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方等部疏

TOP

金光明经文句文句记会本(四)
2013-06-19 20:17:12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339次 评论:0

金光明经文句文句记会本卷第四


北凉三藏法师 昙无谶 译经


天台智者大师说文句门人灌顶录


四明沙门 知礼 述文句记


双径沙门明得会句并记入於经文


【记】二明供养诸佛二初立意分文。


【文句】从我今供养下三十五行明供养诸佛所以供养者我本痴盲蒙示忏悔此恩深重故兴供养文为二初一行明财供养後三十四行明法供养。


【记】二依文释义二初明财供养。


我今供养无量无边三千大千世界诸佛。


【记】我今等者此乃即法以明财供何者以一大千界中自有千百亿佛况无量无边大千诸佛财若有限何能徧供良由了达所奉之供体是法界出生无尽一一周徧故一切刹一切佛前皆有六尘玅供养事不独广徧亦乃常存尽未来时施作佛事为彰次段修行法门故此別名财供养矣須知二供其体相即为门不同故分为二。


二法供养二初分文立意。


【文句】法供养为二初八行半明化他法供养随顺如来慈悲法门济利含识是为化他修法供养後二十五行半明自行法供养随顺如来智慧法门修十地功德是为自行修法供养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为第一财供法供事理自他皆悉具足也。


【记】化他用慈是无缘慈不离三智自行顺智既是佛智岂离三慈为令易解相对说耳法供养第一者能令佛寿常住不断妙化无穷故也又有法则二供俱成无法则财供亦废是故法供得称为最。


二依文释义二初明化他法供养二初化他令修行二初分文释义二初分文。


【文句】化他法供养文为二初四行化他令其修行後四行半化他令修忏悔初修行者我自行十地为法供养今復化人令法供养譬如一灯然百千灯瞑者皆明明终不尽其意有四初明化始以大悲拔苦次劝真因十地之行次劝真果菩提大觉次劝精进督使速成。


【记】二释义四初明化始以大悲拔苦。


我当拔济十方一切无量众生所有诸苦。


【记】二劝真因十地之行。


我当安止不可思议阿僧祇众令住十地。


【记】三劝真果菩提大觉。


已得安止住十地者悉令具足如来正觉。


【记】四劝精进督使成行。


为一众生亿劫修行使无量众令度苦海。


【记】二约教观释二初教义。


【文句】夫众生等故性欲亦等善巧度一众多亦然不计劬劳积行累德功成大觉即智德满尽一切苦即断德满文自明显不俟多释。


【记】二观行。


【文句】观心者调一念心使真明发任运成真果调一切心数亦復如是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即此义也。


【记】一念心者趣举一念也以玅三观调妄即真名真明发或至初住或至六根或成五品皆得名为成真果也故止观义例道树之喻观阴等境成不思议名为生芽初品已上皆名生果彼修止观生芽生果与今观心真明真果法喻相当调一切等者乃一心观成历彼彼心无不成观与彼义例净心徧历任运泯合其意亦同。


二化他令忏悔二初立意分文。


【文句】次四行半化他令修忏者我蒙佛教忏还以忏教他重重然无尽灯化化不绝也文为三意初欲为说忏次正为说忏三说忏已。


【记】二依文释义三初欲说忏。


我当为是诸众生等演说微玅甚深悔法所谓金光灭除诸恶。


【记】二正为说。


千劫所作极重恶业若能至心一忏悔者如是众罪悉皆灭尽。


【文句】千劫者假多以显忏力大尔譬如恶人造罪山积能拔於王难尚分半国偿岂復问其前愆设千劫造逆虽復厚重能拔法性之王从如来藏中显成法身者大觉朗然超升自在宁復为五无间业之所缚邪。


【记】涉时既多造罪復重若了逆罪即金光明全所具理为能观观由此显出法性金等名拔王难障转成德何罪能缚故五无间皆解脱相此乃名为正为说忏。


三说忏已。


我今已说忏悔之法是金光明清净微玅速能灭除一切业障。


【记】二明自行法供养二初分文立意。


【文句】从我当安止下二十五行半自修法供养文为二初五行自修行後二十行半自修忏前自忏竟今那復重譬如金师从初习学至于皓首互烧互打器成方息修行譬智烧修忏譬断打智断极乃止重说无咎前是自行门今是法供养门为异也自修行又为三初一句标章我当安止是也次修因十地是也次成果菩提是也。


【记】前自下问譬如下答以譬带法兼而答之金师譬金鼓释迦化主也初习譬始发僧那时皓首譬今果後示现从始至今何甞暂废说行说忏互烧譬即忏说行互打譬即行说忏智断亦然器成譬一番之机自因得果故未得果須数烧打何嫌重说今是下辨异虽数烧打各有其门。


二依文释义二初自修行三初标章。


我当安止。


【记】二修因。


住於十地十种珍宝以为脚足。


【文句】珍宝者十地因可贵诸地即是珍宝也脚足者十地是果家之基本故言脚足又十度是十地之脚足於余功德非为不修随力随分正以檀为初地之足檀足若满得入初地乃至智度足满得入十地故十度为十地脚足也。


【记】脚足者疏存二解初以十地为果脚足二以十度为十地脚足言十度者六外更加方便愿力智也於余下释出十度为地足意华严十地品广明其相。


三明成果。


成佛无上功德光明令诸众生度三有海诸佛所有甚深法藏不可思议无量功德一切种智愿悉具足百千禅定根力觉道不可思议诸陀罗尼十力世尊我当成就。


【文句】果中有总明果满別明果满在文可知功德光明者是果上二种庄严也令众生度海者即果上转法轮也。


【记】指经初句为总余三行三句为別功德是福严光明是智严不离色光而论智光以其色心不二究竟也三行之中疏不释者今略列之冀免检寻法藏須论八万四千皆秘密故名为甚深功德乃是六度万行所成就者略言万德广则无量一切种智即中道智中必双照令三圆极禅谓达禅达根本等皆法界故定谓楞严本性健相二是大乘事理二定於一切法皆明静故泛举百干根谓五根力谓五力即信进念定慧此五能生一切善法名之为根力排五障乃以疑怠邪乱痴遮此五故名之为力与上五根名同用別觉谓七觉分一择法觉分二精进三喜四除五舍六定七念此七能令定慧均平通名觉分者有到极果觉知之分也道谓八正道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八离偏邪通至涅槃故名正道根等道品修虽在因证皆果德陀罗尼者翻为遮持遮一切恶持一切善数或五百八万四千表破烦恼且言其实数一切法能遮能持十力如向记中已列此乃自行始终之相。


二自修忏二初分文。


【文句】从诸佛世尊下二十行半明自修忏文为二初一行请佛。


【记】二释义二初请佛。


诸佛世尊有大慈悲当证微诚哀受我悔。


【记】二明忏二初分文。


【文句】後十九行半明忏文为五初四行半忏报障次一行半忏烦恼障次六行忏业障次两行明回向次五行半忏善恶两难就报障文又二初二行半出报障相次二行请除灭。


【记】二释义五初忏报障二初出报障相。


若我百劫所作众恶以是因缘生大忧苦贫穷困乏愁热惊惧怖畏恶业心常怯劣在在处处暂无欢乐。


【文句】百劫者受报之时也时中受身身即是报报有所作作即是障贫穷困苦是依报不圆亦是报障也愁热惊惧者由贫穷外偪故惊惧内焦皆报障也所作众恶者即想行阴苦也贫穷困苦者即色阴苦也愁热惊惧心常怯劣者即识阴苦也暂无欢乐者即受阴苦也此皆报阴意尔。


【记】百劫受身身作众恶恶为因缘即生忧苦能生所生皆是报障良由报得恶五阴故故疏与经对於五阴既知皆阴非报是何須了五阴造作众恶方名报障若作众善岂名障耶。


二请恶除灭。


十方现在大悲世尊能除众生一切怖畏愿当受我诚心忏悔令我恐惧悉得消除。


【记】愿佛受忏即是除灭若不助正资导成忏佛虽有力何能除障意可见故疏更不释。


二忏烦恼障二初分文。


【文句】次烦恼障文为二初两句出相次一行乞清净。


【记】二释义二初出相。


我之所有烦恼业垢。


【记】业垢者业名动作烦恼心动成於垢染亦可烦恼从宿业生故名业垢。


二乞清净。


惟愿现在诸佛世尊以大悲水洗除令净。


【记】大悲水者同体之悲方称为大此悲为水洗无不净悲虽同体非缘不兴三忏为缘不洗而洗也。


三忏业障二初分文。


【文句】次业障文为三初二行竖论三世造业次二行横明现起十恶次二行求忏过去业。


【记】二随释三初竖论三世造业。


过去诸恶今悉忏悔现所作罪诚心发露所未作者更不敢作已作之业不敢覆藏。


【记】文二初对报示。


【文句】今正受者名为报障未受者繫属行人若修善道能为障碍。


【记】现前色心名正受者未成报者有繫属能若修善禅诸无漏道则来责报现诸业相或密为障不依大乘三种忏法此障不灭。


二设问释二初设未有问。


【文句】问过现須忏未来未有云何言忏。


【记】二明遮起答三初引经论证。


【文句】答数家呼为未来有论家呼为当有大经云遮未来故名之为杀现在念念灭何所可杀秪遮断未来名为杀尔经论悉以未来为有故須忏也。


【记】数家是婆沙论家是成实遮未来者断相续心若不遮断〔(短音)〕未来必起故新经净除业障品忏罪文中依三世菩萨皆云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作並遮未来也。


二引现事例。


【文句】今更举现事例之如在家人画度生方起无量恶念事虽未有次第必更忽然发心舍家修道前所念事并与缘差。


【记】在家例造罪时舍家例修忏时若不遮断必須更改未有之事至於正有。


三据义结答。


【文句】未来之业亦应如此虽非现有时到必然今若忏悔索然清净。


【记】索然犹解散也。


二横明现起十恶。


身业三种口业有四意三业行今悉忏悔身口所作及以意思十种恶业一切忏悔。


【文句】横开现世三业为十恶可解。


【记】三求忏过去业。


远离十恶修行十善安止十住逮十力尊所造恶业应受恶报今於佛前诚心忏悔。


【文句】远离者恶断也修行者善生也十住者初心因位也逮十力者後果满也。


【记】若十恶十善止就三涂人天解释岂安十住逮十力耶得前五戒持犯之意则今义可解十住十力別圆二教皆可明之持犯之意今义易明故須因位至於後果节节论於十恶十善。


四明回向。


若此国土及余世界所有善法悉以回向我所修行身口意善愿於来世证无上道。


【文句】次明回向者众生顽故爱着於有不能升出今忏此罪故云回向他以若此国土及余世界为随喜之文今意不尔此土他方凡所作善皆施众生共向佛果如声入角则能远闻方便力大与虗空等又结文云是回向不得作随喜释随喜在下文也。


【记】此忏爱着因果之罪他以此国及余世界是五乘人修善法处约处明人故云随喜今明我在此土他界所修之善今悉摄取回向众生证无上道声喻诸善角喻回向近远可知方便力大者若善回向成大方便功等大虗然若不了善即法界不名回向也。


五忏善恶二难二初拣示分文。


【文句】释八难者此是善恶中论八难非佛前佛後之八难文为二初四行指恶为难次一行半指恶遮善为难或指善遮道为难。


【记】次一行半疏释正取善遮道义。


二随文释义二初指恶为难。


若在诸有六趣险难愚痴无智造作众恶今於佛前皆悉忏悔世间所有生死险难种种婬欲愚烦恼难如是诸难我今忏悔心轻躁难近恶友难三有险难及三毒难。


【记】文六初释诸有险难。


【文句】初四句是报障难诸有者二十五有报得之身造作众恶岂非报障。


【记】二十五有者四趣并四洲六欲大梵天四禅无想报那含四空处未绝漏业故同名有释报障义具於前疏。


二释生死险难。


【文句】生死险难有二解若取其因即是业障若取其果即是报障。


【记】业为险难至非非想定报为险难至有顶天郁头蓝弗是其例也下之业报险难可知。


二释婬欲难。


【文句】种种婬欲即烦恼障。


【记】四释轻躁难二初正示轻躁相。


【文句】心轻躁者復是报障轻躁是觉观觉观属报法。


【记】谓初心在缘名觉细心分別名观亦寻伺心也此之阴心故属报法。


二引圣凡例二初圣。


【文句】如罗汉断烦恼尽出观犹有觉观散心当知轻躁是报障非烦恼也。


【记】出观者出定也就无学释无惑业故验是报法也。


二凡。


【文句】更举世人学问回转易辙不成业障皆由轻躁之过岂非障邪。


【记】回转易辙者如学经未成復欲学律学律未成復欲学论此轻躁人终不成功业也不成业障者障应作者字之误也。


五释近恶友难。


【文句】近恶友难者恶友能污染人三业此属业障如移廐於屠边如孟母隣於哭货朱赤墨黑即其义也。


【记】如移廐者廐音救马舍也马之所聚也付法藏传云亲近贤善听闻正法如昔华氏国有一白象气力勇徤若有罪人令象蹋杀後时象廐为火所烧移近精舍有一比丘诵法句偈曰为善生天为恶入渊白象闻之心便柔和後付罪人不害齅舐而已王召智臣共谋此事一臣白王此象繫近精舍必闻妙法是故尔耳今可繫近屠坊彼覩杀害恶心当盛王令繫象屠所象见杀戮恶心猛盛残害弥甚邻於哭货者谓邻墓学哭邻市学货蔡氏货请经曰货化也变化易之也故字有化又财也史记曰孟轲考母偏孤居近墓轲乃常戏於墓母曰此非所居去居市旁轲復戏为商贾母又曰不可居又居学舘之旁乃为揖让进退有礼母曰此真可以居轲後遂为大儒着书七篇。


六释三毒难。


【文句】三毒是烦恼障也。


【记】疏分科云善恶八难善论四难经疏可了今之恶难经似列七约何云四盖就三障义有兼独一兼三独乃成四难何者六趣险难三有险难及轻躁难此虽三难独在报障婬欲愚痴及三毒难独属烦恼近恶友难独属业障若生死险难疏有两解体兼业报故三障恶义当四难然須了知恶是性恶是故此恶即无生观如此忏之顿消诸难。


二指善为难。


遇无难难值好时难修功德难值佛亦难如是诸难今悉忏悔。


【记】文二初明善恶俱能为难二初双明二义。


【文句】遇无难难下此有二义一若不修善障难不兴若欲修善恶障即起善非是障恶来遮善名善为难此义易知常人皆作此解也二者诸善是难善能障道岂非难邪此义今当说。


【记】二依善释文四初释遇无难难。


【文句】遇无难难者自谓无恶不肯修善如二乘入空生灭度想生安隐想不復进求菩提即其义也。


【记】二乘出宅到无畏处无难相显故举为例暂乐人天自谓无难皆当此难。


二释修功德难。


【文句】修功德难者多作有为求可意果如一比丘专行福德不修禁戒堕白象中七宝络身金盂承粪又妙庄严王本事等岂非修功德难。


【记】如一等者大论第八云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一人持戒诵经坐禅一人广求檀越修诸福业至释迦佛出世一人生长者家一人作大白象力能破贼长者子出家学道得六通罗汉而以薄福乞食难得他日持鉢入城乞食徧不能得到白象廐见王供养象种种丰足语此象言我之与汝俱有罪过象即感结三日不食守象人怖求覔道人见而问曰汝作何术令王白象病而不食答此象是我先身时弟共於迦叶佛时出家学道我但持戒诵经坐禅不行布施弟但广求檀越作诸布施故饮食备具种种丰足我但行道不修布施故今虽得道乞食不得妙庄严王者法华疏云昔佛末法有四比丘於法华经极生殷重如甘露未沾於是结契入山修道居山日久衣粮殚罄一人云君三人但以命奉道莫虑朝中我舍身力誓给所須三人功圆事办一人数涉人间偶逢王出爱彼光荣功德熏修报生人天常得为王三人议云我免笼樊功由於王王躭果报增长有为方沈火坑宜早开化一人云此王着欲而復邪见若非爱鈎无由可拔一人为端正妇二作聪明儿儿妇之言必当从顺如宜设化果获改邪妇即妙音菩萨也二子即药王药上也王即华德也。


三释值好时难。


【文句】值好时难者如劫初时在郁单越时一向受乐都不修道岂非值好时难。


【记】如劫初阎浮人寿八万岁北洲寿定一千岁俱以寿长受乐不乐修道郁单越此云殊胜胜余三洲故。


四释值佛亦难。


【文句】值佛亦难者如旃遮婆罗门女善星调达等皆是值佛而难例此应云闻法起谤值僧起破皆是难也。


【记】兴起行经云多舌童女儛杅起腹至我前曰沙门何不自说家事乃说他事汝今自乐不知我苦耶汝先共我通使我有娠今当临月事須苏油养於小儿尽当给我天帝化作一鼠入其衣里啮杅忽然落地是时地裂旃遮现身堕阿鼻狱涅槃迦叶品善星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後受持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而亲近恶友退先四禅生恶邪见言无佛无法无有涅槃遥见佛来生恶邪心入阿鼻狱调达是佛堂弟而自造三逆谓出佛身血破转法轮僧弑阿罗汉教阿闍世弑父成就害母加行復以恶心十爪甲下藏於毒药欲呜佛足刺足害佛将往耆山出城地裂生入泥犂此等值佛而成大难然上三句体是漏善障修无漏故名为难此句造逆似不类上以值三宝最名为善逆故成难亦可例上於善障道。


二明平去二声读文二初明读字通平。


【文句】若读作难易之难者此是恶来遮善之义使善难成也若读作障难之难者此是善自是难能障於道。


【记】二据经属去。


【文句】又依经文云如是诸难今悉忏悔当知经作障难之难义也。


【记】三明称歎二初立意分文。


【文句】从诸佛世尊我所依止下二十一行偈是第三称歎者论次第前财法供养是身意身意未泄未备今更口歎若作法门者前是供养法门今是念佛三昧法门文为三初一行标章歎次十九行正歎三一行结歎。


【记】二种供养可对身意既不兴言是故未泄三业不足是故未备今加口业显而復具故成次第前虽自他修行修忏而能资益佛之寿命名供养门今虽称歎佛之三身而能成就行人观法名念佛门法虽互具从增胜故立二法门。


二随文释义三初标歎。


诸佛世尊我所依止是故我今敬礼佛海。


【文句】标诸佛者横则十方竪则三世事即报应理即法身言略而意广标章之巧妙也我所依止者依止法性一体三佛也佛海者四眼入佛眼十智入如实智皆失本名字但名佛眼佛智如物投石蜜如流会海无不甘醎者法性三佛摄一切法故名佛海也。


【记】报应二修全理之事也法身一性全事之理也十方三世佛佛三身如此标章何所不摄我依止者既云法性一体三佛验知他佛为心性佛此依本觉起於始觉亦是三谛发於三智非此依止不成妙忏故圆初心名修佛行四眼入佛眼等大论文也十智与如实智总十一智十智与二乘共如实独在佛十智者一法智二比智三他智四世智五苦智六集智七灭智八道智九尽智十无生智如物投等者石蜜至甘海水至醎物投水会皆失本味体法即性无不妙也此之佛海宁不归敬。


二正歎二初分文。


【文句】就正歎为二初十六行寄言歎後三行绝言歎寄言又二初一行略歎略况次十五行广歎广况。


【记】二随释二初寄言歎二初略歎略况。


金色晃耀犹如須弥是故我今顶礼最胜。


【记】文二初释略歎二初金色相貌二初以他金比色。


【文句】略歎者诸相好中略歎金色释论以即时铁比即是金即时金比海金海金比龙金龙金比阎浮洲金阎浮洲金比四天王金如是传传比第六天金第六天金比佛身金色第六天金如铁。


【记】阎浮金者此是西域河名近阎浮树其金出彼河中此河因树立称金由河得名。


二以照物显光。


【文句】又佛金光彻照壁障无影佛入城时放光照地一女人低头礼拜金钗堕地唯见晃晃不知何者是地何者是钗佛过後光歇方见金钗尔。


【记】二赞金色所以二初明是众相所依。


【文句】然金色身是众相所依处唯见金色故知是总歎众相好也。


【记】二明为四德之譬。


【文句】金有四义坚不可毀譬常得之者富譬乐体无瑕秽譬净色妙晃耀譬我诸德之中四德为总。


【记】二释略况。


【文句】犹如須弥者須弥为四宝所成况佛身具足四德故知总况也。


【记】二广歎广况二初广歎二初分文。


【文句】广歎广况文为二初十二行半广歎次二行半广况广歎又四。


【记】二随释言赞应色意彰法报色相是表智证是里虽分表里岂是异体故新本中所明四德別属三身谓法具常我应身具净化身具乐分圆为別融別为圆故圆三身身身四德其得意者了今应四即法报四当以此意寻乎经疏文四初歎我德。


其色无上如天真金眼目清净如绀瑠璃功德威神名称显着佛日大悲灭一切闇。


【文句】从其色无上下二行广歎金色无上无上者我德也。


【记】二歎净德。


善净无垢离诸尘翳无上佛日大光普照烦恼火炽令心焦热唯佛能除如月清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视之无厌。


【文句】从善净无垢下三行广歎佛色无垢无垢者净德也。


【记】三歎常德。


功德巍巍明网显耀安住三界如日照世犹如瑠璃净无瑕秽妙色广大种种各异其色红赤如日初出颇棃白银校饰光网如是种种庄严佛日。


【文句】从功德巍巍下三行半广歎佛色安住安住者常德也。


【记】经巍巍者高大貌也颇棃此云水玉也。


四歎乐德。


三有之中生死大海潦水波荡恼乱我心其味苦毒最为麤澁如来网明能令枯涸妙身端严相好殊特金色光明徧照一切智慧大海弥满三界是故我今稽首敬礼。


【文句】从三有之中下四行广歎佛色能除苦毒即乐德也。


【记】潦音老行水也稽首者说文云下首也首头也孔安国云稽首谓首至地。


二广况二初分文。


【文句】从如大海水下二行半广况文为二初二行广况二半行合喻。


【记】二随释二初广况。


如大海水其量难知大地微尘不可称计诸須弥山难可度量虗空边际亦不可得。


【文句】佛功德海思所不能知言所不能尽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即此义也海水难知况常德也地尘难知况净德也山斤难知况我德也空边难知况乐德也。


【记】此之四句喻前四佛举大师释之或喻应身有量无量或喻法报四谛四德玄文序中显金光明佛不能喻良以三身三一自在是故四喻或別在一或总显三此文正同前对四德海无增减故常地体是净山形高出如我虗空无碍故乐。


二合喻。


诸佛亦尔功德无量。


【文句】诸佛亦尔下合喻也。


【记】二绝言歎二初分文。


【文句】从一切有心下三行绝言歎也文为二初一行半正绝言歎二一行半牒譬帖合。


【记】二随释二初正绝言歎。


一切有心无能知者於无量劫极心思惟不能得知佛功德边。


【文句】一切有心不能得知即是绝思思既已绝口何所宣即绝言也。


【记】二牒喻帖合。


大地诸山尚可知量毫滴海水亦可知数诸佛功德无能知者。


【文句】更牒譬帖合在文可见。


【记】问疏释寄言及以绝言皆离思说同耶异耶答四德秘密本离心缘今之称歎为令众生入秘藏故故寄言绝言皆彰离念寄言用四喻於四德喻既莫数显德忘缘绝言中四不可为喻亦显四德忘於缘虑大师深达经文妙旨故解二文皆绝思说也。


三总结。


相好庄严名称赞歎如是功德令众皆得。


【文句】从相好庄严下一行总结相者结一切相好者结一切好庄严者一一相一一好中皆具众德以为庄严也。


【记】四明发愿二初立意分文。


【文句】从我以善业诸因缘故下有五十一行半偈是第四发愿行若无愿如牛无御不能有所至如画无胶如坏未火如水中月故以愿持行亦是忏悔退转之罪也文为二初有四十七行半明发愿次四行约愿随喜初愿又二初九行自发愿次三十八行半为他发愿自愿又二初四行愿果满次五行愿因圆果满愿又四初一行成佛道是愿意轮满次一行说法是愿口轮满次一行摧魔是愿身轮满次一行住寿久益是愿慈悲满。


【记】如牛无御者谓牧竪也夫立愿者若多若少皆須不失四弘之意而此四弘須依四谛愿不依谛名为狂愿今就圆论依无作谛虽世出世二种因果皆了即性无苦可度无集可断无道可修无灭可证如是则能徧度尽断圆修妙证比前三教愿未免狂销今诸愿若失此意非圆行人。


二随文释义二初正明发愿二初自发愿二初愿果满四初愿意轮满。


我以善业诸因缘故来世不久成於佛道。


【记】大觉圆明故属意业。


二愿口轮满。


讲宣妙法利益众生度脱一切无量诸苦。


【记】三愿身轮满。


摧伏诸魔及其眷属转於无上清净法轮。


【记】阴死天子多约於身烦恼属意今从多分。


四愿慈悲满。


住寿无量不思议劫充足众生甘露法味。


【记】非无缘慈住寿不尔。


二愿因圆二初分文。


【文句】因圆愿又四初一行具六度愿有为功德圆次一行愿无为功德圆次二行宿命念佛圆次一行值佛圆。


【记】二释义四初愿有为功德满。


我当具足六波罗蜜犹如过佛之所成就。


【记】六度成就此约真因破於六蔽从断正论是智德故故名有为。


二愿无为功德满。


断诸烦恼除一切苦悉灭贪欲及恚痴等。


【记】此约真位垂形九道调伏众生任运不与惑苦相应是断德故故名无为故海东法师云始觉断障是实断断本觉断障是不断断正与今家智断二德其义齐也。


三愿宿命念佛满。


我当忆念宿命之事百生千生百千亿生常当志心正念诸佛闻说微妙无上之法。


【记】忆宿命故见过去佛亦忆诸佛所说正法。


四愿值佛满。


我因善业常值诸佛远离诸恶修诸善业。


【记】因过去善见未来佛远恶修善成智断因。


二为他发愿二初分文。


【文句】为他发愿文为二前八行半愿作药树王身大悲拔苦後三十行愿作宝珠王身大慈与乐拔苦又为四初一行总拔众苦次一行拔根不具苦次两行拔病苦次四行半拔王难苦。


【记】二释义二初愿作药王拔苦二愿作珠王与乐此能拔能与是无缘慈悲所拔所与須论十番所谓果报修因声闻支佛四教菩萨方便实报今药树王拔此十种行人之苦珠王合与十种人乐当以此意销与拔文初自分四初总拔众苦。


一切世界所有众生无量苦恼我当悉灭。


【记】二拔根缺苦。


若有众生诸根毀坏不具足者悉令具足。


【记】三拔病苦。


十方世界所有病苦羸疲顿乏无救护者悉令解脱如是诸苦还得势力平復如本。


【记】四拔王难苦。


若犯王法临当刑戮无量怖畏愁忧苦恼如是之人悉令解脱若受鞭挞繫缚枷鎻种种苦事逼切其身无量百千愁忧惊畏种种恐惧扰乱其心如是无边诸苦恼等愿使一切悉得解脱。


【记】二愿作珠王与乐二初分文。


【文句】与乐又为三初十六行半与世间果乐次九行半与出世因乐後四行结成。


【记】二随释三初与世间乐果。


若有众生饑渴所恼令得种种甘美饮食盲者得视聋者得听瘂者得言裸者得衣贫穷之者即得宝藏仓库盈溢无所乏少一切皆受安隐快乐乃至无有一人受苦众生相视和颜悦色形貌端严人所喜见心常思念他人善事饮食饱满功德具足随诸众生之所思念皆愿令得种种伎乐箜篌筝笛琴瑟鼓吹如是种种微妙音声江河池沼流泉诸水金华徧布及优鉢罗随诸众生之所思念即得种种衣服饮食钱财珍宝金银瑠璃真珠璧玉杂厕璎珞愿诸众生不闻恶声乃至无有可恶见者愿诸众生色貌微妙各各相於共相爱念世间所有资生之具随其所念悉令具足愿诸众生诸所求索如其所須应念即得香华诸树常於三时雨细末香及涂身香众生受者欢喜快乐。


【文句】上文大悲拔苦根不具者令具今大慈与乐视听聪明畅悦快乐诸根语同与拔小异也。


【记】经鼓吹古今注云短箫也经优鉢罗此云黛色即青莲华也常於三时者昼三时也。


二与出世乐因二初分文。


【文句】从愿诸众生常得供养下九行半与出世因乐文为二初三行半令修行外缘具次六行令修行内因具外缘又二初二行值三宝二一行半离八难。


【记】二随释二初令修行外缘具二初值三宝。


愿诸众生常得供养不可思议十方诸佛无上妙法清净无垢及诸菩萨声闻大众。


【记】二离八难。


愿诸众生常得远离三恶八难值无难处觐覩诸佛无上之王。


【文句】人缘不同或值佛难不除或难除不值佛今愿其亦除亦值。


【记】二令修行内因具二初分文。


【文句】内因又二一半行生尊贵家二五行半多饶财宝。


【记】二随释二初生尊贵。


愿诸众生常生尊贵。


【记】二饶财宝。


多饶财宝安隐丰乐上妙色像庄严其身功德成就有大名称愿诸女人皆成男子具足智慧精勤不懈一切皆行菩萨之道勤心修习六波罗蜜常见十方无量诸佛坐宝树下瑠璃座上安住禅定自在快乐演说正法众所乐闻。


【文句】人因不同或多财而卑贱或尊贵而贫穷因不具足今令其亦贵亦富女有五碍愿其无五碍苦。


【记】五碍者一不作梵王二不作帝释三不作轮王四不作魔王五不得作佛。


三结成二初分文。


【文句】从若我现在下四行结成自他誓愿也前二行结自後二行结他。


【记】二释经二初结自。


若我现在及过去世所作恶业诸有险难应得恶果不适意者愿悉灭尽令无有余。


【记】二结他。


若诸众生三有繫缚生死罗网弥密牢固愿以智刀割断破裂除诸苦恼早成菩提。


【记】二约愿随喜二初分文。


【文句】从若此阎浮下四行约愿随喜随喜者庆他修善也亦是忏悔嫉妬之罪也文为二初二行随喜於他後二行随喜於自。


【记】二释经二初随喜他。


若此阎浮及余他方无量世界所有众生所作种种善妙功德我今深心随其欢喜。


【记】二随喜自。


我今以此随喜功德及身口意所作善业愿於来世成无上道得净无垢吉祥果报。


【记】五结成二初分文。


【文句】从若有敬礼下有九行偈是第五结成文为三初二行结成断恶故言超六十劫罪次四行半结成生善故言国王大臣之所恭敬次二行半结值佛多虽不別说善知识佛自兼之。


【记】二释经三初结成断恶。


若有敬礼赞歎十力信心清净无诸疑网能作如是所说忏悔便得超越六十劫罪。


【记】二结成生善。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诸王刹利婆罗门等若有恭敬合掌向佛称歎如来并赞此偈在在生处常识宿命诸根具足清净端严种种功德悉皆成就在在处处常为国王辅相大臣之所恭敬。


【记】三结值佛多。


非於一佛五佛十佛种诸功德闻是忏悔若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如来种诸善根然後乃得闻是忏悔。


【记】三赞歎品生善二初品题。


  
金光明经赞歎品第四


【记】句文分二初约义通释二初示四悉意二初列。


【文句】赞歎凡有四意一从能赞人二从生善三从灭恶四从所赞人。


【记】二释四初世界。


【文句】一从能赞人者前品明信相思疑佛寿四尊尽降其室一心信解夜梦金鼓出声且向耆山说梦今品佛述其昔为龙尊面赞法王愿我当来夜梦昼说说斯人之本事故言赞歎品。


【记】思疑佛寿者即前经云作是思惟心生疑惑也一心信解者开悟也即经云信相闻是四佛宣说寿命深心信解也斯人者信相也本事者今之所为皆由昔愿令众欢喜故属世界。


二为人。


【文句】二从生善得名者夫善不孤运生必托缘缘中胜者无过於佛龙尊赞佛能生妙善从生善缘得名故言赞歎品。


【记】三对治。


【文句】三从灭恶得名者罪之尤者无过毀佛若翻灭斯罪应須赞歎赞歎治於毀訾从能治得名故言赞歎品。


【记】罪之尤者尤甚也以德胜恩重毀之罪甚口毀曰訾亦诃也。


四第一义。


【文句】四从所赞人得名者即是去来现在三世诸佛诸佛极尊甚深无量称扬显说故名赞歎品。


【记】言诸佛极尊甚深无量者圆初住去分以法性为身体相妙觉尽以深广法性为身体相故起信论云诸佛如来皆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义谛离於施作今称赞此令人入理。


二释赞歎名二初分字释义。


【文句】若欲分別述德名为赞裒喻名为歎亦更互分別尔。


【记】亦更互分別者以述德为赞褒喻为歎但使叙述裒称义成对字无在。


二引论证成。


【文句】释论第三十云美其功德名为赞赞之不足又称扬之名为歎也。


【记】彼之称扬可证褒喻也。


二结示別显二初约三业別显。


【文句】此品有恭敬是身业尊重是意业赞歎是口业口业不发身意不畅为畅身意音声为佛事故称扬显说裒美如来真实功德故言赞歎品也。


【记】虽具三业口业为正故是別显。


二约四悉別显。


【文句】结此四义都是四悉檀因缘立此品名故言赞歎品也此品虽从四悉檀立名正是生善之用。


【记】四义指向能赞人等也此品下別显也於四悉中正在生善对前忏品正灭恶故。


二经文二初分文。


【文句】文为二一长行二偈颂。


【记】二随释二初长行。


尔时佛告地神坚牢善女天过去有王名金龙尊常以赞歎赞歎去来现在诸佛。


【记】文二初释对告人二初约对治释。


【文句】而对告地神者主此大地菩萨行行皆寄其上寿命长久见去来今事证义事彊如瑞应云积功累德谁为证佛时指地是知我今说往昔金龙尊事所以对告地神也。


【记】瑞应云佛告魔王我积功累德今得作佛魔云积功累德谁为证佛时以手指地云是知我是者谓指地神于时地神涌现为证。


二约为人释。


【文句】又对善女天者男天阳表权女天阴表实实智能生众善善生故宜对善女证往故宜对坚牢云云今论生善之用故对告善女。


【记】半空已上皆是男天半空已下皆是女天是鬼神报称为天者有天然力用故褒之以天召诸鬼神皆以天名不唯此也实智乃是善法之本今赞觉者生人实智宜告善女又別名坚牢宜证往事称理不坏云云之意也。


二释金龙尊。


【文句】金龙尊者此王往昔修金光明法门依法性理故言金能以智慧赞三世佛辩如云雨故言龙能为众生作大利益为物所仰故言尊从行得名故言金龙尊也。


【记】金光明法门所依法也金龙尊能契行也若法若行皆性一修二故金为理能赞为龙能益故尊斯以证理起用二修对於一性当体名为金龙尊也。


二偈颂二初分文。


【文句】总有六十二行半偈文为三一三十五行赞三世佛二二十五行半发来世愿三二行结会二世事就赞佛文为五初一行半总赞次二十三行別赞次三行徧类赞次五行半绝言赞次二行回向。


【记】二随释三初赞三世佛五初总赞。


我今尊重敬礼赞歎去来现在十方诸佛诸佛清净微妙寂灭。


【记】文三初约事理明总。


【文句】总赞者竪总三世横总十方世方是总事微妙寂灭是总理。


【记】三世十方心意识境名之为事何有一事不从理现经云寂灭是涅槃义既称微妙是大灭度则彰三德非纵非横名秘密藏密藏圆徧无別世方世方宛然无非三德不以二相见诸佛土斯之谓欤以此总赞为妙何极。


二约三法明总。


【文句】总理是总法身总事是总报应二身总赞三身亦是总赞三德三宝等种种三法门。


【记】法身者明性一也报应者明修二也全修在性合三为法名总法身全性成修合三为报合三为应是故名为总报应也一切三法莫不然耳又法身总三土以实报等皆寂光故报身总二土方便同居覩尊特故应身总同居净秽两处凡夫二乘见生身故分別则三身三土胜劣不滥融即则三身三土局徧相收以此赞佛佛德无遗矣。


三约四德明总。


【文句】如是诸佛总皆清净清净者即是总赞之辞也非但清净亦常乐我云云。


【记】经云诸佛清净克果明德也果中众德更无不会举一净德必常乐我四德圆妙举一全收是故此四乃是三身之德三身融故四德徧严是故三身无非四德总此为赞极佛体用也令此点示故注云云。


二別赞二初分文立义二初分文。


【文句】从色中上色下二十三行是历相別赞其文间出分为六意初六行半赞七大相海亦赞髮绀之好次二行赞两小相海次两句徧赞大相海次十三行又赞四大相海次两句赞一小相海次两句赞手足柔耎復是一大相海。


【记】大相谓三十二相小相谓八十种好皆称海者若大若小悉无有边故皆是法界全体显现故一一相无非法海据其总赞诸佛清净微妙寂灭以总显別一一相好皆秘密藏大师见彼得意处故故释相好皆立海名。


二立义二初明能赞智巧。


【文句】所以然者大相小相更相间填共严佛身龙尊巧智如法相解如法相赞故大相小相相间而赞尔。


【记】二明所赞德深二初历教分別二据圆融即此之二意学者应知括经论之幽文立教观之深趣彰化迹之不滥显圆机之顿照何者以分別故从胜別示以融即故独境徧收得後後者必得前前得前前者不得後後不知後故当分义成能知前故跨节义显若能了知真中感应二识见佛则今二意收拣无遗矣二识者起信论云佛用有二种一依分別事识凡夫二乘心所见者说名应身以不知转识现故见从外来取色分齐不能尽知故二者依於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住依果亦復无量种种庄严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毀不失皆因诸波罗蜜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是受乐相说名报身(文毕)斯乃如来以法界用随顺众生事业二识现报应身应身是今生身报身是今尊特及法性身依事识者但见应身不能覩报以其麤浅不穷深故依业识者既覩报身亦能见应以知真如起二用故行者应知真如之用现佛身相大有三品一如华严谈相好数有十莲华藏世界微尘二如观无量寿佛经明八万四千相好光明三如此经及法华般舟等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此三品相既是真如全体之用若多若少皆无边际故悉称海无非尊特然有通局以藏尘八万局业识见其三十二通事识见名生名应若业识见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名为尊特属於报身此如今经列所歎相在三十二以金龙尊就佛四德微妙寂灭而为总赞以总显別故三十二无非秘藏故一一相离於分齐如空无边常住不毀疏据此释三身融即正赞尊特若其不知龙尊总赞是依业识见应即报岂三十二圆光一寻名尊特耶言真中感应者良以如来现应化身示住偏真说於生灭及无生法被藏通机现尊特身住於中道宣说无量及无作法被別圆机故文句云丈六身佛住真谛丈六尊特合身佛双住真中尊特身佛双住俗中法身佛住中道疏有六处明应化尊特皆约真中感应而辨如法华歎佛经文显云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法身具故严法身故是特尊相是故荆谿类同华严一一相好与虚空等又云一一相皆法界海一一好无非名海疏释今文大相小相皆称为海此大小相全异华严九十七名一一皆与法界次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名目无差又忏悔品赞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龙尊昔赞与今金皷所赞优劣故知秪就中道感应称为尊特非是加添相好之数方名尊特故华严中业报众生等十种之身皆卢舍那舍那非报报非尊特耶失此意者勿议今宗也父母生身丈六身也三藏及通钝根所感尊特即是他受用报通教利根及別所感法性是法身圆人所感此乃如来法界大用对三类机现三种身故能严相亦分三种三身力用优劣有殊不唯示果身相不同亦示行因三种差別以今见佛皆是曩世结缘机也如示迹因论四修相行六度等或示事修或即空修或次第修或圆顿修示修不等致令众机结缘有异今日感见三身不同初自分二初总明。


【文句】夫相好本庄严佛身佛身多种父母生身尊特身法性身身既不同相好亦异相体不同相用亦异相用不同相业亦异。


【记】二別释二初释三身相三初释生身相。


【文句】三身异者如林微尼园举手攀树化右脇生天地大动阿夷甚惊披氎而相相相炳明决定成佛悲不能声此是生身佛相也。


【记】林微尼此云解脱处举手攀树者即摩耶夫人攀无忧树而太子自右脇而生也阿夷亦阿私陀此云无比仙人名也披开也太子既生三日遂褁以白氎王召仙人相之於是开氎相其形也相相炳明者谓三十二相皆明显也决定成佛者即仙人奏王之语谓轮王虽有三十二相相不明了今观太子相相炳明决定作佛不为轮王也悲不能声者即仙人自嗟年老不见太子成佛故泣也无声自出泪曰泣今云悲不能声是泣也此是生身也者疏虽标云父母生身須解其意岂後二身全无父母今特云者彰藏通佛住偏真也以偏真理不具五阴故使佛身从正习造机缘若尽灰灭沦空永无示现故以父母显其有生机尽归空显其有灭通虽幻有亦須永无依教分別相状如是。


二释尊特相。


【文句】如释论说尊特身佛巍巍堂堂譬如須弥映临大海所有大相小相亦巍巍堂堂不同常身常光常相此即尊特佛身相也。


【记】巍巍高也堂堂明也言尊崇奇特者此別圆机所见身也常身常光者即凡夫二乘所见身也然高明身相应知两意有須现起有不須现皆是如来鑑机进不中道之力於須现者即为现之如梵网经云方坐莲华台华严藏尘相维摩所说身如須弥映于大海观无量寿相好八万身量无边此等皆是现起尊特相也有不須现者但以力加令於劣身见无分齐作巍巍堂堂而解以不可思议而观此如今经赞三十二为尊特法性之身法华以三十二相庄严法身相相皆与虗空等量此等机缘悉以业识而见以中智而观劣即无边色即智性故不須现起而称尊特若不尔者龙尊所赞三十二相疏云融三正赞尊特如何和会学人於此当善了之。


三释法性相。


【文句】法性身佛者非是凡夫二乘下地之所能见唯应度者亦令得见此即无身之身无相之相一切智为头第一义谛髻八万四千法门髮大悲眼中道白毫无漏鼻十八空舌四十不共齿四弘誓肩三三昧腰如来藏腹权实智手定慧足如是等相庄严法性身佛也。


【记】此乃诸佛第一义谛智相之身凡夫二乘尚不知名岂能覩见若论极证等觉罔穷又復初地不知二地是故树神哀泣自泪请佛现身即此身也皆得名为非下地见唯应度等者斯是大乘第一义悉檀机扣佛者乃以此身应之令见即前疏解一时之义一切种智与中谛一时也无身等者非质碍身是微妙身非差別相是智净相一切智是万行首故以为头第一义谛诸法十最故以为髻八万尘劳转为法门数多名髮大悲为眼见苦即拔中道白毫不偏不染无漏为鼻齅功德香十八空舌徧甞理味不共为齿四十数齐大论以十八不共法十力四无畏大慈大悲三念处等为四十皆不与下地共故四弘为肩荷负不息三三昧止散如腰束衣圆三三昧秪是三观空即空观无相即假观不得空相故无愿即中观於二边不作愿求故如来藏腹含三千故权实智手徧拔众生定慧等足究践理地今第三身与余处列不无少异如观无量寿佛经疏云色相身义当生身及他受用同为应身次法门身即今所列种种法门义当报身乃自受用也三实相身即以法门所严之理为第三身今则合彼理智二身为法性身开彼应身为生身尊特互有开合三身不亏又復应知今法性身头等法门即是龙尊所赞之相心即色故名前二身色即心故名为法门但今历教就分別门随机所见前不见後是故後後从胜立名故使三身有优劣相又復尊特及法性身皆业识见以尊特相兼於別修故就身相高广而示今法性佛即修即性故隐色相从法门说讲者学者宜在精详。


三释三相业此从如来净佛土时随彼机缘示修不等故分三种初识生身业。


【文句】种相业者如释论修百福德成於一相三千二百福德成三十二相此即生身佛种相义也。


【记】虽通通教今且在藏以其通教是大乘门利人能见後二佛故今就三藏修行事度为相好因言修百福成一相者论存多解今明一种大千众生遇缘当死一一救之皆得寿命是为一福此福至百方成一相此指伏惑事度所成令彼众生効此修之今见生身。


二释尊特业。


【文句】若以空慧导诸相业一一业悉与空相应诸相应中空相应最为第一此是尊特身佛种相义也。


【记】言空慧者良以体法即空之慧三教共修钝根之者但能空有利人知空非但空有亦能空空今分別门论尊特业虽能双空且在別教但中之慧导诸相业诸业不出前之六度以知中故非庄严庄严乃能庄严第一义体令彼众生効此修种今见尊特无分齐身。


三释法性业。


【文句】若以实相慧导成诸业一一业无非实相法界此是法性身佛种相义。


【记】实相者中道理也全中实理为能观慧名实相慧实相即慧也非別有慧从其所照得实相名导成诸业者诸业岂离前之六度以圆修故一一即性故无非实相一摄一切故无非法界故散脂云安住一切法如性於一切法含受一切法如是修之绝三教之情名不思议业令彼众生効此修之今见法佛同虗空相。


二据圆融即三初正融即。


【文句】三身三种相三种相业不得纵横並別若一异者则不清净非微妙寂灭以不纵横並別故是绝言言歎所不及也。


【记】圆佛顿证三身三相亦能顿示三种修相若其圆机能於一念修三相业能於一身见三身三相以了三身是秘藏故生身必具尊特法性尊特必具法性生身法性必具生身尊特见身既尔修业亦然如是方祛纵横一异之情想也常乐我净微妙寂灭此义方成金龙尊王昔是圆人顿修顿见故於一身赞三身相欲彰三相是秘藏故寄言赞後绝言赞之欲令众生圆见圆修故也。


二明巧赞。


【文句】今经正赞尊特身相上兼法性下摄生身处中而明实赞者之巧云云。


【记】经之赞辞就三十二即示绝言乃显能严即非庄严严第一体尊特身相岂不然乎亦可得云非生非法而生而法上兼法性下摄生身其意在此斯乃龙尊巧赞之意也。


三明妙用。


【文句】一一相皆明其用如足下安平相一切魔邪无能倾动者一切有无无能动者一切边无能动者如顶肉髻相法不礼人亦不礼圣亦不礼分中別有所出云云。


【记】三相三业据圆相即被物成差历教分之即融而別初安平相生身则表魔邪不动魔谓爱惑邪是见惑既住偏真此二莫动若尊特佛双住俗中即无量四谛故凡夫有二乘无此二莫动若法性佛唯住中道邪外三教一切二边当处皆中何边能动最後肉髻兼无见顶故以不礼而为所表言法不礼者谓法尔也生身出离爱见二故法尔不礼凡夫之人尊特出离界内界外二种尘沙法尔不礼藏通之圣法性身佛究竟圆中法尔不礼分证中道初後既尔中三十相论用可知然不礼凡圣兼因而说非专果也別有所出及注云云者指诸广文解相好处也。


【记】二依经释义六初赞七大相海。


色中上色金光照耀於诸声中佛声最上犹如大梵深远雷音其髮绀黑光螺焰起蜂翠孔雀色不得喻其齿鲜白犹如珂雪显发金颜分齐分明其目修广清净无垢如青莲华暎水开敷舌相广长形色红辉光明照耀如华初生眉间毫相白如珂月右旋润泽如净瑠璃。


【记】三十二为大八十种好为小一一相好皆是法界无边无底故称为海谓初句是赞第十四金光微妙故云上色次一句赞第十五身光三一行赞二十八梵音深远四一行赞小相中第七十九髮色青珠五一行赞二十二四十齿具足六一行赞二十九眼七一行赞二十七舌大薄覆面至髮际八一行赞三十一眉间白毫相此八段中一是小相七是大相。


二赞两小相海。


眉细修扬形如月初其色黑耀过於蜂王鼻高圆直如铸金铤微妙柔软当于面门。


【记】初一行赞第三眉如月初次一行赞第二鼻高好孔不现修扬者修长也扬举也即是眉高而长也面门口也。


三徧赞大相海。


如来胜相次第最上。


【记】既云次第最上即徧赞三十二也。


四又赞四大相海。


得味真正无与等者一一毛孔一毛旋生輭细绀青犹孔雀项即於生时身放大光普照十方无量国土灭尽三界一切诸苦令诸众生悉受快乐地狱畜生及以饿鬼诸人天等安隐无患悉灭一切无量恶趣身色微妙如融金聚面貌清净如月盛满佛身明耀如日初出进止威仪犹如师子修臂下垂立过于膝犹如风动裟罗树枝圆光一寻能照无量犹如聚集百千日月佛身净妙无诸垢秽其明普照一切佛刹佛光巍巍明焰炽盛悉能隐蔽无量日月佛日灯炬照无量界皆令众生寻光见佛本所修习百千行业聚集功德庄严佛身。


【记】初二句赞二十六咽中津液得味中上味二四句赞十三毛向上青色柔软右旋三修臂下四句赞第九立手摩膝相四圆光一寻下四句赞第十五身光面各一丈此言一寻是约佛说也手既摩膝即当面各一丈也此既常光验知诸相皆是常相云赞尊特者故知不須身大相多但是业识依中理见即名尊特学者应知此丈六身若其量度即不得际若不度之所见如故如净名室但是一丈而能容受百千人天又能容於三万二千师子之座皆高八万四千由旬其一丈量初无所改良以三脱不思议力使之然也今即常身歎尊特相义岂不然微妙寂灭斯言得矣经文除此四大相外或歎放光拔苦与乐行业之因功德之果悉如经文但須皆作十番益解其有二小相以文显故疏不指之即面貌如月乃第四十面净如满月也身无垢秽即十一身净洁也。


五又赞一小相海。


臂佣纤圆如象王鼻。


【记】即第十四指长纤圆也佣丑凶反均也直也又音容。


六復赞二大相海。


手足柔蝡敬爱无厌。


【记】即第四手足柔软胜余身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如法界次第龙尊智巧虽略而周。


三徧类赞。


去来诸佛数如微尘现在诸佛亦復如是如是如来我今悉礼身口清净意亦如是以好香华供养奉献百千功德赞咏歌歎。


【文句】从去来诸佛下是第三徧类赞诸佛法身平等一心一慧应化亦然特举一佛一相以为赞端徧类诸佛亦復如是文殊问般若云念一佛功德与十方诸佛等即其义也身口清净者有二解一云所赞者三业清净我今悉礼二云能赞者清净以好华香是身净奉献是意净歌咏是口净云云。


【记】三世尘数而言一者过去不灭未来不生现在不住法身平等报应无差一不离多多即是一生佛尚即佛佛岂殊是故赞一类於一切此文復是赞尊特身何者如前疏云若见四佛同尊特身一身一智慧即是常身弟子众一故若四佛不同即是应化弟子众多故故知秪就一身一智及常住义是尊特相不必須论现起大身也文殊问般若者问字误也应作说字今家依二经明常坐三昧一文殊说般若二文殊问菩提今所引文是说般若文也。


四绝言赞二初分文。


【文句】从设以百舌下是第四绝言赞初三行半是绝言赞次二行是绝心赞。


【记】二随释二初绝言令兼例绝心初绝言赞。


设以百舌於千劫中歎佛功德不能得尽如来所有现世功德种种深固微妙第一设復千舌欲赞一佛尚不能尽功德少分况欲歎美诸佛功德。


【记】二绝心赞。


大地及天以为大海乃至有顶满其中水尚以一毛知其滴数无有能知佛一功德。


【文句】而有三番者或应拟三身绝言也一人百头头有百口口有百舌住寿千劫赞生身佛相好功德不能得尽一人千头头有千口口有千舌住寿万劫赞尊特身佛相好功德不能得尽大地及天毛滴其水一切有心不能知法性身佛相好功德是故绝言绝心歎。


【记】三番者仍就分別门三身优劣不离分別有融即义学者应知。


五回向。


我今以礼赞歎诸佛身口意业悉皆清净一切所修无量善业与诸众生证无上道。


【文句】从我今下两行总回向也。


【记】一回事向理即实际二回自向他即众生际三回因向果即菩提际今阙实际菩提兼之谓无上道本性无上故也。


二发来世愿二初分文立意。


【文句】从如是人王下二十五行半是第二广发来愿文为二初一行佛述後二十四行半是龙尊发愿文为五別初五行夜梦昼说愿次两行为他取净土愿次两行半同求记莂愿次三行下化愿次十二行上求愿其间细释可寻问诸愿皆克此中何不与记答法伴未来来在不久云云。


【记】来在不久者即下授记品十千天子从忉利天来者是也。


二随经释义二初佛述。


如是人王赞歎佛已復作如是无量誓愿。


【记】二龙尊发来愿五初夜梦昼说愿。


若我来世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在在生处常於梦中见玅金鼓得闻忏悔深奥之声今所赞歎面貌清净愿我来世亦得如是诸佛功德不可思议於百千劫甚难得值愿於当来无量之世夜则梦见昼如实说。


【记】二为他取净土愿。


我当具足修行六度济拔众生越於苦海然後我身成无上道令我世界无与等者。


【记】不修六度不拔众生二无由净当知四修及拔四相令於当世见我三身。


三同求记莂愿。


奉贡金鼓赞佛因缘以此果报当来之世值释迦佛得受记莂并令二子金龙金光常生我家同共受记。


【记】以鼓必具圆空鸣义今赞如来一体三身名为金鼓赞佛因缘以此因缘趣向果地名为奉贡不论事相金鼓形也。


四下化愿。


若有众生无救护者众苦逼切无所依止我於当来为是等辈作大救护及依止处能除众苦悉令灭尽施与众生诸善安乐。


【记】五上求愿。


我未来世行菩提道不可劫数如尽本际以此金光忏悔因缘使我恶海及以业海烦恼大海悉竭无余我功德海愿悉成就智慧大海清净具足无量功德助菩提道犹如大海珍宝具足以此金光忏悔力故菩提功德光明无碍慧光无垢照彻清净我当来世身光普照功德威神光明焰盛於三界中最胜殊特诸功德力无所减少当度众生越於苦海并復安置功德大海来世多劫行菩提道如昔诸佛行菩提者三世诸佛净妙国土诸佛至尊无量功德令我来世得此殊异功德净土如佛世尊。


【记】此之二愿皆明灭恶生善二益在文可见。


三结会二世事。


信相当知尔时国王金龙尊者则汝身是尔时二子金龙金光今汝二子银相等是。


【文句】从信相当知下两行是第三结会古今如文。


【记】四空品导成二初品题。

  

金光明经空品第五


【记】句文分二初正释题二初约四教诠空示所言空者破相为义故一代教四空不同若不辨之迷名昧理此自分二初约部列四二初正判四空。


【文句】夫空者应有四种谓灭色入空即色是空灭边入空即边是空。


【记】灭色入空者三藏教也且寄色言诸法皆灭谓析破见爱阴乃不生既诠实有灭方入空也即色是空者通教也体乎因果非四性生既诠幻有故即色是空也灭边入空者別教也中道为空不唯空有亦乃空空然不知中具於空有是故次第灭二边已方入中空也即边是空者圆教也中道具德何边不中唯假唯空三皆绝待顿破诸相名即边空。


二约部須四。


【文句】此经通诸乘忏悔应須四种空。


【记】判教属通三乘同忏前摄三藏後通別圆导成之空合论四种故四空慧不得不明。


二定品唯圆二初直示唯圆二初就理示。


【文句】而今品但标空者专是即边而空也。


【记】示机用四此乃通涂品在圆空斯为的旨是故中空即边而示。


二引文示。


【文句】何故尔经云无量余经已广说空是故此中略而解说也。


【记】诸部般若广示衍中三教空慧復以三藏为助道观斯为闻持利根之者广谈空相此空慧机义持虽利闻持根钝故不广谈四种空相唯说即边一中空慧。


二略示圆相。


【文句】又空者空有空无空有者空二十五之块有空无者空二乘之灰无两边清净名之为空。


【记】中受空名意彰荡相凡夫执有块然质碍二乘证无灰灭归寂中观绝念空此两边令毕竟净约次不次分於別圆今不次也。


二约六句对中简二初明用句意。


【文句】直作此说惑者迷名滥理不能超悟今作六句分別。


【记】若直说空是中道义能空二边其如邪小及以別教皆说双非空於有无故迷名者谓与今同何能超悟边即中空又復恐谓若是圆实合谈中道那但名空空唯离有岂此中道双离二边为防此计故作相破相修相即三双六句而对辨之若诸法相名相滥者无此六句莫辨异同。


二正用句简二初列六句。


【文句】空破非有非无非有非无破空空修非有非无非有非无修空空即非有非无非有非无即空。


【记】双非是中没於中名存双非者以中道名邪小稀立若双非名处处皆有故特用之对今圆空辨於同异又外道二乘別教空句及双非句体是思议可破坏法圆教双非及空若立诸义皆灭是以圆二互破诸二又復诸二互修圆二则二酥中外道菩萨入圆者是二乘初心亦有修义此之两双诸二对圆优劣有异第三一双属圆当教名別体同是故相即不言修破。


二释句相三初释相破句二初空破中二初略示。


【文句】空破非有非无者所谓凡邪非有非无见二乘偏住非有非无证別教教道执非有非无门悉为空品空所破也。


【记】以理定诠不遭名惑岂闻双非便是实理盖能了知凡邪双非体是见惑二乘双非但证偏真別教双非既存教道未与三融圆空若立前诸双非須皆销殒故云破也。


二广释三初破凡邪双非二初泛示见相二初正示。


【文句】凡邪之见多种一单四见二复四见三具足四见单四见可解复四见者谓有有有无无有无无亦有亦无有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有非有非无无此是复四见具足四见者於一句中具有四句四四十六句故名具足也。


【记】复四者复犹重也谓於一句更计有无即执有是有执有是无乃至双非是有双非是无具足之见其计转巧故於句句皆生四计。


二结过。


【文句】虽单复具足皆苦集浩然。


【记】三种四句虽转巧细以执一为实余皆妄语见爱尤盛业苦无涯浩然如海。


二正破第四二初示所破邪计。


【文句】虽计为非有非无实是妄见。


【记】双非是惑不入真中实是虚妄。


二明能破圆空。


【文句】故为空品空所破也。


【记】二破二乘双非二初泛明证相二初明证相。


【文句】二乘偏住非有非无证者断常见故言非有断断见故言非无有无二见灭无余三界见思永已尽生灭度想生安隐想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保此而已不復进求三菩提。


【记】二乘双非虽非中实而离断常谛於真理未至宝渚已到化城宁不安隐梵行等者无学四智四中但阙我生已尽以灭度等当之力足由保此故不求徧知。


二示四门。


【文句】但二乘发真断常见断断见其门不同或从有门入如阿毗昙或从无门入如成实论或从亦有亦无门入如昆勒或从非有非无门入如那陀迦旃延经。


【记】阿毗昙此云无比法诠有门观法拘邻五人千二百罗汉皆此门入成实论诠空门观法須菩提此门入昆勒此云箧藏彼论诠於双亦观法故大论云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入阿毗昙则堕有中若入空门则堕无中若入昆勒则堕有无中那陀等者释论明佛垂灭阿难问车匿佛答云恶性车匿吾涅槃後心渐调伏当为说陀那迦旃延经即双非门也四门观法假人本无四门不异而其实法四相不同有门则念念生灭空门则三假浮虚双亦门则有无从容双非门则有无俱遣随依一观可以发真三藏四门其意略尔。


二正示破中二初示所破假名中。


【文句】离断离常名圣中道四门俱断断常名同中道实是保偏取证。


【记】中道之名大略有二一离断常称为中道有名无体属前二教二者佛性称为中道此有实体属後二教今论双非断常二见得中道名其实全非妙色妙心故无中体故情想不忘保偏取证此以沙砾谓瑠璃珠也。


二示能破毕竟空。


【文句】故为空品空所破也。


【记】斯乃今品即边之空若发此空假名中坏是为空破非有非无。


三破別教双非门三初示迷门起失二初举意明失二初举意。


【文句】別教教道执非有非无门者佛为钝根菩萨方便权巧作四门说中道如彼筏喻。


【记】別人望圆其根名钝非四说四名为权巧筏喻者四门意在入理簰筏意在度川若执门起诤如檐筏驰道故筏喻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二明失。


【文句】不得意者四门成诤。


【记】失於融摄是一非三。


二示四门相。


【文句】故涅槃云真善妙有大般涅槃空佛性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


【记】亦色非色双亦门也非色非非色双非门也。


二明失故須破。


【文句】若各执一门则於如来有诤讼心不见中道执此教门犹为空品空所破也。


【记】此之执诤非即边空无由可破。


三引证示失相。


【文句】新本云初地菩萨欲行有相道斯即一门之意也文中悉有四门之说大经云自此之前我等悉名邪见人也。


【记】经谈初地被於地前悉有四门者经云初地菩萨欲行有相道即有门於无相法多用功力即空门一意欲入涅槃一意欲入生死即两亦门微妙秘密之藏修行未足即双非门大经下明今之得显前之失前属別门执诤邪见非是外道邪见也。


二明中破空。


【文句】非有非无破空者还是凡邪之空见二乘之空证教道之空门堕在二边故为中道非有非无所破也。


【记】二明相修句二初明诸空修圆中。


【文句】相修者见空证空教道空应修中道非有非无也。


【记】凡邪空见二乘空证別教空门既随二边若闻圆中皆須即边而观中道。


二诸双非修圆空。


【文句】非有非无见非有非无证非有非无教门应修中道空也。


【记】若邪小及別教门虽曰双非皆成取相皆須修於三谛俱空名毕竟空由诸双非及诸空句非究竟道是九界法是故皆須修於圆教空中妙观归秘密藏。


三释相即句虽诸经论说空说中名相多少中若即边空荡三谛此则圆教一体异名是相即义不須相破及互修也二初明圆教空中不二二初直示不二。


【文句】相即者破二边空即是中道非有非无中道非有非无即是破二边空无二无別。


【记】二引般若结。


【文句】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空即是非有非无。


【记】实相观照文字三种般若即三而一故是一法即一而三立名何极得此意者一切异名无不相即。


二明今品略说名空。


【文句】而不以非有非无为名者为略说故故言空品也。


【记】文约义丰空无不尽以被义持根利之者故以略名而标品目。


二明来意二初导成上品二初正示二初导二用。


【文句】此品来意者忏品破恶赞品生善空品导成灭恶生善也。


【记】若其不了即边是空忏非无生破恶不尽赞非称性生善不深善不深故岂成智德恶不尽故岂成断德钝根之者於前未悟故於今品圆谈空慧导前忏歎令成二用。


二成三章。


【文句】亦是导成用宗体等。


【记】忏歎是用如向说之导成宗者万行之因以无所得方证三身非毕竟空岂无所得是故圆空导於万行成果德宗导成体者深广法性徧一切法二种我故生死浩然今以二空导一切法显成经体。


二引证。


【文句】故释论云若以无此空一切无所作导成上品故明空品也。


【记】论明一切以体宗用摄无不尽。


二开悟钝根。


【文句】又常果显体灭恶生善非不明空利者已解为钝根故起大悲心更明五阴生法本性空寂尔。


【记】圆空具德一切清净故谈常宗及显性体忏歎二用皆是究竟清净之法岂有一句暂离圆空如云一切众生皆是般若即此意也利根闻上已解空义今为钝根未解之者特论生法境观皆空俾成上义。


金光明经文句文句记会本卷第四

音释


【经】


躁 (音躁动也)。  潦 (音老潦大水也)。  戮 (音律辱杀也)。  铸 (音注铸熔铸也)。  铤 (音定铤铜铁璞)。

 

【文句】


泄 (音泄)。  [ (畾/ (冗-几+互))*毛] (音跌[叠*毛]毛布也)。

 

【记】


殚罄 (殚音丹殚尽也罄音庆罄器中空也)。  儛杅 (儛音舞义同杅音于杅盆也)。  娠 (音身姙娠也)。  簰 (当作[竺-二+椑]音排)。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8/8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金光明经文句科 下一篇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