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涅槃部疏

TOP

涅槃经治定疏科(八)
2014-01-22 11:49:38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913次 评论:0

涅槃经治定疏科卷第八


钱塘沙门释 智圆 撰


○三明第三功德(二)
初分科
二初释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二)
初悬叙分科
二释中下随文释义(二)
初唱舍得二章门
二释(二)
初徵起
二释(五)
初约二谛
二约凡圣
三约善恶
四约胜劣
五无着
三结
○四明第四功德(二)
初分科
二冶城下随释(二)
初功德(四)
初标
二列章门
三解释(二)
初标
二释初下随释(九)
初第一根深难拔(二)
初分科
二不放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六)
初根本
二根深
三根广
四根长
五根胜
六重释根长(二)
初章安正解
二荆溪例示
三结
二第二自身定想(二)
初分科
二初定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二)
初定身
二定心
三结
三第三不观田非田(二)
初分科
二上四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
三结
四第四修净佛土(二)
初分科
二标如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
三结
五第五灭有余及第六断业缘(二)
初叙异解分科
二初释下随经文释义(三)
初唱三章门
二次第释(三)
初释烦恼
二释上除业缘
三释上除余有
三结
六第七修清净身(二)
初分科
二次释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二)
初辨异分科
二外道下随文释义(二)
初明相业
二明好业(二)
初正消经文
二然修下通示四悉
三结
七第八了知诸缘(二)
初分科
二释中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
三结
八第九离诸怨敌(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二)
初明离怨(二)
初自离怨
二为他离怨
二简出怨
三结
九第十断除二边(二)
初分科
二标如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
三结
四结
二论义(二)
初分科
二问意下随释(二)
初问
二答(四)
初我修十事众圣亦然
二呵其所问
三示其无胜净土
四为化众生出秽土
○五明第五功德(二)
初分科
二初释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二)
初叙古悬解(二)
初三师解义
二今评下评其所归
二就文下随文正释(二)
初分科
二标如下随释(二)
初明功德(三)
初标
二释
三结
二论义(二)
初分科
二初举下随释(二)
初问
二答(二)
初赞问
二正答(二)
初胜劣
二显胜劣相(二)
初正释经文
二佛说下举经斥劝
三结
○六明第六功德(二)
初示三昧次位(二)
初叙古
二此亦下今释(二)
初明该通初後
二若言下结斥古师(二)
初双斥庄严开善
二今谓下单斥庄严引譬
二标释下随经文释义(二)
初分科
二悉能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三)
初略明三昧(二)
初明自德(二)
初明能断
二举非
二辨化他
二广明三昧(二)
初分科
二初能下随释(二)
初广明自行(三)
初能断(二)
初一譬能断
二後七譬称歎
二能见(二)
初一譬能见
二三譬称歎
三重明能断(二)
初一譬能断
二二譬亡功
二广明化他(四)
初变身如佛
二还本处
三断他惑
四三密示现(四)
初口密
二身密
三重口密
四意密
三释其名(三)
初不定譬无相
二不平价譬无苦
三离苦毒譬无畏
三结
○七明第七功德(二)
初破古分文(二)
初叙古分文
二今谓下显正斥谬
二就文下随经释义(二)
初分科
二明是下正释(三)
初标
二释(二)
初明四事(二)
初标章(三)
初明定
二举非
三正列名
二解释(二)
初分科悬叙
二初譬下随文释义(二)
初总释(二)
初譬菩萨(二)
初譬自行(二)
初譬
二合
二譬化他(二)
初譬
二合
二譬凡夫(二)
初譬
二合
二別释(二)
初分科
二先称下随释(二)
初略(四)
初释知识(四)
初称歎(二)
初譬
二合
二出其人
三辨其位
四得善知识益
二释听法人(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听三经
二得三解
三释思惟
四释修行
二论广(二)
初分科
二初法下随释(四)
初广释善知识(二)
初法说
二举七譬
二广释听法(二)
初分科
二先明下随释(二)
初释(二)
初法
二譬
二引证(二)
初引诸经
二引两事(二)
初引初果事
二引身子事
三广释思惟(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五)
初离五欲
二离四倒
三离四苦
四知往因
五解常
四广释修行(二)
初分科
二初标下随释(三)
初明止行二善
二明空无常解
三明七种知见(三)
初标章门
二释(二)
初分科
二初明下随释(七)
初知涅槃(二)
初略出三涅槃(三)
初佛涅槃
二凡夫
三声闻
二解释(二)
初叙意
二此初下随释(二)
初释凡夫涅槃
二释二乘
二知佛性
三知如来相(二)
初一体
二別体
四知法
五知僧
六知实相
七知虗空(二)
初分科叙意
二初明下随文释义(三)
初明真
二辨事空
三明涅槃空
三料简(四)
初简涅槃
二简佛
三简实相
四简佛性
二论义(二)
初问(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正问(三)
初问断烦恼处是涅槃(二)
初分科叙意
二初下随文正释(二)
初领旨仰非
二正难(二)
初据答魔
二答菩萨之难
二问断烦恼处非涅槃
三重问断烦恼处是涅槃(三)
初据答魔
二据在道场时
三据语力士等
二结难
二答(二)
初直答结其过
二正答(二)
初标示
二先答下随释(三)
初答第一断是涅槃问(二)
初答答魔
二答菩萨之难
二答第二难断处问(二)
初分科
二初灭下随释(二)
初灭恶故唱涅槃(二)
初法说
二广举五譬
三答中间断非涅槃问(二)
初叙意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分別是非
二广解大涅槃
三结
○八明第八功德(二)
初分科
二释初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二)
初明功德(二)
初列章门
二次第释(九)
初除断五事(二)
初叙意科分
二初总下随文释义(二)
初总释
二別释
二远离五事
三成就六事
四修习五事
五守护一事
六亲近四事
七信顺一实
八心善解脱
九慧善解脱
二论义(二)
初标示分科
二问中下随文正释(二)
初问(二)
初领旨仰非
二正问(二)
初叙三难意
二就初下正释经文(三)
初就本无夺难(二)
初分科
二此即下正释(二)
初明心无缚无脱
二偏明无缚(二)
初明无所缚
二明无能缚
三偏明无脱(三)
初明无解
二明无得解者
三明无得解道
二就本有纵难(二)
初分科
二初法下随释(二)
初明应善心中有贪(二)
初法说
二举譬
二明应前境中有贪
三就不定难(三)
初心不定
二贪不定
三俱不定
二答(二)
初分科(二)
初对问汎分
二又谓下斥前正分
二此即下随释(三)
初据正义
二破定执(二)
初分科
二先广下随释(二)
初破计有(二)
初广出所计
二结过诃之
二破计无(二)
初出所执
二正诃责结过(二)
初法
二譬
三广辨因缘中道(二)
初分科
二善男下随释(二)
初明因果诸法非有非无因缘故有(三)
初离四句
二定执为非
三正显中道
二明心之有贪亦非有非无因缘故有(二)
初明心性本净不定非有非无(三)
初标
二释(三)
初唱二章门
二释两章门
三四句料简
三结
二明心性本净无有和合(二)
初明无和合
二明因缘和合故有缚脱(二)
初明缚脱之境(二)
初标
二释(二)
初分科
二初譬下随释(二)
初释缚境(二)
初譬
二合
二释得解境
二明缚脱之人(二)
初分科
二最後下随释(二)
初缚人(四)
初起倒故缚
二取相故缚
三我见故缚
四非法故缚
二脱人
三结
○九明第九功德(二)
初悬示分科(二)
初悬示文意(二)
初古人释义
二今师正明(二)
初斥古显今
二若尔下释疑示义
二分节科段
二次列下随文释义(三)
初标
二释(二)
初明五事(三)
初列(二)
初徵
二列
二释(二)
初分科
二初信下随释(五)
初信(三)
初出信体(二)
初总示经文
二师下別出古释(二)
初引三家异解
二明今师正释(二)
初举经斥古
二而文下示义例通
二释信德
三结
二直心(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三)
初标
二释(二)
初以不谄为直(二)
初正释(二)
初正释
二释疑
二论义(二)
初分科叙意
二先非下随文释义(二)
初问(三)
初双(二)
初前难(三)
初非佛旨
二领初开经时说
三正难
二後难(二)
初领旨仰非
二正难
二双(二)
初叙意分科
二先领下随文释义(二)
初领旨仰非
二正难(二)
初前难
二後难
三双(二)
初前难
二後难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六下随释(二)
初赞(二)
初赞问
二举五句歎初用(二)
初推前成後
二歎生下随文正释(二)
初分科
二既言下随释(二)
初歎生善
二歎灭恶(二)
初分科
二上句下随释(二)
初歎能灭恶(二)
初歎不生
二歎无畏
二歎摧恶(二)
初歎始摧
二歎终摧
二答(二)
初分科
二但答下随释(二)
初答举前三病人二问
二答举初功德两问(二)
初答第三难
二答第四难(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三答此中两问(三)
初正解
二然前下释疑
三此答下结示
二以忏悔为直(二)
初叙意
二初设下正释(三)
初正悔
二发露
三断相续心
三结
三戒(二)
初离恶戒
二得善戒
四亲近善友(二)
初分科
二刹多下随释(四)
初明是(二段)
二辨非
三证非
四证是
五多闻(二)
初分科显示
二十二下随文正释(五)
初约十二部
二约毗佛略
三约大涅槃及四句
四约常住
五约寂默
三歎(二)
初分科
二法说下随释(二)
初法说歎(二)
初唱三章门
二解释(二)
初释三事
二不存着
二譬说歎(三)
初为难施作譬(二)
初譬
二合
二为忍难作作譬(二)
初譬
二合
三为无着作譬(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二论义○
三结
○二论义(二)
初分科
二先两下随释(二)
初番(二)
初问(二)
初两定(二)
初定自空
二定空空
二两难(二)
初结初为难
二结後为难
二答(二)
初叙意
二答初下随释(二)
初答初定(三)
初略标
二广释
三举得失致结(三)
初举凡夫失
二菩萨得
三更呵凡夫失
二答後定(二)
初分科
二譬下随释(三)
初法
二譬(二)
初举内法为譬
二举外法为譬
三合
二番(二)
初问(二)
初问观空是倒
二问空既是无为何所见
二答(二)
初分科
二佛答下随释(二)
初答初问(三)
初总标(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二广释(二)
初分科
二一明下随释(二)
初广释非空作空(二)
初贪欲於其是有
二明色性於其是有
二广释非是颠倒(二)
初标非倒
二正广释(二)
初不生贪故非倒
二见佛性故非倒
三重结
二答後问(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牒问
二正答(二)
初正答
二引昔证
○十明第十功德(三)
初标
二释(二)
初悬示义旨(二)
初示二家明体
二问此下示所用法门(二)
初古释
二今解
二就文下随文正释(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明功德(二)
初明道品入涅槃(二)
初对初德示理齐
二兴皇下举兴皇以斥失
二简得失
二论义(二)
初分科
二初譬下随释(二)
初问
二答(二)
初举恶人为诫(三)
初法说
二举五譬
三还合五譬(二)
初別合
二总合
二举善人为劝
三结
○四师子吼品问答涅槃义(二)
初题目(二)
初正释题目(二)
初叙诸师单约能问释名
二非为下明今家双取能问能答(二)
初徵文略示(二)
初引古纵夺
二何者下徵文正示
二惑者下释难广解(二)
初惑者立难
二今师答释(二)
初约题正释(二)
初明依文得题
二又师下明字义兼具(二)
初正示字义
二吼通下六即明吼
二口密下结成悉檀
二地人下分节章段(二)
初三师分节
二今悉下今师正明(二)
初历破三师
二今明下正明今义
二本文(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明佛性(二)
初分科生起
二初文下随文释义(四)
初明佛性(二)
初分科
二初举下正释(二)
初问(四)
初劝问(二)
初举诸法门(二)
初正解(三)
初正约六门释
二復次下直约二谛释
三若准下徧约三番释(二)
初引劝辞述意
二且通下约三番广解
二问佛下释疑(二)
初立疑
二答下解释(二)
初疏主正解(二)
初配释
二佛有下结斥
二治者助释
二正劝(二)
初正劝
二敦劝
二求问(二)
初分科
二敛字下随释(二)
初经家叙
二正发言
三许问(二)
初分科
二初劝下随释(二)
初劝供养(三)
初正劝
二释(三)
初分科
二法中下随释(三)
初法(二)
初明过去德
二明现在德
二譬(二)
初分科
二初一下随释(二)
初为佛作譬(二)
初譬法身(三)
初总
二別
三结
二譬应迹(二)
初分科
二一正下随释(三)
初正应
二从法身起
三众生得道
二为菩萨作譬(二)
初举非
二明是
三合(二)
初分科
二合下随释(二)
初合佛譬(二)
初合妙本
二合应迹(二)
初合从法身起
二合众生得道
二合菩萨譬(二)
初合举非
二合明是
三开譬下结责
三结
二正许
四正问(二)
初分科
二初三下随释(二)
初问法(二)
初叙古解
二今将下今正释(三)
初问理佛性体
二问分佛性义
三问究竟佛性名
二问人(二)
初问不见性人
二问见性人(二)
初问何法有了不了
二问何眼有了不了
二答○
二明中道○
三明缚解○
四明修道○
二歎经○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歎下随释(二)
初歎问(二)
初歎(二)
初歎二庄严
二歎解六义
二论义(二)
初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有云下随释(二)
初前三就胜劣解(二)
初他解
二今明下今释
二後一就平等解
二番(二)
初分科
二初正下随释(二)
初问(三)
初正难
二释难
三结过
二答(三)
初詶正难
二詶释难
三詶结过(二)
初唱两章门
二释(二)
初略示
二解为下广释(二)
初叙古解
二今解下明今释(三)
初释非凡所知
二菩萨下示菩萨能知
三今师下復宗显义(二)
初显师子以双亡问
二佛还下显如来以双照答(三)
初显双照答正难
二还以下显双照答释难
三又以下显双照答结过
二正答(二)
初分科
二标者下正释(五)
初答初问(二)
初牒问诫听
二正答初问(二)
初明佛性体(三)
初标名
二释相(二)
初分科
二初释下释相(二)
初释空
二释智
三结体
二简不见者(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简二边异故不见
二简起中道见故不见(二)
初明他解
二是义下明今释(二)
初斥古解略明(二)
初示起见义
二後结下引结文证
二凡夫下示三人不见
二答第二问(二)
初叙义分科
二初具下随文解释(二)
初答问(二)
初牒问
二正答(二)
初分科
二初总下随释(三)
初总举圆义(二)
初通別正解
二问答释妨
二別举徧义(二)
初悬示属当(三)
初叙意分章
二他解下二师异解
三今明下今家属当
二略属下帖文正释(二)
初结前生後
二初云下随文释义(四)
初不上不下(二)
初唱三章门
二解释
二不生不死(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明中道(三)
初唱中道
疏总释(二)
初牒初文总徵
二解云下随二文別释(二)
初他解(二)
初正释初文
二如此下结示次文
二云何下今释(二)
初责他约事
二今作下示今约理
二明能破生死
疏总释(二)
初牒初文总徵
二解云下随二文別释(二)
初他解(二)
初正释初文
二如此下结示次文
二云何下今释(二)
初责他约事
二今作下示今约理
三结是佛性
二举解惑(二)
初分科
二随释(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三不断不常(二)
初分科
二随释(三)
初唱章门
二释(三)
初释凡夫
二释二乘
三释菩萨
三结
四不因不果(三)
初分科
二只应下释妨
三法说下随释(三)
初明有因有果(二)
初法(二)
初标名
二寻下简示(二)
初总简
二何故下示义
二譬(二)
初对法辨异
二若然下问答释妨(二)
初章安释妨
二荆溪助显(二)
初明譬与法异
二若欲下明将法例譬
二明非因非果
三明亦是因果亦非因果(二)
初叙古(四)
初开善释
二庄严释
三观师释
四兴皇释
二然此下今释
三结歎甚深(二)
初分科
二随释(三)
初略歎
二广歎(二)
初分科
二初中下随释(六)
初明因缘甚深
二明凡夫不见
三明唯佛能见(二)
初略释
二旧云下广释(二)
初叙古解
二今言下明今释(二)
初章安顺释
二荆溪反释(四)
初明初住亦见始
二明等觉不见终
三明诸佛见始见终
四文中下示初住不见始意
四重明甚深难见
五重明能见
六双明见与不见(二)
初唱四章门
二释四章(二)
初对前文示义
二问十下约少见释疑(二)
初疑问
二旧下答释(二)
初叙旧解(二)
初叙二解
二难初家
二今下明今释
三总结
二论义○
三答第四问○
四答第五问○
五答第六问○
○二论义(二)
初问(二)
初对答分问
二地人下叙古反经(三)
初叙二师立义
二此应下明今家会通
三然但下述经意结摄
二答(二)
初分科
二法说下随释(三)
初非问
二正答(二)
初答无差亦差(三)
初正答(二)
初法
二譬(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譬(二)
初举恶譬
二引善恶例
二合(二)
初叙异解
二佛性下明今破
二引偈(三)
初通示所出
二若但下斥非显是
三今长下徵文广释(二)
初举长行为式(二)
初正引长行
二准文分义
二若生下例佛意双解(二)
初约差无差解(二)
初正解(三)
初各开成四
二生死下襵牒为二
三又即下结示有无
二此前下结判
二约本末重明(三)
初正明四句(二)
初列
二上文下释(四)
初明两本两末
二又生下明一本一末
三又生下明末而不本本而不末
四末本下明非本非末
二分別下结例类通
三四句下復宗显谛
三举譬
二答何用修道(三)
初叙意
二他云下破古
三文中下正释(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唱章门
二解释(二)
初以六度为庄严一乘为究竟(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二释世间出世间(二)
初分科
二初如下随释(二)
初偏释出世毕竟(三)
初出体
二释名
三举类
二双释世出世两毕竟(二)
初分科
二初释下随释(二)
初具释三定
二重释上定
三引证(二)
初叙意分科
二一明下随文释义(二)
初正引昔证(二)
初引昔(三)
初明洗浴
二外道论义
三时众得益
二证今
二更会通
○三答上第四问(二)
初分科
二初申下随释(二)
初申问
二初正下正答(二)
初正答(二)
初分科生起
二初是下随文解释(三)
初三譬譬有而不见(三)
初盲人譬(二)
初譬
二合
二眼病譬(二)
初譬
二合
三初月譬(二)
初譬
二合(二)
初释众生悉有(二)
初引古解(二)
初二师解
二观师释(二)
初破前二解
二只具下正出巳义
二彼三下明今释(三)
初总破古义
二何者下正明今解(二)
初明随机四说
二欲使下示悟理同归
三论人下结偏斥失(二)
初结示偏执
二今明下举喻斥失
二合最下释三种破烦恼(二)
初叙古解(三)
初庄严
二二解下开善
三又一下观师(二)
初斥二师失意
二若论下示巳义符经
二今明下明今释(二)
初历破三家(二)
初总斥
二若三下历破(三)
初破庄严
二破开善
三又二下破观师(二)
初正破
二虽唱下结斥
二今明下正明今义(二)
初正释(二)
初別对三教明破
二又一下圆论三观明破
二前三下结示
二一譬譬平等皆有(二)
初分科述意
二初明下随文解释(二)
初譬(四)
初唱等有(二)
初疏主齐文解
二治者取意释(二)
初探取喻意显内外普该
二故下探居合文显内外普该(二)
初引合文示性非局色心
二况下明一念三千该收依正
二出因缘体(二)
初通示大纲
二识支下逐支释义
三明有具不具
四结等有
二合
三三譬譬待缘故见(二)
初雪山譬(二)
初譬
二合(二)
初正合
二明理(三)
初唱九章问
二解释
三总结
二黑铁譬(二)
初譬
二合
三种子譬
二结歎
○四答第五问(二)
初分科
二其八下随释(二)
初腾上两问
二作两答以答前问(二)
初唱十章
二解释(二)
初分科
二初番下随释(五)
初番(九)
初释第一少欲第二知足(二)
初悬示
二就初下正释(二)
初问
二答(二)
初约善恶共解
二约小大共解
二释第三寂静
三释第三精进
四释第五正念
五释第六正定
六释第七正慧
七释第八解脱
八释第九赞歎解脱
九释第十以涅槃化众生
二番
三番
四番
五番
○五答第六问(二)
初分科
二初了下随释(二)
初牒问
二正答(二)
初答(二)
初明了与不了
二明眼见闻见
二劝(二)
初分科
二上云下随释(二)
初劝修
二论义(二)
初分科
二随释(三)
初一番明见义(二)
初问
二答(二)
初明实不可知
二明亦有可知(二)
初对上辨异
二於中下分科随释(二)
初分科
二第六下随释(三)
初标
二第六下释(六)
初身口二业
二形声两胜
三身通心通
四受身说法
五身忍口说法
六身形声说
三结
二四番明能见之行(二)
初分科
二随释(四)
初番(二)
初问(二)
初举僧宝问
二举佛说难
二答(二)
初答僧(三)
初结问
二以四缘故知
三结成可知
二答佛(二)
初持戒究竟不究竟
二为利不为利
三根深根浅
四为自为众生
五自持須他教
六声闻菩萨
二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番
二番
三番(二)
初问(三)
初领旨
二作难
三结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如下随释(二)
初歎(三)
初歎因深
二歎持力
三诫听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有下随释(二)
初答持戒无因果(三)
初法(二)
初唱有因
二遮无尽
二譬(三)
初立拒举瓶譬
二十二因缘譬
三小乘八相譬(二)
初章安解
二荆溪释
三合
二答涅槃有因难(二)
初述意
二初唱下正释(三)
初唱两章门
二释两章门(二)
初释是果
二释非因
三结无因缘
四番(二)
初分科
二次毕下随释(二)
初问(三)
初领旨仰非
二举六无为难
三结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非下随释(二)
初明无因(三)
初非五就一
二六喻并非
三结无因
二明有因(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标章
二释(三)
初明有生了二因
二举三譬譬之
三三番举法门合之(二)
初悬谈叙意
二而初下随文正释(二)
初正释(三)
初事理相对
二散定相对
三横竖相对
二问下料简(四)
初问
二答
三竝
四释(二)
初标世谓难通
二此乃下引二经解释
三一番结成(二)
初问
二答(二)
初番
二番
○二明中道(二)
初标示分科
二随文释义(三)
初略标中道(三)
初标双非(二)
初叙古
二今皆下正释(二)
初斥二师
二何者下示正义(二)
初正释今文
二上文下引上证成(二)
初引文竝释
二只以下举一况斥
二标不失(三)
初标示
二旧下破古(二)
初叙
二斥
三此下正释
三标悉有
二广破边执(二)
初分科叙意
二就破下随文正释(二)
初破因中有果(三)
初分科
二初据下述意
三就初下正释(四)
初据佛教(六)
初番(二)
初问
二答
二番(二)
初问
二答(三)
初夺破
二纵答
三更示
三番(二)
初问
二答
四番(二)
初问
二答
五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纵答
二夺答
六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叙古解
二今明下明今释(二)
初竝斥二师
二今谓下正明今义
二据世情(二)
初随文消释(二)
初分科
二初三下随释(二)
初正破执(二)
初作三番(三)
初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如下随释(二)
初非问
二竝难
二番(二)
初问
二答
三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一若下随释(三)
初夺破
二纵破(四)
初番
二番
三番
四番
三结夺
二更重破(二)
初分科
二初纵下随释(三)
初纵(二)
初分科叙意
二若乳下随文释义(三)
初应责酪驹
二应怀子孙
三应含五丈
二夺
三结呵
二示正义(二)
初分科
二初譬下随释(四)
初举譬示正义(二)
初举三譬
二合
二引偈证
三下约众生(四)
初法
二譬
三合
四重譬
四高推佛境
二观上下总示三谛(二)
初章安正示
二荆溪述意
三据缘因○
四据正因○
二破因中无果○
三结歎佛性
○三据缘因(二)
初叙意分科
二初番下随文释义(五)
初番(二)
初问
二答
二番(二)
初问(二)
初举三譬
二引乳譬合
二答(二)
初分科
二随释(四)
初明性即是了因
二明了应自了
三应能两了
四举正因为决
三番(二)
初问
二答
初分科
二初破下随释(二)
初破执(二)
初破
二释
二示正义
四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泛举三答
二正用转答
五番(二)
初问(二)
初仰非
二正问(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二答(二)
初分科
二一明下随释(二)
初譬(二)
初正释经文(四)
初明过去有
二明未来有
三重明过去有
四重明未来有
二未来下料简释妨(二)
初正料简
二释橘牙
二合
○四据正因(二)
初分科
二随释(四)
初番(二)
初问(四)
初法
二譬(四)
初正举譬
二傍举瞿昙姓
三合譬
四以譬帖佛性为难
三合
四结
二答(二)
初举八事不可见
二更破二事(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总非
二正破(二)
初破细
二破障
二番(二)
初问
二答(五)
初明本有本无皆不須了
二举非果为难
三难麤应可见
四举几相为竝
五更取意破
三番(二)
初问
二答
四番(二)
初问
二答
○二破因中无果(二)
初叙意分科
二领旨下随文释义(二)
初问(三)
初领旨
二正难(二)
初分科
二初就下随释(七)
初据业行
二据断善
三据发心
四据退不退
五据修万行六度
六据退万行
七据僧宝
三结难
二答(二)
初分科
二此答下随释(七)
初答第一业行
二答第三发心(二)
初牒问
二正答
三答第六退行
四答第二断善
五答第五万行(二)
初分科
二前无下随释(二)
初正答
二更取意难
六答第七僧宝(四)
初二种和合
二十二部经和合
三十二因缘和合
四诸佛和合
七答第四退不退(二)
初分科
二其难下随释(二)
初牒问诫听
二正答(二)
初分科述意
二初十下随文释义(四)
初明退转行(四)
初十三法
二六法(二)
初事释
二又句下观解(二)
初疏主正解
二治者述意
三五法
四二法
二明不退愿(二)
初他解
二今解
三双明退不退两人(二)
初譬
二合
四重明不退行(二)
初问
二答
○三明缚解(二)
初叙意分科
二先领下随文正释(五)
初番(二)
初问(二)
初领旨唱无
二生灭为难(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法下随释(二)
初诫听
二正答(二)
初缚(三)
初死阴(三)
初法
二譬
三合(二)
初正合
二更引譬
二中阴(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譬(二)
初正释
二问下料简(二)
初问
二答(二)
初通有
二別无
二合(二)
初分科
二二料下随释(二)
初正合(二)
初正合
二举譬贴合
二料简二眼三食
三生阴
二解
二番(二)
初分科
二初问下随释(二)
初问(二)
初逆喻
二举阴无繫者
二答(二)
初法
二譬
三番(二)
初问
二答
四番(二)
初分科
二初法下随释(二)
初问
二答(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五番(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从小下随释(二)
初举八喻(二)
初列章
二解释
二合灯喻
○四修道(三)
初总叙来意
二分科生起
三初问下随文正解(四)
初明道可修(三)
初番(二)
初问
二答
二番(二)
初问
二答(三)
初得论修道
二取意解
三举六譬
三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叙意
二答中下正释(二)
初法
二兼出六譬
二正明修道(二)
初分科
二初举下随释(二)
初明修道(二)
初释(二)
初问(二)
初牒偈问
二一一请答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伪下随释(三)
初真伪对辨(二)
初伪
二真
二偏为破恶
三偏为生善
二论义(二)
初分科叙意
二初云下随文释义(二)
初三番难涅槃(三)
初番(二)
初问
二答
二番(二)
初问
二答
三番(二)
初问
二答
二四番难佛性(二)
初分科
二初法下随释(四)
初番(二)
初问(二)
初标两章门
二释
二答(二)
初法(二)
初牒文正释
二地人下破古例成(二)
初破古立义
二然佛下明今例成(二)
初正明今义
二亦如下引二例成(二)
初引持戒例成
二引五性例成(二)
初正引例成
二问众下因便料简
二譬
二番(二)
初问
二答
三番(二)
初问
二答
四番(二)
初问
二答
二明修道因缘○
三修道之用○
四劝修○
○二明修道因缘(二)
初分科
二问意下随释(二)
初明道缘(三)
初处缘(二)
初城处(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呵
二正释(二)
初分科
二初报下随释(二)
初报地恩(三)
初报发心
二报四无量
三报弘誓
二驱邪党(二)
初分科叙意
二六城下随文释义(二)
初徧六大城(六)
初至王舍
二往舍卫(二)
初分科
二然诸下随释(二)
初明往之缘
二共试神力正论往彼(二)
初分科
二所以下随释(三)
初试缘(四)
初求试(二)
初叙意分科
二就初下随文释义(二)
初褒美於王
二贬挫於佛
二王不许
三重求
四王许
二正试(二)
初命王多造
二正现神变
三众益
三至婆枳多
四向毗舍离
五至波罗奈
六至瞻婆
二至此降伏(二)
初叙意分科
二初是下随文释义(三)
初邪教
二正教
三邪正论义(二)
初分科
二此即下随释(二)
初正论(六)
初番(二)
初立邪义
二佛破(三)
初六根俱用
二老少不殊
三内外俱见
二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此即下随释(三)
初示因缘
二破邪我(三)
初唱不然
二別出诸过
三结过
三结正我(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略示
二对辨
三番(二)
初改宗
二佛破(二)
初分科
二初復下随释(二)
初直就徧破(二)
初责徧
二责我
二更就一异检(二)
初分科
二就一下随释(二)
初唱两章门
二二释(二)
初就一责
二就多责
四番(二)
初外道救
二佛破
五番(二)
初外道救
二佛破(二)
初分科
二初破下随释(二)
初唱不然
二三种破(三)
初从缘破
二就明出异处破
三就明暗其住破
六番(二)
初更请问
二佛答(二)
初破邪我
二明正我
二降伏
二树处(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结前生後
二正明树处(三)
初表理
二护法
三法味利益
二时缘○
三人缘○
二明道因○
○二时缘(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二月时(二)
初问
二答(二)
初举喻明事
二合譬明理
二十五日时(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就本
二就迹
○三人缘(二)
初分科
二言庄下随释(二)
初出人(二)
初问
二答(二)
初明因中六人
二明果人
二论义(二)
初分科
二於中下随释(三)
初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明本(二)
初略无住
二广无住(二)
初法(二)
初释住
二释无住
二譬(二)
初譬
二合
二辨迹
二番(二)
初问
二答
三番(二)
初问
二答(三)
初直明无十相
二明有相之失
三明无相之得
○二明道因(二)
初分科
二然三下随释(三)
初明三法(二)
初略问答
二广问答(二)
初分科
二初本下随释(二)
初问(二)
初通问
二別问(二)
初广约定问(三)
初据本有
二就一境
三就一行
二以慧舍例
二答(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答別问(二)
初答定(二)
初先答第二问以第三问例
二追答第一问
二答慧舍(二)
初答慧相
二答舍相
二答通问(二)
初分科
二言取下随释(四)
初略标三法体(三)
初标定体
二出慧体
三明舍体(二)
初分科
二法如下随释(三)
初法
二譬
三合(二)
初河西解
二今师释
二释三法名
三更广三法体(二)
初广定体
二广慧体
四明功能
二辨二法相资(二)
初简示分科
二随文释义(二)
初问
二答(二)
初总破
二別破(二)
初分科
二何者下随释(二)
初以法料简(七)
初约无异(二)
初论体同(二)
初正释(二)
初叙以別为难
二佛以下明以圆为答(二)
初悬叙圆意
二若然下牒经结示
二斯理下结劝
二举譬
二约无有(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责人法
二结无破
三约无所(二)
初分科
二何者下随释(二)
初双明不到到
二何者下双结无破
四约无缺(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约法正破
二举譬
五约无动(二)
初分科
二如四下随释(二)
初举类破
二结破
六约无能(二)
初分科
二随释(四)
初夺
二纵
三更夺
四復纵
七约无作
二示圆融无方定慧(三)
初叙意分科
二开此下结成四悉
三就初下随文释义(四)
初定慧相具(三)
初即定具慧
二定具世间等法
三具三菩提
二定慧相即(二)
初叙意分科
二初譬下随文释义(二)
初即定而慧
二即慧而定(二)
初正明
二功能
三定慧名相
四自在适时(二)
初分科
二答中下随释(二)
初唱时非时
二更问答(二)
初问
二答
三明力用○
○三明修道〔之〕用(二)
初分科
二初牒下随释(二)
初感乐得涅槃(二)
初明得涅槃
二论义(二)
初番(二)
初问
二答
二番(二)
初问
二答(三)
初标
二释
三结
二离苦转障(二)
初分科
二初告下随释(二)
初明所转之业障(二)
初明业不定故障可转(二)
初问(二)
初问善业(五)
初无穷(三)
初语端
二领旨
三结问
二必定(二)
初领旨
二正问
三重无穷
四重必定
五举况结问
二问恶业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歎下随释(二)
初赞问
二答(二)
初缘起
二正答(二)
初分科
二随释(四)
初开权
二显实
三释权
四释实(四)
初出二人
二出二转
二明业不定故道可修(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叙意分科
二先若下随文释义(四)
初正明业不定故修道(二)
初明不定(二)
初若定不劳修道
二不定可得修道
二善恶相夺
二明业定有多过(二)
初分科
二初明下随释(二)
初明定则无修道(二)
初略(二)
初明若定不須修
二明不修无解脱
二广(二)
初定不須修
二不修无脱期
二明定故有多过(二)
初分科
二初正下随释(二)
初业定过(二)
初正明有过
二结无修道
二人时定过(二)
初分科
二初明下随释(二)
初正明过(二)
初人定过
二时定过
二结不須修道
三双明业定不定(二)
初分科
二然业下随释(二)
初唱两章(二)
初束四为二
二所以下结示正意
二解释(二)
初分科
二缘合下随释(二)
初释定章(二)
初报定时不定
二报定时定(二)
初分科
二此初下随释(三)
初释报定(三)
初定业
二还復不定(三)
初智转重为轻
二愚转轻为重
三结不定
三释疑证转(二)
初释疑
二证转(二)
初略
二广
二释时定(二)
初分科
二前明下随释(二)
初释现报(二)
初为调达所弊
二为迦罗富所弊
二双结生後
三双结(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双结
二偏结时
二释不定章
四结不定故修道(二)
初结定则为失
二结不定为得
二明能转之治道○
○二明能转五治道(二)
初分科
二中下随释(三)
初转障人(二)
初法说
二举十二譬
二转障行(二)
初分科
二问意下随释(二)
初问(二)
初领旨
二正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云身下随释(三)
初出愚智轻重不定(二)
初出人
二法说
二举六復次
三以十四善男子譬说
三明转相(二)
初分科
二初问下随释(二)
初番(二)
初问
二答
二番(二)
初问
二答
○四劝修(二)
初分科
二初问下随释(二)
初举法劝(二)
初问(三)
初问佛性力故应同得涅槃那有六道差別(二)
初领旨
二作问
二问既有佛性应自得菩提何用修道(四)
初领经
二作譬
三合
四结难
三问既有佛性即能吸得菩提(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二答(二)
初分科
二譬中下随释(二)
初正答(四)
初答同得涅槃难(三)
初譬(二)
初分科
二初七下随释(二)
初总大意(二)
初释恒河七人(二)
初释七种人(二)
初示七人
二上说下述佛意
二此经下释恒河(二)
初通示六河
二此中下简出今品(二)
初正简今品
二迦叶下对下辨异
二言洗下随洗浴等文
二別列七人
二合(二)
初合总譬
二合別譬(四)
初合常没(二)
初略合
二广合
二合将立而退
三今得住
四合四人
三结(二)
初叙意分科
二次明下随文释义(二)
初明不修不得非如来咎
二修者必得(二)
初譬
二合
二答吸取菩提难(二)
初牒问褒贬
二正答(二)
初修者必得(二)
初譬
二合
二不修不得(二)
初譬
二合
三答不須修道难(二)
初呵其引经谬
二正答(三)
初虗空譬
二财物譬
三造业譬(二)
初譬(二)
初造业
二修者必得
二合(二)
初合造业
二合修者必得
四重答吸取难(二)
初分科
二初非下随释(二)
初非其问
二正答(二)
初释(二)
初总叙意
二今释下別释文
二譬(二)
初譬
二合(二)
初以譬合譬
二更以法合所譬之法(二)
初分科
二初正下随释(三)
初因不吸果(三)
初正合磁石譬
二显无吸之义
三正显不吸
二佛性无有住处(三)
初法
二譬(二)
初正举譬
二举如来贴譬
三合
三广辨佛性(二)
初分科
二随释(四)
初非当非现而说当有(二)
初譬
二合
二非即非离(二)
初譬(二)
初定字体
二牵象下正解释(三)
初破古解(二)
初古解
二如此下今破(二)
初据义破
二此文下引文破
二头足下明今释
三若取下结得失(二)
初结古失
二取不下结今得(二)
初正结
二若得下例广
二合(二)
初总合
二別合(三)
初正合(六)
初色(三)
初正合
二举譬帖
三结
二受(三)
初正合
二举譬帖
三结
三想(三)
初正合
二举譬帖
三结
四行(三)
初正合
二举譬帖
三结
五识(三)
初正合
二举譬帖
三结
六我(二)
初正合
二举譬帖
二更举本盲帖
三结
三简邪正(二)
初简邪我
二明正我(二)
初分科
二譬下随释(二)
初假我(二)
初法
二譬
二真我
四广出体性(二)
初分科
二前四下随释(三)
初明佛性
二还结是当
三结非五阴
二总结(三)
初结问不須修道
二结劝
三结歎(二)
初佛歎
二师子吼歎
二举人劝○
○二举人劝(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点示
二随文正释(三)
初自试其心
二为物受苦
三用六度化他
○二歎经(二)
初分科叙意
二初略下随文释义(三)
初歎弘经人(二)
初总略歎(二)
初分科叙意
二初有下随文释义(二)
初通歎
二別歎
二广释
二歎所弘法(二)
初分科
二法可下随释(二)
初歎经(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三料简(二)
初问
二答(二)
初总明不受卵湿二生
二別明不受化生
三歎说教主(三)
初请求说
二歎
三结


涅槃经治定疏科卷第八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8/10/10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涅槃经玄义文句 下一篇涅槃经会疏条箇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