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TOP

华严经疏科文(七)
2013-09-29 12:18:37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2061次 评论:0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七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排定


起第三十七经尽诸菩萨住处品


[○/(○*○)]七远行地分(七)
初来意(二)
初正释(第七)
二引证(瑜伽)
二释名(三)
初标(言远)
二释(成唯)
三结(虽有)
三断障(二)
初蹑前(然其)
二正明(故所)
四证如(二)
初举能治(以常)
二辨所证(故能)
五成行(以能)
六得果(乃至)
七释文(三)
初赞请分(二)
初十偈赞(四)
初二颂天众赞说主(是时)
二一颂天主光云供佛(自在)
三有一颂天众庆闻(尔时)
四有六颂天女乐音赞佛(二)
初一显声因缘(天女)
二五正说赞辞(二)
初四寂用无碍(威仪)
二一起用所由(以见)
二二偈请(一切)
二正说分(二)
初位行(五)
初乐无作行对治差別(四)
初结前标後(六)
初略属经文(尔时)
二別释方便慧殊胜(谓前)
三释其二名(是则)
四明其所胜(於何)
五解相滥难(前六)
六所治名局难(虽行)
二徵显其相(二)
初总释上下二句(何等)
二次第別释(二)
初別释前三(论主)
二合释後七(三)
初一随物受生(後七)
二二化令离障(二说)
三四摄令住善(四於)
三结行功能(菩萨)
四彰其分齐(入已)
二彼障对治差別(二)
初明行无量种治前有量障(五)
初有一对众生无量(佛子)
二有一对世界无量(入无)
三有二对法界无量(入无)
四有三对调伏众生界无量(入无)
五有三对调伏方便界无量(入无)
二修行无功用行治前有功用之障(二)
初加行趣求(四)
初略释经文(此菩)
二示无功用相(然任)
三出无功用因(由功)
四结成拣异(此则)
二正显修行(佛子)
三双行胜差別(四)
初二行双无间(无有)
二信胜(常不)
三能作大义(二)
初总明(此菩)
二徵释(二)
初徵(何以)
二释(二)
初明能具所以(念念)
二显所具之相(二)
初通辨前六(所有)
二別明後四(能出)
四菩提分差別(四)
初明第一句(佛子)
二明第二句(二四)
三明第三句(七)
初拣後所知(三四)
二显净惑要(谓依)
三拣非胜进(任持)
四释成家义(亦名)
五释四体相(四者)
六结成四义(由初)
七约位分別(若约)
四明第四句(四略)
四前上地胜差別(二)
初明胜前六地(二)
初问(尔时)
二答(三)
初标(金刚)
二徵(何以)
三释(二)
初別显此地胜相(此第)
二通示诸地满相(三)
初总示文意(佛子)
二举论徵释(故论)
三正辨经文(初地)
二明胜後三地(四)
初法(二)
初徵(何以)
二释(菩萨)
二喻(佛子)
三合(佛子)
四因论生论(二)
初问(解脱)
二答(二)
初通将七地对後彰劣(三)
初法(金刚)
二喻(佛子)
三合(佛子)
二別明此地对前彰胜(二)
初明起过(二)
初总释(佛子)
二明所超(二)
初约所求道即所知障(前求)
二辨超烦恼即烦恼障(又初)
二辨双非(次住)
五彼果差別(五)
初释总名(佛子)
二开章门(文分)
三辨所从(远公)
四辨双行(又初)
五正释文(四)
初业清净(四)
初戒清净(就初)
二世间智净(世间)
三得胜身(此菩)
四得胜力(诸禅)
三得三昧胜(二)
初別举十名(二)
初五句辨自利(佛子)
二五句明利他(二)
初一行辨深(善住)
二明体行(三)
初一助道(智慧)
二二证道(法界)
三一不住道(种种)
二总结显多(入如)
三得过地(三)
初修行善巧过(是菩)
二作业广大过(二)
初正显其过(佛子)
二彰过分齐(二)
初难即执前同後难(解脱)
二答即拣後异前答(三)
初法(金刚)
二喻(譬如)
三合(菩萨)
三修行胜入过(佛子)
四得胜行(二)
初得灭定胜行在定不住故(二)
初问(解脱)
二答(二)
初明得分齐(金刚)
二辨胜过劣(三)
初法(今住)
二喻(譬如)
三合(此地)
二发起胜行(二)
初牒前标後(佛子)
二正显胜行(二)
初总相通辨(後虽)
二对文別释(二)
初七別约七行(八中)
二三合为一行(八者)
二位果(经科八段同前後例)
三重颂分○
○三重颂分(三)
初颂位行(五)
初乐无作行对治(尔时)
二彼障对治(观察)
三双行无间(菩萨)
四颂前上地胜(初地)
五颂双行果(世间)
二颂位果(供养)
三结说赞胜(此是)
[○/(○*○)]八不动地(七)
初来意(二)
初约实位(第八)
二约寄位(又约)
二释名(二)
初举论(言不)
二疏释(八)
初疏文正释(谓任)
二以本论释(与本)
三金光明经(而金)
四引摄论释(摄论)
五引深密释(解深)
六十住论释(十住)
七仁王经释(仁王)
八引当经释(下经)
三断障(故所)
四证如(其所)
五成行(所成)
六得果(及所)
七释文(三)
初赞请分(二)
初十赞(二)
初二天王众供赞(是时)
二八天女乐音赞(二)
初二标赞所依(天女)
二六正显赞德(於一)
二二请(音发)
二正说分(二)
初明地行(七)
初总明方便集作地分(二)
初标集地处(尔时)
二正显所集(二)
初三同相诸地通行故(善修)
二八別相诸地异修故(大愿)
二得净忍分(二)
初叙意分(二)
初总科(入一)
二就类明忍(然无)
二释文分(三)
初正明无生法忍(七)
初释总句(今初)
二总科(以历)
三显功能(四中)
四约位(若寄)
五出体(又四)
六指广(依佛)
七随文释(四)
初约事无生分(二)
初总(事无)
二別(二)
初释前四(二)
初別明(別言)
二结束(二)
初约三佛性(上四)
二展转收束(又此)
二释後三(五先)
二自性无生分(三)
初会二经(无性)
二释经文(无性)
三会中道(斯则)
三数差別无生分(二)
初正明(初中)
二拣滥(然准)
四作业无生分(二)
初正明(无分)
二总结(如是)
二明无生忍净(二)
初释所离障(二)
初单释离字(离一)
二双辨所离(所离)
二释能治分(三)
初结前生後(後无)
二彰立所以(所以)
三別释文相(二)
初释治义(故云)
二以起信总收上义(此则)
三一结得忍名(是名)
三得胜行分○
四净佛国土分○
五自在分○
六大胜分○
七释名分○
二明地果○
三重颂分○
○三得胜行分(二)
初明深行胜对前彰出(二)
初结前生後(佛子)
二正显深行(二)
初法(二)
初随文释(为深)
二收束治障(上七)
二喻(三)
初灭定喻(二)
初释喻(譬如)
二释合(三)
初正合本文(合中)
二结成离过(离第)
三释对治(二)
初约教道(住於)
二约正道(五)
初举论(二者)
二引例按定(此约)
三明所离(即离)
四释经报行(报行)
五重释论(二)
初明初意(住真)
二明後意(又佛)
二梦寤喻(五)
初举前所喻(譬如)
二显喻意(论云)
三释喻相(如从)
四释合文(合中)
五会通喻合(如彼)
三生梵天喻(五)
初举所喻(佛子)
二释合文(合中)
三释论所以(所以)
四所离过患(此离)
五別释(後此)
二发起胜对後彰入(四)
初说主总叙(佛子)
二正显劝辞(二)
初赞(作如)
二劝(七)
初劝修如来善调御智自德未成劝(然善)
二劝悲愍众生化愿未满劝(又菩)
三劝成其本愿本愿未充满(又菩)
四劝求无碍智自德未胜劝(又菩)
五劝成佛外报化业广大劝(又菩)
六劝证佛内明无量胜行自己所得法门未穷(又菩)
七劝总修无遗成徧知道少作能成增进众德(又菩)
三显劝所为(佛子)
四彰劝之益(二)
初明不劝之损故不得不劝(二)
初叙四意須劝(佛子)
二例深故劝(但有)
二彰劝之益是故須劝(三)
初法(三)
初牒前与智彰益之因(以诸)
二明起行速疾(於一)
三速疾所由(三)
初通料拣(何以)
二随句別释(十中)
三一句总结(後一)
二喻(佛子)
三合(佛子)
○四净佛国土分(二)
初叙意(二)
初问(大文)
二答(二)
初开二门(答净)
二拣定(今约)
二释文(三)
初器世间自在行(二)
初总标举(佛子)
二別显相(五)
初随心欲(所谓)
二随何欲(由此)
三随时欲(几时)
四随广狭欲(三)
初知四大差別即是广相(又知)
二知狭相(知微)
三双明广狭相(二)
初总知内外(随何)
二別明六道(知地)
五随心几许欲(二)
初约智知自在(又知)
二约通明自在(三)
初随机现化(佛子)
二明化分齐(此菩)
三明现自在(此菩)
二众生世间自在行(三)
初总明感应(佛子)
二別显感应(二)
初化同物身(所谓)
二化应物心(又应)
三总结感应(佛子)
三智正觉世间自在行(二)
初明第一义智(佛子)
二明世谛智(三)
初总知十身(三)
初依论总科(此菩)
二释论分字(皆言)
三依科释经(三)
初三明染分(染中)
二六明净分(次六)
三一明不二分(後灵)
二十身相作显通自在分(二)
初別显相作(此菩)
二总结例余(随诸)
三別显知相彰智自在分(八)
初知众生身(此菩)
二知国土身(又知)
三知业报身(知业)
四知声闻等三身(知如)
五知佛身(知如)
六知智身(知智)
七知法身(二)
初通料拣(知法)
二別释文(文有)
八知虚空身(知虚)
○五自在分(二)
初牒前为因(佛子)
二显自在果(三)
初別释经文(得命)
二通释自在(於此)
三明其所治(三)
初举论(论以)
二会五怖畏(次此)
三会通行位(约因)
○六大胜分(三)
初智大(得此)
二业大(三)
初二句牒前为因(此菩)
二正显业大(得毕)
三总结多门(佛子)
三彼二所住功德大(三)
初标所住分齐(佛子)
二显所住德(得菩)
三结成功德(此菩)
○七释名分(二)
初释地名即约法明位(三)
初总科判(佛子)
二依论释(言为)
三顺经释(今更)
二智者释名约人彰德(三)
初牒前为因(佛子)
二正就人显(二)
初总明(入佛)
二別释(二)
初明一向不动(常为)
二一体不动(佛子)
三总结所住(於无)
○二明地果(三)
初调柔果(四)
初调柔体(三)
初法(佛子)
二喻(譬如)
三合(此地)
二教智净(佛子)
三別地行相(此菩)
四结说地名(是名)
二摄报果(二)
初上胜身(佛子)
二上胜果(復作)
三愿智果(若以)
○三重颂分(三)
初颂位行(七)
初集作地分(尔时)
二颂得净忍(闻法)
三颂得胜行(二)
初颂深行胜(成就)
二颂发起胜(以本)
四净佛国土(三)
初颂器世间(心无)
二颂众生世间(三千)
三颂智正觉世间(菩萨)
五颂十自在(十种)
六颂大胜分(所有)
七颂释名分(诸佛)
二颂位果(復以)
三结说分齐(菩萨)
[○/(○*○)]九善慧地(七)
初来意(第九)
二释名(言善)
三断障(故所)
四证如(故所)
五成行(便成)
六得果(梁论)
七释文(三)
初赞请分(三)
初二如来现相(说此)
二十颂別赞(三)
初一颂菩萨供(菩萨)
二一颂天王供(大自)
三八颂天女供赞(二)
初一供(復有)
二七赞(二)
初一标赞(是时)
二六显辞(二)
初二赞菩萨通於八地及说法主(寂静)
二四双赞佛及菩萨三轮化益(不离)
三一颂结请(如是)
二正说分(二)
初明地行(四)
初法师方便成就(三)
初牒前起後(尔时)
二正显方便(三)
初二句通显二利(欲更)
二五句利他(三依)
三三句自利(下三)
三结行入位(得入)
二智成就(二)
初总知三性(佛子)
二展转別开(有漏)
三入行成就(三)
初总标章门(二)
初随文释(二)
初句是总(此菩)
二十句別(二)
初二句通总別(余十)
二七句別(四)
初总释七林(论释)
二重释根等(论又)
三例三聚(若相)
四会二名殊(论经)
二释总名(三)
初正释稠林(十皆)
二重释二经(论经)
三指广辨异(然此)
二依章別释(九)
初心稠林(此菩)
二烦恼稠林(三)
初总标(又知)
二別释(三)
初远入相(一远)
二难知相(二无)
三染相(二)
初总释(三俱)
二別释(三)
初三句当体明烦恼(三)
初明所缚(初三)
二辨以何缚(二眠)
三所缚事(三与)
二二句约生明烦恼(二随)
三二句约业明染(三爱)
三结(结中)
三业稠林(三)
初总(又知)
二別(九)
第一道因差別(初一)
第二自性差別(二有)
第三方便差別(三与)
第四尽集果差別(四因)
第五已受果未受果差別(五有)
第六能对差別(二)
初列黑黑(二)
初举论別释对(六黑)
二论自別释(二)
初释黑黑(言黑)
二通释余三(等者)
二明众报(言众)
第七因缘差別(七如)
第八已集未集差別(八凡)
第九二句明定不定差別(二)
初标章(九十)
二释义(二)
初明第九句(三)
初举论(前句)
二释文(谓现)
三释论定不定义(二)
初标(於此)
二释(谓前)
二明第十句(第十)
三结(结中)
四根稠林(又知)
五例三稠林(又知)
六随眠稠林(二)
初总释(又知)
二別释(二)
初总科(別有)
二正释(二)
初六句明何处随逐(今初)
二有六句明以何随逐(二)
初总明(後三)
二別释(此有)
七受生稠林(又知)
八习气稠林(二)
初总(四)
初双标(又知)
二引证(虽标)
三正释(二)
初释名(薰谓)
二释熏习(三)
初法相宗(即赖)
二法性宗(若依)
三通拣滥(前中)
四结通(今並)
二別(二)
初当句释(別中)
二总结束(上来)
九三聚稠林(二)
初总(二)
初举论(又知)
二疏释(三)
初正出有无(无即)
二拣定(此就)
三拣法相宗(又约)
二別(二善)
三总结安住(佛子)
四说法成就○
二明地果○
三重颂分○
○四说法成就(二)
初牒前总显(住此)
二別显说成(三)
初智成就(二)
初随所知之法(佛子)
二随所依之器(三)
初总明(一切)
二別显(二)
初辨能说之行(別中)
二辨所为之器(五亦)
三结益(三结)
二口业成就(二)
初总明具说之德(二)
初总释大意(佛子)
二释文(二)
初引本论(何名)
二引他文(三)
初引涅槃(涅槃)
二引瑜伽(慈民)
三会同异(会之)
二正明口业成就(二)
初略明(三)
初总显名体(以无)
二约位显胜(次此)
三徵列名字(二)
初释通名(後何)
二释別名(四)
初法无碍(一法)
二义无碍(二义)
三辞无碍(三词)
四乐说无碍(四乐)
二广明(二)
初文前叙意(三)
初总释(二广)
二列名略释(言十)
三总就十中释无碍义(然十)
二依文正释(十)
初依自相(三)
初总标(此菩)
二別释(一生)
三总结(此自)
二依同相(二)
初总释法义(復次)
二一一別辨(一一)
三依行相(復次)
四依说相(復次)
五依智相(五)
初分法义(復次)
二定境体(然所)
三辨通局(又法)
四辨其相(二)
初双标法比(於大)
二別释四相(一法)
五指其源(余如)
六无我慢相(復次)
七小乘大乘相(復次)
八菩萨地相(復次)
九如来地相(復次)
十作住持相(復次)
三法师自在成就(二)
初牒前标後(佛子)
二正显成就(二)
初叙义(二)
初总科(二得)
二料拣(三)
初二分分別(则前)
二对释标文(又前)
三摄位分別(於此)
二释文(四)
初持成就(二)
初列十持持先已得(二)
初列(三)
初出意(得义)
二总科(初三)
三別释(一持)
二总结(後如)
二用前十持持当所得(此菩)
二说成就(三)
初显所受法多(此菩)
二能广开演(此菩)
三起说自在(此菩)
三问答成就(二)
初一界答难(佛子)
二明一切世界(如是)
四受持成就(佛子)
○二明地果(三)
初调柔果(四)
初调柔行体(三)
初法(佛子)
二喻(譬如)
三合(此第)
二教智净(佛子)
三別地行相(此菩)
四结说地名(佛子)
二摄报果(佛子)
三愿智果(若以)
○三重颂分(三)
初颂地行(四)
初法师方便(尔时)
二智成就(住於)
三入行成就(若欲)
四说成就(三)
初颂智成就(住於)
二颂口业成就(悉以)
三法师成就(四)
初持(总持)
二说(若欲)
三问答(毛端)
四受持(菩萨)
二颂位果(住於)
三颂结说(此是)
[○/(○*○)]十法云地(七)
初来意(三)
初引瑜伽唯摄第九(第十)
二引本论通摄前九(论云)
三唯约後三(又一)
二释名(三)
初总标(次释)
二开义(四)
初释云(云者)
二释法(约法)
三释空(空亦)
四引诸经论(九)
初引摄论(三)
初释第一(摄大)
二释第二(又云)
三释第三(又云)
二金光明经(故金)
三唯识论(成唯)
四瑜伽论(而瑜)
五无性释(而无)
六真谛释(真谛)
七庄严论(庄严)
八十住论(十住)
九重引瑜伽(瑜伽)
三总结(然诸)
三断障(四)
初总标名(所覆)
二能障名体(谓於)
三所障之业(此障)
四释断愚(斯即)
四证如(断此)
五成行(谓神)
六得果(具智)
七释文(二)
初赞请(二)
初十三偈赞(二)
初但申供赞(净居)
二天女供赞(二)
初总标供赞(天诸)
二正显赞辞(二)
初赞佛德能(二)
初大自在(二)
初用益普周(佛身)
二随见不等(二)
初总明(或见)
二八相(或见)
二自在所由(二)
初了知世幻(譬如)
二证穷故相(佛住)
二劝修利益(若有)
二三偈请(二)
初结嘿念请(无量)
二上首言请(即时)
二正说(二)
初彰地行(六)
初方便作满足地分(二)
初总明(尔时)
二別显(別中)
二得三昧分(二)
初牒前标後(佛子)
二正显得法(四)
初标举十名(二)
初总(即得)
二別(別中)
二结所得数(如是)
三彰入满足(菩萨)
四显最後名(其最)
三得受位分(四)
初法(六)
初随何等座(二)
初明主华(此三)
二眷属华(十三)
二身(尔时)
三眷属(无量)
四相(佛子)
五出处(四)
初舒光作业(四)
初前七光但有益业(佛子)
二一光二业半(从其)
三第九一光二业半(从两)
四第十光但有发业(三)
初显照分齐(从其)
二正显作业(右绕)
三事讫收光(佛子)
二众圣咸知(尔时)
三下类奔风(佛子)
四同声相应(当尔)
六得位(二)
初放光(尔时)
二入顶(现是)
二喻(佛子)
三合(菩萨)
四结(佛子)
四入大尽分(四)
初依论科(大文)
二论释义(此五)
三料拣(前二)
四辨经义(三)
初明智大(二)
初別明(七)
初集智大(四)
初释大意(佛子)
二总科(文中)
三总辨义类(然通)
四对文相摄(在文)
二应化智大(二)
初标名总科(佛子)
二随文別释(显中)
三加持智大(三)
初牒经立名(又如)
二辨所依起(论云)
三疏释依义(谓依)
四入微细智大(三)
初牒经立名(又如)
二解释(谓知)
三辨依起行(二)
初举论(故论)
二疏释(谓依)
五密处智大(四)
初标名(又入)
二明依护(依护)
三释秘密(现麁)
四释文(初三)
六入刦智大(五)
初标名(又知)
二举依起(依命)
三疏释论(谓劫)
四结成玄门(亦十)
五即入所以(以得)
七入道智大(四)
初牒名(又知)
二依起(论云)
三解依起(谓徧)
四別释文(別中)
二总结(佛子)
二解脱大(三)
初标得位(佛子)
二略显(即得)
三广结(此十)
三例余三(如是)
五释名分(三)
初约能受德(二)
初总显(佛子)
二別显(三)
初总显受多(三)
初法(十方)
二喻(譬如)
三合(如来)
二历数显多(二)
初喻(佛子)
二合(住法)
三问答显多(二)
初问(解脱)
二答(二)
初显示一佛(金刚)
二类显多佛(如一)
二约能灭惑(佛子)
三约受生善(佛子)
六神通力有上无上分(二)
初正显神通(二)
初別明(三)
初依内(佛子)
二依外(二)
初转成外事(三)
初同类略广转(随其)
二垢净异事转(垢世)
三自在转(或随)
二应化自身(或随)
三作住持之相(或随)
二总结(佛子)
二断疑显胜(二)
初神通断疑(二)
初明神通力无上(二)
初问(二)
初大众生疑(尔时)
二上首为请(尔时)
二答(二)
初入定现通(三)
初法主入定(时金)
二众覩希奇(入此)
三摄用增敬(金刚)
二问答决择(三)
初三昧名字(尔时)
二业用自在(又问)
三显类广多(二)
初但结多定(佛子)
二结略显广(佛子)
二显神通力有上(二)
初问(解脱)
二答(三)
初总呵问非显佛德无量(金刚)
二举所未说显佛德无量(復次)
三引其事类显佛德无量(佛子)
二说法断疑(三)
初正显(佛子)
二会经(然此)
三释例(若准)
二明位果○
○二明位果(三)
初调柔果(五)
初调柔体(佛子)
二教智净(此地)
三胜过自在(佛子)
四別地行相(此菩)
五总结地名(佛子)
二摄报果(佛子)
三愿智果(若以)
○八地影像(二)(此下三科已在品初都列)
初总料拣(三)
初约二道分別(三)
初依经标名(大文)
二以二德收之(前二)
三依论列释(前中)
二修显分別(又十)
三非一异分別(四)
初约因果明非一异(二)
初总标(又此)
二別显(初一)
二约前後明非一异(又初)
三结成圆融(初一)
四结示本意(上来)
二正释文(四)
初池喻修行功德(三)
初法(佛子)
二喻(譬如)
三合(佛子)
二山喻上胜功德(四)
初总举於法(佛子)
二总显於喻(如因)
三法喻对显(二)
初明山体(佛子)
二辨所有(二)
初直辨所有(若语)
二论以义拣(二)
初举论释喻(论云)
二疏义释合(论但)
四总结法喻(二)
初明互依(佛子)
二明互显(四)
初标互显(二互)
二引海喻证(论云)
三会违妨(前言)
四二別相(三)
初但依兼入別(又地)
二显非即离別(又山)
三等不等別(又山)
三海喻大果功德(二)
初喻(佛子)
二合(佛子)
四珠喻坚固功德(二)
初喻(菩萨)
二合(佛子)
○九地利益(三)
初显法利益(二)
初生信功德(二)
初说益生信(二)
初总歎难闻(佛子)
二问答显益(二)
初问(解脱)
二答(二)
初正显等佛(金刚)
二徵以释成(二)
初正释(何以)
二通妨(闻已)
二动地生信(尔时)
二供养功德(雨众)
二结通十方(如此)
三他方证成(尔时)
○十重颂分(二)
初说偈仪意(二)
初说仪(尔时)
一说意(欲赞)
二正说偈(三)
初总赞劝听(其心)
二正显诸地(八)
初颂方便方(二)
初颂前九地(百千)
二诸地別义(了知)
二颂三昧分(获得)
三颂受位分(菩萨)
四颂大尽分(智慧)
五颂释名分(菩萨)
六颂神通分(神通)
七颂前位分(此地)
八难胜分(三)
初颂山喻(如是)
二颂海喻(初地)
三颂珠喻(十行)
三结说无尽(十方)
[○/(○*○)]十定品第二十七(四)
初来意(二)
初明会来(二)
初约圆融门(十定)
二约次第门(二)
初明次第(二约)
二释两难(二)
初释重会难(二)
初正通难(以极)
二显所以(谓前)
二通〔蹑〕迹难(後出)
二辨品来(二品)
二释名(二)
初标会名(第二)
二释品名(二品)
三宗起(三宗)
四释文(三)
初总科(二)
初正科(次正)
二解妨(二)
初通同会难(二)
初约差別通(然六)
二约圆融通(名约)
二通同因难(果是)
二別显(三)
初总彰文意(今初)
二引教成立(是以)
三决断有无(今经)
三释文(二)
初通科第六证入一分(文中)
二別约十定之文(五)
初序分(三)
初总显三成就(尔时)
二別显三成就(三)
初约主显时(始成)
二约主显处(二於)
三就德显主(二)
初辨相摄(三入)
二约次第(十)
初穷性相真源(二)
初正明二种功德(一入)
二出其所以(三)
初总徵说意(所以)
二正酬所问(为显)
三释刹那际(二)
初以本业起信释(菩萨)
二将前论重明(亦显)
二依通起用(二以)
三清净无碍(三清)
四立不思议(四无)
五普见三世(五住)
六身恒充满(六是)
七智恒明达(七无)
八悉得开悟(八能)
九随宜出兴(九随)
十恒住一相(十恒)
三別显众成就(五)
初举数(与十)
二歎德(靡不)
三列名(二)
初同名(其名)
二別名(念庄)
四结数(如是)
五集意(往昔)
二请分(四)
初普眼请问(尔时)
二如来许问(佛言)
三举法正问(普眼)
四歎问利益(佛言)
三示说者分(六)
初示人令问(三)
初示处(普眼)
二歎德(己能)
三教问(汝应)
二闻名获〔宗〕(尔时)
三推求不见(三)
初渴仰推求不见(其诸)
二观察求不见(三)
初审问重示(尔时)
二推求不见(是时)
三释其所由(二)
初印定徵起(佛言)
二正释所由(善男)
三三昧求不见(四)
初新获三昧(尔时)
二以定推求(以三)
三自陈不见(时普)
四释其所由(五)
初约法总标(佛言)
二以近况远(普眼)
三徵释所由(二)
初徵(何以)
二释(二)
初略标深广(普贤)
二举略显广(举要)
四彰见之益(善男)
五归敬弥深(尔时)
四教起见方(尔时)
五依教而求(是时)
六为现身相(五)
初为众现身(尔时)
二众覩喜敬(是时)
三现瑞成益(是时)
四歎德深广(尔时)
五如来印述(佛言)
四本分(四)
初举益令说(二)
初劝说成益(尔时)
二引例劝证(诸菩)
二列所说名(何者)
三歎定胜德(四)
初约人以歎(此十)
二约修以歎(二)
初修成(若诸)
二修益(二)
初上等佛果(如是)
二身智周徧(此菩)
三直就法歎(此是)
四约证以歎(二)
初明胜德无限(若菩)
二明智德自在(得法)
四结劝成益(是故)
五说分(三)
初承旨总告(尔时)
二別释十定(十)
初普光明大三昧(三)
初总标(佛子)
二別释(五)
初智无尽(四)
初标(佛子)
二徵(何者)
三释(所谓)
四结(佛子)
二心无边(佛子)
三定自在(佛子)
四智巧现(三)
初标(佛子)
二徵(何者)
三释(三)
初法说(二)
初別明展转深(佛子)
二总显离相分明(然所)
二举喻(佛子)
三以劣况胜(佛子)
五观超绝(三)
初法(佛子)
二喻(佛子)
三合(菩萨)
三总结(佛子)
二妙光明大三昧(三)
初标(佛子)
二释(二)
初法(四)
初身云展入(佛子)
二身智俱入(是诸)
三明其卷入(是诸)
四展卷无碍(然诸)
二喻(二)
初宝山光影喻(二)
初喻(五)
初日光现影喻(佛子)
二两影互现喻(其宝)
三得名不同喻(或说)
四重现无尽喻(但此)
五体离二边喻(体性)
二合(佛子)
二幻师善巧喻(二)
初总喻(二)
初喻(三)
初总明能幻(佛子)
二依本时处(住四)
三本末无碍(不以)
二合(五)
初一多相容不同(菩萨)
二智鉴不昧(菩萨)
三不坏本末(不以)
四徵释所由(二)
初徵(何以)
二释(三)
初知人无我(菩萨)
二知法无我(菩萨)
三同体大悲(菩萨)
五结成上义(三)
初结上多入於一(佛子)
二结上不坏性相(然不)
三结明鉴不昧(常勤)
二別喻(三)
初约不坏本喻(二)
初喻(如有)
二合(二)
初正合喻(菩萨)
二明所以(菩萨)
二约幻心依处喻(二)
初喻(如世)
二合(二)
初合依处(三)
初总合所见(菩萨)
二徵释所由(何以)
三结成自在(住於)
二合依时(二)
初正显文(於一)
二释其所以(菩萨)
三约幻不迷喻(如彼)
三结(是为)
三次第徧行诸佛国土神通大三昧○
四清净深心行大三昧○
五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
六智光明藏大三昧○
七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
八一切众生差別身大三昧○
九法界自在大三昧○
十无碍轮大三昧○
三总结十数(佛子)
○三次第徧住诸佛国土神通大三昧(三)
初标(佛子)
二释(三)
初法(五)
初徧刹入定(佛子)
二入时次第(或刹)
三总结多门(若又)
四心契定体(菩萨)
五不废起通(虽离)
二喻(譬如)
三合(菩萨)
三结(佛子)
○四清净深心行大三昧(三)
初标(佛子)
二释(二)
初明定内深心行(二)
初明起行(二)
初举内(佛子)
二起行(二)
初明外事供养行(於彼)
二明三业供养行(於彼)
二辨深心(二)
初法说(然於)
二喻况(二)
初妄念无知喻(如散)
二阳炎似水喻(佛子)
二明起定深心行(三)
初法(佛子)
二喻(譬如)
三合(菩萨)
三结(是为)
○五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三)
初标(佛子)
二释(五)
初对境辨智(佛子)
二正显智知(佛子)
三所知时分(佛子)
四显知相状(佛子)
五出定获益(三)
初举数辨相(佛子)
二徵列其名(何等)
三结得速疾(佛子)
三结(佛子)
○六智光明藏大三昧(三)
初标(佛子)
二释(二)
初明定业用(六)
初总知诸佛(佛子)
二知多名号(若已)
三知当所作(当出)
四知现所圆(彼诸)
五知现所作(彼诸)
六知时分齐(此菩)
二彰定利益(四)
初令心入持益(以了)
二得善巧益(三)
初法(佛子)
二喻(佛子)
三合(此大)
三得不空益(佛子)
四十王敬获益(佛子)
三结(佛子)
○七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三)
初标(佛子)
二释(二)
初明定体用(二)
初徵(佛子)
二释(二)
初释一切世界(佛子)
二释其庄严(二)
初总列十门(皆见)
二別显严相(二)
初广众会(三)
初见他(三)
初见众会体(众会)
二明见分量(亦见)
三见佛作用(亦见)
二见自(菩萨)
三能见(三)
初法(如是)
二喻(譬如)
三合(菩萨)
二广庄严(二)
初以法说(二)
初标示章门(佛子)
二依标別释(四)
初释无量光色(或见)
二释无量形相(或见)
三释上圆满成就(佛子)
四释上平等清净(又见)
二以喻说(三)
初空无增减喻(佛子)
二月无增减喻(佛子)
三随心现境喻(佛子)
二明定利益(七)
初速成成行愿益(佛子)
二法印同佛益(佛子)
三以德成人益(佛子)
四智德包含益(二)
初喻(佛子)
二合(菩萨)
五身威超胜益(佛子)
六令他圆满益(佛子)
七转作佛事益(佛子)
三结(佛子)
○八一切众生差別身大三昧(三)
初标(佛子)
二释(五)
初明能入之智(佛子)
二显入出之相(二)
初徵起(佛子)
二释相(二)
初法分(十)
初诸类正报相对(佛子)
二六趣依报相对(天中)
三一多相对(千身)
四四洲大海相对(阎浮)
五大种事法相对(一切)
六诸方相对(一切)
七众数多少相对(一切)
八染净相对(不可)
九诸界相对(眼处)
十杂明诸类(一微)
二喻况(四)
初鬼力持人喻(佛子)
二呪起死屍喻(佛子)
三罗汉现通喻(佛子)
四地一苗多喻(佛子)
三明入定之益(三)
初赞同佛果益(佛子)
二身智光照益(佛子)
三业用无作益(佛子)
四明境界自在(二)
初法(佛子)
二喻(六)
初幻现六境喻(佛子)
二修罗窜匿喻(佛子)
三农夫下种喻(佛子)
四受胎生长喻(佛子)
五龙下云上喻(佛子)
六梵宫普现喻(佛子)
五总结究竟(佛子)
三结(佛子)
○九法界自在大三昧(三)
初标(佛子)
二释(四)
初显定体用(三)
初总显名体(佛子)
二彰入定处(菩萨)
三明定功用(四)
初了三世间(自然)
二多劫修行(菩萨)
三入出无碍(又於)
四结成自在(以於)
二明定成益(十)
初生多功德益(菩萨)
二真无尽德益(二)
初十句所具之多(佛子)
二十句能具之相(佛子)
三诸佛摄受益(三)
初明摄受(佛子)
二现身说法(彼诸)
三令其修证(令修)
四诸佛护念益(佛子)
五得十海深广益(佛子)
六得殊胜超绝益(佛子)
七得诸力干能益(二)
初列其十力(佛子)
二明其超胜(佛子)
八结能圆满益(佛子)
九自得无边他不能说益(此菩)
十三昧无边自无不了益(佛子)
三以喻寄显(二)
初总举喻体(佛子)
二对喻別合(十三)
初合流沙入海喻(二)
初总明(佛子)
二別显(如恒)
二合遶池入海喻(二)
初喻(如四)
二合(二)
初合遶池(菩萨)
二合四方(佛子)
三合池间宝花喻(如四)
四合宝树达池喻(如无)
五合大池清净喻(如无)
六合旃檀香岸喻(如无)
七合底布金宝喻(如无)
八合龙王无恼喻(如阿)
九合四河润泽喻(如四)
十合四河无尽喻(如四)
十一合十海无障喻(如四)
十二合入海无厌喻(如四)
十三众宝交影喻(二)
初喻(佛子)
二合(二)
初正合(菩萨)
二徵释(何以)
四总结双行(三)
初法(佛子)
二喻(佛子)
三合(菩萨)
三结(佛子)
○十无碍轮大三昧(三)
初标(佛子)
二释(三)
初明入时方便(二)
初十一句因用无碍是无碍义(佛子)
二十一句住果圆满即是轮义(普入)
二明入已智用(四)
初摄佛功德(三)
初总明妙悟皆满(佛子)
二別显二十一种功德(二十)
初二行永绝德(二)
初总明大用常恒(二)
初法说(二)
初正明(二)
初明行体(於普)
二辨常恒(不断)
二徵释(二)
初徵(何以)
二释(此菩)
二喻明(四)
初喻(佛子)
二合(菩萨)
三徵(何以)
四释(二)
初法说(菩萨)
二转以喻况(三)
初虚空持刹喻(佛子)
二涅槃普灭喻(佛子)
三佛智普成喻(佛子)
二別显一用自在(二)
初依果殊胜(二)
初明相严(佛子)
二辨德严(此大)
二正报自在(二)
初明身量大小(菩萨)
二明佛加放光(一切)
二达无相法德(二)
初结前生後(佛子)
二正显安住(安住)
三住於佛住德(为去)
四得佛平等德(成菩)
五到无障处德(功德)
六不可转法德(所行)
七所行无碍德(於诸)
八立不思议德(一切)
九普见三世德(法界)
十身恒充满一切国土之德(开示)
十一智恒明达一切诸法德(得佛)
十二了一切行德(具大)
十三除一切疑之德(亦为)
十四无能测身之德(於一)
十五菩萨等所求智德(虽随)
十六到佛无二究竟彼岸德(了一)
十七具足如来平等德(犹如)
十八证无中边佛平等德(观十)
十九尽於法界之德(知种)
二十即等虚空穷未来际德(所有)
三显德胜能(二)
初总明(佛子)
二別明(虽一)
二证入诸法(四)
初明证入(佛子)
二离证相(而此)
三徵(何以)
四释(二)
初略別释(菩萨)
二广通释(二)
初总标(此三)
二別显(所谓)
三普德无尽(四)
初正显无尽(佛子)
二徵(何以)
三释(知一)
四喻况(三)
初如意随求喻(佛子)
二生心各別喻(佛子)
三龙王降雨喻(二)
初喻(佛子)
二合(三)
初正明入法(菩萨)
二入法时分(於一)
三入时相用(三)
初明其相状(如是)
二明其业用(求一)
三徵释所由(二)
初徵(何以)
二释(三)
初喻(譬如)
二合(菩萨)
三转徵释(何以)
四结示劝修(二)
初结劝勤修(二)
初举所修法(是故)
二示劝修相(二)
初略示离过进德(勤加)
二別示离过进德(二)
初离过(不依)
二进德(於诸)
二总结显示(佛子)
三明定满成益(四)
初外感佛加益(五)
初辨加所依(佛子)
二显能加者(十方)
三正显加相(与如)
四加以成用(佛子)
五徵释所由(二)
初徵(何以)
二释(佛子)
二内德圆满益(四)
初牒前住定因圆(佛子)
二別示所满(其心)
三总结究竟(佛子)
四徵释所由(二)
初徵(何以)
二释(菩萨)
三上摄佛果益(三)
初正明(佛子)
二徵起(何以)
三正释(三)
初显无余之业(菩萨)
二明作业行相(於此)
三逐难重释(三)
初略标(佛子)
二徵起(何以)
三广释(十)
初金刚不坏喻(譬如)
二真金妙色喻(譬如)
三日轮光明喻(譬如)
四須弥四峰喻(譬如)
五大地能持喻(譬如)
六大海含水喻(譬如)
七将军明战喻(譬如)
八轮王护世喻(如转)
九植种生长喻(譬如)
十时雨生种喻(二)
初喻(譬如)
二合(二)
初正合(菩萨)
二徵释(二)
初徵(何以)
二释(二)
初标(菩萨)
二释(三)
初列所净功德(所谓)
二结其广多(佛子)
三显能净因(於如)
四正同果益(二)
初正显同佛(佛子)
二问答料拣(二)
初问(二)
初牒前同佛(尔时)
二陈起生疑(何故)
二答(二)
初赞问牒疑(尔时)
二正答所问(三)
初法说(佛子)
二喻说(三)
初举象王依正喻(佛子)
二象王神变自在喻(若天)
三不坏本质变现喻(佛子)
三法合(四)
初具众行严(佛子)
二明因果无碍(二)
初明修无碍行所为(为欲)
二正显无碍行相(二)
初总明(不舍)
二別显(三)
初显因门果行(现不)
二明果从因行(於不)
三显果门因行(復於)
三结成不坏因而现果(佛子)
四徵释重合(二)
初徵(何以)
二释(二)
初释果作因意(欲以)
二释因现果意(四)
初法说(佛子)
二喻况(如伊)
三法合(佛子)
四歎胜(佛子)
三结(佛子)
[○/(○*○)]十通品第二十八(四)
初来意(十通)
二释名(三)
初正释今经(二释)
三会通他经(晋经)
三拣滥会释(二)
初引论明异(然通)
二正明会释(二)
初会晋经顺文顺义(今以)
二会晋经意存顺义(晋经)
三宗趣(三宗)
四释文(四)
初标告举数(四)
初列別名(尔时)
二出体性(此十)
三对六开合(此十)
四通妨难(然小)
二徵数別释(二)
初总徵(何者)
二別释(十)
初他心智神通(三)
初标(二)
初释名(佛子)
二辨相(二)
初悬叙异释(然智)
二会释今经(三)
初总标所取(依唯)
二无失所以(三)
初直出所以(以摄)
二示法性他心之相(以即)
三结成正义(如是)
三结弹护法(若离)
二释(二)
初先知一刹(三)
初总(知一)
二別(二)
初有八约相总显(所谓)
二後二十一约人別显(声闻)
三结(如是)
二以少类多(如一)
三结(是名)
二天眼智神通(三)
初标(佛子)
二释(三)
初总明多界相別(见无)
二別明多类非一(所谓)
三委照分明(如是)
三结(是名)
三知过去劫宿住智神通(三)
初标(佛子)
二释(二)
初知凡事(二)
初总(能知)
二別(所谓)
二知圣事(二)
初约界显多(又忆)
二约人显多(又忆)
三结(是名)
四尽未来际神通(三)
初标(佛子)
二释(二)
初知凡(二)
初明所依劫(知不)
二显能依事(二)
初指同(一一)
二知义(二)
初总徵(然大)
二正答(二)
初依权教立理答(依方)
二一乘真实答(四)
初正明实义(若一)
二通其妨难(然非)
三立理重难(此有)
四以理会通(若今)
二知佛(又知)
三结(是名)
五无碍清净天耳智神通(三)
初标(佛子)
二释(三)
初总显德业自在(圆满)
二別示一方业用(二)
初举多佛以显闻广(佛子)
二显闻忆持(二)
初闻持教法(是诸)
二显持圆满(二)
初举所持(又於)
二辨能持(於彼)
三举一例余(如东)
三结(是名)
六无体性无动作往一切佛刹智神通(三)
初标(佛子)
二释(三)
初明广大(此菩)
二无量不起等义(彼诸)
三明不断义(如是)
三结(是名)
七善分別一切言词智神通(三)
初标(佛子)
二释(二)
初知言词(知不)
二发言词(此菩)
三结(是名)
八现无数色身智神通(三)
初标(佛子)
二释(三)
初知无色以即空故(二)
初彰大意(二)
初明即色之空(知一)
二结成上义(存亡)
二正释文(於中)
二明能现以空空即色故(二)
初结前标後(菩萨)
二別显不同(所谓)
三双明无色显其无碍悲故(二)
初结前文义(佛子)
二显其所为(令所)
三结(是名)
九知一切法智神通(三)
初标(佛子)
二释(二)
初明知法即内证理事(二)
初约离言显实(知一)
二约二空显实(无我)
二明演法即外益众生(三)
初牒前成智为起用所依(此菩)
二正明演法(不舍)
三寂用无碍(三)
初寂不碍用(虽知)
二用不碍寂(虽有)
三寂用无二(於不)
三结(是名)
十入一切法灭尽三昧智神通(三)
初标(二)
初释相(三)
初正释(佛子)
二料拣(三)
初正拣理事(斯即)
二正拣功能(但事)
三遮救重拣(亦非)
二释名(事理)
二释(二)
初明即定体用自在(二)
初标示入定(於念)
二明不碍用(亦不)
二明入定时分自在(三)
初长短随心(此菩)
二威仪不忒(菩萨)
三不碍起行定散双行(离於)
三结(是为)
三总歎胜能(二)
初形劣显胜(佛子)
二以胜显胜(唯除)
四结歎辨果(佛子)
[○/(○*○)]十忍品第二十九(四)
初来意(十忍)
二释名(二释)
三宗趣(二)
初正辨宗趣(三宗)
二义门料拣(三)
初定位(然此)
二出体(体即)
三辨类(虽是)
四释文(二)
初长行(四)
初举数歎胜(二)
初举数(尔时)
二歎胜(若得)
二列名显要(三)
初徵数(何者)
二列名(二)
初总科(所谓)
二別显(二)
初释法(二)
初当句解释(三中)
二料拣通局(二)
初释通(三)
初正显通(又此)
二反显非局(若约)
三通妨难(顺但)
二释局(又依)
二释喻(二)
初结会六释(後七)
二料拣通局(二)
初叙昔(七)
初光统(二)
初叙昔(光统)
二会释(此则)
二贤首(二)
初叙昔(又古)
二会通(此释)
三摄论(二)
初引论证明(若依)
二论经对辨(然彼)
四远公(四)
初取意叙昔(远公)
二辨其顺违(非不)
三假徵上释(若尔)
四结广从略(余义)
五金刚论(金刚)
六大品(若大)
七楞伽(楞伽)
二会通(今经)
三显要(此十)
三依名广释(十)
初音声忍(三)
初徵起(佛子)
二释义(谓闻)
三结名(是名)
二顺忍(三)
初徵起(佛子)
二释义(谓於)
三结名(是名)
三无生忍(三)
初徵起(佛子)
二释义(二)
初总明(佛子)
二徵释(二)
初徵(何以)
二释(二)
初释先徵(二)
初正答先徵(若无)
二正释答文(云何)
二释後徵(三)
初举总摄別(释第)
二举初摄後(若从)
三重释前义(三)
初双标二门(又此)
二开章別释(二)
初唯约理(然文)
二具理智(二双)
三唯约智(三唯)
三结弹古义(若唯)
三结名(是名)
四如幻忍○
五如焰忍○
六如梦忍○
七如响忍○
八如影忍○
九如化忍○
十如空忍○
四总结其名(佛子)
二偈颂○
○四如幻忍(三)
初徵起(佛子)
二释义(二)
初略释(二)
初了幻从缘(二)
初总科(佛子)
二別释(三)
初別释第一段(四)
初释一切法言(初一)
二引正通义(故大)
三释经妨难(涅槃)
四引文决择(广中)
二合释初二段(四)
初总开义门(就法)
二对经显意(今经)
三释通妨难(然缘)
四別明义理(二)
初成有无(然上)
二成四句(二)
初成一重四句(二)
初正显(又五)
二拣非(然皆)
二成重重四句(若以)
三別释第三段(二)
初约相类(後显)
二约圆融(三)
初以理从事(二约)
二以理融事(二以)
三缘起相由力(二)
初正举一门(三约)
二例余三门(三)
初以即例入(相即)
二以异例同(异体)
三以门例门(一门)
二成就忍行(此菩)
二广释(三)
初喻(二)
初明性无即体空义(譬如)
二明相有即差別义(种种)
二合(菩萨)
三成忍行(二)
初成真智之行(菩萨)
二明动静不二(五)
初总释经文(是菩)
二引文明证(故经)
三释不得有无义(由了)
四举喻帖成(如象)
五义门料拣(四)
初就第二门辨(此二)
二对第一门辨(三)
初标其所依(若以)
二別释十段如疏(一以)
三总结义旨(若以)
三例余三门(中集)
四例释前後(上下)
三结名(是名)
○五如焰忍(三)
初徵起(佛子)
二释义(三)
初指法同喻(佛子)
二別释喻相(二)
初喻体空(譬如)
二喻相有(但随)
三总以法合(菩萨)
三结名(是名)
○六如梦忍(三)
初徵(佛子)
二释(三)
初标法同喻(佛子)
二正举喻相(二)
初开义(譬如)
二消文(三)
初总彰文意(文中)
二重释所以(二)
初标(然此)
二释(二)
初释有无二句(二)
初正释(谓二)
二拣滥(二)
初举正(然语)
二拣非(非但)
二释双是双非(二)
初正释(三以)
二融通(然此)
三引文证成(是故)
三以法合喻(二)
初总释(菩萨)
二別释(二)
初前八辨梦(別中)
二後一明觉(三)
初标示觉义(後一)
二立觉所以(谓要)
三释止观义(观了)
三结(是名)
○七如响忍(三)
初徵(佛子)
二释(三)
初忍行所因(佛子)
二成忍之相(二)
初法(二)
初指法同喻(知一)
二了见佛声(佛子)
二喻(四)
初喻况(譬如)
二合法(而与)
三转喻(如帝)
四重合(菩萨)
三忍成之益(二)
初随机徧说(此菩)
二权实双行(虽知)
三结(是名)
○八如影忍(四)
初标(佛子)
二释(三)
初法(三)
初七对双遮显性以成止行(佛子)
二二对双照性相以成观行(非修)
三二对遮照无碍成双运自在行(虽常)
二喻(五)
初明所依本质(二)
初拣所喻通局(譬如)
二拣能喻通局(其河)
二明能现之处(二)
初通辨文旨(於油)
二別开喻旨(三)
初水月喻(然此)
二光影喻(二以)
三影像喻(二)
初正属经文(三以)
二对喻辨异(二)
初辨得报(以镜)
二辨前异(前暎)
三名缘之所起(而现)
四明有之非有(影与)
五明愚小为有(然诸)
三合(二)
初正合前文(菩萨)
二转以喻合(如种)
三结(是名)
四果(三)
初约法性身(菩萨)
二结成无碍(然此)
三显此身因(此菩)
○九如化忍(四)
初标(佛子)
二释(三)
初法(二)
初总标(佛子)
二別显(二)
初总显所知(二)
初五染化(所谓)
二五净化(復有)
二別显能知(三)
初结前生後(菩萨)
二正显能知(现证)
三结上六知(非虚)
二喻(譬如)
三合(二)
初化行(四)
初起化用(菩萨)
二明化智(不着)
三双非显中(以本)
四结示化旨(了法)
二化益(佛子)
三结(是名)
四果(二)
初得利他业用之果(菩萨)
二得自利立胜名果(佛子)
○十如空忍(四)
初标(四)
初所喻通局(佛子)
二喻相不同(四)
初唯将空喻对六喻(然其)
二通辨七喻所破差別(又此)
三重将空喻对前六喻(又前)
四通辨七喻能所空局(又上)
三引论会释(三)
初引智论之义(然龙)
二引佛地十义(及佛)
三引八地十义(上八)
四结成大意(三)
初总明(然別)
二引证(故叡)
三结成(余无)
二释(二)
初忍解之相(二)
初別明(佛子)
二总结(菩萨)
二忍行成益(三)
初总明得如空三业具(佛子)
二別显德齐虚空(譬如)
三徵释得益之由(二)
初徵(何以)
二释(二)
初智证齐空故(菩萨)
二德用满空故(严净)
三结(是名)
四果(菩萨)
○二偈颂(二)
初一百偈颂前(十)
初颂音声忍(二)
初颂所闻佛说(尔时)
二颂能闻佛法(闻此)
二颂顺忍(如有)
三无生忍(三)
初三颂标(三十)
二四颂释(无灭)
三三颂结(此忍)
四如幻忍(二)
初六颂略说(二)
初四颂指法同喻(世间)
二二颂初行成就(度脱)
二四颂广说(三)
初二颂颂喻(幻作)
二一颂颂合(菩萨)
三一颂颂成行(众生)
五如炎忍(四)
初颂摄前生後(如是)
二颂指法同喻(勇猛)
三一颂喻况(譬如)
四三颂合法(众生)
六如梦忍(菩萨)
七如响忍(四)
初之一偈颂忍行所因(修行)
二二颂闻一切声如响(一切)
三二颂如来声如响(瞻仰)
四颂忍成之益(善了)
八如影忍(九)
初二颂非世生没(为欲)
二一颂不在内外(不住)
三一颂非行不行(了知)
四一颂非同非异(世间)
五一颂非往非不往(心不)
六六句颂非住非不住(譬如)
七二句颂亦不在内外(亦不)
八一颂非修菩萨行等(入此)
九一颂常离一切法等(世间)
九如化忍(四)
初颂总标(观察)
二颂染化(一切)
三颂净化(三世)
四颂法合(知世)
十如空忍(二)
初颂忍解之相(第十)
二颂忍行之益(三)
初颂別显(获此)
二颂徵释(自住)
三颂总明(智慧)
二七偈颂结歎(二)
初三二利行圆(如是)
二四显深难测(所修)
[○/(○*○)]阿僧祇品第三十(四)
初来意(二)
初通辨(阿僧)
二別辨(二別)
二释名(二释)
三宗趣(三宗)
四释文(二)
初总辨此三品深奥玄微(四正)
二通明因果超胜行绝(二)
初明三胜德(然此)
二问答分別(二)
初问(二)
初牒佛所说(尔时)
二正明谘问(世尊)
二答(四)
初赞门成益(佛告)
二戒听许说(善男)
三敬受尊命(时心)
四正答所疑(二)
初长行明能数之广多(佛言)
二偈颂所数之德无尽(二)
初六偈明普贤德广说不尽(二)
初四颂半明能数多(尔时)
二一颂半所数广(尔劫)
二余偈明佛德深广普贤穷究(二)
初明果德无碍因位善穷(二)
初明果法无碍(二)
初三颂明依报自在(一毛)
二明依正融摄(五)
初依中现正(於彼)
二正中现依(二)
初明莲华光(於彼)
二现净土用(彼如)
三依中现正说法(光中)
四现时常住(或復)
五自在调生(其心)
二明因位善穷(二)
初结前生後(菩萨)
二正显因德(十)
初明帝网身土是起行处(一毛)
二明三业勤勇之行(意根)
三明应器摄生之行(一切)
四明游方供佛之行(普现)
五明广修十度之行(修行)
六游刹自在行(诸佛)
七调伏众生行(了知)
八三业深净行(一一)
九愿智自在行(彼诸)
十结德无尽行(不可)
二明果德深广因能趣入(二)
初果(三)
初总歎佛德(不可)
二別明依报(一微)
三別明正报(一一)
二因(二)
初自分行(种种)
二胜进行(能於)
[○/(○*○)]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四)
初来意(二)
初立理(如来)
二正显(二)
初近广前品菩萨寿量(上品)
二远答初会唯如来寿量(亦为)
二释名(二释)
三宗趣(三宗)
四释文(二)
初集法者叙(尔时)
二明其正说(三)
初別举十刹相望(佛子)
二举略显广(佛子)
三举其玄极(最後)
[○/(○*○)]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四)
初来意(三)
初广僧祇(诸菩)
二酬初会(亦远)
三叙异说(昔将)
二释名(二释)
三宗趣(三宗)
四释文(二)
初结集者叙(尔时)
二正明住处(二)
初前十依於八方山海(十)
初仙人山(佛子)
二胜峰山(南方)
三金刚炎山(西方)
四香积山(北方)
五清凉山(六)
初略释经文(东北)
二彰其所表(表我)
三定其方所(然但)
四显其灵圣(二)
初略指诸文(其由)
二自述所覩(二)
初至山元由(余幼)
二正叙见闻(二)
初正叙见闻(其感)
二略指佳境(其山)
五徵其元由(自大)
六劝物修敬(二)
初引例劝修(五天)
二正明劝意(其有)
六金刚山(海中)
七支提山(东南)
八光明山(西南)
九香风山(西北)
十庄严山(大海)
二十二处城邑杂居(十二)
初毗舍离国(毗舍)
二摩度罗城(摩度)
三俱珍那国(俱珍)
四清净彼岸(清净)
五摩兰陁国(摩兰)
六甘菩遮国(甘菩)
七震旦国(震旦)
八疎勒国(疏勒)
九迦湿弥罗国(迦叶)
十增长欢喜城(增长)
十一庵浮摩国(庵浮)
十二乾陁罗国(乾陁)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七(终)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7/10/10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科 下一篇华严经疏钞玄谈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