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方等部疏

TOP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会本(一)
2013-06-19 21:14:0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045次 评论:0

卍新纂续藏经 第20册  No.356


【隋 智顗说 唐 灌顶录 宋 知礼述 明 明得会】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会本卷上之上


四明沙门 知礼 述记并序


双径沙门明得录记注於玄义之下


问曰昔者宝云法师尝有撰集贊释玄辩近岁孤山闍黎又以章记表明微旨今復纂述其故何哉答曰宝云讲次学徒随录义或阙如未及补治不幸归寂孤山之制多事消文復於中间毀除观心斯实不忍今故秉笔拾先师遗余之义拾後人遗弃之文使教行二途不至壅蔽但谕新学达者无诮吾之烦辞也时天圣元年岁次癸亥四月望日序。


△将释玄义大科分二初释题二初经义题目。


金光明经玄义


题有六字上四所释下二能释能释乃通由智者师解释诸经皆立五义故以所释拣非他部入文广解经题四字故不预叙能释二字者玄谓幽微难见也义谓理趣深有所以也其幽微义而有五重葢一经始终能诠之名所召之体即体之宗宗成力用此四言教通局相状大师搜抉如是五义解释一题欲令学者预知经旨然後寻文使於文文成智行故斯是道场特因静发称会佛心演兹奥旨故不可以暗证者及寻文者同日而语也幽微所以岂虚名哉。


△二能说师号。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天台即栖真之处智者是隋主所称大师乃羣生摸范说者拣异他师握笔撰述也若始终事迹具彰別传今略不书。


△二释文二初释序文二初总示法体。


此金光明甚深无量。


此者指定之辞也金光明者所示法体也甚深无量明体德也应知此经三字別题是法非譬何以知然经叙如来游於无量甚深法性诸佛行处乃住此定而便唱云是金光明诸经之王岂非直指所游法性名金光明不云法性如金光明而下文所立譬喻一释者盖以诸师解金光明为世物象用譬如来所得深法诸师虽乃用譬显法其实不知法相圆融随名局解是故不能遍譬诸法大师欲示金光明海无法不备无法不融故顺诸师以金光明三字为譬具足比况佛之所游略则十种三法广则一切法门一一互融皆不思议此乃格他譬法不周因此广显法性圆具然虽顺他以譬显法其如经题是法非譬故後自立附文当体二种解释斥彼义推譬喻疎远依经就法方为亲切斯由大师深解法性可尊可贵当体名金寂而常照当体名光大悲益物当体称名是知法性具金光明真实名义究竟成就也除法性外所有名言皆无实义故金光明三种法门举一即三全三是一非三非一而一而三不纵不横绝思绝议是秘密藏佛所游处又復应知以金光明示法体者即五章体盖由此经以金光明为名以金光明为体以金光明为宗以金光明为用以金光明而为教相亦可三字別对五章以金为体以光为宗以明为用总三为名分別三名而为教相法体既尔体德合然甚深是光之德穷法性底故无量是明之德达法性边故此二不二是金之德法性究竟尊贵义故亦可三义皆甚深皆无量皆不二五章之德莫不如是。


△二別明教意上已总示五章法体今乃別明起教之意初叙说经意即如来显示五章二叙宣通意即是智者流行五章初自为二初据理绝言盖由至理但可妙证难以状名二赴缘可说此约大悲无说而说说必利人初又为二初约我辩上至极果下及庸凡皆不能令玅理有说更分三初明果人不能尽喻。


大虗空界尚不喻其高广况山斤海滴宁得尽其边崖。


四佛说偈山斤海滴地尘空界皆不能比释尊寿命此之四喻虗空最大以山等三依空立故虗空虽大而是妄心变起之境迷真故生悟性则灭与眼作对心缘所及安能尽喻不可思议金光明耶故经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宁将一沤类乎大海空尚莫喻三那可论问经云空等莫比释尊所得寿命今何得云不类大觉及金光明答觉性若少金等三义则不名大释尊寿命义当於明不具金光则非永寿一法不少三法不多生佛无差体用不二若不尔者非方等义四佛世尊喻不能及彰理绝言也。


△二明因位未能穷源上举果佛证虽究竟而法本寂灭故言喻莫彰今辨因人未到性源故拟议非及此自为二初约喻以智断斥。


日轮赫奕非婴儿之所瞻仰大舶楼橹岂新产者之所执持。


日轮赫奕喻智德般若婴儿之眼喻空假观慧既违本智则非佛眼故於智德赫日非所瞻仰大舶楼橹喻断德解脱新产之妇喻生法缘慈既异无缘则无妙力故於断德楼橹非所执持此约圆果三智三脱斥前三教菩萨悲智故也若圆菩萨修既即性则能从始不乖二德然虽解即若因望果智有明昧力分强弱是故因人於果智斵亦非瞻仰及以执持須了智断名为光明二德不二即是法身復名为金虽用二斥乃显未穷三法源也。


△二约法以因果定。


诸佛行处过诸菩萨所行清净。


偏圆菩萨皆能伏断随其所行悉名清净今圆极果所行法性超越一切故言过也於金光明极证之人尚不能喻未穷源者宁可言耶。


△三明凡小全迷所以二初小。


况二乘心口安可思说。


偏圆菩萨发旷大心有分证智於金光明玅绝之理犹尚不能腾象立言况復二乘灭心自度如聋如哑岂能思说诸佛行处。


△二凡。


凡夫徒欲言之言则伤其实徒欲不言默则致其失二俱不可欲以言之言亦不可欲以默之默亦不可。


三乘贤圣虽小异大因不及果而能修证三谛理智尚莫言想金光明海况凡外之徒本非其分随语生见故言则伤实既执无言故默则致失若具论於言乃有单复及具足句具论於默则於三重四句之外各一无言并犊子部我在第五不可说藏此皆邪外发语默见也若悠悠者及学佛人惟理之心非语即默於兹二处增见长非虽非神我全当人执故四教四门皆生语见虽四即起无言之见故起信论明五人执皆是执於如来藏起今之所斥正在此人故言与默皆云不可如是具论凡夫起见之语默二乘偏证之思说菩萨未极之智辩皆不能诠至圆之性上至果佛纯净心口究竟说证亦不能喻者盖显金光明本来秘密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俾乎行者辞丧虑忘。


△二引文证二初大品。


故大品中梵志云非内观故得是菩提非外观故得是菩提非亦内亦外观故得是菩提。


彼经及论明先尼梵志本虽邪外道机已熟诸佛请云令我此坐不起得眼佛为开决证須陀洹佛还诘其悟理之智由内观故得是智耶答言不也外观及以内外俱等得是智耶皆答不也此乃四句言想都绝方得预流小智尚尔况金光明乎。


△二大经。


经言皆不可思说又生生不可说生不生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


初文总泯一切思说又生生下別忘四说今家以此泯於四教言思之道实因缘生成所生法故名生生三藏教也幻有之生即是不生名生不生通教也不住不生立十界生名不生生別教也圆教名为不生不生者理本不生事即理故事亦不生名不生不生性本不生顺修即性修亦不生故二不生惑体空故不生智用忘故不生故二不生无因可修故不生无果可克故不生故二不生自他感应诸相对法性皆不二本寂灭故重言不生四种皆云不可说者斯有二意若当分者四教之理但可智证皆不可说身子云解脱之中无有言说三藏也三人同以无言说道断诸烦恼通也无言童子非凡非圣非有非空故不言者別也诸法寂灭不可言宣圆也若跨节者圆妙之理都不可以四种言示尚叵圆说况三教也如此皆彰法金光明是秘密藏不可思议矣。


△二赴缘可说金光明理虽离相寂灭若忘情而证以四悉檀无说而说则令众生获益无量文自为四初明有缘須说。


有因缘故亦可得说者。


大经四种不可说後即云有因缘故亦可得说岂非赴缘可作四说言有因缘者十因缘也於十二中唯除未来生死二支此是因缘所成果故过去无明至现在有此十皆是能成因缘能成四教所得之果何者以无明支乃是过去爱取之心以有此心故佛菩萨示以四教种种名义既爱且取乃依四教起四行业即无明缘行也此业能持禀教人识来托母胎即行缘识此识随於四教业缘成名色等四种之果即是识缘名色乃至触缘受也既四教业感今五果故於受心还爱四教即受缘爱爱必取索四教之法即爱缘取也爱取若深则能勤修四教行有即取缘有也有必招果故於现当成就贤圣之果此乃众生有十因缘故於是诸圣说四教法未种与种復以四法令已种者熟復以四法令已熟者脱说有此益是故对缘不可不说。


△二明此说可尊通论赴缘则一期四教今对別机示此经五义而其五义一一尊崇更分为二初列经五义。


以金为名名盖众宝之上以法性为体义则如来所游庄严菩萨深玅功德以为宗照曜诸天心生欢喜以为用故文号经王教摄众典。


以金为名等者名有三字一必具二金最上故光明亦然法性为体虽通一切如来所游准局果证通之盛也局之极也特举义者三字所标即是究竟第一义也庄严菩萨等者下文定宗专取於果今云菩萨者克果人也既能庄严深玅功德即果四德深妙之极也语虽带因意正在果照耀诸天等者诸天鬼神皆大菩萨法性光明照必增道是故大权心生法喜显经力用广而復深文号经王等者此部多文称金光明诸经之王王能统领故教摄众典然疏释经王以文理合而为中道是经復是王於九种经而得自在文是能诠理是所诠文理合故能所互融若教若理皆名中道悉是经王疏以经王叙体即所诠是中道也若非中道教莫诠中道理慎勿僻解以所名能称中道教。


△二结示可尊。


故唯贵为名唯极为体唯深为宗唯大为用唯王为教。


以金为名故贵果理为体故极究竟三身故宗深无物不益故用大文字即中故教称王是故五章一一高广。


△三明尊故诸圣护持二初极果护持。


所以不二之体常为四佛世尊之所护持三世十方亦復如是。


所诠妙中一切法趣名不二体一切如来证此体故依之住持常所护念令诸众生八倒不起经表四智故举四佛其实此体无佛不护故云三世十方亦復如是故下经云十方诸佛当念是经。


△二大权宗奉。


一切菩萨徧他方以遥礼树神善女亲雨泪以称扬诸天覆之以天威地神润之以地肥大辩加之以辩道功德益之以财宝。


一切菩萨等者下赞佛品云尔时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从此世界至金宝盖山王如来国土到彼国已五体投地为佛作礼向佛合掌异口同音赞叹於佛疏云陈列赞众至彼国土故云徧他方以遥礼树神善女等者亦此品文菩提树神赞偈中云我常修行最上大悲哀泣雨泪欲见於佛诸天覆之等者四天王品散脂及鬼神品皆广说常以神力护说听者并其国王及以土境坚牢地神品大辩天品功德天品各於品内广明饶益行经之者此诸菩萨及诸天神多是古佛却来或乃分真垂应遥礼称扬如来功德护持饶益说听之人皆为宗奉经王流通方等若非法门至妙曷能裨贊惟勤。


△四明说故其益该博。


诸有悉乾枯三涂除热恼举要言之一切世间未曾有事悉皆出现。


诸有悉乾枯者忏悔品云三有之中生死大海潦水波荡恼乱我心其味苦毒最为麤涩如来网明能令枯涸诸有不出欲色无色三有故也三涂除热恼者四王品云是经能令地狱畜生饿鬼诸河焦乾枯竭举要等者寿量品云尔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以佛神力受天快乐诸根不具即得具足举要言之一切世界所有利益未曾有事悉具出现说经利益不止能除三涂诸有报苦而已应明二十五有十番离苦十番得乐能令究竟金光明显方是具论未曾有事出现之相。


△二叙宣通意上之所明从本寂理赴缘立说皆叙如来说经之意今是智者自叙智力取义释题依文显义通经之意也自分四初圣者赞护。


是以金龙尊王三世赞叹地神发愿以护说者。


已欲开谈先思上圣赞叹不已护法忘疲故希圣之心有自来矣金龙三世赞叹者信相菩萨过去为王号金龙尊广说章句赞叹诸佛愿於当来值释迦佛今遂所愿乃於此会以偈贊佛金龙尊王是过去贊信相菩萨是现在贊又有誓愿未来无量阿僧祗劫在在生处夜梦金鼓昼如实说即未来贊也是彼一身三世赞叹问金龙三世皆赞於佛安得类宣金光明经人法既殊若为通会答揽金光明无上实法而为果佛无上假人离法无人离人无法贊佛之语乃是宣扬微玅心色此之心色即金光明如马鸣大士归依三宝以救世大悲者为佛以彼身体相为法就佛叹者即是克体赞金光明也地神等者其品坚牢白佛云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敷师子座令说法者坐其座上广宣此经我当在中常作宿卫隐蔽其形於法座下顶戴其足上圣重法所以尊人。


△二凡师轨则。


上圣既尔岂况人乎。


二圣深证尚历劫称扬屈身敬护况外凡下位禀法励行岂不弘宣者耶。


△三托义兴言。


敢托斯义輙欲兴言。


托上诸圣护法之义兴今五章通经之言。


△四称法求益。


冀涓露入海禽鸟向山实藉片缘同均咸色。


涓露禽鸟喻通经之善入海向山喻此善顺性实藉片缘即上所喻之善同均咸色即今所冀之益盖言涓露微善愿同性海一咸味也禽鸟片缘愿均佛山一妙色也山谓妙高四宝合成东黄金西白银南琉璃北水精鸟随近处皆同其色然一念随喜尚功等虗空五品流通岂善同涓露特是大师以凡望圣谦己尊经意诫後昆不自矜伐矣。


△二释玄义二初列章科判。


将释此经大分为二初释题二释文释题为五一释名二辩体三明宗四论用五教相就此五章大分为二初总释二別释总释又二初生起二简別。


初释题即玄义二释文即文句此卷标名但云玄义科文顺此是故不列释题释文二段科目今列章科判何妨对下文句为释文判今玄义为释题於释题中先列五章是其所释就此五章而作二释所谓总別以兹二释皆释五章故。


△二依科解释二初总释二初生起二拣別若广论总释如法华玄总释五章而作七番一标章令易忆持起念心故二引证据佛语起信心故三生起使不乱起定心故四开合五料简六会异起慧心故七观心即闻即修起精进心故今文从略但作两番唯起二心生起起定拣別起慧定慧若立诸行皆成也二中初生起。


生起者此娑婆国土音声为佛事或初从善知识所闻名或从经卷中闻名故名在初以闻名故次识法体体显次行行即是宗宗成则有力力即是用用能益物益物故教他闻名是自行之始施教是化他之初有始有终其唯圣人乎五章生起次第如此。


名居初者是能诠故而名是假必依实法所谓声也由声屈曲方成名句推假由实故论此土音声佛事然若从佛及善知识名则因声若从经卷名虽因色而其色经本集声教故从经卷亦云闻名此从自行初禀名言也体居次者名是能诠如标月指体是所诠如所标月若失意者执指为月不唯迷月亦失於指若得意者忘名得体亦不昧名今论得意故云以闻名故次识法体也宗居三者宗即是行行能进趣从因至果若不识体则不成行此说犹通若前三教识真中理缘理修观亦得名为体显次行今明圆宗全性起修若不识性以何为修性是本觉修是始觉本觉无念徧一切处即以此觉而为始觉故不思议境即是观此之观行方是圆宗故知体显次行文宽义紧須善解之用居四者以宗成故方有力用言宗成者显体竟也金体起宗宗还显体全鑑发光光还显鑑显鑑既毕现像无遗是故宗成能徧益物教居後者用能益物益物之方在乎施教故教当五闻名等者然名之与教俱能诠理以约自他而分两章自行始禀从名命章化他初施从教命章有始有终等者即二始终寻名得体宗成发用自行始终也施教益他他亦寻名乃至发用仍成始终故知五章有二始终文举二始形出两终矣。


△二拣別二初料简三初问起。


简別者简是料简也问若略则唯一若广则无量今此五章进不是广退不成略何故五耶。


约极略极广而为问端引处中答也。


△二答通。


答非略非广非略故不一非广故不多广则令智退略则义不周我今处中说令义易明了。


若名数太广既难忆持修观智者望涯而退若章段太略显义不周习名教者不能生解故立五章丰约得中则令行者义观俱成於第一义易得明了。


△三结示。


五章中当其义如此。


△二分別二初正分別二初约六种。


別者分別也前一章总三字共为名次三章深三字以为別後一章兼於总別而明教相也又显体一章明理余四章明事又前三章是因後二章是果又前四章是行後一章是教又前四章是自利行後一章是利他行又前四章是圣默然後一章是圣说法。


即是总別理事因果教行自他说默六双料拣五章也总別者前一章即释名也总金光明三字为能诠名次三者即体宗用也派三字为別者以金別当於体以光別当於宗以明別当於用故称为別後一章即教相也兼於总別者乃是分別总別四章教味相也次理事者体是四章所显之理四章是体所起之事三因果前三是因後二是果者据下明宗定在於果合云前二是因後三是果恐文悞也然体非因果而是因果所显之理寻名得体犹是因中信解显理未是宗成果显之理故分属因四教行前四是行者对後施教故前皆行何者名是行法体是行本宗是行果用是行德五自他復以五章皆名为行而分前四属自利行用属自利者自在应用缘因显故犹属自利唯後施教属於利他皆名行者以由二利悉为作故六说默以自四章既当自行悉須忘言故皆属默後一化他赴机设教故当说也並云圣者离语默见是圣人法故。


△二例余义。


如此等种种分別料简。


六种之外解行修证缚脱体用感应等种种义皆可分別五章之相避烦从略耳。


△二约喻显二初立喻。


今显譬中当分明包富如囊中有宝不探示人人无知者此皆为分別中作譬也。


显即示也中当即五章也分明包富即法喻之德也包富如囊中有宝分明如探以示人故大论云解释佛经如囊中有宝繫口则人不知应为解佛经囊释其道理今亦如是用此一譬显示六双故云皆为分別作譬也。


△二合六种。


囊中有宝为总三字作譬探以示人为別三字作譬囊中有宝为理一章作譬探以示人为明事章作譬其余例皆可知也。


总总於別別別於总对譬可见理具四章如囊有宝全理立四如探示人因具果德如囊有宝从因显果如探示人行蕴於教如囊有宝教诠於行如探示人利他之法自必修之如囊有宝还将自修而利於他如探示人默然圆证如囊有宝如证而说如探示人不但六双诸皆可譬。


△二別释上一一番皆通五章故曰总释今则五章逐一解释於释名时不言余四释四皆然故当別释大分为五初释名名即一部所列名言今就总示以题为名此自为二即通別二名经之一字即是通名通诸部故金等三字即是別名別题此经故今家解释诸经题目但作通別二名分之不云经是能诠余是所诠禀山教者切在知之初释別名二初定三五详略无妨。


二別释者別释五章也今先解释名章若依四卷题但作三字无帝王两字若依经文有经王之义若说若不说俱亦无妨。


以今四卷是昙无谶译但标金光明三字而为別名无帝王两字若真谛所译七卷之题即於金光明下更有帝王二字此本题中虽无帝王之言而於经文有经王之义故释题者於其二字说与不说二途无妨又应大师频宣此典释题之际帝王之名存没适时故使玄文本有广略。


△二约文义先後而释二初据文先释二字二初约教义释谓教诠义理二约观行释谓修观成行此乃今家教行俱明义观兼举欲令禀者解行功成也初二初标列。


今释名为五一通別二翻译三譬喻四附文释五当体释。


五中前二兼通号後三唯別名三中初二顺古立後二唯今义二中附文有理事当体独在理。


△二正释五初通別二初拣示通別四初泛明三通別。


言通別者夫教有通別依教明行行有通別从行显理理有通別。


斯盖大师深解二名不独召於通別二教亦乃召於通別二行及通別二理故云依教明行行有通別从行显理理有通別故三通別皆二名召是故诸部有但就理立二名者即如来藏经等藏乃別在妙俗之理经即通理有专就行立二名者即楞严三昧经等楞严既异偏小三昧即是別行经即通行有但以教立二名者即遗教经等遗教既异诸教乃是別教经即通教或以教为別名行理为通名如维摩诘所说经等说既是教所说经即行理也或以理为別名教为通名如宝箧经等实相如宝此经如箧教含理也况诸部中以理为经其类非少此部乃云十方诸佛常念是经华严云破一微尘出大经卷法华云此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又云为诸佛护念殖众德本入正定聚发救一切众生之心成就四法乃得是经疏云四句即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知见得经非妙理耶以行为经如小弥陀经云诸佛出广长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既指功德为所护念经经非行耶佛自问起何名诸佛所护念经佛自释云若善男女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人则为诸佛护念得不退转於阿耨菩提以所护念经为问以能修行为答岂非以行为经又大弥陀经中彼佛谈行皆云说经故知行理为经甚多所出不可但以教名为经通经既具教行理三別名具三显然可见。


△二拣二用教。


且置行理但明教通別者。


三通三別今家释题诸部已委故置其二且就於教明通別相只此一释已能拣异诸家释题何者盖以诸师独以经字为能诠教余字是所诠理岂知二名俱在於教。


△三明教功能。


夫理无名字名字名理如虗空无丈尺丈尺约虗空天王般若云总持无文字文字显总持。


通別二教相須而立能诠理故问此云理无名字名字名理与当体章真谛有名俗谛无名顿尔相违云何融会答彼辨真俗此名理教彼以圆教所诠为真而以凡人所见为俗真既本具究竟名义故曰有名俗无实义故曰无名今之理教俱就圆论理无名字者乃彰本寂离名字相名字名理者非谓凡俗着相名字乃是圆教称实之名由理具德能应诸名故一一名无不名理取喻虗空无长无短而能应於长短之数故一一丈及一一尺无非虗空当体章云真谛有名既就圆谈非定有之有乃无名之名故彼有名与今无名其义一揆同起信论云真如义先明离言次明依言虽分二义只一真如故荆溪云性本无名具足诸名是知今文与当体章略无乖舛又引般若总持之义虽无文字而云总持若不具足真实名义岂称总持深见有无义不相反。


△四正明教通別。


若从能显之文字是名则通若从能显之所以此名则別。


上已虽说教之功能而未明示通別之体今取文字为教通体乃取所以为教別体何者诠善诠恶示偏示圆皆用文字其教则通所以者能诠意趣也文字随於意趣转意趣不同故教成別应知全通为別以用文字诠所以故別不离通以其意趣用文字故今之通別皆在於教故二皆能显也。


△二经题通別二初徧示诸部二初正用通別释题二初通。


云何为通如圣所说一经一时一处一部一偈一句一言皆是文字从此文字通称为经。


圣说该收一代声教无非文字从经至言皆云一者趣举一也即众经中趣举一经乃至羣言中趣举一言列则自广之狭数则前少後多谓经少时多乃至句少言多此等皆是圣说说必文字故知文字是教通体文字通故通称为经。


△二別二初明別相。


云何为別別则有四一令世谛不乱欢心悦耳二逗化所宜开发宿善三对其业障令恶灭罪除四点示道理霍然玅悟。


即能显之所以也圣说言句意趣虽多四悉收之义无不尽世界悉檀使世谛不乱如华严异於阿含方等异於般若令欣乐故为人悉檀便宜不同令发善故对治悉檀破恶缘殊令灭罪故第一义悉檀入理机別令玅悟故故说诸经名相有异。


△二结四悉。


悦宜对悟各各所以其致不同称之为別。


悦宜对悟配四可知若说一经皆由四悉此四彼四意既不同是故诸经称为斯別。


△二喻显通別成教。


譬如盐梅相和成种种滋味组织交横成种种文绣。


盐梅咸酢组织经纬皆喻文字之通所以之別滋味文绣皆喻诸经名相之异也。


△二的判此经二初释。


从別所以故有金光明三字标今教异於诸教从通文言故有经之一字众经通称也。


从別所以等者別明今经四悉意也有世界机闻三身常忻乐赞用有为人机宜闻赞歎三身生善有对治机堪修忏悔破三障恶有第一义机合悟诸佛行处之理从此別意故说此经部虽四悉皆从金光明法门获益故标三字以彰教別从通文言等者四悉所以虽异众经而一一悉皆須文字文字之体乃通诸部故标经字以表教通。


△二结。


今经通別合标故言金光明经。


△二翻译。


二翻译者真谛三藏云具存外国音应言修跋拏婆颇婆郁多摩因陀罗遮阅那修多罗修跋拏此言金婆颇婆此言光郁多摩此言明因陀罗此言帝遮阅那此言王修多罗此言经外国又称佛陀罗此间所无又略帝王两字但存三字者汉人好略译者省之但翻为金光明经也余师翻不及此委悉也。


今之题目虽是谶本然真谛所翻金光明帝王经题名最委悉故大师用之定其华梵故前文中论题详略帝王二字若说不说俱亦无妨也。


△三譬喻释若准第四附文释中明斥譬喻义推疎远非是佛语验知附文及当体释是今正意若譬喻释文相虽广盖见古师虽用譬释譬法不周翻屈此经所诠之义因兹大师同他用譬徧譬一切圆融法门此之法门虽从譬显乃是预示当体释中法金光明诸异名耳盖由法性具无量德有无量名名金光明亦名法身般若解脱亦名法报应亦名正缘了乃至名苦惑业一摄一切一切入一以约所譬说此义已至当体中但定三字非譬是法法必徧融则於一切无二无別然若得知法金光明是诸三法中一种名者即晓此经立题之旨也此自分二初古师释三初数师二初叙。


三譬喻者旧经师以三字譬三德金譬法身光譬般若明譬解脱。


旧经师者即是旧来讲此经人也本弘数论兼讲此经以譬释题对於三德。


△二破。


若大师云数论但明真应二身若以二释三於论不便若取经文经文无一处明三德若別作义解何义不通而独譬三德既违己论又不会经非今所用。


章安记录智者之义故云若大师云有时亦云天台师云或今师云先破违宗既其本论但立二身何故释经而用三德若开二身释三德者己宗则坏故云於论不便次破乖经若云本论虽但二身为顺经文須用三德者经文何处明示三德若云经虽无文推义合有者则何所不通合具一切三法岂独三德即既违本论不会今经故无取也。


△二地人二初叙。


地人云金质之上自有光明之能譬於法性从体起用自有般若解脱之力但作体用二义不須分光明异也。


地人者本弘华严十地论兼讲此经也此师释题缩三为二金质之上虽有光有明若望金体同名为用又定此用不从外来故曰自有譬般若解脱虽是二德若望法身同名为用此之二德不从修成故言自有此师秪以体用二义释今三字也。


△二破。


若大师云地论幸明三佛三佛释题於义自便而弃三身从体用者则非论意若取经文新旧两本並说三身不道体用亦违己论復不会经进退何之今所不用。


论明三佛者论释旧经故有三佛一毗卢遮那法身也二卢舍那报身也三释迦牟尼应身也正合此经法身应身化身之义若用三佛为此经题三字所譬则於经论义不相违故云自便那弃三身自立体用特违己论若云本论虽说三佛为顺此经須谈体用者此经新本显以三身而立品目品内三身灿然可举若今旧本虽略此品而三身名义经中甚多如四王品云佛真法身犹若虗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既水月是应岂空中无月空月即报也天辨巧故以二显三又如別序如来游於无量甚深法性释迦如来应身也游必妙智报身也深广法性法身也又忏悔品以桴击皷出大音声皷即法身桴击即报身出声即应身故知三身名义不少有何一处但言体用进不会经退违己论故亦拣之。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会本卷上之上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会本TXT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卍新纂续藏经 第20册 目录 下一篇金光明经玄义科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