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方等部疏

TOP

金光明经文句文句记会本(八)
2013-06-19 20:17:12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345次 评论:0

金光明经文句文句记会本卷第八


北凉三藏法师 昙无谶 译经


天台智者大师说文句门人灌顶录


四明沙门 知礼 述文句记


双径沙门明得会句并记入於经文


【记】二流水品二初品题。

  

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记】句文分二初兼除病释名二初释流水二初引文标二名。


【文句】文云一能流水二能与水。


【记】二接经释二义二初释二义二初別释二义二初释与水二释流水初则大慈与乐次则大悲拔苦初又二初列二水。


【文句】与水者与安乐水也一世安乐二出世安乐。


【记】二释二水。


【文句】世安乐者如象负水济彼枯鱼是也出世安乐者如发誓言於未来世当施法食与菩提记是也。


【记】今此一类世乐且在果报之益出世唯明一实之益若论此时结净国缘合徧人天及以四教。


二释流水二初列二水。


【文句】流水者流除苦恼水也一果报苦恼二业因苦恼。


【记】流除者流去其水即是除义。


二释二水。


【文句】流除果报苦恼如治诸病人救彼渴鱼是也流除业因苦恼者授三归说十二因缘赞佛十号是也。


【记】言业因者於果报外九益皆能除於业因今十号等乃以能除显於所除十二因缘经称甚深验三归十号皆是圆说谶本虽无三归之文最胜经有真谛所译必亦有之授法之仪阙之不可。


二双成二义。


【文句】请父求方欲成流水之义从王借象欲成与水之义。


【记】二单示题二初问。


【文句】既有二能那单以流水题品。


【记】二答。


【文句】文中既彰与水之义题品須安流水之名不烦於文二义双显出经者之巧为若此也。


【记】经文与题二名互题巧不过此也。


二释长者子。


【文句】长者者如法华疏中十种长者义也子者持水之子故言子也。


【记】法华疏中具十种德名长者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歎十下归子者下亦如王子公子也故经云持水大长者家中後生一子名曰流水。


二取授记出意。


【文句】此文是断疑中第三结缘之近由。


【记】二经文三初明第三结缘近由二初分文。


【文句】近由又二一弄引二正近由弄引又二一行恩布德二国人称美並如文近由又三一明眷属二见鱼之缘三正救鱼如文。


【记】二释义二初弄引二初行恩布德。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於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復如本受诸快乐以病除故多设福业修行布施。


【记】二国人称美。


尊重恭敬是长者子作如是言善哉长者能大增长福德之事能益众生无量寿命汝今真是大医之王善治众生无量重病必是菩萨善解方药。


【记】二正近由三初明眷属。


善女天时长者子有妻名曰水空龙藏而生二子一名水空二名水藏。


【记】二见鱼之缘即禽兽驰奔也。


时长者子将是二子次第游行城邑聚落最後到一大空泽中见诸虎狼狐犬鸟兽多食肉血悉皆一向驰奔而去时长者子作是念言是诸禽兽何因缘故一向驰走我当随後逐而观之。


【记】三正救鱼私开为二初明因缘二初因流水兴悲。


时长者子遂便随逐见有一池其水枯涸於其池中多有诸鱼时长者子见是鱼已生大悲心。


【记】二缘树神示数。


时有树神示现半身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大善男子此鱼可愍汝可与水是故号汝名为流水復有二缘名为流水一能流水二能与水汝今应当随名定实时长者子问树神言此鱼头数为有几所树神答言其数具足足满十千善女天尔时流水闻是数已倍復增益生大悲心。


【记】二与水食二初与水四初取树技覆日。


善女天时此空池为日所曝唯少水在是十千鱼将入死门四向宛转见是长者心生恃赖随是长者所至方面随逐瞻视目未曾舍是时长者驰趣四方推求索水了不能得便四顾望见有大树寻取枝叶还到池上与作阴凉。


【记】恃依也。


二知水源决绝。


作阴凉已復更推求是池中水本从何来即出四向周徧求覔莫知水处復更疾走远至余处见一大河名曰水生尔时復有诸余恶人为捕此鱼故於上流悬险之处决弃其水不令下过然其决处悬险难补计当修治经九十日百千人功犹不能成况我一身。


【记】捕捉也决弃其水决音穴广雅云穿也说文云下流也周易藩决不羸亦音穴也。


三就大王借象。


时长者子速疾还反至大王所头面礼拜却住一面合掌向王说其因缘作如是言我为大王国土人民治种种病渐渐游行至彼空泽见有一池其水枯涸有十千鱼为日所曝今日困厄将死不久惟愿大王借二十大象令得负水济彼鱼命如我与诸病人寿命尔时大王即勅大臣速疾供给尔时大臣奉王告勅语是长者善哉大士汝今自可至象廐中随意选取利益众生令得快乐。


【记】廐马舍也释名云廐聚也马之所聚也。


四明负水济鱼。


是时流水及其二子将二十大象从治城人借索皮囊疾至彼河上流决处盛水象负驰疾奔还至空泽池从象背上下其囊水泻置池中水遂弥满还復如本。


【记】二施食二初察鱼饑恼。


时长者子於池四边彷徉而行是鱼尔时亦復随逐巡岸而行时长者子復作是念是鱼何缘随我而行是鱼必为饑火所恼復欲从我求索饮食我今当与。


【记】彷徉上扶方反下以章反广雅徒倚也又徘徊也。


二取食施与。


善女天尔时流水长者子告其子言汝取一象最大力者速至家中启父长者家中所有可食之物乃至父母饮噉之分及以妻子奴婢之分一切聚集悉载象上急速来还尔时二子如父教勅乘最大象往至家中白其祖父说如上事尔时二子收取家中可食之物载象背上疾还父所至空泽池时长者子见其子还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从子边取饮食之物散着池中与鱼食已即自思惟我今已能与此鱼食令其饱满。


【记】二明第四结缘二初分文。


【文句】从未来之世当施法食下是第四正结缘又为四一发誓愿二思惟说法三正说法四鱼改报生天酬恩供养就鱼报恩文为四一鱼改报生天二天酬恩而下地三王见光问瑞四长者徵教而定答如文。


【记】二释义四初发誓愿。


未来之世当施法食。


【记】二思惟说法。


復更思惟曾闻过去空闲之处有一比丘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其经中说若有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宝胜如来名号即生天上我今当为是十千鱼解说甚深十二因缘亦当称说宝胜佛名时阎浮提中有二种人一者深信大乘方等二者毀呰不生信乐时长者子作是思惟我今当入池水之中为是诸鱼说深玅法思惟是已即便入水。


【记】三正说法。


作如是言南无过去宝胜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宝胜如来本往昔时行菩萨道作是誓愿若有众生於十方界临命终时闻我名者当令是辈即命终已寻得上生三十三天尔时流水復为是鱼解说如是甚深妙法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记】先称十号次说因缘十号在悟在果因缘在迷在因迷悟因果其名虽殊而体不异以十号果是究尽三德十二因缘是本来三德三德不改因果宁殊故普贤观云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诸法是修二实相是一性此三圆融不纵不横全体为因全体为果众生虽迷十号无减诸佛悟极十二不亏以世间相皆常住故今先唱果果理已显令其解生初称宝胜者乃是別名名於一佛如来等十乃是通名三世十方佛佛皆具若以通从別合得名为宝胜如来宝胜佛宝胜世尊此三既然例此合云宝胜应供宝胜正徧知乃至宝胜天人师也此十通号大经大论出其名天台慈恩出其义相状已显今傍诸释更约三三及一总结以销十号令知一一无非秘藏此义若明则不辱於果人名字初三既以如来为首即法身中三也如来是真如属法身应供利生是解脱正徧知具二智是般若以其法身必具二德故也次三既以明行足为首即解脱中三也三明之行是解脱善逝能趣极是般若解三世间一一常住是法身以其解脱必具二德故也後三既以无上士调御丈夫为首即般若中三也见性名丈夫故当般若天人师轨训众机是解脱佛是復本大觉是法身以其般若必具二德故也此九即三此三即一一无一相三九宛然三千世间九世刹那一多延促究竟自在故言世尊十二因缘束为三道无明爱取三支属烦恼道行有二支属业道识名色六入触受及生老死属苦道此虽昏迷繫缚轮转而全体即是三因佛性皆不可思议随人观察显发不同故大经说下中上智观此乃得三乘菩提若上上智观得佛菩提以前三教智有思议故观十二止得三乘唯有圆教不思议智体无明等即是性染非佛天人修罗所造一一常住当处圆融方曰因中具於果性又玄文中三道三识虽本有位与果後三德无二无別得此意已方可分別十二別名无明谓不了六受即空假中行谓依不了心动作业行识谓业牵中阴识托母胎名色谓二滴为色心但有名六入谓名色增长成六入根触谓六根对外为尘所触受谓触生三受苦乐平平爱谓迷三受故於乐染着取谓爱染缠绵四方求索有谓由取造业須有来报生谓有业既熟未来阴兴老死等谓生須变灭悲恼萦缠此十二支或约三世或约二世或约一念虽三不同皆以十二而对三道即事而理一一究竟清净自在不纵不横而高而广如是观者得佛菩提略三归者义已具也盖三宝三德体本不异既称南无宝胜十号岂非归命果上三德復说甚深十二因缘乃是心依因中三德迷悟极际三德无差一体义备三皆具足常乐我净真是归依三宝义究竟成当知谶师意趣深妙。


四鱼生天报恩四初鱼改报生天。


善女天尔时流水长者子及其二子说是法已即共还家是长者子復於後时宾客聚会醉酒而卧尔时其地卒大震动时十千鱼同日命终既命终已生忉利天。


【记】凡初生天以自业力有三种念一自知从其处死二自知今此处生三自知先作何业得来生天既知曩事故下酬恩。


二天酬恩下地。


既生天已作是思惟我等以何善业因缘得生於此忉利天中復相谓言我等先於阎浮提内堕畜生中受於鱼身流水长者子与我等水及以饮食復为我等解说甚深十二因缘并称宝胜如来名号以是因缘令我等辈得生此天是故我等今当往至长者子所报恩供养尔时十千天子从忉利天下阎浮提至流水长者子大医王家时长者子在楼屋上露卧眠睡是十千天子以十千真珠天妙璎珞置其头边復以十千置其足边復以十千置右胁边復以十千置左胁边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积至于膝作种种天乐出妙音声阎浮提中有睡眠者皆悉觉寤流水长者子亦从睡寤是十千天子於上空中飞腾游行於天自在光王国内处处皆雨天玅莲华是诸天子復至本处空泽池所復雨天华便从此没还忉利宫随意自在受天五欲。


【记】经楼屋者重屋曰楼或作楼台者误也。


释此为二初事。


【文句】报恩有二善一事二理事者真珠四边报水饮食因缘十号等四种泽也。


【记】因缘十号且就能诠属言教故同於水食名为事也。


二理。


【文句】理者准涅槃文云施食令他得命表常令他得乐是故得涅槃令他得悟是故成自在我如法求财是故得净用四十千报常乐我净之恩也。


【记】秪於四事而解四德故成理益以十千鱼由戒缓故受鳞介身由乘急故今遇大乘真善知识故能於事深解妙理受食得命即表真常受水得乐表涅槃乐於十二棘林解自在我依十号法获天报财於世净命解性净德此四法益因流水得故持四万真珠璎珞报恩供养食等四事既表理益四万珠璎岂但事供盖表千界万如是法一一皆具常乐我净即四十千真味璎珞非严而严严於法身此乃财供而成法供若不尔者岂得名为有妙善根得记缘耶。


三王见光瑞。


时阎浮提过是夜已天自在光王问诸大臣昨夜何缘示现如是净妙瑞相有大光明大臣答言大王当知忉利诸天於流水长者子家雨四十千真珠璎珞及不可计曼陀罗华王即告臣卿可往至彼长者家善言诱喻唤令使来大臣受勅即至其家宣王教令唤是长者是时长者寻至王所王问长者何缘示现如是瑞相。


【记】四长者据教定答。


长者子言我必定知是十千鱼其命已终时大王言今可遣人审实是事尔时流水寻遣其子至彼池所看是诸鱼死活定实尔时其子闻是语已向於彼池既至池已见其池中多有摩诃曼陀罗华积聚成[卄/积]其中诸鱼悉皆命终见已即还向其父言彼诸鱼等悉已命终尔时流水知是事已復至王所作如是言是十千鱼悉皆命终王闻是已心生欢喜。


【记】三明第五结会古今。


尔时世尊告道场菩提树神善女天欲知尔时流水长者子今我身是长子水空今罗睺罗是次子水藏今阿难是时十千鱼者今十千天子是是故我今为其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尔时树神现半身者今汝身是。


【文句】第五结会古今者昔佛疑鱼数树神定判十千今神疑行浅记深佛为说妙因缘今昔相关是故结会也。


【记】经罗睺罗此云覆障以六年在胎因立斯号新云罗怙罗此云障月然本迹事不可审知傍文思之十千今昔必是所化余皆能化此之能化据华严等诸经所说皆是劫海修其实因熟其十千令今得脱若取法华久成之意皆是迹中接此等机令今得记此讲者内心合知。


【记】六舍身品二初品题。


  
金光明经舍身品第十七


【记】句文分二初问舍多题少。


【文句】舍义甚多财位寿命独以身当名邪。


【记】二答从要立题。


【文句】此从正要得名受者須身余则非要施者正舍身余旁舍尔故言舍身品。


【记】受者須身虎饑所逼正須身肉寿命财位非彼所求夫行门无量根由宿熏四种三昧逐人所尚於随自意善行六度乐行檀者於身命财无所恡惜自行教化随喜赞歎皆在於施若於善师及依实教修檀行者体能施心及受施境所施身等即空假中事行理观合一而修助道正修相资而进既称本习故欣然而为或因事卒行宿缘会故或积年要誓令观成故或显陈所愿令物效故或密遂其心息他谤故悲重故密慈重故显心若真实四悉俱成心若诈欺二利皆失然佛谈本事令人効行故疏云引昔捐躯诫今师弟勿恡财法问大论云舍身易舍心难论欲行者舍执着心故以难歎欲息事施故以易斥何不依论远离执心今人为何好舍身命答抑扬取舍皆遵佛教悉赴人心佛谈正助不同人乐理事不等今品特示舍於身命安得以论难易为讥又復空说舍心而执己见胶固自体一毛不拔毀他舍命为非既乖随喜之心宁逃嫉善之咎愿闻佛说随力奉行。

二经文二初分文。


【文句】文为四一问二答三众得益四结成。


【记】二释义四初问。


尔时道场菩提树神復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过去修行菩萨道时具受无量百千苦行捐舍身命肉血骨髓惟愿世尊少说往昔苦行因缘为利众住受诸快乐。


【文句】问者上闻大士治病救鱼实为旷济小人小虫得二世益时众愿闻亡身殒命感深契极之事行苦而果乐可得闻邪是故请问。


【记】小人即国病者小虫一万枯鱼鱼关未来法食之誓获成佛记例病差者定於後世为解脱机是故皆蒙二世之益感深契极者以不二解导难行行此感至深舍身命财与後际等此契唯极众闻获益正当此时是故树神乘机发问。


二答二初分科。


【文句】佛答为二一叙缘起二正明舍身缘起为十一地塔涌二大众生疑三佛起礼四树神问礼五佛答礼六命阿难取七阿难述骨状八命示大众九奉命取示十佛劝众礼皆如文。


【记】二释义二初叙缘起十十段悉如科列初地塔涌。


尔时世尊即现神足神足力故令此大地六种震动於大讲堂众会之中有七宝塔从地涌出众宝罗网弥覆其上。


【记】二大众生疑。


尔时大众见是事已生希有心。


【记】三佛起礼。


尔时世尊即从座起礼拜是塔恭敬围绕还就本座。


【记】四树神问礼。


尔时道场菩提树神白佛言世尊如来世雄出现於世常为一切之所恭敬於诸众生最胜最尊何因缘故礼拜是塔。


【记】五佛答礼。


佛言善女天我本修行菩萨道时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记】六命阿难取。


尔时佛告尊者阿难汝可开塔取中舍利示此大众是舍利者乃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


【记】七阿难述骨状。


尔时阿难闻佛教勅即往塔所礼拜供养开其塔户见其塔中有七宝函以手开函见其舍利色妙红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舍利其色红白。


【记】八命示大众。


佛告阿难汝可持来此是大士真身舍利。


【记】九奉命取示。


尔时阿难即举宝函还至佛所持以上佛。


【记】十佛劝众礼。


尔时佛告一切大众汝等今可礼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尔时大众闻是语已心怀欢喜即从座起合掌敬礼大士舍利尔时世尊欲为大众断疑网故说是舍利往昔因缘。


【记】二正明舍身二初分文。


【文句】从过去有王下是正舍身文为二一长行二偈颂长行为四一明本眷属二舍身方便三正舍身四舍後悲恋。


【记】二释义二初长行四初明本眷属二初分科。


【文句】就本眷属为五一明本眷属二游行三各述相四见产虎五各陈观见。


【记】二释义五段如分科列初明本眷属。


阿难过去之世有王名曰摩诃罗陀修行善法善治国土无有怨敌时有三子端正微妙形色殊特威德第一第一太子名曰摩诃波那罗次子名曰摩诃提婆小子名曰摩诃萨埵。


【文句】摩诃罗陀此翻大无罪文殊问经云罗陀翻为中摩诃波那罗或云此翻大度未详摩诃提婆此言大天摩诃萨埵此翻大心。


【记】二明游行。


是三王子於诸园林游戏观看次第渐到一大竹林憩驾止息。


【记】三各述相。


第一王子作如是言我於今日心甚怖懅於是林中将无衰损第二王子復作是言我於今日不自惜身但离所爱心忧愁耳第三王子復作是言我於今日独无怖懅亦无愁恼山中空寂神仙所赞是处闲静能令行人安隐受乐。


【记】四见产虎。


时诸王子说是语已转復前行见有一虎适产七日而有七子围绕周帀饑饿穷悴身体羸瘦命将欲绝。


【记】五各陈观见。


第一王子见是虎已作如是言怪哉此虎产来七日七子围绕不得求食若为饑逼必还噉子第三王子言此虎经常所食何物第一王子言此虎唯食新热肉血第三王子言君等谁能与此虎食第二王子言此虎饑饿身体羸瘦穷困顿乏余命无几不容余处为其求食设余求者命必不济谁能为此不惜身命第一王子言一切难舍不过己身第二王子言我等今者以贪惜故於此身命不能放舍智慧薄少故於是事而生惊怖若诸大士欲利益他生大悲心为众生者舍此身命不足为难时诸王子心大愁忧久住视之目未曾舍作是观已寻便离去。


【记】二舍身方便二初分科。


【文句】从作是念言我今舍身时已到矣下是舍身方便方便为二初述观解二起誓愿愿行相扶适产七日者见虎子头上有七点知已七日出山海经也又云七日眼间又七日不食必死虎既垂死知是七日或云鬼神示悟如树神数鱼。


【记】二释义二初述观解二起誓愿愿行相扶者行即观解非此观解莫成其愿非乎誓愿行则有退疏适产七日至树神数鱼等者此文追解前第四见产虎文也疏可见经从作是念言下述观解。


尔时第三王子作是念言我今舍身时已到矣何以故我从昔来多弃是身都无所为亦常爱护处之屋宅又復供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象马车乘随时将养令无所乏而不知恩反生怨害然復不免无常败坏復次是身不坚无所利益可恶如贼犹若行厕我於今日当使此身作无上业於生死海中作大桥梁復次若舍此身则舍无量癕疽瘭疾百千怖畏是身唯有大小便利是身不坚如水上沫是身不净多诸虫户是身可恶筋缠血涂皮骨髓脑共相连持如是观察甚可患厌是故我今应当舍离以求寂灭无上涅槃永离忧患无常变异生死休息无诸尘累无量禅定智慧功德具足成就微妙法身百福庄严诸佛所赞证成如是无上法身与诸众生无量法乐。


【记】观有二种一助观二正观从初至甚可患厌是助道观也以三藏教假想对治恋着依正之心从是故我今下正观也至无诸尘累等即空观也无量禅定至诸佛所赞即假观也从证成如是至法乐即中观也说乃前後修必一心。


二述誓愿。


是时王子勇猛堪任作是大愿以上大悲熏修其心虑其二兄心怀怖懅或恐固遮为作留难即便语言兄等今者可与眷属还其所止尔时王子摩诃萨埵还至虎所脱身衣裳置竹枝上作是誓言我今为利诸众生故证於最胜无上道故大悲不动舍难舍故为求菩提智所赞故欲度三有诸众生故灭生死怖众恼热故。


【记】先作方便次作誓言下正起誓六句不出四弘初二依灭谛发成佛愿三四依道谛发悲智愿第五依苦谛发度生愿第六依集谛发断惑愿此依界外灭谛为首验发圆心也。


三正舍身二初科。


【文句】正舍身为二一舍身二感动天地。


【记】二释二初舍身。


是时王子作是誓已即自放身卧饑虎前是时王子以大悲力故虎无能为王子復作如是念言虎今羸瘦身无势力不能得我身血肉食即起求刀周徧求之了不能得即以乾竹刺颈出血於高山上投身虎前。


【记】二感动天地。


是时大地六种震动日无精光如罗睺罗阿修罗王捉持障蔽又雨杂华种种玅香时虗空中有诸余天见是事已心生欢喜歎未曾有赞言善哉善哉大士汝今真是行大悲者为众生故能舍难舍於诸学人第一勇健汝已为得诸佛所赞常乐住处不久当证无恼无热清净涅槃是虎尔时见血流出污王子身即便舐血噉食其肉唯留余骨。


【记】经六种震动者谓动起涌三种是形震吼击三种是声今於形声略言其二故言震动。


四舍身後悲恋二初科。


【文句】舍身後眷属愁苦先两兄愁恼各说偈共向舍所次父母愁苦。


【记】二释二初两兄愁恼。


尔时第一王子见地大动为第二王子而说偈言。


震动大地及以大海日无精光如有覆蔽於上虗空雨诸华香必是我弟舍所爱身。


第二王子復说偈言。


彼虎产来已经七日七子围绕穷无饮食气力羸损命不云远小弟大悲知其穷悴惧不堪忍还食其子恐定舍身以救彼命。


时二王子心大愁怖涕泣悲歎容貌憔悴復共相将还至虎所见弟所着被服衣裳皆悉在一竹枝之上骸骨髮爪布散狼藉流血处处徧污其地见已闷绝不自胜持投身骨上良久乃苏即起举首号天而哭我弟幼稚才能过人特为父母之所爱念奄忽舍身以饲饿虎我今还宫父母设问当云何答我宁在此并命一处不忍见是骸骨髮爪何心舍离还见父母妻子眷属朋友知识时二王子悲号懊恼渐舍而去时小王子所将侍从各散诸方互相谓言今者我天为何所在。


【记】二父母愁苦。


尔时王妃於睡眠中梦乳被割牙齿堕落得三鸽雏一为鹰食尔时王妃大地动时即便惊寤心大愁怖而说偈言。


今日何故大地大水一切皆动物不安所日无精光如有覆蔽我心忧苦目睫瞤动如我今者所见瑞相必有灾异不祥苦恼。


於是王妃说是偈已时有青衣在外已闻王子消息心惊惶怖寻即入内启白王妃作如是言向者在外闻诸侍从推觅王子不知所在王妃闻已生大忧恼涕泣满目至大王所我於向者传闻外人失我最小所爱之子大王闻已而復闷绝悲哽苦恼擦泪而言如何今日失我心中所爱重者。


【记】如文。


二偈颂二初分文。


【文句】偈九十三行为三初二行通明昔行次別颂长行三结会。


【记】二释义三初通明昔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於往昔无量劫中舍所重身以求菩提若为国王及作王子常舍难舍以求菩提。


【文句】初如文。


【记】二別颂长行二初分文。


【文句】我念宿命下別颂长行四行颂上本眷属上有述相陈观今不颂余皆颂从时胜大士下二行颂上舍身方便不颂发誓从即上高山下颂上正舍身感动也从是时二兄下颂上舍身後眷属愁苦从是时王子下颂上父母愁苦。


【记】二释义五初颂上本眷属。


往念宿命有大国王其王名曰摩诃罗陀是王有子能大布施其子名曰摩诃萨埵復有二兄长者名曰大波那罗次名大天三人同游至一空山见新产虎饑穷无食。


【记】二颂上舍身方便。


时胜大士生大悲心我今当舍所重之身此虎或为饑饿所逼傥能还食自所生子。


【记】三颂上正舍身。


即上高山自投虎前为令虎子得全性命是时大地及诸大山皆悉震动惊诸虫兽虎狼师子四散驰走世间皆闇无有光明。


【记】四愿上眷属愁苦。


是时二兄故在竹林心怀忧恼愁苦涕泣渐渐推求遂至虎所见虎虎子血污其口又见骸骨髮毛爪齿处处迸血狼藉在地时二王子见是事已心更闷绝自躃於地以灰尘土自涂坌身忘失正念生狂痴心所将侍从覩见是事亦生悲恸失声号哭互以冷水共相喷洒然後苏息而復得起。


【记】五颂上父母愁苦私开二初颂见相时愁忧二初王妃忧恼二初见相。


是时王子当舍身时正值後宫妃后采女眷属五百共相娱乐王妃是时两乳汁出一切胑节痛如针刺心生愁恼似丧爱子。


【记】二述相六初正述恶相。


於是王妃疾至王所其声微细悲泣而言大王今当谛听谛听忧愁盛火今来烧我我今二乳俱时汁出身体苦切如被针刺我见如是不祥瑞相恐更不復见所爱子今以身命奉上大王愿速遣人求觅我子梦三鸽雏在我怀抱其最小者可适我心有鹰飞来夺我而去梦是事已即生忧恼我今愁怖恐命不济愿速遣人推求我子。


【记】二述已迷闷。


是时王妃说是语已即时闷绝而復躃地。


【记】三王臣忧恼。


王闻是语復生忧恼以不得见所爱子故其王大臣及诸眷属悉皆聚集在王左右哀哭悲号声动天地。


【记】四国人惊愕。


尔时城内所有人民闻是声已惊愕而出各相谓言今是王子为活来耶为已死亡如是大士常出輭语为众所爱今难可见已有诸人入林推求不久自当得定消息诸人尔时慞惶如是而復悲号哀动神祇尔时大王即从座起以水洒妃良久乃苏还得正念微声问王我子今者为死活耶。


【记】五王妃叙德。


尔时王妃念其子故倍復懊恼心无暂舍可惜我子形色端正如何一且舍我终亡云何我身不先薨没而见如是诸苦恼事善子妙色犹净莲华谁坏汝身使令分离将非是我昔日怨讐挟本业缘而杀汝耶我子面目净如满月不图一旦遇斯祸对宁使我身破碎如尘不令我子丧失身命。


【记】六验相夫子。


我所见梦已为得报直我无情能堪是苦如我所梦牙齿堕落二乳一时汁自流出必定是我失所爱子梦三鸽雏鹰夺一去三子之中必定失一。


【记】二大王求觅二初慰谕其妃。


尔时大王即告其妃我今当遣大臣使者周徧东西推求觅子汝今且可莫大忧愁。


【记】求觅其子。


大王如是慰喻妃已即便严驾出其宫殿心生愁恼忧苦所切虽在大众颜貌憔悴即出其城觅所爱子尔时亦有无量诸人哀号动地寻从王後是时大王既出城已四向顾望求觅其子烦惋心乱靡知所在最後遥见有一信来头蒙尘土血污其衣灰粪涂身悲号而至尔时大王摩诃罗陀见是使已倍生懊恼举首号呌仰天而哭。


【记】二颂知终後悲苦三初使者回白二初前使慰王。


先所遣臣寻復来至既至王所作如是言愿王莫愁诸子犹在不久当至令王得见。


【记】二後使告实。


須臾之顷復有臣来见王愁苦颜貌憔悴身所着衣垢腻尘污大王当知一子已终二子虽存衰悴无赖第三王子见虎新产饑穷七日恐还食子见是虎已生大悲心发大誓愿当度众生於未来世证成菩提即上高处投身虎前虎饑所逼便起噉食一切血肉已为都尽唯有骸骨狼籍在地。


【记】二大王闷绝。


是时大王闻臣语已转復闷绝失念躃地忧愁盛火炽然其身诸臣眷属亦復如是以水洒王良久乃苏復起举首号天而哭。


【记】二王迎二子三初臣述失志。


復有臣来而白王言向於林中见二王子愁忧苦毒悲号涕泣迷闷失志自投於地臣即求水洒其身上良久之顷乃还苏息望见四方大火炽然扶持暂起寻復躃地举首悲哀号天而哭乍復赞歎其弟功德。


【记】二王並思惟。


是时大王以离爱子其心迷闷气力惙然忧恼涕泣並復思惟是最小子我所爱重无常大鬼奄便吞食其余二子今虽存在而为忧火之所焚烧或能为是丧失命根我宜速往至彼林中迎载诸子急还宫殿其母在後忧苦逼切心肝分裂或能失命若见二子慰喻其心可使终保余年寿命。


【记】一亡二存对並思忖亡者叵寻存者宜取。


三迎子慰母。


尔时大王驾乘名象与诸侍从欲至彼林即於中路见其二子号天扣地称弟名字时王即前抱持二子悲号涕泣随路还宫速令二子觐见其母。


【记】三结会二初科。


【文句】从佛告树神下第三结会结会为三一结会人二结会塔三结会誓愿。


【记】二释三初结会人。


佛告树神汝今当知尔时王子摩诃萨埵舍身饲虎今我身是尔时大王摩诃罗陀於今父王输头檀是尔时王妃今摩耶是第一王子今弥勒是第二王子今调达是尔时虎者今瞿夷是时虎七子今五比丘及舍利弗目犍连是。


【记】经输头檀或阅头檀此云净饭摩耶此云天后调达亦提婆达多此云天授父母从天乞子天授与之是佛堂弟瞿夷此云明女悉达有三夫人一瞿夷二耶输三鹿野各有二万采女五比丘者憍陈如頞鞞跋提十力迦叶拘利太子陈如十力迦叶二是母亲余三是父亲舍利弗此云身子母好身形故母名身是彼之子故名身子目犍连此云胡豆姓也上古有仙居山常采菉豆而食因以命族尊者是彼之後也。


二结会塔。


尔时大王摩诃罗陀及其妃后悲号涕泣悉皆脱身御服璎珞与诸大众往竹林中收其舍利即於此处起七宝塔。


【记】塔具云塔婆义翻方坟或云聚相谓累木石及宝高以为相茶毗後分云佛塔高十三层上有相轮支佛塔十一层罗汉四层轮王塔无復层级以未脱三界故十二因缘经八种塔並有露盘佛塔八重菩萨七重支佛六重四果五重三果四二果三初果二轮王一凡僧但蕉叶火珠而已虽两经异说而凡僧並无层级迩世所立虽无露盘既出四檐犹滥初果傥循蕉叶火珠之制则免僭上圣识者宜効之舍利此云身骨。


三结会誓愿。


是时王子摩诃萨埵临舍命时作是誓愿愿我舍利於未来世过算数劫常为众生而作佛事。


【记】三大众所益。


说是经时无量阿僧祗诸天及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文句】说是经时下大众所益也。


【记】四结问意。


树神是名礼塔往昔因缘尔时佛神力故是七宝塔即没不现。


【文句】树神是名礼塔下第四是结问意。


【记】经怖懅其据反广雅云畏惧也瘭必遥反疽疾也奄忽忽谓倐忽也雏士虞反鸟子也瞤如轮反目动也擦武粉反拭也躃旁益反倒也恸哀过也惙陟劣反疲也。


【记】七赞佛品二初品题。

  

金光明经赞佛品第十八


【记】句文分二初明赞之能所二初大师约因人赞果释。


【文句】此品从能所得名能赞是三番菩萨所赞是一佛世尊能所合标故言赞佛品。


【记】能赞是三番菩萨者一是经初陈列之众二是信相发起之人三是树神善女此虽众兼道俗形混人天既发大心咸名菩萨所赞是一佛世尊者即释迦教主一佛也斯欲异前赞品能赞是往世金龙一人所赞是三世极果诸佛也然准前释题品目具含四悉今文略示欲明其相者应云题标赞佛义含能所即世界欢喜也二能赞善生必托缘起缘中最胜莫过赞佛故三菩萨能赞即为人生善也三所赞为能赞乃印成三菩萨说无虗谬即破恶对治也四如来赞树神快说果地大体大智大用即入理第一义也题含四义文理一如今疏存略不无其以盖题赞佛实通能所以所赞果佛反赞因人生善破恶二俱不便然或以所赞为能赞生他善业破他恶事斯何不可故知略也。


二章安约因果互赞释。


【文句】私谓三番菩萨是能赞一佛是所赞一佛是能赞三番是所赞三番是当佛一佛是现佛通而为言皆是能赞皆是佛故言赞佛品。


【记】言一佛是能赞者经云善哉善哉树神善女汝於今日快说是言经虽独赞树神意兼前二故云三番是所赞言三番是当佛等者释疑也恐人疑云既赞兼能所何以独题赞佛故释云佛通现未皆是赞佛尔。


二明品之次第二初明诸品所归亦是今品之来意也。


【文句】次第者因前十七品故有今品何者序品叙大体如来游於无量甚深法性穷源极边寿量品极果冥深合广能起大用忏品劝菩萨若欲修学当如忏品灭恶赞品生善空品导成四王至散脂誓愿流通说请者之功德正论至善集明说者之功德鬼神至流水说听者之功德舍身明行者之功德。


【记】何者下释诸品次第序品叙大体等者向疏释经叙乎五章今唯叙体者盖指极果所游所契而高而广法性是佛地之所证为今经之大体也下寿量洎诸品功德皆不出大智大用言穷源等者妙觉中理之源已穷边际之事已极故种智泯照万行休息是唯一性更无异途故曰经之大体也寿量果地二智已圆故冥深广之体起长短之用忏赞空导岂越大用诸品功德无违应体故下云皆金光明之力也。


二示今文赞意。


【文句】如是等利益出现世者皆是如来大体大智大用金光明力既善始令终初中後竟故诸菩萨等以赞赞佛称扬教及教主故言赞佛品。


【记】明由上一十七品之利益故有下六十二行之歎辞也善始令终者序等三分既皆获利故三菩萨荷佛深恩而兴赞歎故有赞佛品也令亦善也。


二经文二初标科。


【文句】此文为二一经家叙陈列赞众。


【记】二释义二初经家叙。


尔时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从此世界至金宝盖山王如来国土到彼士已五体投地为佛作礼却住一面合掌向佛异口同音而赞歎曰。


【文句】从此至彼金宝盖刹施三业供养投地是身同声是口口身共畅意业也。


【记】疏文可见经云从此至金宝盖国者欲张大其众满中菩萨皆赞释迦教主也比见有人不晓斯旨谓赞彼佛经疏非闇一何昧哉或恐後学随他所解谬释经文今略引疏示之原乎赞品之来者盖三番菩萨並由上闻经得利故赞佛及教岂阙他佛况疏云一佛是能赞若谓赞彼佛者能赞一佛何指释迦定起耶经疏泠然故不繁引。


二正说偈二初分文別释二初分文。


【文句】二正说偈合六十五行半文为三一二十行诸菩萨说二十七行信相说三二十八行半树神说云云。


【记】即智者就题分偈故合六十五行半文为三即以如来定起三行经文合在树神段中故云二十八行半树神说分文可见疏不委释故注云云应云六十五行半文为二初六十二行半三番菩萨说二後三行如来定起说故下章安总释乃云其文有四即斯义也具如下释。


二释义三然此三番菩萨赞辞疏不分释达者必辞意俱明恐新学者不晓今粗科释初诸菩萨赞三初寄言赞三初赞能说教主自行功德三初赞大小相海二初赞相好三初赞金色光一大相。


如来之身金色微妙其明照耀如金山王。


【记】经云如来之身者标起也金色微妙等三句者赞第十四金色光微妙一大相也。


二赞身清洁等三小相。


身净柔輭如金莲华无量妙相以自庄严随形之好光饰其体净洁无比如紫金山圆足无垢如净满月。


【记】经云身净者即赞第十一身清洁一小相也柔輭者赞第十二身柔輭小相也圆足无垢二句赞第二十身满足小相亦是赞容仪满足。


三重赞梵音一大相。


其音清彻妙如梵声师子吼声大雷震声六种清净微妙音声迦陵频伽孔雀之声。


【记】亦是兼赞言音深远小相海也梵声者譬佛音深远故师子吼声者譬佛音无畏也大雷震声者譬佛音破迷也云六种声者诸文皆云八音一极好二柔輭三和适四尊慧五不女六不误七深远八不竭译人增减不須和会亦可先举妙如梵声者即八音中深远音也师子吼大雷震即举不女音也以佛住首楞严定常有世雄之德久离雌耎之心故所出音声能令一切闻者敬畏天魔外道莫不归伏也上既已列二种声下但云六种声者即举迦陵频伽孔雀等六种声也以迦陵频伽翻极好声也。


二赞尊特。


清净无垢威德具足百福相好庄严其身光明远照无有齐限。


【记】上以大小相间而赞盖显身相大小咸遍辞意虽含尊特未彰故今復赞身相光明俱无限齐经云威德者巍巍堂堂之相也。


二赞智断功德。


智慧寂灭无诸爱习。


【记】上句赞智德下句赞断德。


三总结尊特。


世尊成就无量功德譬如大海須弥宝山。


【记】大论云尊特身佛者巍巍堂堂譬如須弥映临大海所有大小相好亦巍巍堂堂然如来自行具足三身功德诸菩萨唯赞尊特者上冥下应已摄三身斯乃赞智之巧学者思之。


二赞所说教法化他利益二初叙说教因由。


为诸众生生怜愍心於未来世能与快乐。


【记】在文可见新经云欲利益诸众生故常行法施乃至令得大果证常乐故。


二赞所说教法二初赞经宗体。


如来所说第一深义。


【记】体指序品如来所游深广无界超诸因理故称第一深义举深该广即甚深无量也宗指寿量极果所得过诸菩萨亦称第一也法报体一深义可知。


二赞经力用三初赞上忏品灭恶。


能令众生寂灭安隐。


【记】寂灭者寂诸业行之恶灭於果报之苦。


二赞上赞品生善。


能与众生无量快乐。


【记】上是如来叙昔龙尊赞佛意生今日当机之善故能与无量快乐。


三赞空品双导二初赞能导空法妙。


能演无上甘露妙法能开无上甘露法门。


【记】经云甘露者即长生不死之药也文诠中道妙空实相真谛能过二死迷变可生四德常身故斯理空即名甘露仍由染体本净空名妙法从此而入復名法门。


二赞灭恶生善深。


能入一切无患窟宅能令众生悉得解脱度於三有无量苦海安住正道无诸忧苦。


【记】忏得斯空二死恶患之报即谢三德涅槃之宅可入言解脱者有二意若就解脱惑业之缚即破恶也若取无染自在之净即生善也度三有等破恶生善可知。


三结赞人法。


如来世尊功德智慧大慈悲力精进方便。


【记】功德智慧结上赞能说教主尊妙人也慈悲精进结上赞所说教法宏深也法之宗用如是者皆慈悲精进所致也。


二绝言赞三初绝言赞故不能称计说喻。


如是无量不可称计我等今者不能说喻。


【记】二绝心赞故尽思度量不能得知大海一滴少分也。


诸天世人於无量劫尽思度量不能得知如来所有功德智慧无量大海一滴少分。


【记】三指广结赞。


我今略赞如来功德百千亿分不能宣一。


【记】可见。


三赞已回向。


若我功德得聚集者回与众生证无上道。


【记】回向有三义现文有二理含其三在文可见。


二信相说二初经家叙。


尔时信相菩萨即於此会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说赞言。


【记】二正说偈二初总赞相好功德。


世尊百福相好微妙功德千数庄严其身。


【记】千数者举大数也。


二別赞大小相海五初別赞二种光相二初赞色具光相。


色净远照视之无厌如日千光弥满虚空光明炽盛无量无边犹如无数珍宝大聚其明五色青红赤白瑠璃颇棃如融真金光明赫奕通彻诸山悉能远照无量佛土。


【记】色净远照下即第十四金色光相光明炽盛下即第十五身光相然二种光相若据生身皆有齐限如云身光面各一丈今云如日千光乃至悉能远照无量佛土故知信相昔为龙尊赞佛尊特发愿未来得值释迦今日赞佛岂忘其本是则大相小相皆寄尊特
而赞也。


二明光具与拔。


能灭众生无量苦恼又与众生上妙快乐。


【记】昔为龙尊赞佛身放大光灭尽三界一切诸苦令诸众生悉受快乐今日赞佛还赞光明灭苦与乐在文可见。


二总赞诸根相好。


诸根清净微妙第一众生见者无有厌足。


【记】如大相中有身端直皮肤薄细舌大覆面齿白齐密眼如金精睫如牛王小相中有鼻高孔好不现耳轮辐相埵成身清洁柔软等诸根皆见者无有厌足。


三又比赞一小相二初赞髮相。


髮绀柔软犹孔雀项如诸蜂王集在莲华。


【记】孔雀顶蜂王等皆比髮有绀色如八十好中有髮色青珠好等。


二具功德。


清净大悲功德庄严无量三昧及以大慈如是功德悉已聚集。


【记】清净慈悲无量禅定久皆庄严故髮好柔软。


四復明相好功德二初明相好具功德二初明严身克果之用。


相好妙色严饰其身种种功德助成菩提。


【记】可见。


二明摄生感赞之功。


如来悉能调伏众生令心柔软受诸快乐种种深妙功德庄严亦为十方诸佛所赞。


【记】若相若好随大随小悉能调伏令心柔软受诸快乐故为诸佛所赞。


二明功德具光明。


其光远照徧於诸方犹如日明充满虚空功德成就如須弥山在在示现於诸世界。


【记】功德高广犹如須弥显出大海。


五又比赞齿毫二大相。


齿白齐密犹如珂雪其德如日处空明显眉间毫相右旋宛转光明流出如瑠璃珠其色微妙如日处空。


【记】三树神说二初经家叙。


尔时道场菩提树神復说赞曰。


【记】言道场菩提树神者即如来得道之场在此树下然树本名毕鉢罗佛坐其下得菩提智果立此为名故今女天依此树住亦以为名也西域记云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大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每至如来涅槃之日叶皆凋落顷之復故此在中印度摩竭陀国大城西南四百余里修苦行处不远有此树也。


二正说偈四初总赞。


南无清净无上正觉。


【记】南无者归命之辞也清净者佛性论有二种一性净本无惑染故二相净对治离障故今总赞如来中边智满法报应圆故谓无上正觉也。


二別赞二初广赞能说教主三初就所觉显明赞佛法身。


甚深妙法随顺觉了远离一切非法非道独拔而出成佛正觉。


【记】甚深妙法者法性高广诸法融妙圆智圆觉徧一切处众邪染障本自离故如来随顺斯理觉了其性一切魔外涅槃非法禅戒非道犹如大树盘根厚地唯佛金刚大智独拔而出成佛正觉者所谓出缠大法身也然准圆佛大智觉了本性非法非道应离三乘七方便涅槃非法戒定非道方曰远离一切法者即所生果法也道者即能生因道也苟未离无明相分皆曰其非也。


二就能觉智行赞佛报身三初约法。


知有非有本性清净希有希有如来功德。


【记】知有下二句赞报智也知者照也有即俗非有即真本性清净即中以一切种智知照三谛则冥深契广事理周极名佛无上报智也希有下二句赞佛助行功德重言希有者歎美之郑重也下皆例然因中戒定万行有排障敌恶之力名功助发大智成佛大果名德法华云久修业所得即无上报故谓如来功德也。


二约喻。


希有希有如来大海希有希有如須弥山。


【记】即喻上报身智行也大海喻智也須弥喻行也其智冥理穷实相底故方之大海释论谓智度大海佛穷其底因中万行积功累德喻彼須弥如华严涅槃皆云析骨书经如彼妙高。


三总合。


希有希有佛无边行。


【记】智行契理三法一如故曰无边行也。


三就垂世形益赞佛应身。


希有希有佛出於世如优昙华时一现耳希有如来无量大悲。


【记】优昙华者具足云优昙鉢罗此言瑞应亦云灵瑞轮王出世时感此华泥洹经云阎浮提内有尊树王名优昙鉢罗有实无华优昙鉢树有金华者世乃有佛故云时一现耳无量大悲者垂应本也以大悲故不住涅槃。


二略赞所说教法。


释迦牟尼为人中日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宣说如是妙宝经典。


【记】如来将欲口轮说法必須意业鉴机如日照物无所不徧为欲利益者准金光明之力用須明十种利益方尽垂世说法之意也。


三请佛出定二初赞今所入定为请见由三初就果佛赞所游定。


善哉如来诸根寂灭而復游入善寂大城无垢清净甚深三昧入於诸佛所行之处。


【记】诸根寂灭者以了眼等性常具无减修诸惑死生悉已寂灭故常居寂定而復游入者将轸法轮表不妄说又三世佛说必須入定故首楞严经云虽知诸法常是定相而示众生诸禅差別言善寂大城者正赞所入定也即向经初法性三昧若入此定即能善了诸法寂灭无非法性故防生死之非御涅槃之敌即中道善寂而名大城也亦名无垢清净三昧等既是佛之境思故受无垢清净之名为诸佛行处也。


二明三昧能空行相。


一切声闻身皆空寂两足世尊行处亦空如是一切无量诸法推本性相亦皆空寂一切众生性相亦空。


【记】此经虽则结归方等说在般若时後忏赞善恶皆推空导故空品谓无量余经已广说空故此经中亦谭其空为入理门也佛游三昧亦从空入声闻之人虽从空入犹为身果所缠如来空智明见声闻身果性相皆空诸佛境界亦空如是一切无量诸法者指上自他依果国土净秽推性推相不见差品一切众生依正境界推求性相皆同真净无復其异然推乎性相者即空观遣情显理之要门也一家明观诸处共论其如讲学之人亦多昧之今家承用则依中论智论准理准义开拓观门故於权教实教事观理观悉已明之学者須知且如性相二空本是一空观法备遣情计故有两番行相是知若善修一空观者必遣二种执性如法华止云知法常无性荆谿谓应无性性无相性诸文为辩性相寄前後说故以二谛分之乃云四句推性不见性是世谛破性四句推名不见名是真谛破相相破即相空也荆谿释云若有性执世而非谛破性执已世乃名谛是以名为世谛破性性执破已但有名字名之为假假即是相为空相故观理证真是名真谛破相空非前後二谛同时故知性执破已虽名世谛初轸其观即須观真四句推性虽不执性其如惑存转计其名既不见理但名世谛仍观法性真理破名字相相执破已方证其真故名真谛破相或初观真谛四句推性便了阴界色心名字无四句相即名真谛破性破相岂待转观破相方用真谛耶若尔推性何故云不自他共等推相自谓不内外中间等句法既別显理用观自异何谓秪一四句空观破二种执耶答向谓寄前後说对所破执相故推性则谓不自他等推相乃言不内外等考乎观门岂有异途故荆谿云内秪是因外秪是缘等况止观明性空观毕乃引中论诸法不自生等四句为证洎明相空观毕亦引斯论诸法不自生等四句以斯照之应无別观又止观但名一总空观者即二空观也问法华疏约真俗假实明生法二空荆谿释云真谛即法空俗谛即生空俗假真实乃引玄文世谛破性真谛破假假破即相空性破即性空为证若以性相二空秪一空观何引人法二空对显二谛耶以人空时亦未法空故性相二空若例人法空者应二空須异何谓性空未显於理相空无別观耶答小乘得人空时容有未得法空如云见惑若破得須陀洹果名得生空此则少显真理进破思惑方得法空其理究显大乘人法境融观道不异如大品云色性如我性我性如色性四阴如我用观亦然纵有惑分麤细执破前後用观必无异时而法华疏约人法空名二谛者为对所破寄分真俗故引世谛破性名性空真谛破相名相空为证其如用观委明行相須於我人生境破性破相方得生空復於阴界入法寄俗寄真推此二空穷斯真理名为法空方是用观行相委悉故止观云於性相中求我人知见不可得是生空於性相中求阴界入不可得是法空而疏以俗谛对生空者盖此生空体是法执故以俗谛显此空相故云俗假假即虗妄也法执若破妄染究尽方名真谛故云真实实即究竟也荆谿体斯疏意復以玄文寄世谛显性空等义而为证也故云真俗不二二空俱时问既云二谛不二二空俱时显是一理一空又何分二谛及明二空耶答其实所显理是一能观观亦一为对所破执故而分二空显空浅深故而寄二谛是故性相空中性空约理理既未显但名世谛明空空犹未尽但名性空仍於世法又观真谛破此执名之相相若破已理显方名真谛观成方名相空故寄二谛显二空相故知若晓性相二空对所破而分真俗者则寄二谛明人法二空准理亦然是则人空空未实故乃寄俗显故云俗谛即生空也法空空既已净而寄真显故云真谛即法空也矧又虽用生法互融之观而照真俗不二之境其如众生无始多於生境计我起执不二之观亦於生境先当其用故破人执时且名生空既法执在復观其法本无其执离四句相方名法空故大师谓始觉人空终觉法空然此二谛显二空相通圆之教行相亦同但通用其观止照真理故寄俗寄真显性显相明斯二空唯在真理而圆实之教体生体法推性推相唯是中道法性法性无生无性名世谛破生破性此生此性即法法体本空名真谛破法破相虽寄二谛悉用中道而显二空通无此观学者思之然委明二空推所执能人执随法执亡者具如前疏空品记文。


三指凡愚不了请现。


狂愚心故不能觉知。


【记】上赞佛所游三昧空智徧了诸有差异悉皆泯亡唯真智独存更无染异树神分晓悲愍凡迷狂乱愚痴不了性相俱空故请佛出定。


二腾昔常愿见正请出定四初正叙昔愿行请现。


我常念佛乐见世尊常作誓愿不离佛日我常於地长跪合掌其心恋慕欲见於佛我常修行最上大悲哀泣雨泪欲见於佛我常渴仰欲见於佛为是事故忧火炽然惟愿世尊赐我慈悲清冷法水以灭是火。


【记】我常念佛者念即观照之异名也心游法界常照三身叙昔观力未充欲求深证故助之以誓愿跪之以合掌加乎恋慕哀泣雨泪修行大悲等並助常念之观也言最上大悲者即无缘悲也正助合修故曰最上问树神在会明见如来入定说经何故方今频言欲见於佛耶答今有二意一者如来入定本为说经说经既毕要須出定欲出其定須得其请故佛出定能印三番所说皆实既一期事毕乃树神致请殷勤故叙昔常愿见復加愿行欲使未来亦得见佛故云愿使我身常得见佛二者树神久已分见如来真身欲唱念佛之观更求上证故寄请佛出定频陈欲见苟得如来酬请现身即己心中真佛显发更明故下结云唯愿慈悲为我现身。


二约定具慈悲请现三初明慈悲能护迷暗。


世尊慈愍悲心无量愿使我身常得见佛世尊常护一切人天是故我今渴仰欲见。


【记】树神自昧如来上位真身故请佛加愿使我身常得见佛復愍於他迷瞽所及不见佛之真体故叙世尊常护一切是故渴仰欲见者即引己及他请佛现身。


二约圣凡未发性明。


声闻之身犹如虗空焰幻响化如水中月众生之性如梦所见。


【记】即树神击请今佛出定也佛虽在定明了性净犹如瑠璃表里通彻照机起应皆不动於寂定如来虽久已明了其如众生未发上定故树神频请出现发悟斯机乃举六喻显乎声闻色体非性明体所证真理閴寂无知如空之虗无亦灯之烟焰术之所幻声之谷响神通之化水中之月皆非实性不能即寂即现也众生之性虗妄现在如梦所见都无实相。


三就佛行处明见请现。


如来行处净如瑠璃入於无上甘露法处能与众生无量快乐如来行处微妙甚深。


【记】正明佛所入定具慈愍照故请如来出定令我及众得安乐故。


三愍凡圣不知请现树神以凡夫小圣共迷佛所游境界故请佛现身即令明见唯心佛现。


一切众生无能知者五通神仙及诸声闻一切缘觉亦不能知。


【记】经五通神仙者別举人趣中有术成仙者发得五通虽有他心宿命而不知佛所游定照理起应不离众生心体无漏二乘虽有三明六通亦昧佛境唯心故曰亦不能知也。


四指已信不疑请现。


我今不疑佛所行处惟愿慈悲为我现身。


【记】树神述已於佛行处明了无滞虽知本无隐现上举他众共迷佛境实有动静故敦请出定云惟愿慈悲为我现身问今佛入定说法对告起礼舍利既有往来时会共见树神焉知如来在定未出而致请殷勤耶答树神大权久与佛同事昔为流水救鱼树神现半身示数长者既已成佛树神岂犹滞凡故今一动一静皆扶佛化何不知之有矧凡出定入定皆有其仪佛虽起坐往来其如未示出定之相树神敦请至勤方现出相其相者必須先示微微动摇其身次乃黈气嚬坤徐缓而起方知如来示出定相故法华谓安详而起此经云出微妙音故知定起皆有其相也问新经自云尔时薄伽梵於日晡时从三昧起观察大众而说颂曰金光明妙法最胜诸经王今之谶本何故至三番赞毕方云从三昧起耶苟译者所见不同其如集经者梵本编文安次如何耶答梵本不同岂須和会其如学者无由晓经今略试评之在理或当冀无私隐且夫此经古师谓是偏方之教即一时赴机之说也故天台结归方等部摄斯由机分大小应赴权实赴权小者令见佛从定起说法应实大者则知佛在定而告亦如华严中令见女子身中入正受男子身中起出说等当时察物既殊故集经者或言定起方说或云说毕定起然佛灭度後集经者又迹一途亦有窟内窟外所集亦云梵语有賖有切等致译经者所覩梵本不同如谶师曾游五天必覩梵文正本见云佛在定而说必須信受敬译净师本弘小典晚接梵文或见云佛从定起方说正符所宗故编译无改至列声闻菩萨等众皆云於日晡时从定而起到佛会所古师尝推译者未为雅当信亦有之然圣师所为必非徒然凡流肤学莫尽考乎厥由也求过得过附赘之尤亦已甚矣学者体而思之问大师既依谶本释经何故云入游法性出叙经王耶答如来常在法性上定应机顺物示入定相虽心游寂理口出其言故谓出叙经王盖寂不阻照说无妨定非谓身出其定也。


四酬请起定二初明经家叙起定。


尔时世尊从三昧起以微妙音而赞歎言。


【记】尔时者即当树神请毕之时佛示出定之相乃云以微妙音而赞歎言即微细妙好之音而悦豫四众也。


二明佛定起能赞。


善哉善哉树神善女汝於今日快说是言一切众生若闻此法皆入甘露无生法门。


【记】佛赞树神意合前二以诸菩萨及妙幢能赞佛所说教皆是快言如来序品已来明大体大宗大用是金光明妙三法也故云快说是言若众生闻此三法即能发解证悟明了常住故云入甘露无生法门耳。


二章安总释二初约义释二初约佛赞义二初约定果赞因二初正明赞因义二初示义。


【文句】私谓其文有四前三是能赞後一是所赞所赞又是能赞能赞又是所赞。


【记】私谓下总释也其文有四者前大师分科止为三段以如来定起三行之文合为树神段中故注云云今章安开释方为尽理文现可见。


二引证。


【文句】故文云佛从三昧起以微妙音而赞歎言善哉善哉树神善女汝於今日快说是言岂非所赞赞能赞其文既明不須惑也。


【记】二示印成赞教。


【文句】又是印成三番菩萨赞教从序品已来快说如是果地大体大智大用菩萨修因也上文有佛礼舍利即果身礼因身也。


【记】三番菩萨皆先赞佛次赞说教即赞如来从序品已来是说一经大体大智大用菩萨修因也何者序品明游法性佛指所游是诸经王等三番谓佛是说一经之大体也寿量明佛常果三番谓佛是说一经之大智智即宗也忏赞空品谓佛是说一经之大用也四王至舍身品皆是说菩萨修因也三番赞教既称佛所说故如来定起印成即赞树神等快说是言也。

二赞通三业。


【文句】今文有佛赞大忏大赞能请能说能听能行皆是快说也当知快说是果赞因菩萨也即果口赞因口其义孱然果意赞因意任运例成也云云。


【记】章安因明今品果佛定起能赞因人快说復考经之上文亦有果身礼舍利之义舍利者翻骨分也即因身尔上忏品佛赞大忏赞品佛赞龙尊是大赞皆言大者一忏一赞等法性大体知罪福性空也四王品能请善集品能说鬼神品等能听舍身品能行皆是快说者共能了金光明教能诠所诠是体宗用三即一切三法故皆名快说也信相龙尊四王等並是因人故谓因口所说孱字(士限反)现也身口非意不行故云任运例成也。


二约出定义二初据起问入。


【文句】问佛何处入定此云从三昧起。


【记】二答始末在定二初明住法性定。


【文句】答初将说经佛游甚深法性今说将竟故从三昧起此经首尾皆在法性中说其文甚明。


【记】问诸经先須入定定起方说今经何故一向在定而有所说耶答若论法性上定岂有出入说默之异既示其定盖顺物机物机所宜适乐不同诸经示同往佛皆先入定履历法缘对治散心妄有所说故須入定定起方说此经首尾在定而能说者意同向理又示金光明无量甚深自在无碍寂照融徧故说毕定起印成三番快领如来所说法也。


二彰法性圆融。


【文句】若作入法性者法性自在四佛五佛同处各处共见异见四来四去一住一在随人所覩皆无障碍也。


【记】言若作入法性者显理含容不阻出入上唱法性无量甚深一出一入有说有默岂逾法性故云法性自在言四佛者即四方佛也五佛者并释迦耳同处各处等者信相室与灵鹫山虽异若了唯心者见唯妙土则弟子众一故五佛同处共一身一智也是则四无来去一无住在其执权教者弟子众异谓妙幢所居共佛耆山敻隔多里故四佛五佛匪唯各处亦见异身异智实来实去定住定在虽此殊別无离法性故云随人所覩皆无障碍也。


二约观释二初明事三业境。


【文句】观心者诸菩萨三业赞佛三业事可解。


【记】言观心者标明观释也先明诸菩萨赞具三业为妙观境然赞虽在口身須恭谨心仍尊重三业齐运赞义方成。


二明理三观成二初明於事观理。


【文句】三观心者观身不得身身空但有名字名字无量或舍身名檀乃至身空名智慧六度十度八万尘沙法门名字即空说空不定空假非言假非空非有即显中道。


【记】言三观心者寄身等境示空假中能观三观心也近有讲人不知便谓後人妄加心字亦由向迷心为所观致有踳驳斯之疎谬不可云也止如十六观经本明佛观疏云心观为宗或不见斯意乃妄有穿凿今之学者切宜思之观身不得身者先明身观推检四大本无实性名身性空但有名字即身相也名字多种且举六度十度等如身行布施名檀身离诸非名戒身受所辱名忍身动前行名进身能安静名禅身了体空名慧身行其巧名方便身立盟誓名愿身利及於他名力身出生死名智身乃至身行八万尘沙法门行者随受名字达名无名名身相空推检性相虽空而色心诸法宛然故空不定空假不定假非空非假皆真实妙性名显中道也观身既然口意例解。


二明事得理成三初明无观俱失。


【文句】三观宛然事理六法皆悉具足若无观慧事亦不成。


【记】身等为境能发其观观成境现事理双明猪揩金山方之可解。


二以衣物为例。


【文句】例如三衣六物若解其意三六俱成若不解者非但无六三亦不成。


【记】三衣者僧伽棃郁多罗僧安陀会也六物者兼尼师坛鉢多罗漉水囊也是知六外无三亦如四禅八定定外无禅盖衣名则局物名稍通衣者遮覆之义也鉢多罗等且非遮覆故通名物也亦如无色四处受想虑亡则无支林喜乐之名故通受定名也色界四处虽通静虑受想尚行则別受禅名故知解之则事三理六俱明昧之则三六四八俱暗。


三得理俱成。


【文句】观心亦尔若得理观六观亦成若不得意既无理观事观亦不成无六亦无三此之谓也此大好甚广云云。


【记】境由观显理观若成身口意三名妙色心故亦名六观亦名事理成也无六亦无三者牒上例中若不解之文也可见。


【记】维昔先禀法智大师甞讲次撰记解释经疏方终一十七品会乃归寂其最後赞佛一品经旨幽邈疏科尚简而鈎索深隐固亦难矣予虽不敏忝久亲讲授遂纂集旧闻繫诸卷末亦冀览者岂贻续貂之讥云。


金光明经文句文句记会本卷第八(终)

音释


【经】


廐 (音救廐马舍也)。  彷徉 (彷音傍徉音羊彷徉徙倚也)。  憩 (音气憩息也)。  呰 (音子口毀也)。  舐 (音是舐以舌取物也)。  睫 (音接睫目傍毛也)。  喷 (普寸切喷鼓鼻也)。  愕 (五各反惊也)。  惋 (音腕惋惊叹貌也)。  挟 (音恊挟持也怀也)。  奕 (音亦奕大也盛也)。

 

【记】


閴 (音吸閴寂也)。  黈 (天口切黈气也)。  嚬呻 (嚬音频呻音申嚬呻师子振威也)。  晡 (音逋晡申时也)。  敻 (休廎切远也廎音庆)。  驳 (音拨驳马色不纯)。  踳 (蠢喘二音踳驳色杂不同)。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8/8/8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金光明经文句科 下一篇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