释(二)
初所召(二)
初科分
二随释(四)
初数
二类
三名
四歎
二顺召
○七八河沙天女众(二)
初科分
二随释(三)
初所召(二)
初科分
二随释(四)
初数
二类
三名
四歎(二)
初科分
二初如下随释(三)
初歎天眼
二歎上求
三歎下化
二奉召
三顺召
○八九河沙龙王众(二)
初科分
二随释(三)
初所召(三)
初数
二类
三名
二奉召
三顺召
○九十河沙鬼神王众(二)
初科文
二随释(二)
初所召(二)
初科分
二此应下随释(三)
初数
二类
三名
二顺召
○二八同数众(二)
初同十万亿河沙众(三)
初天子众
二风神众
三云雨神众
二同二十河沙众(五)
初象王众
二师子王众
三飞鸟王众
四牛羊众
五仙人众
○第二召中间众(二)
初指处分科
二结前下依科随释(二)
初结前列後(二)
初结前
二列後(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三)
初人天
二山神
三河海神
二悲近召远(二)
初叙意分科
二初悲下随文释义(二)
初悲近(三)
初指文总标
二娑罗下随经配释(三)
初其林变白相(三)
初约事解
二此有下正表法
三双林下结三根
二虗空宝阁相
三堂下泉池相
三此之下结同三召
二召远
○第三召上界众(二)
初准前标科
二初欲下依科随释(五)
初欲天(三)
初四王天
二帝释天
三空居四天
二梵众
三修罗
四魔天(三)
初示名处
二分科段
三献上下正解释(三)
初类数
二开恩赦下
三办供献上(二)
初办供
二献上(二)
初科分
二问下随释(二)
初魔奉呪奉供(二)
初奉呪(二)
初问答释疑
二正解呪义(二)
初他人异解
二今师会通
二奉供
二佛还供受呪
五大自在天(二)
初悬示名处(二)
初灭处示本
二若法下徵文再释(二)
初引文徵问
二若言下定名委示(二)
初明世主即首罗
二又云下明世主非首罗(二)
初章安明世主是褒美
二私谓下荆溪明居中是世主
二文为下随文正释(二)
初所召
二顺召
○第二召他土众(二)
初徵文显召(二)
初叙他谬解
二若依下示今正义
二文为下随文正释(二)
初科分
二东方下随释(二)
初正解经文(二)
初一方(二)
初分科符瑞
二初双下依科释文(三)
初彼说此见(二)
初彼佛说此佛(四)
初明远近
二彼佛说此
三发来
四现瑞
二此众见彼众(二)
初正科经文(四)
初惊怖
二安慰
三见彼众
四唱苦哉
二然大下释疑显意(二)
初超释第四唱苦(二)
初疑问
二答释
二问此下追释初段惊怖(二)
初疑问
二答释
二此见彼来(二)
初此大众不见而见
二彼菩萨不来而来
三供佛不受(二)
初供佛
二不受
二例三方
二问身下释疑显正(二)
初疑问
二答释(二)
初叙旧谬解
二此不下显今正义(二)
初引同虗空斥旧解
二今明下约不思议明今义(二)
初立义消经(二)
初立义明真应相即
二边即下消经显理事无乖(二)
初消经
二虽边下结斥
二举例引譬
○第三结召请(二)
初分科叙意
二初结下依科随释(二)
初结众集(二)
初科分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处不思议
二人不思议(四)
初结他方此土众集
二简集不集
三明众集利益
四重明处
二结瑞相(私分)(二)
初圣主收光(二)
初明收一兼三
二收声下明收三表对
二机缘解悟(二)
初释成三哭(二)
初对经
二总结
二鸣乎下释成三业
○大章第二合十六品开演涅槃施(三)
初纯陀品施常住五果对此土杂众(二)
初品题(二)
初列章
二随解(三)
初辨疎密(二)
初明南北二本文义互踈
二今明下显今师分章文义俱密
二辨德行(三)
初明立品因由(二)
初问
二答
二明後供所以(二)
初疑问
二答释(二)
初略答引古释
二今依下广答明今义
三明受不受意(二)
初疑问
二答释(二)
初通释
二別释
三释名(二)
初引二经出名
二明古今解义(二)
初引古解
二明今义(二)
初斥古总立
二然妙下依义广解(四)
初标列
二正释
三纯陀下结归
四若依下对辨
二从此下释本文(三)
初通科大章(二)
初正科
二料简(二)
初料简余众(二)
初正示
二然佛下结意
二料简通別
二此品下別分此品(四)
初正分章
二明生起
三明通別(三)
初叙意总标
二依标示义(三)
初別
二通
三双非(二)
初斥前通別
二当知下依文正示
三如是下结归融即
四明成前起後
三初献下依文正释(四)
初献供(二)
初科分
二请又下随释(四)
初请(二)
初科分
二随释(二)
初经家叙德(二)
初科分
二随释(二)
初叙德(二)
初科文
二先叙下随释(二)
初叙其让德
二叙所为德(二)
初标列四名
二可意下简三从一
二敬仪(六)
初释舍身威仪
二释偏袒右肩(二)
初标立四名
二俗下简三从一
三释右膝着地(二)
初正明四悉
二此意下简通显別
四不释下治者释合掌
五释悲感
六荆溪释礼足
二发言陈请(二)
初分科
二标为下随释(三)
初标请(二)
初科分
二初世下随释(二)
初标三宝舟航
二标自他求度
二正请(二)
初科分
二法说下随释(三)
初法(二)
初科文
二所失下随释(二)
初所失故请(二)
初科分
二随释(二)
初明所失
二释所失
二所求故请(二)
初科分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明所求
二释所求
二譬(二)
初科分
二贫穷下随释(二)
初贫穷譬上所失(二)
初就当文正释(二)
初正释经文(二)
初对譬直示(二)
初释能譬人(二)
初叙古斥非
二今下示今显是
二旧以下释所譬法(二)
初叙古斥非
二今下示今显是
二所以下归宗显意(三)
初总叙经意
二外则下对释经文
三下性下引文证义
二若观下研详去执
二然此下约三性通示(二)
初约前後经文悬示(二)
初约法譬明三性(二)
初正明(二)
初约法说(二)
初约所失別请三性
二约所求通请三性
三约譬说
二然三下结意
二约佛受明三性(二)
初別许
二通许
二惑者下约惑者设难显意(二)
初疑问
二答释(三)
初依经总立
二良以下历示经旨(二)
初约上根明现文义具佛性
二为未下约中下明下文广显佛怨
三若初下结斥显意
二伇力譬上所求(二)
初明举缘因为求(二)
初叙意总明
二伇力下随文显义(二)
初约世间善释
二若以下约出世善释
二唯怖下正求了因(二)
初释成三求示其纲要
二佛随下对下三性显其文旨
三合(二)
初示不次意
二合伇下正释经文(二)
初超合伇力(二)
初分科
二初历下正释(二)
初合举缘因(二)
初历法合
二一体合
二唯怖下合求了因
二追合贫穷
三结请(二)
初分科
二标为下随释(三)
初双结上法譬中所求之请
二双结上法譬中所失之请
三双结上法譬中求失之请
二受○
三难○
四答○
二请住○
三傍论○
四催供○
二哀叹品施胜三修对此土声闻众○
三长寿品去十四品随问而施对此土菩萨众○
○二受(二)
初科分
二许受下随释(三)
初许受(二)
初分科
二初经下随释(二)
初经家叙许(二)
初明叙许来意
二举世下约三号释义(二)
初对请明许总释三号
二世尊下随文示义別示三号(二)
初释三号(三)
初释世尊(二)
初约譬对请释
二又世下举法显喻释
二释种智(二)
初约应用释(二)
初总立
二何者下徵释
二又不下约报智释
三释调御(二)
初正释
二他经下开合
二释善哉
二如来唱许
二正受(二)
初疏主正解(二)
初略明述许
二广明常义(二)
初破古明常(三)
初旧师明涅槃是破病常(二)
初叙
二如此下斥(三)
初总斥
二何者下叙破(二)
初约诸经名异总立
二一乘下引今经体同历道
三故知下结过
二地人明涅槃是当现常
三兴皇明涅槃是凝然常(二)
初叙彼解离二见显常体凝然
二今明下约今破明相即显常即秘密(二)
初纵夺
二何者下正破
二然此下示今明常(三)
初约喻称歎
二若凝下斥前生後
三夫佛下正明今解(二)
初对古明今(二)
初正示常义(三)
初明常非破病(二)
初四悉随机非唯破病(四)
初世界
二为人
三对治
四第一义
二当知下结示无碍以斥偏执
二又大下明常非当现(二)
初明随机具二常
二又三下明理体非三世(三)
初引偈文显失
二引净名助证
三若因下牒所计结责
三又此下明常非凝然(二)
初约密教引辨(三)
初引密教总立
二昔覆下示密即开显(二)
初叙意略辨
二次我下徵文广示
三总而下约秘藏结示
二又此下约五性释成
二若例下称歎结斥
二如此下举喻结意
二次正下治者添释(三)
初叙意分章
二五法下依章正释(二)
初消名
二对法
三若得下结示体徧
三释施○
○三释施(二)
初标示
二释初下正释(二)
初悬示文意(二)
初正示文旨(二)
初明一代言教俱常
二既举下例行位证人亦常
二初後下结示常义
二復次下随文消释(四)
初释无差(三)
初引下佛答
二若依下泛学经论
三若此下的示今文(二)
初正示
二问一下释疑(二)
初明三世常
二明六即常(二)
初约生佛事异问
二约凡圣理同答(二)
初举譬喻总示
二凡有下约六即结责
二阿耨下释阿耨菩提
三受最下释受最後供
四汝闻下释令汝具足
○三难(二)
初科分
二治城下正释(二)
初总非
二別难(二)
初古今分节
二初一下正示今义(二)
初示广略意
二为此下明设难意(二)
初通约大小以明难意(二)
初大小随机(二)
初明初後俱异(二)
初叙意
二若始下正示(二)
初明大小之初(二)
初正释
二当知下结示
二若见下明大小之後(二)
初正释
二当知下结示
二例推下明结例五双
二纯陀下结示难意
二別约经教以明难意(二)
初引二经
二对四教(三)
初藏(二)
初正示五双
二观纯下结成难意
二通(二)
初正示五双
二纯陀下结非难意
三別圆(二)
初正示五双
二岂可下结成答意
○四答(二)
初分科
二初答下随义(二)
初正答五难(五)
初答第三四身五身难(二)
初来意
二但纯下正释(二)
初重叙前难
二佛今下正释今答(二)
初合四为三所以
二汝举下正示佛答之意(三)
初大机所见
二大缘下举因况果
三大小下结示无差
二答第一有智断无智断难(二)
初重叙前难
二佛以下正释今答(二)
初约藏通释不见性
二若华下约別圆释见佛性(三)
初正示智断
二又入下復疎各具
三是故下结示无差
三答第二有尊号无尊号难(二)
初重叙前难
二佛今下正释今答(二)
初明初後俱大
二初成下结无差
四答第四六度五眼难(二)
初重叙前难
二正明今答(三)
初度眼具足
二今佛下略答所以
三先广下结示无差
五答第五有五果无五果难(二)
初重叙前难
二正明今答
二普受大会
○二请住(三)
初科文生起
二兴皇下悬谈去住(二)
初叙古解(二)
初约机见去住
二夫如下约应无去住
二若尔下明今义(二)
初略斥古解
二今明下正明今义(二)
初约去明四悉(三)
初正示四悉
二或可下结示不同
三且举下引经证成
二於去下例住等三句
三初因下正释经文(四)
初因请(二)
初科文叙意
二就歎下依科正释(三)
初喜
二歎(二)
初科分
二略举下随释(二)
初略(二)
初分科
二名者下随释(四)
初名
二利
三德
四愿
二广(二)
初名前後
二初更下释经文(四)
初愿
二德
三利
四名
三请(二)
初分偈文
二初文下正解释(二)
初颂歎
二正请(二)
初为众
二要请
二腾请(二)
初分经
二初长下随释(二)
初长行
二偈颂(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誊众歎(二)
初总別科文
二初云下正释经文(三)
初腾歎愿(二)
初腾六难
二作譬结
二腾歎德
三腾歎利
二腾众请(二)
初科文
二文云下随释(三)
初腾悲苦意
二腾请住益意
三结二意
三遮请(二)
初标经
二长行下正释(二)
初长行(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述歎难
二以难遮请(二)
初分科
二以诸下随释(三)
初以难遮请
二以佛境界遮请(二)
初正释
二问下料简
三以二用遮请(三)
初明随机契理
二昔用下约今昔释成
三若用下结示遮请意
二偈颂(二)
初分科
二初又下随释(二)
初附文消释(二)
初明无常用(二)
初科分
二初又下随释(二)
初通明诸行无常(五)
初无常观
二苦观
三空观
四无我观
五不净观
二正明无常
二明常用
二他判下悬示大旨(二)
初叙他解
二今言下明今释(二)
初斥他解
二此文下明今义(二)
初悬示圆旨(三)
初引文按定
二佛境下依义申通
三所以下结意斥非
二若但下就文显意
四长请○


涅槃经治定疏科卷第一

 

 
涅槃经治定疏科PDF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10/10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涅槃经玄义文句 下一篇涅槃经会疏条箇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