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律部

TOP

四分比丘尼钞(一)
2014-03-22 13:10:0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042次 评论:0

卍新纂续藏经 第40册  No.724


【唐 道宣述】


四分律比丘尼钞卷上(并序)


终南山沙门释 道宣 述


原夫別解脱戒始制鹿野之初毗尼法藏终被鹤林之後窑治七众藻镜四依慈风扇於五天德音播於三界繇是坦羣类之夷途拯含灵之弱丧为四生之标帜作六趣之舟航者也时有爱道一人舍夷五百宿树芳因嘉声远着深明业果玅达苦空乃能厌恶生死诃毀家法凭仗尊亲请佛求度葢大圣玄鉴知有自行之功阙无弘传之利故逆止於内心恐将生於外结姨母情乐道门爱重福田之服自毀髮容瞻恋祇桓之室殷勤三请佛遂许之正法理合千年度尼减其五百阿难忧泣请度出家佛令遵崇八敬虔奉三尊爱道闻持正法弗坠洎如来晦迹慧日潜晖女人戒德渐将讹替逢缘起障解境生迷遂有明暗异途昇沈殊趣故知浮海弃囊巨壑终为难渡涉途毀足长路实不易行若非精翫护持戒品理难牢固余忝预道门早承师训自慨庸识闇短冥若夜游竭愚不已稍染毫藤每一事可观辄再详心首施身口之关钥识持犯之龟镜务存至简逐事省功恐大本难通劳而寡效故制之以限分遵之以积渐犹天地二化始合於自然齐鲁二变终臻於至道若文义俱辨復非钞者所明今辄研核诸篇撮其枢要立章三十勒成三卷今所撰者用四分为宗斯文不具更将诸部补阙易简为义兼以人语会通余之不尽文露可寻。

 

篇目


卷上之上 : 劝学篇第一 . 释聚篇第二 . 结界篇第三 . 集众篇第四 . 足数篇第五 . 受欲篇第六 . 十戒篇第七 . 学戒篇第八 . 畜众篇第九


卷上之下 : 具戒篇第十 . 六念篇第十一 . 受衣篇第十二 . 受盋篇第十三 . 净施篇第十四 . 说戒篇第十五


卷中之上 : 安居篇第十六 . 受日篇第十七 . 自恣篇第十八 . 师徒篇第十九 . 致敬篇第二十 . 随戒篇第二十一


卷中之下 : 随戒篇之余(自第二篇)


卷下之上 : 匡众篇第二十二 . 翻净篇第二十三 . 受药篇第二十四 . 讣请篇第二十五 . 届寺篇第二十六 . 忏悔篇第二十七


卷下之下 : 忏悔篇之余(自第三忏偷兰遮罪) . 送终篇第二十八 . 二衣篇第二十九 . 杂要篇第三十

 

四分律比丘尼钞卷上之上


终南山沙门释 道宣 述


○劝学篇第一


此篇大门有三一顺益二违损三业报。


第一顺益者涅槃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須深心修持净戒若持是经而毀净戒是魔眷属非我弟子我亦不听受持是经月灯三昧云虽有色族及多闻若无戒智犹禽兽虽处卑下少闻见能持净戒名胜士华严经云具足受持威仪教法行六和敬善御大众心无忧悔顺佛正法不违其教是故能令三宝不断法得久住又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於净戒是则如来所赞歎持法经云持二百五十戒者现世可得阿罗汉辟支佛涅槃大智度论云若求大利当坚持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以戒是一切善法住处持戒之人寿终之时风刀解身筋脉断绝心不怖畏地持云三十二相无差別因皆由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得下贱人身况復大人相报此律云持律之人得五种功德一戒品牢固二善胜诸怨三众中决断无畏四所有疑悔善能开解五善能持毗尼令正法久住十诵云佛法几时住世答随清净比丘说戒法不坏名法住世成实论云道品楼观以戒为柱禅定心城以戒为郭要佩戒印得入善众五百问事云若持戒者即见法身若护法者便为护佛如半月说戒即见我也。


第二违损者大品经云我若不持戒当堕三恶道中尚不得下贱人身况得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一切种智萨遮尼犍经云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癞野干身何况当得功德之身梵网经云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净戒故起心毀犯其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復扫其脚迹一切世人骂言佛法中贼一切众生眼不欲见犯戒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別涅槃经云乐好衣服纵逸嬉戏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不乐不净观毀谤毗尼互用三宝物等是名法灭尽相佛三昧经云犯四重禁虗受信施过杀八万四千父母等罪此律云有五种疾灭正法一有比丘不诵律喜忘文句復教他人文既不具其义有阙二为僧中胜人上座一国所宗而多不持戒但修不善後生仿习放舍戒行三有比丘持法持律持摩夷不教道俗便即命终令法断绝四比丘难可教授不受善语余善比丘舍置五共相骂詈互求长短疾灭正法又破戒之人有五过失一自害二为智者所诃三恶名流布四命终生悔五死堕恶道又上座不学戒亦不赞歎戒有余比丘乐学戒者不能以时劝赞我见如是上座过失故不赞歎恐余人习傚长夜受苦十诵云有诸比丘废学毗尼便读修多罗阿毗昙世尊种种诃责五分律诸比丘不诵羯磨不得受具足戒善见云若不解律但解经论不得度沙弥作依止师。


第三业报犯罪轻重者经云佛告目连若比丘比丘尼无惭愧心轻慢佛语犯众学戒如四天王天寿五百岁堕泥犂中於人间数九百千岁佛告目连若无惭愧心轻慢佛语犯波罗提提舍尼戒如三十三天寿千岁堕泥犂中於人间数三亿六十千岁佛告目连若无惭愧心轻慢佛语犯波逸提如夜摩天寿二千岁堕泥犂中於人间数二十一亿四十千岁佛告目连若无惭愧心轻慢佛语犯偷兰遮如兜率天寿四千岁堕泥犂中於人间数五十亿六十千岁佛告目连若无惭愧心轻慢佛语犯僧伽婆尸沙如不憍乐天寿八千岁堕泥犂中於人间数二百三十亿四十千岁佛告目连若无惭愧心轻慢佛语犯波罗夷如大自在天寿十六千岁堕泥犂中於人间数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总计僧尼於五篇七聚罪且篇別单一罪论之如人间日月岁数合有一千二百六十一亿五十千岁堕泥犂中圣教不许特須敬顺宜修方便检察身口勖志专崇高慕前圣不得自怠轻慢佛语故经曰正法住正法灭意在兹乎。

 

○释聚篇第二


此篇大门有七一波罗夷二僧伽婆尸沙三偷兰遮四波逸提五波罗提提舍尼六突吉罗七恶说(上列七聚名下列五篇者除偷兰遮恶说便是五篇也)。


第一波罗夷者十诵云谓堕不如意处婆论释云犹与魔鬬以犯此戒便堕负处阿毗跋律云夷者秦言劫功德也释云波罗夷者譬如断人头不可復起也若犯此戒不復成比丘尼此但从行法非用为名又无余者此从众法绝分为名故偈云诸作恶行者犹如彼死屍众所不容受以是当持戒。


第二名僧伽婆尸沙者婆论云僧伽者名僧婆尸沙者名残若犯此罪垢缠行者非全净用有残之罪由僧除灭故名僧残母论云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故名为残。


第三偷兰遮者见论云偷兰名为大遮言障善道体是鄙秽此从不善以立名。


第四波逸提者十诵云堕在烧煑覆障地狱故名堕尼萨耆者出要律仪云尼萨耆者旧翻为舍堕声论云尼翻为尽萨耆为舍此云尽舍舍财舍罪舍心具此三舍故云尽舍。


第五波罗提提舍尼者义翻云向彼悔从对治境以立其名明了论云翻为各对应说谓对人说所作罪也。


第六突吉罗者见论云突者恶也吉罗者作也此律云式叉迦罗尼者翻为应当学见论云式叉者学迦罗尼应当作名为学应当作也义云西域语例故云学应当作若依此方应云应当学婆论问曰何故此篇独名应当学答余戒易持而罪重犯忏是难此戒难持罪轻而易犯当顺心学不结罪名故云应当学又西僧云翻为守戒此罪微细持之极难故随顺当守以立其名十诵云以天眼见犯戒比丘如驶雨下岂非精翫在心名为守戒也。


第七恶说者初以身名恶作口名恶说故突吉罗復加一恶说合有七也。


问曰诸经律中或名尸罗或名戒或名毗尼或名律或名波罗提木叉或名解脱既有多种云何取別耶答曰若废名谈体体即是一总不出戒戒是防非止恶为义所以诸名竝欲防非齐兼止恶故摄別归总莫过於戒故经云戒定慧也此据三学行法以立总也若废体谈名名则有別言毗尼者谓西梵正音此翻为灭然灭非毗尼谓能灭诸过故名灭此从功行以立其名言律者法也法有楷模能诠轻重疏染净故名为法就能诠之教以立其名此上二种竝从能治行以立名也此下尸罗及与木叉皆从所诠之行以立其名言尸罗者智论云秦言性善谓体是善非恶无记亦名为戒戒有防非之功亦有善因之义此从善因以立名言波罗提木叉者此云处处解脱谓身口七支非一名为处处果名为解脱随分得脱即是果义此从果善以立名虽因果竝论然防非中要生善义强故以戒摄別用为宗极由有戒故久助资成便招世间出世间多种乐果故名戒也若欲互摄随以何名皆有互摄之义如戒是防非止恶即是灭恶义戒有楷模能诠轻重即是法义法义既成便是性善性善既成便为因义因义招生即摄果义余名互起亦皆如此上明因果二名復有受随两义言受戒者谓创发要期纳法在心名之为受有悬防之能又名为戒二随戒者谓持心後起义顺於前名之为随随有防非之功亦名为戒随有两种一是精持不犯二犯已能悔若对精持不犯便具止作二持若对犯已能悔即辨止作二犯所言止持者如受戒已止不作恶即名为持持由止生故名止持言作持者谓动身口戒意离非顺本所受不犯前过号之为持持由作生故名作持言止犯者谓止不修善违本所受名之为犯犯由止成故名止犯此则止犯翻前作持也言作犯者谓动身口造作前非违本要期名之为犯犯由作成故名作犯翻前止持也故二持翻两犯二犯翻二持逆顺不相妨善恶体相违。

 

○结界篇第三


此篇大门有三一定量二大界三戒场。


第一定量者婆论云尼大界者唯得一拘卢舍(义准五里傥有难缘准四分律僧界一日往还义有百里中间延促任情所结)见论云戒场极小下至容二十一人便得减则不听(中间大小任情可知)。


第二大界有六种一简缘二立相三唱形四集僧五辨欲六作法。


第一简缘者问曰界中有河得合结否答常有桥船得问曰一标得作两相否答一肘已上作相者得。


第二立相者若依此律界相不定若东方有山称山有壍艹[卄/积]汪水粪聚钉杙空地等竝得作相然空相一种结竟即須题记令後来尼识知界相行法者无疑见论云界形有五一方二圆三鼓形四半月五三角义云若先无相随前所列者立之亦得今时结者多是空地四方城邑随相唱之然須识过後便得唱结谓前学未达後学未明若唱方相須容舛错如从墙外唱云从东南角至西南角乃至一周讫寺南门外便成別众以唱界从墙基直过门限外便成界内傥寺中闭户作羯磨门限外有人不唤尽集岂非別众若从墙内唱復有破夏离衣之过以界随墙内起今既傍墙直唱门限内地便成界外寺中作法有人说欲至门限内須有所作又来入界岂非別众若破夏离衣者有人在界安居明相未出至限边未还之顷明相已出便是界外岂非破夏离衣既知不易不得笼通直唱傥有斯谬令他一生虗过。


第三唱形者五分律云不唱方相结不成此律云使旧住人唱义云未唱之前亲自按行识知处所屏处暗诵勿令对众致有謇错先須从东南角为始故律云东方有山称山此亦何定随稳便而唱未要指东为式僧中差一人唱被差人起礼僧足已至僧中立唱云。


大姉僧听。我旧住比丘尼。今为僧唱四方大界相。从寺院大墙。东南角内角。傍墙西下。至南门东颊北土楞。从此屈曲。至南门西颊北土楞。从此傍墙西出。至西南角内角。从此傍墙北出。至西北角内角。从此傍墙东出。至东北角内角。从此傍墙南出。还至东南角内角。是为大界相。一周讫(三说亦有牒人者法亦应成也)。


若有俗家侵入寺腹或墙壍尖斜或寺多门竝須一一屈曲随地形唱若横墙隔碍者当須唱穿墙直过便得。


第四集僧者若标相狭自然宽者应尽自然界六十三步集若标相宽自然狭者亦尽标内集一则深防二僧祇有文若标内外有僧界者两不相妨不須集僧若有作法界者但令寺尼莫出自然界余自然界通结亦得。


第五辨欲者问曰结界何为不得受欲答曰具三义故不得受欲一结界是众同之本理宜急制二自然界弱不胜羯磨故僧祇云非羯磨地不得作僧事三令知界畔护夏护衣宿食別众等过。


第六作法者。


上座问僧集和合否答曰僧集和合又问云未受具戒者出答云已出又问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云结大界羯磨(上来问答众中知解者为之)。


大姉僧听。此住处比丘尼。唱四方大界相。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於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白如是。


大姉僧听。此住处比丘尼。唱四方大界相。僧今於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谁诸大姉忍。僧今於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於此四方相内。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大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三戒场者別有五节一竪标二立图三择非四唱结五解界。


第一竪标者若安戒场结者应竪三标第一重者戒场外一肘自然内畔安一标此是戒场相第二重标者戒场外次一肘自然外畔安一标此是大界内相第三重者大界外相周帀安标此是大界外相也若安石钉橛竝得作相先唱内标为首然後第二第三次第结之其大界墙基无比寺连者不问宽狭竝得作相若有寺墙相连或内安戒场者其二界墙基必須尺八已上方得为相故律云应留中间地恐两界涉也(义详极狭应留一肘计有尺八得标二相更阔弥善)。


第二立图者上来达法者无疑犹恐新学之徒未能晓会故略以画图冀补规路按图行事庶免矛盾耳。

 


 


今依此图便有三相若唱大界外相必須在外唱之周帀屈曲一如前说若在墙内唱者西南两面自然地边即与大界内相共合便不分彼此之异若无戒场者得从内唱大界内相东北二边有小墙者应傍小墙东南角外唱穿小墙西入还傍大界南墙内至西南角还傍大界内西墙直北穿小墙过然後屈曲唱之戒场外自然地东北两边即用小墙为自然空地西南两边即用一肘绳标外为自然地若大界内先无相者应竖标杙以绳连之当於戒场东南角离大界南墙尺八傍小墙基下钉一大杙直至西墙离西大墙内尺八地又钉一杙直北至小墙基下復钉一杙亦令远大墙一尺八寸仍以绳连此三标外为自然地其戒场相者东北两面即以小墙内畔为戒场相西南两边即用绳标久固不坏者人在自然地内不妨戒场内得成法事以识知界相故若破坏无者後客尼来不知界畔客可来去不定恐破僧法事若大界墙基阔二尺已上者唱此一肘自然地缩入大界墙内为稳审故以界是色法入实无妨计一肘自然地尺残有二寸便是界体足标两相上来所列聊寄一物作此界相未必如图至时称事任补兹处於戒场门亦应屈曲唱出恐文繁不述。


第三择非者若结二界应先结戒场後结大界五分亦然若先结大界当舍已更前结戒场後结大界母论云外处不结大界直结小界者亦不得受具。


第四唱结者若欲唱结各当界为之不得彼此遥作使自然界尼尽集戒场所令一旧住比丘尼起具修威仪立唱云(坐唱亦得)。


大姉僧听。我旧住比丘尼。今为僧唱戒场。四方小界相。从东南角内标。傍绳西下。至西南角内标。从此傍绳北下。至西北角内标。从此傍小墙东下。至东北角内标。从此南下。还至东南角内标。此是戒场相。一周讫(三说)。

 

上座问。僧集和合否。答云。已集和合。又问。未受具戒者出。答云。未受具戒者已出。又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曰。结戒场羯磨。


大姉僧听。此住处比丘尼。唱四方小界相。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内结戒场。白如是。


大姉僧听。此住处比丘尼。唱四方小界相。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内结戒场。谁诸大姉忍。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内。结戒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内。结戒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次结大界者有三重一唱内相二唱外相三唱竟总结先唱内相云。


大姉僧听。我旧住比丘尼。今为僧唱四方大界内相。从小墙东南角。穿小墙西出。傍大墙内。至西南角内角。从此傍大墙北下。穿小墙直过。至小墙西北角外角。从此傍小墙东下。至小墙东北角外角。从此傍小墙南下。还至小墙东南角外角。此是大界内相。一周讫(三说)。


次唱外相者应从寺院外墙东南角外角为始。


大姉僧听。我旧住比丘尼。今为僧唱四方大界相。从寺院外墙东南角外角。傍墙直至南门东颊外土楞。随屈曲西出。至门西颊外土楞。从此西下。至西南角外角。从此北下。至西北角外角。从此东下。至东北角外角。从此南下。还至东南角外角。此是大界外相。一周讫(三说)。


第三唱已总结云此为外相彼为内相此是大界内外相各三周讫唱已应告僧云已唱大界内外相竟众僧应作羯磨唱尼然後復座。


上座问僧集和合否。答云。僧集和合。又问。未受具戒者出。答云已出。又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云结大界羯磨。


大姉僧听。此住处比丘尼。唱四方大界相。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於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白如是。


大姉僧听。此住处比丘尼。唱四方大界相。僧今於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谁诸大姉忍。僧今於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於此四方相内。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大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五解界者先解无戒场大界法。


上座问。僧集和合否。答云僧集和合。又问未受具戒者出。答云已出。又问不来诸比丘尼说欲否。答云说欲讫。又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解大界羯磨(自下诸羯磨问缘皆須此四不繁重述准此可知出功德衣犍度文)。


大姉僧听。此住处比丘尼。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若僧时到僧忍听。今解界白如是。


大姉僧听。此住处比丘尼。同一住处。同一说戒。今解界谁说大姉忍。僧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有戒场先解大界後解戒场上座问答随事別称不同受戒一答得作众多羯磨次解戒场者正解戒场时还須在戒场内不得在大界遥解律无解文今准难事解界但翻结为解理通文顺。


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解戒场羯磨。


大姉僧听。僧集此处。解戒场。若僧时到僧忍听。今解戒场。白如是。


大姉僧听。僧集此处解戒场。谁诸大姉忍。僧集此处解戒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集此处解戒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此律治故伽蓝不失净地若疑应舍已更结见论云依相结已後失界相界亦不失小法灭尽经云劫火起时曾作伽蓝所不为火焚乃至金刚界为土台也假令恶心解界亦不失。

 

○集众篇第四


此篇大门有三一鸣穉二集僧三分齐。


第一鸣穉者五分初打三通後因他请方有长打付法藏经云长打意存济苦增一阿含经云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竝停又说二偈除五百亿劫生死之重罪降伏魔力冤除结尽无余露地击犍穉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玅响音尽当云集此既知如此维那将欲鸣穉先具威仪礼十方佛已至诚为物召集十方贤圣之意然後渐渐生槌令从微至着不得麤心大打惊动众心西传云时至应臂吒犍穉臂吒者此云打犍穉者此云所打之木或用檀桐木等彼无钟磬故多打木集人也五分布萨不时集妨行道佛言唱时至若打犍穉若打鼓吹螺使旧住沙弥净人不得多打应打三通在处多不得徧闻高处唱之犹不知集应更相语知集若无沙弥净人比丘亦得打(尼准同僧)十诵云居士请僧自於寺内鸣穉乃至白时至及送食女人亦自鸣穉此律若唱时到亦言沙弥白衣为之(今时诸寺僧尼立制不许沙弥白衣打钟此迷教甚矣)。


第二集僧者此有二种第一若作法界摄僧尽須界内集除说欲不犯第二若自然界则有二节一可分別聚落谓城外村坊边夷城邑人民稀尠可得分別随义立名也即准十诵於无僧坊聚落中初作僧坊未结界相随聚落界是僧坊界下文齐行来处此内不得別众此应是可分別聚落也此律聚落界取其院相二不可分別聚落者谓中华之处人民繁多不可分別随义立名也即准僧祇若城邑聚落界分不可知者用五肘弓七弓种一树齐七树相去使异众相见不犯別众各得成就此应是不可分別聚落也义准相通计七树六间总有六十三步(兰若道行水界此之三种希故不论)。


第三分齐者此总明僧有四种一四人僧者极少说戒舍堕者是二五人僧者谓极少边地受具自恣者是(若准僧祇舍堕亦入五人僧摄即类自恣亦然)三十人僧者谓极少中国受戒者是(准尼二众各十人也)四二十僧者谓极少忏僧残出罪者是(尼忏出罪僧尼各須二十同大僧也)义云前之四僧各据自行为言竝須清净如已犯小罪不应羯磨故若据众法则有二种若为说戒忏罪必須清净以有犯者不得说戒不得闻戒不得向犯者忏悔犯者不得受他忏悔若为受戒生善门者未必取体但使三根相净令前人起尊仰心便成受具故律云弟子虽知和尚犯重而不知向如是人边受戒不得亦开成受当知但取相净。

 

○足数篇第五


此篇大门有二一择众二简相。


第一择众者十诵云有十一人不足僧数谓睡眠比丘若闻白已睡者得成未白已前不足数乱语人愦閙人入定人瘂人聋人具二人狂人乱心人病坏心人树上比丘等竝不足数伽论云有三人不足数重病人边地人痴钝人等受戒自恣一切不成足数僧祇云有七人不足数谓和尚足十授戒不成若与欲人若隔障若半覆半露中间隔障若半覆半露伸手不相及露地不相及乃至行作羯磨坐则犯別住坐卧互乖亦尔义加醉尼亦不足数十诵白衣亦不足数婆论亦不足数(右件诸部及义加总有二十三人竝不足僧数也)此律有二十八人不足数谓为比丘作羯磨比丘尼及式叉沙弥沙弥尼十三难三举已摈应摈等此二十二人由非类故不足別住戒场上神足在空隐没离见闻处此等五人虽是同类由与僧居相中是乖故不足数为羯磨人由为僧量故不足数和尚一人不足受戒羯磨为他所量故诃责摈出依止遮不至白衣家等四人得应一切羯磨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等三人及十诵中行本日治竟行摩那埵竟合有五人不足前摩那埵等三种羯磨得应余法事用义云十三难等若未自言已前同僧法事竝得成就若虽自言当作法时无人知者亦成僧事由相不违辨得前事故此律云不得以天眼观他净秽应以肉眼看也十诵云若犯重人贼诈作比丘本白衣时破戒人等若言过後羯磨不成若不言者一切法成乃至亦不听天眼看他持犯义云自言者要告前人云我犯淫盗等令前人了了知解方为自言若虽不自言然众竝知是犯重十三难人等举国知闻众人共悉此等诸人不待自言亦不足数假令同界不唤无过若尔何故律云竝要自言又不应以天眼观他净秽耶答律要自言者据不知者论今既知犯岂待自言又不许天眼观应以肉眼看我还以肉眼看不用天眼观何为得足数故婆论云犯重比丘众僧知犯不須自言及以现前直尔灭摈驱出义云若审知有此犯重人其人凶恶不可拣出秉法之人若在露地作法必令众僧肩膝相拄周帀而坐不得间隔好人单行而坐伸手之外便成別众若行此法宜可密为不得向说前人若知反成碍法若在堂内覆障处作法者虽好恶相参法成无过今时末法犯者极多恐法难辨故別标记。


第二简相者夫论众法但取外净不论内染但令相顺心违便成法事故律云见如法羯磨而心不同得成如法准此取相不论心非若欲秉法问和待答人坐竟然後为之为济被治许立得成若乞受戒忏悔等坐乞弥善虽无正文义准应得唯有二人立秉得成一威仪师为僧所使不得辄坐二半月说戒众大难闻开立说戒自余一切竝須坐秉也如律云为众大开作转轮高座说戒未必立说得成旧开立说戒者良恐不成若依此说但开威仪师一人得立秉法余者不成五分云病人背羯磨佛言犯別众(今时僧尼不闲戒律徒众既大多有後生威仪不正背羯磨师非也)。

 

○受欲篇第六


此篇大门有二一欲缘二说法。


第一欲缘者义云若有犯戒非法缘等以事非故不合与欲故律云若为佛法僧塔看病病人等是正缘开也今时尼众轻慢说戒不敬羯磨闻道众集作法则生怠惰心受戏论造作非法则身轻奋勇致令说欲者多众集者少又无病称病不欲言欲不净言净令他传妄对众而说随僧多少一一尼边皆获三提所传之人知而妄告亦得三罪问无病既不合说欲得成法事否答成前人自有妄语之罪。


第二说法者此律正说欲文不牒其事今时着者乃是古人所加不安无失。


大姉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如法僧事。与欲清净(此自说法一说便得)。


次明转欲兼他法谓受他欲已自有缘事不得往者須转与他佛云开之问得几度转答依母论得七反转。


大姉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受某甲比丘尼欲清净。彼及我身。如法僧事。与欲清净(一说)。


问欲与清净同异云何答欲应羯磨清净应说戒若说戒之时二俱須牒此律若重病人不能广说者听若言我说欲若言与我说欲若言为我说欲若现身相等竝成欲(反上不成)问余说可解若为现相答五分云病人不能口说听现身相与清净欲若举手举指摇头乃至举眼得名清净 对众法。


大姉僧听。某甲比丘尼。我受彼欲清净。彼如法僧事。与欲清净(一说)。


若受他欲已不得住者对僧说云。


大姉僧听。我某甲比丘尼。彼某甲比丘尼。我受彼欲清净。彼及我身。如法僧事。与欲清净(一说)。


若自有缘说付僧者。


大姉僧听。我某甲比丘尼。如法僧事。与欲清净(一说)。


问对僧说欲音声閙乱一时总说者得成以否答若有难逼定应得成除此良恐非法不成故五分僧祇令至僧中称名字说若不如是一一不成问欲人多坐人少得成法否答此律不了余部恐不成故僧祇云与欲人若多作布萨得越毗尼罪五分云听多人集持欲人来少问睡眠忘误不说者得成否答此律受欲人若睡眠入定忘误不说皆成若故不说法成得罪问与欲已前事讫不来犯別众否答不犯以我情和至僧不关欲缘事也。

 

○十戒篇第七


此篇大门有十一释名二出家三受戒四受衣五说净六舍堕七说戒八安居九受日十自恣。


第一释名者耶舍传云沙弥者注云劳之小者以修道劳也又翻为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万物也又创入佛法俗情犹存故須息恶行慈也。


第二出家者僧祇云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离六百六千六十岁三途苦本缘经云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五百问事云父母王法不听盗度犯重见论云求度不得欲烧寺者听不白父母得度出家此律不白父母私度巧师儿出家佛言自今已去若度出家者应作单白和僧使知为成问答无过失立出家者眼见耳不闻处作形同单白和僧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作形同单白羯磨。


大姉僧听。是某甲从比丘尼某甲。求剃髮。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从比丘尼某甲剃髮。白如是(若不和白房房语知亦得)。


次请和尚云。


大姉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姉。为和尚。愿大姉为我作和尚。我依大姉故。得剃髮出家。慈愍故(三说)。


次请阿闍棃云。


大姉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姉。为阿闍棃。愿大姉为我作阿闍棃。我依大姉故。得剃髮出家。慈愍故(三说)。


二师竝答言好。


婆论云若先请和尚受十戒时和尚不现前亦得十戒若闻知死受戒不得若不闻死受戒得成闍棃应同清净士度人经云於落髮处香汤洒地周围七尺内四角悬旛安一小座拟出家者坐復施二胜座拟二师坐欲出家者着本俗服拜辞父母尊亲讫口说偈云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说偈已脱去俗服也)见论云应以香汤洗浴除白衣气度人经云仍着出家衣止得着泥洹僧及僧祇支未得着安陀会入道场时应来至和尚前长跪和尚应生儿想不得生恶贱心弟子於师应生父想和尚为种种说法诫其心已来向闍棃前坐善见云以香水灌顶赞云善哉大丈夫能了世无常舍俗趣泥洹希有难思议敬礼十方佛竟说偈云归依大世尊能度三有苦亦愿诸众生普入无为乐(然後闍梨为剃髮)度人经云为剃髮时傍人为诵出家呗云毀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弃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与剃髮时当顶留三五周罗髮来至和尚前长跪和尚问言今为汝除去顶髮许否答云好然後和尚为着袈裟当正着袈裟时善见论说偈云大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披奉如戒行广度诸众生度人经云礼佛讫行道三帀诵自庆偈云遇哉值佛者何人谁不喜福愿与时会我今获法利又礼大众及二师己在下行坐受六亲拜贺出家离俗竟心怀欢喜父母诸亲皆为作礼悦其道意应中前剃髮最好母论云髮剃着袈裟已然後受三归五戒等。


第三受戒者先集僧已受戒人着见处离闻已作法同单白令僧知其得法问僧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作法同单白羯磨。


大姉僧听。是某甲。从比丘尼某甲出家。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从比丘尼某甲出家。白如是。


五分十诵先受五戒然後受十戒(傥不受五戒直受十戒亦得众僧得小罪也)善见云当令礼僧足往阿闍棃所礼已长跪合掌教云汝当随我语授汝三归答云尔义云文中不言在僧前受计理別处为受应得然欲生行者善心当对僧受最好亦須问其遮难以有难者不得受戒问难之缘大同下具戒中说。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今随佛出家。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我今随佛出家已。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既受戒已应为说戒相。


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尼戒能持否(答能)。


尽形寿不偷盗是沙弥尼戒能持否(答能)。


尽形寿不淫是沙弥尼戒能持否(答能)。


尽形寿不妄语是沙弥尼戒能持否(答能)。


尽形寿不饮酒是沙弥尼戒能持否(答能)。


尽形寿不着华鬘香油涂身是沙弥尼戒能持否(答能)。


尽形寿不歌舞倡伎故往观听是沙弥尼戒能持否(答能)。


尽形寿不高广大牀上坐是沙弥尼戒能持否(答能)。


尽形寿不非时食是沙弥尼戒能持否(答能)。


尽形寿不捉生像金银宝物是沙弥尼戒能持否(答能)。


告云。


是沙弥尼十戒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答能)。


既知戒相已应为说出家功德高於須弥深於巨海傍若无边广於虗空又为说六念等法大同僧尼由制通沙弥尼至第三念时云。


我今年若干岁。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受得沙弥尼十戒。


此律当以生年为次第若生年等者应以出家年为次第二俱須知余所未知当问和尚闍梨。


第四受衣盋者由随道要务竝加持故法衣被身以遮外也应器资食以充内也内外不持皆结其犯僧祇五众衣盋恒常随身违者出界结罪婆论云沙弥尼受十戒已应具上下二衣一当郁多罗僧二当安陀会(财体色法同下篇说)手执上衣随对一大尼式叉沙弥尼前皆得说云。


大姉一心念。我沙弥尼某甲。此缦郁多罗僧应量作。今受持(三说下衣准说)。


大姉一心念。我沙弥尼某甲。此缦郁多罗僧。先受持今舍(一说下衣准说)受盋云。


大姉一心念。我沙弥尼某甲。此盋多罗应量器。今受持(三说舍文反前可解)。


第五说净者若得长衣盋药竝同下尼法唯改罪名为別竝号吉罗。


第六明舍堕通界内外得以无別众过若犯五篇同名吉罗初篇四重应当灭摈自下四篇忏净依本。


第七说戒者通別有二通如尼说別则不同沙弥尼等半月亦合別集一处说戒为末世行希故略而不述若具说者反成蚩弄徒盈卷轴傥有不羣冀详钞也爱道尼经云应为沙弥尼等说五德十数名福田为良为美依之得福尽可成佛云何为五一者发心离俗怀佩道故二者毀其形好应法服故三者委弃身命导崇道故四者永割亲爱无适莫故五者志求大乘为度人故尔时世尊为说偈言毀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弃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五德超世务名曰最福田供养获永安其福第一尊(此偈出福田经)僧祇十数云一者一切众生皆依食故(为破自饿外道)二者名色(为破自然外道)三者痛痒想(为破执梵天为因外道)四者四谛(为破无因果外道)五者五阴(为破神我外道)六者六入(为破识外道)七者七觉意(为破不修外道)八者八正道(为破邪因外道)九者九众生居(为破色无色天计涅槃外道)十者十一切入(为破色空外道) 式叉尼对首说戒大姉一心念。十方众僧说戒日。式叉摩那某甲清净(三准沙弥尼说说)。


第八安居者十诵制五众安居受日此律游行戒中三众竝结有罪(坐夏法则如下文说)。


第九受日者准尼七日法说不尔直白当众大尼式叉尼沙弥等出界亦得。


第十自恣者通行尼自恣已五德尼唤式叉尼沙弥尼来入僧中五德尼对前受自恣。


大姉一心念。今众僧自恣日。我式叉摩那亦自恣。若有见闻疑罪。大姉长老哀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三说沙弥尼准说可知)。


若別自恣则不須此对首自恣云。


大姉一心念。今是众僧自恣日。我式叉摩那尼某甲清净(三说)。


沙弥尼类说可知不清净者发露忏已自恣母论云沙弥等常逐二师读诵经一切僧中所有作者皆不得违婆论云沙弥尼等不为三宝利益缘掘地者犯罪此律大尼戒後结突吉罗五分云若罚沙弥尼先语其师师亦不应作非法助沙弥尼若治罚应作种种苦使扫地除粪摙石治阶道等若不为和尚阿闍棃及余人作使应语如法供给和尚众僧作使次第应作不应遮不与僧中利养此是施主物应与此律次第与房舍卧具若不爱护不应与若利养随次与自余法用具如五部律三千威仪说但不得说罪体轻重师僧指事教持不犯师僧不教竝结有罪不取师语亦结有犯。

 

○学戒篇第八


此篇大门有五一翻名二乞戒三秉法四六法五行法。


第一翻名者式叉义翻为学摩那为法故名为学法尼也。


第二乞戒者此律云听十八童女二岁学戒当如是与沙弥尼应诣僧中具修威仪作如是乞云。


大姉僧听。我沙弥尼某甲。今从众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愿僧与我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慈愍故(三说)。


第三秉法者沙弥尼应离闻着见处已尼众中当作羯磨和僧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云受二岁学戒羯磨。


大姉僧听。彼沙弥尼某甲。今从众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


大姉僧听。彼沙弥尼某甲。今从众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僧今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谁诸大姉忍。僧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四六法者此律云次当唤来入众为说六法名字某甲谛听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六法不得犯。


一不得淫欲法若式叉摩那行淫欲法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与染心男子身相触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答能)。


二不得偷盗乃至艹叶若式叉摩那取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若教人斫若埋坏色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取减五钱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答能)。


三不得故断人命乃至蚁子若式叉摩那故自手断人命求刀授与人教死赞死若非药堕胎厌祷呪术自作教人作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断畜生不能变化命者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答能)。


四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式叉摩那不真实非己有自称言我得上人法得禅解脱得三昧正受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言天来龙来鬼来供养我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於众中故作妄语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答能)。


五不得非时食若式叉摩那非时食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答能)。


六不得饮酒若式叉摩那饮酒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答能)。


第五行法者式叉摩那具学三法一学根本谓前四重是二学法谓染心男子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此是六法体三学行法谓一切大尼戒行竝須具学若於学法中犯者更与二年羯磨犯根本灭摈犯余行但名缺行於教不制直令改悔若满二年已犯学法者更与二年此律式叉摩那一切大尼戒法应学除自手取食无沙弥尼者不犯得授食与他僧祇云式叉尼应学十八法一在大尼下沙弥上坐二式叉尼不净食大尼净大尼不净食式叉尼亦不净三大尼得与式叉尼二宿式叉尼得与沙弥尼二宿四式叉尼得与大尼授食除火净五生种取金银自从沙弥尼受食五大尼不得为说七聚罪名六得语云不淫杀妄语如是等忆持七式叉尼布萨日八至自恣日入僧中长跪合掌云。


阿闍棃耶僧我某甲清净僧忆持。


三说已而去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谓後四波罗夷犯者更从始学第十三十七僧残已下若犯一一作吉罗悔余如彼说(此十七僧残等作六句通十二为十八句)。


问受法为对面遥授耶答诸部不同今依四分令此沙弥尼入众从僧三乞已应往离闻处着见处已比丘尼为羯磨授准此四分遥者得若依十诵入众对面为授乃诸部不同弗可互用当部自行不得舍此就彼问学戒不满二年得戒否答不得何意得知如持六法垂满二年随缺一戒更与二年故知不得又僧祇云若尼受学不满与受具得提学戒要满二岁十诵云六法者练心地试看大戒受缘二年者练身也试知有胎无胎故临受对众问云二岁学六法否五分等羯磨文中皆言二岁学戒满义云今时多有无识之人公然许他不满便与授具若不满得戒何故僧祇十五律等皆结师罪又五分等皆羯磨文中言满今时师众俱知不满辄违圣教妄言道满便事不应法法岂得成若勒年满定知得戒若凡情妄授傥不得戒岂非误他一生虗过罪资累劫既非难逼有何忽迫强违圣意抑令早受或有妄引文解言不受十戒尚自得成准此不满二岁何容不许今解不同彼是开通律有诚文此是制法圣教便禁开制不同何得相准六法是制不得不行十戒开法逆顺无违斯则开制矛盾陞沈有隔非直妄判之过偏显无知亦乃冐授之失殃及自他耳此律云不知得戒相造非法与学制法若已曾嫁者年十岁已上与二岁学不須十八也问何意小年曾嫁便与六法耶答婆论云年十二者得受具戒为夫家所使经忍众苦加厌本事意志成就僧祇亦然义云式叉尼不得与大尼为伴以戒未满故自不得与沙弥为伴以非同类故若一大尼兼一式叉尼若二式叉尼兼一沙弥尼得共为伴余人不合沙弥尼杂戒文云不得共优婆夷相看形体大笑又不得僻处倮形自弄身体亦不得照镜摩面画眉受经时当与长老尼共行去座六尺长跪问义时当识句逗师若诃责即自悔过不得覆藏不得自理不得恶眼视师等。

 

○畜众篇第九


此篇大门有二一畜意二制乞。


第一畜意者此律云尼十二岁欲度人受具足戒者应白二羯磨请僧听许已然後得度否者犯提若受他依止式叉尼等犯吉罗若和尚尼无德僧止其度人舍畜众羯磨若得羯磨已一年中得一大尼一六法尼一沙弥尼一依止人更不得多隔一年已更欲度者还如前法与衣食及法更不須重与羯磨。


第二制乞者其度沙弥尼式叉尼大尼戒竝須乞以年年度弟子犯罪故舍畜众法等乞比丘尼度尼应具修威仪礼僧足长跪合掌乞云。


大姉僧听。我比丘尼某甲。今求众僧乞度人受具足戒。愿僧听我度人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说)。


僧作法时。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云与畜众羯磨。


大姉僧听。此比丘尼某甲。今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尼某甲。授人具足戒。白如是。


大姉僧听。此比丘尼某甲。今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僧今与比丘尼某甲。授人具足戒。谁诸大姉忍。僧与比丘尼某甲。授人具足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比丘尼某甲。授人具足戒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受依止阿闍黎等准理亦合乞畜众羯磨竝同前说)。


四分律比丘尼钞卷上之上

 
 
四分比丘尼钞PDF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四分比丘尼钞科 下一篇式叉摩那尼戒本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