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涅槃部疏

TOP

涅槃经治定疏科(九)
2014-01-22 11:49:38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912次 评论:0

涅槃经治定疏科卷第九


钱塘沙门释 智圆 撰


○五迦叶陈如及後分四品半明折摄涅槃用(二)(後分四品明化周掩迹但在第五用章所收此乃示灭之用也後分疏云第六化周掩迹者此於第五別数之子科二段故当第六故知章安之世虽无後分经义已圆故疏释通序但序五章故无更立六章之理详之)
初折恶摄邪用(二)
初题目(二)
初正释题目
二开善下悬示分章(二)
初四师分章
二今家分章(三)
初标示章名
二此经下广释辨异
三诸异下总结从初
二本文(二)
初分科
二初明下随释(二)
初迦叶品折恶(二)
初明佛性用(三)
初分科叙意
二旧解下破古异释(三)
初破解善恶人(二)
初两师异解
二疏主会通
二破立接识义(二)
初古义立义
二此义下今家委破(二)
初推经纵夺
二若尔下约义正破(三)
初总斥同彼外计
二若言下历难令义无归(二)
初以始起例未起破
二若从下无明例四住破(二)
初以始起品例後起品破
二若无下以无明窟例四住窟破
三若尔下牒执为经所破
三破善星非权(二)
初旧谓善星非权
二是义下今例善星是权
三断善下随文正解(二)
初断善(二)
初分科显示
二初就下随文正解(三)
初断善人(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问(二)
初缘起(二)
初明佛有能化之德(二)
初内有慈悲
二外有方便
二明善星有可化之缘(二)
初明是子
二具三德
二正问(二)
初分科
二初又下随释(二)
初作两难(二)
初难何故记是恶人(二)
初难何故记是阐提
二难何故地狱劫住
二难何不先为说法
二作两结(二)
初结初难明无慈悲
二结後难明无方便
二答(二)
初标示分科
二何以下随文正释(二)
初答两难(二)
初超答後不先说法难(二)
初明缘有浅深故说有次第(六)
初教三子譬(三)
初举譬问
二述事奉答
三合譬作解
二种三田譬(三)
初举譬问
二述事奉答
三合譬作解
三用三器譬(三)
初举譬问
二述事奉答
三合譬作解
四治三病譬(三)
初举譬问
二述事奉答
三合譬作解
五乘三马譬(三)
初举譬问
二述事奉答
三合譬作解
六施三人譬(三)
初举譬问
二述事奉答
三合譬作解
二明佛心平等等说无偏
二追答前记是恶人难(二)
初分科叙意
二初文下随文正释(二)
初答阐提(三)
初无信(三)
初不信佛是无所畏人
二不信佛是无妄语人
三不信佛是无嫉妬人
二无慧
三无定(二)
初明虽得後失故言无定
二总结起邪所以记之
二答记意(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明记意
二明不可治(三)
初法
二譬
三合(二)
初番(二)
初正合
二以譬帖合
二番(二)
初正合
二以譬帖合
二答两结(二)
初分科
二次善下随释(二)
初答先结无慈悲心(二)
初正答(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二料简(二)
初问
二答(二)
初正答
二引昔显实
二答後无方便结
二断善相○
三断善见○
二生善○
二歎经○
二陈如品摄邪○
二化周掩迹用○
○二断善相(二)
初分科
二次佛下随释(三)
初正明断善(五)
初番(二)
初问
二答
二番(二)
初问
二答
三番(二)
初问
二答
四番(二)
初问
二答
五番(二)
初分科
二初问下随释(二)
初问(二)
初问佛性
二问阐提
二答(二)
初分科
二性非下随释(二)
初答初问(二)
初答问(二)
初歎问
二正答
二论义(二)
初问
二答
二答次问(二)
初分科
二法说下随释(二)
初牒问非之
二正答(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二根性不定(二)
初分科
二初如下随释(二)
初正明不定(二)
初不定(三)
初知不定根
二出不定相
三结不定
二断善根(三)
初明不定断善
二若定则不尔
三证不定
二问答论义(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叙意
二初明下随文释义(二)
初就善星答(三)
初明居王位能破灭
二出家不出家俱断善
三结知根力
二就余人答(二)
初分科
二法可下随释(二)
初明不定(二)
初断善(三)
初正断善
二出断善之行
三结其断善
二生善(三)
初法
二譬
三合(二)
初合
二结知根力
二辨昇沈(三)
初举事问
二领旨奉答
三合(三)
初就果合
二就因合
三结知根力
三说教不定(二)
初叙意分科
二初明下随文释义(二)
初问(三)
初明知根
二明执诤
三结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言下随释(三)
初答知根问(二)
初正明说教不定(四)
初明理深难解
二出愚智两人(二)
初出智
二出愚
三須不定说(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四结知根力
二广明不定法(二)
初分科
二初列下随释(三)
初正明不定法(二)
初名义不定(二)
初列章
二解释(二)
初分科
二释初下随释(二)
初释三章门(三)
初释一名含众名
二释一义说无量名
三释无量义说无量名
二重释第二门
二广略不定(二)
初分科
二随释(三)
初列四章门
二释出
三结(二)
初分科
二次何下随释(二)
初结不定
二结知根(二)
初明佛知非浅识
二明为人不定
二引证
三结非所知
二答执诤问○
三答结问○
○二答执诤问(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略答
二广答(二)
初叙意总标
二一是下随文別释(廿一)
初涅槃不涅槃(二)
初悬示部执(三)
初正示部执
二古来下古师评判
三皆失下总斥成非(二)
初疏主总斥
二河西下两师示义(二)
初河西
二观师
二此初下随文正解(二)
初分科
二先为下随释(二)
初章门
二解释(二)
初释执定涅槃(二)
初释(五)
初为诸仙
二为力士
三为纯陀
四为須跋
五为世王
二结
二释执定不涅槃(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释
二结
二有我无我(二)
初悬示部执(三)
初正示部执
二招提下古师评判(二)
初招提判二部义
二真谛难招提师(二)
初直尔据难(二)
初定
二理中下破
二更约涅槃竝(二)
初双定
二若涅下例破
三若中下疏主示义
二就文下随文正解(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明有我(二)
初明相续假我以破邪见无我
二明因成我(二)
初正明因成
二因成所成
二明无我(二)
初分科
二一问下随释(二)
初佛说(三)
初假问(三)
初问名
二问体
三问何缘故我
二假答(二)
初分科
二大意下随释(三)
初总答大意(二)
初举章门
二释出
二別答(二)
初述意
二初答下随释(三)
初答假名
二答假体
三答假因缘
三结无益(四)
初假名故有(二)
初譬
二合
二即离皆无
三简
四结无我
三观无我得益
二起执
三有中阴无中阴(二)
初悬示部执
二文中下随文正解(二)
初定有
二定无
四有退无退(二)
初悬示部执
二随文正解(二)
初退(三)
初法(三)
初通明比丘退(二)
初通明
二退缘
二別明罗汉(二)
初直云罗汉有退
二別举瞿坻
三通举六人
二譬
三合
二无退
五佛身有为无为(二)
初有为
二无为
六因缘有为无为(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示部执
二初执下正解(二)
初明执(二)
初执有为
二执无为
二解释(二)
初唱章门
二释
七心常无常(二)
初示部执
二正解文(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执心常
二执无常
八五欲障道不障道
九世第一在欲界通三界
十施通三业不通三业(二)
初示部执
二正解文(二)
初执在意
二通五阴
十一有三无为无三无为(二)
初疑问
二此亦下答释
十二有造色无造色(二)
初示部执
二正解文(二)
初有造色(二)
初能造四大
二所造色触
二无造色
十三有无作色无无作色(二)
初示部执
二正解文(二)
初明有
二明无
十四有心数无心数(二)
初示部执
二正解文(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无心数(二)
初举圣人十二因缘
二正明凡夫十二因缘(二)
初明後即前
二明前生後
二有心数
十五有五有六有
十六五八戒具受不具受(二)
初明五戒不具
二明八戒具
十七犯重失不失(二)
初示部执
二正解文(二)
初执定失
二执不失
十八一乘三乘(二)
初明非小部执
二文云下释妨会通
三文中下分文正解(二)
初一乘
二三乘
十九佛性离众生即众生(二)
初示执生近代
二文中下分文正解(二)
初举六事三文明离
二说众生即是佛性
二十犯重人有佛性无佛性
二十一有十方佛无十方佛
○三答结问(二)
初叙意分科
二初明下随文释义(二)
初歎理深(二)
初明不定之说是佛境界
二诫劝(二)
初分科叙意
二初文下随文正解(二)
初劝生疑
二诫勿执
二简疑执(二)
初分科
二前两下随释(二)
初问执(二)
初番(二)
初问
二答
二番(二)
初问
二答
二问疑(四)
初番(二)
初问
二答
二番(二)
初问
二答(四)
初责
二出疑心相
三结定疑执
四释出疑由
三番(二)
初分科
二如此下随释(二)
初问(二)
初问涅槃
二问浊水
二答(二)
初答涅槃
二答浊水(二)
初牒问非之
二正答
四番(二)
初问
二答
○三断善见(二)
初分科
二前已下随释(三)
初更出其人
二明起见(二)
初分科总述(二)
初分科
二夫福下总述(二)
初徵初文述意
二私谓下约义理助显
二初六下随文释义(四)
初六復次明无施业六(六段经)
二六復次明无父母
三三復次明无因果
四九復次明无圣人
三能断善根(二)
初正释经文(二)
初明断善
二料简利钝
二问答释妨(二)
初问
二答(二)
初正答
二引证
○二生善(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三)
初双明中道生善(三)
初明生善时节(二)
初问
二答(二)
初明时节
二明生善(二)
初叙意分科
二释中下随文释义(三)
初唱三世
二释
三结(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明过未世不可断
二明现善可断
二明不断佛性(二)
初分科
二初难下随释(二)
初问佛性是三世否(二)
初领旨
二定宗(四)
初问过去
二问现在
三问未来
四通问三世
三结难(三)
初结过去
二结未来
三结现在
二问佛性是可断否(二)
初分科
二初之下随释(二)
初问(二)
初举六事
二方正问(三)
初问若有性不应断善
二问若性断云何言一切悉有
三悬取答意难
二答(二)
初唱四章门
二解释(二)
初分科
二释前下随释(三)
初解三门(三)
初解定答
二解分別答
三解随问答
二重释分別(二)
初分科叙意
二初答下随文正释(二)
初前答後问(四)
初举佛性七事
二後身六事
三正牒问
四正答
二後答前问(二)
初叙意分科
二一如下随文释义(五)
初如来及後身佛性(四)
初如来非三世
二後身有三世
三重明如来
四重明後身
二九住佛性
三八住至六住佛性
四五住至初住佛性(二)
初正示现文
二後身下通前简显(四)
初通约四料简少见可见义
二五地下別约第四简善不善义
三问後下通约四料简常无常义(二)
初牒事问
二人解下约义答(四)
初古师解
二仍未下今家竝
三有人下他人救
四难亦下疏主斥
四问後下別约初料简德有无(二)
初古师释义(二)
初问
二答
二今谓下今家指文
五结其所问
三释置
三因性生善○
二单明中道○
三单明生善○
○三因性生善(二)
初分科
初番下随释(三)
初明因果性(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章下随释(二)
初正答(三)
初分別因果(二)
初因果章
二解释
二出因果性体(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出因体
二出果体(二)
初善阴果性通因
二阴果唯果
三引证(二)
初证因(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二证果(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二结性为惑隐(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二正明因性(二)
初分科
二问中下随释(二)
初问(二)
初牒前
二正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先举下随释(三)
初双譬(二)
初举过去业
二举未来业
二双合(二)
初合过去
二合未来
三双结
三释疑(二)
初问
二答(二)
初譬
二合
○二单明中道(二)
初叙意分科
二初番下随文释义(三)
初非内非外中道(二)
初番(二)
初问
二答
二番(二)
初迦叶自申
二佛答(二)
初总別分科
二此初下随文正释(二)
初略明大意(二)
初章安正释现文(三)
初标
二释
三结
二私谓下荆溪通示结难(二)
初通示经旨(三)
初显一经始末同归佛性
二今明下示章安得旨结示显文
三言双下明即寂而照以论体徧
二故文下斥难伤劝(二)
初结难(三)
初斥所计同邪
二况经下牒经文显过
三今问下举无情结难
二哀哉下伤劝
二广明中道(二)
初先出二执
二正结中道
二非有非无中道(二)
初明宗(三)
初明非有非无(三)
初唱两非
二释两非
三结两非
二明亦有亦无(三)
初双唱
二双释
三双结
三结非有非无
二广破(二)
初分科
二私谓下随释(三)
初举种子譬破(三)
初譬
二合(二)
初示
二释
三结
二举乳酪譬破(二)
初正作乳譬(三)
初正定中道(二)
初问
二答(三)
初定
二结假说
三释
二破偏执(二)
初叙意分科
二初明下随文释义(三)
初作因果同时互出难
二因中有果例竝难(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例竝
二难不例
三果中有因例竝难(二)
初正难
二结难(二)
初结本无
二结非有非无
三结就性理(二)
初结离偏
二结中道
二更为乳作生识譬(二)
初公科
二先正下随释(二)
初正举生识譬
二还以乳酪合譬(二)
初正合
二破执(二)
初牒执
二正破(二)
初两章门(二)
初异因异果章门
二一因生一切果章门
二释章门(二)
初先释後章
二追释前章
三举盐咸譬破(二)
初分科
二正责下随释(二)
初正举譬
二更破执(二)
初牒执(二)
初牒盐中有咸
二牒种子中有四大
二正破(二)
初不咸中有咸(二)
初非
二正破(二)
初责难
二例余物
二破四大(二)
初破
二例
三约诸法广明中道○
○三约诸法广明中道(二)
初叙意分科
二初随下随文释义(三)
初依理起教用(二)
初标
二释(二)
初通明三语(二)
初就昔教明三语(三)
初随自
二随他
三随自他
二就今教明三语(三)
初随自语
二随他语
三随自他语
二別明自意语(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广略随自意
二七种随自意(二)
初分科
二初因下随释(二)
初列
二释(七)
初因语
二果语
三因果语
四喻语
五不应说语
六世流布语
七如意语
三有无随自意(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三)
初正明有无(二)
初就如来佛性有无(二)
初明有无(二)
初明无所有
二明有所无
二类例释
二就阐提佛性有无
二众生不解(二)
初分科
二初不下随释(二)
初正出不解(二)
初不解
二举深况浅
二引昔证(二)
初正解义
二问下示说处(二)
初引古师异释
二指智者所解
三作四句分別(二)
初分科
二旧下随释(二)
初正约四句(二)
初引古解(二)
初引二师
二引兴皇(二)
初引彼释义(二)
初七句通收
二三种正解
二谓下引彼结歎
二今明下明今释(二)
初依经文释四句(二)
初正约出没
二欲思下结略指广
二约三谛释四句
二劝分別
二修因趣果用○
三习解除惑用○
○二修因起果用(二)
初叙意分科
二举七下随文释义(三)
初譬(二)
初总
二別
二合(二)
初叙意
二初合下正释(二)
初合总
二合別(二)
初标示
二合初下正释(七)
初合常没(四)
初合背善
二合向恶
三合住恶
四合是断善人
二合暂出还没(二)
初分科
二信可下随释(四)
初起行背理
二释出没义
三行不具足(二)
初正出其人(五)
初信
二戒
三闻
四施
五慧
二结示
四別出其人
三合得住人(二)
初定位分科
二今第下随文释义(四)
初本起
二出其人
三明得住(二)
初对前文立疑
二有人下引古今答释(二)
初出古解
二今评下今师释(二)
初评古义
二今下今正义(二)
初约界内外正释
二通別结示随机
四辨行法(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五)
初修行(二)
初列章叙意
二初又下随文正释(四)
初不净观(二)
初明缘起
二正明四法
二念处观
三因缘观
四燸法观(二)
初明得燸法
二通別料简(二)
初问(二)
初问人通举燸触为问
二引佛说为证
二答(二)
初非其问
二正答(二)
初分科叙意
二文云下随文正释(二)
初明地別
二明人別
二通別(即前科料简文)
三名体(二)
初分科
二佛答下随释(二)
初问(二)
初问名
二问体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初引下随释(二)
初答体(二)
初正答
二料简(二)
初问
二答
二答名(二)
初分科
二所言下随释(二)
初正答(二)
初牒煗略答从譬得名
二广答(二)
初譬
二合
二重论(二)
初问(二)
初领旨
二正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意同下随释(二)
初然其问
二正答(三)
初法
二譬
三合
四人数(二)
初引古(三)
初庄严
二开善
三数人
二问前下释疑
五结住
四合观方人○
五合徧观巳行○
六合行已復住○
七合到彼岸○
三结○
○四合观方人(二)
初分科
二初分下随释(二)
初列观方人体(二)
初牒前
二正答
二更问答论初果义(二)
初分科
二见思下随释(三)
初番(二)
初问(四)
初问断惑
二问观方
三问名义
四问譬喻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先释下随释(四)
初答断惑(二)
初正答(二)
初唱两章门(二)
初重章门
二摄一切烦恼章门
二释(二)
初超释摄章(二)
初譬
二合
二追释重章(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五)
初常所起故
二彻难识故
三难断除故
四为惑因故
五是三对治怨敌故
二明所为
二答观方(二)
初牒问
二正答
三答名义(二)
初分科
二流有下随释(二)
初正答(二)
初牒问
二正答(二)
初释修无漏名
二释逆流名
二重显(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所以下随释(二)
初正答(二)
初明下名通上(二)
初修无漏名通
二逆流名通
二明上名通下(二)
初菩萨名通下
二佛名通下
二明根別(二)
初分科
二先释下随释(二)
初唱两根
二別释(二)
初释钝根
二释利根
四答譬喻(二)
初牒问
二释(二)
初标
二释
二番(二)
初分科
二若初下随释(二)
初问(二)
初两定
二两结(二)
初结初难
二结次难
二答(二)
初答初难
二答後问(二)
初牒问
二正答
三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行异(三)
初释有漏(三)
初毗昙解
二爱师解(二)
初叙彼义
二斥乖文
三河西
二释无漏
三释八智
二境异
○五合徧观巳行(二)
初正合
二举譬帖
○六合行已復住(二)
初分科
二此初下随释(四)
初章门(四)
初列二人
二列五人
三列六人
四列七人
二解释(三)
初标示释不
二此初下随文释义(二)
初释二人(二)
初示阙略意
二此即下正释文(二)
初生数
二行別
二释五人(二)
初标科
二此下随释(五)
初中灭人(二)
初释名分科
二此初下释文释义(三)
初明用业
二释中阴
三明入灭(二)
初释四种心(二)
初出古解(二)
初解
二解
二出他解(二)
初破後取初
二问答释妨(二)
初问
二解
二又言下释二是二非
二受身人(二)
初正释
二论义(二)
初问
二答
三行灭人
四不行人
五上流人(二)
初分科
二此即下随释(二)
初单就色界
二徧就上二界(三)
初略释
二问下料简(二)
初问
二答
三凡四下广解(二)
初依文列数
二此之下点示成前
三於第下別释熏义
三所以下明阙略意
三简中灭○
四释復住○

○三简中灭(二)
初分科
二初问下随释(二)
初问(二)
初问
二问
二答(二)
初答初问(三)
初羸劣
二乏众缘
三喜作世务
二答次问(二)
初分科
二色界下随释(二)
初明缘別(二)
初明欲界多在缘
二性勇健
二明根別
○三结(三)
初正结譬(三)
初通结七人(二)
初结七人
初譬
二合
二结七法
二更问答论义(二)
初问答(二)
初问(二)
初问涅槃无因那得名果
二问云何涅槃復名沙门
二答(二)
初分科
二先明下随释(二)
初答初问(二)
初明果
二明因
二答後问
二问答(二)
初问
二答
三偏结到彼岸人(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结罗汉支佛(二)
初约支佛向问
二据前经义答(二)
初反举前文
二亦是下例成今义
二结菩萨佛(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古答
二今谓下今斥
二明得失(二)
初分科
二此第下随释(三)
初更结中道不定(四)
初没人(三)
初牒经立疑
二解下古人答释
三今谓下今师破显(二)
初破古释
二今明下明今解
二出人
三明偏执不可
四正明中道不定
二正明得失(二)
初单明失(二)
初就三法明失(三)
初就阐提
二就圣道
三就佛性
二结於失(四)
初唱二人能谤
二唱信慧互无
三结皆是谤
四结互无
二双明得失(二)
初分科
二初三下随释(二)
初就阐提成佛不成佛
二就众生有佛性无佛性
三总结大宗(四)
初明佛性之理
二明约法因中说果
三引证
四结随自意语
三辨同异○
○三辨同异(二)
初分科叙意(二)
初分科
二佛性下叙意
二初明下随文正释(三)
初明佛性同虗空(二)
初分科
二初文下随释(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同虗空非三世
二同虗空非内外
三同虗空无罣碍
二明异虗空(二)
初番(二)
初问
二答(二)
初分科
二云何下随释(三)
初章门
二解释(二)
初章安正解
二荆溪助显
三结酧(二)
初正解
二释疑(二)
初问
二解下答
二番(二)
初问(二)
初示立问意趣(二)
初以大例空
二故一下明大体徧
二虽復下明不答所以(二)
初总标示
二问何下明所以(二)
初疑问
二亦有下答释
二答(三)
初牒问非之
二释
三正答(五)
初应同四大
二应同心数
三是三世摄
四应是四阴
五结非有
三破外道执虗空(二)
初分科
二初破下随释(二)
初正破执(二)
初別破八执(八)
初破空是光明(二)
初斥同分科
二文云下随文释义(二)
初牒执
二破之
二破空是住处(三)
初牒
二破
三结
三破空是次第(二)
初牒
二破
四破空在三处(二)
初牒
二破
五破空是可作(二)
初牒
二破
六破空在无碍处(二)
初分科
二初具下随释(二)
初牒
二破(二)
初两句定
二难
七双破两执(二)
初分科
二三章下随释(二)
初牒两执
二正破(二)
初总唱不然
二双破两执(二)
初破空与有竝(二)
初作三章门(三)
初释异业合
二释共业合
三释巳合共合(二)
初分解(二)
初就物体用示一双
二就空体用示一双
二用下结示
二次第解释(二)
初分科
二今初下随释(三)
初释异业合(三)
初无常难(三)
初正解
二百论论引例
三而其下结示
二常难(二)
初牒执非
二正难
三亦常亦无常难(二)
初显执意
二今直下示今难
二释共业合(二)
初分科
二言若下随释(二)
初牒执非之
二正破
三释巳合共合(二)
初分科
二言先下随释(二)
初牒章非之
二正破(三)
初法(二)
初约现文正破後双合(二)
初正示
二然此下结显(二)
初标去取
二所以下示所以
二据浅识傍破前单合(二)
初约浅识人明体异时
二只此下约无常文即具破前後二合(二)
初正明能破
二只此下结示傍正
二譬
三合
二破器中(二)
初分科
二此初下随释(三)
初牒执非之
二正难(二)
初分科
二随释(二)
初作理责(三)
初正责
二难应有多空
三结过
二作竝难
三结句
八重破空是住处(二)
初牒
二合
二总举五大例破
二结同异(三)
初明空非三世
二举兔角亦非
三结同异


涅槃经治定疏科卷第九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9/10/10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涅槃经玄义文句 下一篇涅槃经会疏条箇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