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TOP

华严经疏科文(三)
2013-09-29 12:18:37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2062次 评论:0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三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排定


[○/(○*○)]二毗卢遮那品第六文分(四)
初来意(毘卢)
二释名(二释)
三宗趣(三宗)
四释文(三)
初总明本事之时(尔时)
二別显本事之处(三)
初总明刹海(有世)
二別明一刹(此世)
三的指一方(三)
初总明感应之处(三)
初正明香海(诸佛)
二海出华山(其海)
三山顶之林(於其)
二別彰能感居人(三)
初标主伴二城(诸佛)
二释主城(二)
初显处严(清净)
二彰人胜(此大)
三释伴城(二)
初显城名居类(其城)
二辨围绕庄严(此一)
三別彰道场严事(二)
初辨道场严(诸佛)
二莲华香海(其道)
三別显时中本事(二)
初总举劫中多佛(诸佛)
二別彰本事(四)
初逢一切功德山須弥胜云佛(六)
初总标佛号(其第)
二先瑞熟机(二)
初现瑞熟机(三)
初标现时(诸佛)
二显瑞相(此摩)
三结瑞意(现如)
二覩瑞机熟(其世)
三正显佛兴(二)
初一处道成(二)
初总明出现(尔时)
二別显胜德(其身)
二结通广徧(如於)
四毫光警召(五)
初放光处(尔时)
二主光名(其光)
三眷属数(十佛)
四照分齐(充满)
五光胜益(二)
初別释(若有)
二结释(此约)
五当机云集(二)
初通显诸王云集致敬(时一)
二別显诸王云集仪式(二)
初广明喜见(六)
初标名辨统(诸佛)
二总辨眷属(二)
初夺破(夫人)
二纵成(或约)
三威光得益(二)
初举因总标(尔时)
二列益名体(何谓)
四偈赞如来(二)
初说偈之由(尔时)
二正陈偈赞(三)
初二偈示佛出现(世尊)
二五偈令观佛德(汝观)
三三偈引例劝归(观诸)
五父王宣告(二)
初宣告所由(诸佛)
二正以偈告(三)
初三集众劝观(汝应)
二七偈勅令辨供(一切)
三一偈賷供供佛(一切)
六俱行诣佛(尔时)
二略列诸王(復有)
六广显法门(五)
初佛转法轮(时彼)
二威光获益(二)
初总(是时)
二別(所谓)
三以偈赞述(二)
初说偈之因(尔时)
二正说偈(三)
初一标益体用(我闻)
二八显益所见(二)
初七见因(一切)
二一见果(我观)
三一发愿思齐(我当)
四传化众生(三)
初明自悟(诸佛)
二明悟他(为一)
三利他益(令如)
五佛加赞励(四)
初三赞发心得法大果当成(尔时)
二四对劣显胜进者圆德(非诸)
三二外加内智决证无疑(三世)
四二举一例余行者即得(大光)
二波罗蜜善眼庄严佛○
三最胜功德海佛○
四名称普闻莲华眼幢佛○
○二波罗蜜善眼庄严佛(二)
初结前生後(诸佛)
二正显佛兴(五)
初灭後佛兴(彼佛)
二覩相获益(二)
初覩相(尔时)
二获益(二)
初列(二)
初別释念佛门(二)
初通释(即得)
二牒释(二)
初牒经略释(无边)
二別示其相(三)
初定见多佛(然略)
二佛有多德(二一)
三无边胜德(三)
初总明(三无)
二徵释(何者)
三结歎(障无)
二通释余九门(即得)
五三结(如是)
三赞德劝诣(二)
初说偈(三)
初一偈歎希庆遇(尔时)
二七偈歎佛胜德(三)
初三身业(佛身)
二三语业(一一)
三一意业(佛神)
三二偈劝众同归(汝等)
二偈益(诸佛)
四眷属同归(时大)
五闻经悟入(三)
初佛与说经(其佛)
二当机获益(二)
初配十地十度(彼诸)
二随事立名(二者)
三如来赞述(二)
初六赞其已具胜德(时彼)
二四行齐佛因当如佛证(汝已)
○三最胜功德海佛(六)
初如来出时(诸佛)
二正明现世(彼摩)
三威光住供(时大)
四佛为说经(时彼)
五威光得益(尔时)
六如来记莂(四)
初四偈显其具菩提心(时彼)
二四偈上入佛境(汝能)
三一偈示其果相(如汝)
四二偈赞现能利他(今此)
○四名称普闻莲华眼幢佛(四)
初佛出人中(诸佛)
二天王就供(二)
初明菩萨行进报处天宫(是时)
二明知佛可归持华往供(共诸)
三如来说经(时彼)
四得益还归(时天)
[○/(○*○)]如来名号品第七辨身名差別(五)
初来意(三)
初分来(如来)
二会来(二会)
三品来(三品)
二释名(三)
初释分名(二释)
二释会名(二会)
三释品名(三品)
三宗趣(三)
初分宗(三宗)
二会宗(二)
初约科经以明宗趣(二)
初远望(二会)
二近望(近望)
二约別利以明宗趣(三)
初随品长分科(若依)
二前後钩鎻科(故此)
三復依四分科(亦是)
三品宗(三品)
四问答(三)
初第一重(二)
初问(第四)
二答(答通)
二第二重(二)
初问(问前)
二答(答凡)
三第三重(二)
初问(问何)
二答(五)
初正答所以(以未)
二蹑迹生难(若尔)
三以义释通(然说)
四出其所以(第九)
五结其深玄(是知)
五释文(三)
初序分(三)
初标主时处(尔时)
二別显三事(三)
初別显说时(始成)
二別显说处(於普)
三別显主德(二)
初总(妙悟)
二引(別中)
三辅翼圆满(二)
初标数拣定(与十)
二歎其胜德(普善)
二请分(二)
初举人标念(时诸)
二正显问端(二)
初对前辨异(若世)
二科判经文(三)
初总科有三(若唯)
二辨三次第(是则)
三分二释文(二)
初有十句直尔疑问(二)
初总显请意(今取)
二別列所疑(开示)
二四十句引例请问(三)
初十句标彼说意明其有悲分(三)
初行愿俱起释(如十)
二悲智双流释(三)
初明菩萨即悲智(又成)
二双流所为(具此)
三佛种不断(四)
初三正释不断(佛种)
二覆成上义(云何)
三显三德益(智成)
四结属有本(所陈)
三二利齐运释(二)
初总(又释)
二別(二)
初双明二利(云何)
二別明利他(四)
初正离二障(云何)
二出离障因(以何)
三出二障相(此烦)
四从後倒收结归(二障)
二三十句举彼所说显其有智(二)
初十句问因(二)
初通释九句(五)
初正立脱忍(说诸)
二出其所以(又以)
三引教证成(故仁)
四以理证成(有义)
五结成配属(由斯)
二別释顶问(二)
初叙昔说(三)
初依梵网经疏(三)
初正叙昔义(十顶)
二以理纵成(理亦)
三以文夺破(但彼)
二第二说(二)
初叙昔(有云)
二难破(彼问)
三第三说(二)
初立(四)
初正立(有云)
二引证(又佛)
三遮难(但举)
四释成(此为)
二破(二)
初纵立(然復)
二夺破(但标)
二申今意(二)
初以十忍答(七)
初将十忍答(今谓)
二会释二名(言十)
三引文为证(故十)
四引例成立(亦犹)
五反以释成(不尔)
六释无十难(设欲)
七明阙信问(十信)
二通以四品答(若将)
二二十句问果(二)
初十内德成满(及说)
二十体相显着(如来)
三末後一句结以正请(愿佛)
三说分○
○三说分(二)
初通辨六会答前所由(尔时)
二別则此品答前所以(二)
初如来现相答(二)
初佛现神通(二)
初释随类义(二別)
初正明三义(二別)
二出现形之相(二)
初疑十信(谓若)
二疑十住(若疑)
二结示通局(故知)
二众海云集(二)
初对问辨答(二)
初正释(现神)
二通难(文虽)
二科判释文(三)
初总科文义(十方)
二別解远近(三)
初正释(去此)
二通难(为有)
三约观心解(又随)
三依科正释(三)
初正释十方(今初)
二六相圆融(又十)
三结释劝修(以前)
二文殊言说答(四)
初歎众希奇(五)
初释文殊说意(三)
初牒问(尔时)
二正释(前众)
三总结(影响)
二释不请告所以(何不)
三释不入定所以(何不)
四释无加所以(何故)
五释歎众所以(歎众)
二牒问总歎(诸佛)
三徵歎总释(何以)
四广显难思(二)
初总显多端(诸佛)
二随门別显(二)
总通辨三品答前所由(诸佛)
二別明此品立名所以(二)
初正辨立名所由(二)
初正明立理(二)
初双标(今初)
二辨立名(若就)
二以义统收(虽復)
二依文正释(四)
初娑婆之内自有百亿(三)
初此之四洲(文中)
二四洲之隣十界(二)
初正辨十方十(诸佛)
二问答料拣(二)
初问(问余)
二答(三)
初正释(答此)
二类显(因此)
三该通(若通)
三总结娑婆(诸佛)
二娑婆隣近即百亿之外(诸佛)
三类通一切谓尽十方(诸佛)
四释世界差別之由(如世)
[○/(○*○)]四圣谛品第八辨言教周徧(五)
初来意(三)
初对问辨来(四圣)
二约义辨次(既知)
三辨义相不同(上名)
二释名(二)
初正释名(二)
初得名(二)
初解圣(二释)
二解谛(三)
初双标二义(谛有)
二双释二义(言谛)
三引证二义(故瑜)
二释名(四谓)
二出体相(二)
初辨性相(四)
初生灭四谛(三)
初正明(性相)
二结属(此约)
三引证(智论)
二无生四谛(三)
初引经证明(涅槃)
二以义释经(谓逮)
三以经证成(又涅)
三无量四谛(三)
初牒上立理(又二)
二引文证成(故大)
三会今经文(然此)
四无作四谛(三)
初总明(又究)
二別示四相(今了)
三束归一谛(若苦)
二属经结示(故斯)
三宗趣(三宗)
四解妨(二)
初问(四解)
二答(二)
初四谛包含答(答以)
二将权显实答(又为)
五释文(二)
初标告(尔时)
二正释(四)
初娑婆四谛(二)
初別列谛名(四)
初苦圣谛(诸佛)
二集圣谛(诸佛)
三灭圣谛(诸佛)
四道圣谛(诸佛)
二结数辨意(诸佛)
二邻次十界(十)
初密训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诸佛子)
二集(诸佛子)
三灭(诸佛子)
四道(诸佛子)
二结(诸佛子)
二最胜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诸佛子)
二集(诸佛子)
三灭(诸佛子)
四道(诸佛子)
二结(诸佛子)
三离垢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诸佛子)
二集(诸佛子)
三灭(诸佛子)
四道(诸佛子)
二结(诸佛子)
四丰〔益〕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诸佛子)
二集(诸佛子)
三灭(诸佛子)
四道(诸佛子)
二结(诸佛子)
五摄取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诸佛子)
二集(诸佛子)
三灭(诸佛子)
四道(诸佛子)
二结(诸佛子)
六饶益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诸佛子)
二集(诸佛子)
三灭(诸佛子)
四道(诸佛子)
二结(诸佛子)
七鲜少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诸佛子)
二集(诸佛子)
三灭(诸佛子)
四道(诸佛子)
二结(诸佛子)
八欢喜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诸佛子)
二集(诸佛子)
三灭(诸佛子)
四道(诸佛子)
二结(诸佛子)
九关钥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诸佛子)
二集(诸佛子)
三灭(诸佛子)
四道(诸佛子)
二结(诸佛子)
十振音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诸佛子)
二集(诸佛子)
三灭(诸佛子)
四道(诸佛子)
二结(诸佛子)
三类通一切(二)
初举娑婆以类东方(诸佛)
二举东方以类余九(如东)
四主伴无穷(二)
初举此例彼(诸佛)
二以彼例此(彼一)
[○/(○*○)]光明觉品第九光轮穷照分(五)
初来意(十)
初为答前所依果问(光明)
二为广名号总标多端(二为)
三即说十信之体性故(三者)
四为显实徧故(四显)
五现验故(五现)
六显总徧故(六显)
七显圆徧故(七显)
八与下经为例故(八与)
九示前神通相故(九示)
十为显理事无碍令舍执从法(十为)
二释名(二)
初得名(二)
初开(二)
初正有三重义含四对(第二)
二別示四对之相(如来)
二合(六)
初合二境(二合)
二合二光(身智)
三合二觉(知悟)
四合能所(又此)
五总融上三(此三)
六结成名品(虽平)
二释名(若从)
三宗趣(第三)
四解疑妨(三)
初具疑难(二)
初问(第四)
二答(二)
初指前决疑(答是)
二为其解释(但前)
二唯难不疑(次有)
三唯疑不难(又疑)
五释文(二)
初如来放光(尔时)
二光至分齐(二)
初通料拣(三)
初光照节数(照此)
二料拣非异(然非)
三正显所以(三)
初明一光顿照(唯一)
二通难(随机)
三拣滥(在佛)
二別释文(三)
初五答菩提(五)
初总显菩提超情(二)
初长行(二)
初照本界染净等事(三)
初标其分齐(二)
初总以论显(十段)
二例同余文(长阿)
二別显所照(三)
初现人中(三)
初正明(百亿)
二引证(故唐)
三会释(又依)
二现八相(百亿)
三现诸天(百亿)
三类结明显(其中)
二现自法普徧之相(二)
初现自本会(如此)
二现新集众(四)
初总显(悉以)
二列名(其各)
三刹名(是诸)
四佛名(此诸)
二偈颂(二)
初彰说人(三)
初约文(尔时)
二约义(二一)
三约表(三约)
二正显偈颂(二)
初一反显(若有)
二九顺释(四)
初六偈观佛(若有)
二一偈趣求(若於)
三一偈观生(众生)
四一偈了法(一中)
二通显菩提因果(二)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覩(尔时)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三)
初一偈菩提因(尔时)
二五偈菩提果用(普见)
三四偈令物思齐(不坏)
三显八相菩提(二)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覩(尔时)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二)
初一偈标德充满(尔时)
二九偈別广调生(或有)
四显菩提体性(二)
初长行(尔时)
二偈颂(三)
初一偈为菩提体(尔时)
二四偈三德内圆(四)
初歎菩提永绝二我(我性)
二显解脱般若(解脱)
三歎超绝三科(佛非)
四歎超离根境(其性)
三五偈即体悲用(体性)
五显菩提之因(二)
初长行(尔时)
二偈颂(五)
初一偈大悲下救业(尔时)
二四偈修智上攀业(意常)
三二偈明内照业(观身)
四一偈明等观业(等观)
五三偈明大用业(悉举)
二一答威德○
三四答法性○
○二一答威德(二)
初长行(尔时)
二偈颂(二)
初五法身(二)
初一偈拣迷(尔时)
二四偈示悟(如来)
二五智身(二)
初一偈知解脱智(身心)
二四偈大用自在智(意净)
○三四答法性(四)
初总显内外包摄德(二)
初长行(尔时)
二偈颂(二)
初五偈歎佛法难思(三)
初三偈直就佛明(尔时)
二一偈对机以辨(若有)
三一偈纣法以明(一切)
二五偈示明入方便(於法)
二方便干能德(二)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覩(尔时)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尔时)
三大悲救摄德(二)
初长行(尔时)
二偈颂(三)
初一偈总标行满普化(尔时)
二八偈別显化类不同(众生)
三一偈总结悲智周徧(闻法)
四因果圆徧德(二)
初长行(二)
初明世界数量(尔时)
二明彼诸界所有皆现(其中)
二偈颂(二)
初四偈示佛因果徧说(三)
初因果圆满(尔时)
二大用外彰(十方)
三对因辨果(为利)
二六偈劝物顺行(四)
初一偈求法行(十方)
二一偈说法行(普往)
三一偈听法行(如来)
四三偈破相(二)
初正明(不见)
二转释(後二)
[○/(○*○)]菩萨问明品第十分(四)
初来意(二)
初标(菩萨)
二释(二)
初释通(二)
初明尽一分来意(通谓)
二明三品来意(二)
初依古德信住合明(生解)
二辨疏意別明答信(又正)
二释別(後別)
二释名(二)
初得名(二)
初总释(二释)
二別释(三)
初约论通(二)
初显理为明(二)
初释问(然问)
二释答(答亦)
二破暗为明(明亦)
二约宾主(又长)
三约理法(又明)
二释名(虽诸)
三宗趣(二)
初通(三宗)
二別(二別)
四释文(二)
初总释(四释)
二释別(二)
初问答显理(三)
初约十甚深(二)
初列十名(前中)
二明次第(此十)
二示其別释(二)
初配十信(二)
初配释(又此)
二通妨(以是)
二配信德(又亦)
三正释本文(十)
初缘起甚深(二)
初问(二)
初彰问答主(尔时)
二正显问端(五)
初问所为(二)
初拂异见(二正)
二显深理(二)
初正明(二显)
二引证(起信)
二述问意(三)
初正述前难(二述)
二释业不知心已下经文(二)
初出其伏难(设彼)
二举经通释(为遮)
三结成本难(二)
初出所以(既离)
二方正结(心性)
三拣定所问(三)
初正拣(三拣)
二遮救(亦不)
三结成(文殊)
四会相违(二)
初叙所违(四会)
二为会通(二)
初会法相宗(答瑜)
二申法性宗(三)
初正释(楞伽)
二引证(二)
初引二经(故密)
二引三论(二)
初正引起信(又起)
二双引二论(二)
初标举经偈(又如)
二引二论释(二)
初法相宗(摄论)
二法性宗(宝性)
三结成(二)
初正结(以此)
二引证(又唯)
五释本文分(三)
初立宗按定(佛子)
二设相违难(二)
初总显相违(云何)
二別示相违(所谓)
三结成前难(二)
初总显大意(二)
初依古德难(第三)
二结成前难(三)
初直问所以(二直)
二怀疑重难(二怀)
三结相违难(三作)
二正释本文(二)
初通(五)
初就先业因约能所依难(二)
初约本识(业不)
二约六识(二约)
二约得果报时难能所受(受不)
三约名言因就能所依难(心不)
四约因缘就亲疎相假难(因不)
五约境智相对相见虚无难(智不)
二別(四)
初结善趣恶趣(二別)
二结受生同异(二復)
三结苦乐妍丑(三復)
四结诸根满缺(四復)
二答(二)
初偈赞问许说(时觉)
二十偈正答(二)
初五答前不相知义(二)
初一法说(三)
初总显偈意(诸法)
二別示义理(三)
初以因明立量示(即此)
二以缘起相由示(若以)
三结示缘起深旨(是故)
三委释经文(言诸)
二四喻况(二)
初通释不相知(四)
初依水有流注(四)
初释喻(三)
初就能依(六)
初标章(譬如)
二示不相知相(然此)
三结示正理(是则)
四引论证成(肇公)
五別释前後(然上)
六拣定不相知理(小乘)
二依所依(二依)
三唯所一(三唯)
二释法(三)
初总(二法)
二別(初中)
三结(正由)
三对问会通(此上)
四傍显水义(何故)
二依火有起灭(三)
初別示相(三)
初唯能依(二)
初喻(亦如)
二合(妄法)
二依所依(二)
初喻(二依)
二合(妄法)
三唯所依(三唯)
二总结示(是则)
三对问会通(上三)
三依风有动作(三)
初标(又如)
二释(三)
初唯能依(一唯)
二依所依(二依)
三唯所依(三唯)
三结(是故)
四依地有任持(三)
初标(又如)
二释(三)
初唯能依(二)
初约自类(二)
初喻(初北)
二法(是故)
二约异类(二)
初喻(二约)
二法(是故)
二依所依(二依)
三唯所依(三唯)
三结(余义)
二別对兼通前设难(四)
初水(第二)
二火(二火)
三风(次以)
四地(次以)
二有五颂唯明前难○
二教化甚深○
三业果甚深○
四说法甚深○
五福田甚深○
六正教甚深○
七正行甚深○
八正助甚深○
九一道甚深○
十佛境甚深○
○二有五颂唯明前难(三)
初三偈正答前难(二)
初明大意(二)
初总彰偈文之意(二)
初正明(第二)
二融会(然此)
二通明缘起之义(四)
初总明(二)
初立义配经(是以)
二会归中道(三)
初拣非显是(是以)
二立中道义(约有)
三结成中道(非空)
二开义(二)
初正明此义(又闻)
二结示问答(文殊)
三融会(二)
初正明(然此)
二结歎(离相)
四別释性义(四)
初顺释(四)
初双标二门(復次)
二释空有义(以有)
三释变不变义(以有)
四双融变不变随缘门(此二)
二反成(若唯)
三结归中道(故二)
四结劝修学(苟得)
二正释文(三)
初释第一偈(二)
初标(眼耳)
二释(三)
初答直问(二)
初总明(次正)
二別会性相二宗(一以)
二答怀疑之问(次遣)
三答相违问(次合)
二释第二偈(三)
初答直问(法性)
二答怀疑问(次遣)
三答相违问(答第)
三释第三偈(三)
初答直问(二)
初总明(眼耳)
二別会(二)
初明二宗三性义(三)
初直属经文(此復)
二正释偈意(由徧)
三引文证成(故唯)
二別会法性三观义(二者)
二答怀疑问(又妄)
三答相违问(又前)
二一偈释成前义(如理)
三一偈拂迹入玄○
○三一偈拂迹入玄(二)
初正释偈(二)
初顺释偈文(若实)
二徵释所以(二)
初徵(何者)
二释(三)
初句略标(如言)
二別释(又欲)
三结成(二)
初正结(是以)
二引证(是以)
二摄叠收束(二)
初正收(三)
初收後三偈为三无性观(又後)
二合前之四喻(又此)
三以总结十偈(又前)
二结歎(文殊)
○二教化甚深(二)
初问(二)
初标告(尔时)
二正问(二)
初立宗按定(佛子)
二设相违难(二)
初明十随辨所化差別(云何)
二明三轮显能化不同(於如)
二答(二)
初总序(二)
初标(时财)
二释(二)
初前三別明(一佛)
二後一总摄(三)
初明所化(四融)
二辨化(以斯)
三明一昧(二)
初正明(二)
初融所化(今以)
二融能化(以随)
三明无碍(所化)
二结释(不碍)
二正答(二)
初一举法劝听(此是)
二九別答前问(六)
初三颂教依随何身时(三)
初二颂我空观(分別)
二一颂法空观(此身)
三一颂类通一切(三)
初随法拣定(於身)
二约大小通妨(二)
初正约大乘(復有)
二引证重通(又別)
三结成前义(前问)
二一颂随命时(二)
初明前半(二)
初明寿命(寿命)
二通释文(从业)
二释下半(喻以)
三二颂依行时(二)
初释前偈(智者)
二释次偈(众报)
四一颂依解时(世间)
五一颂依言论时(二)
初释上二句(三)
初总释(世间)
二引证(意即)
三会论释经(名言)
二明後二句(二)
初顺释(既随)
二反释(二)
初入唯心观(若能)
二成真如观(即復)
六一颂教离二取通结上文(二)
初释上半(能缘)
二释下半(起法)
○三业果甚深(二)
初问(二)
初标能所问(尔时)
二正显问端(三)
初举法按定(佛子)
二正设疑难(云何)
三结前难辨(然法)
二答(二)
初一法说(第二)
二九喻况(四)
初三颂喻业报无性不坏相(三)
初偈双喻业果皆真心现虽无实体而相不同(二)
初法相(譬如)
二法性(二)
初释文(三)
初辨镜体(今依)
二显喻相(然有)
三出业性(合云)
二显义(二)
初显中道(由无)
二明染净(二)
初略明(又如)
二广释(二)
初正显染净(此有)
二兼明一异(更约)
二一偈喻能生因缘相虚(亦如)
三一偈喻所生业果无实(又如)
二一颂喻无造受者(如机)
三一颂喻性一相殊(亦如)
四四偈颂体无来处(譬如)
○四说法甚深(二)
初问(二)
初标告(尔时)
二正显问端(三)
初举法按定(佛子)
二正设疑难(云何)
三释成前难(而法)
二答(二)
初辨答意(答有)
二正释文(二)
初一歎问利益(时德)
二九喻显(二)
初总显(後九)
二別显(譬如)
○五福田甚深(二)
初问(二)
初标告(尔时)
二正显问端(三)
初举法案定(佛子)
二正设疑难(云何)
三释成前难(而佛)
二答(二)
初明答意(答有)
二正释文(二)
初一总喻印成(时目)
二九別显所以(又如)
○六正教甚深(二)
初问(二)
初标能所问(尔时)
二正显问端(四)
初举法按定(佛子)
二正设疑难(众生)
三释成前难(然其)
四结成相违(是则)
二答(二)
初辨答意(答意)
二正释文(二)
初开章许说(时勤)
二九颂別释(二)
初一释速解脱(若欲)
二八释难出离释第二喻(三)
初释初颂(譬如)
二释次颂(四)
初通明三惠(如钻)
二约修消经(圣道)
三正明结劝(禅宗)
四示不息相(若真)
三释後六(如人)
○七正行甚深(二)
初问(二)
初标能所问人(尔时)
二正显问端(三)
初出圣教(佛子)
二申所疑(二)
初总彰大意(何故)
二別释经文(前四)
三结成前难(能受)
二答(二)
初总出大意(答意)
二別释经文(二)
初一劝赞(二)
初释上半(时法)
二释下半(二)
初立理(二)
初正释(言非)
二拣滥(三)
初正拣(此明)
二反立(若无)
三结成(是以)
二引证(二)
初引一论二经证显多闻(婆沙)
二引一经一论双证闻行(上单)
二九喻况(如人)
○八正助甚深(二)
初问(二)
初标告(尔时)
二正显问端(三)
初举法按定(佛子)
二正设疑难(如来)
三结成前难(而终)
二答(二)
初总彰答意(二)
初标答意(下答)
二別委释(三)
初释印初(谓智)
二释印後(印後)
三释中间(释其)
二別释经文(二)
初一歎问许说(时智)
二九正答所难(二)
初二颂开章门(二)
初释第一(过去)
二明後偈(佛知)
二七双释二章(二)
初三随机別赞章(二)
初两颂半別释随治(悭者)
二後两句结前生後(如是)
二四众行成果章(二)
初叙救(二)
初正释(後四)
二引证(然摄)
二释文(四)
初释初偈(如先)
二释第二(譬如)
三释第三(譬如)
四释第四(亦如)
○九一道甚深(二)
初问(二)
初标告(尔时)
二正显问端(三)
初举法按定(佛子)
二正设疑难(二)
初释文(二)
初总标(云何)
二別释(所谓)
二拣滥(然若)
三结成前难(无有)
二答(二)
初彰答意(二)
初总标(第三)
二徵释(二)
初徵(何者)
二释(四)
初通释四义(谓同)
二结成同异(是则)
三引证同异(瑜伽)
四別彰果同(二)
初正释(就果)
二引证(三)
初证自性身(故成)
二自受用身(自受)
三余二身土(二)
初标(余二)
二释(三)
初释共(所化)
二释不共(於不)
三双结(诸有)
二別释经文(二)
初二偈印其立宗明真身无二(时贤)
二八偈答其疑难辨有异同(二)
初二偈总明随机见异(二)
初约佛(如本)
二约机(一切)
二余六偈展转释(四)
初众生不见(佛刹)
二达人能覩(其心)
三显佛威神(随众)
四过在情物(佛刹)
○十佛境甚深(二)
初问(二)
初标能所问人(尔时)
二正申请问(二)
初结前生後(佛子)
二別显问端(何等)
二答(时文)
○二现事结通(二)
初现事(三)
初来意(尔时)
二释文(所现)
三重会前文(又此)
二结通(二)
初正明东方(如是)
二类余九方(南西)
[○/(○*○)]净行品第十一(五)
初来意(净行)
二释名(二)
初正明翻对(次释)
二辨行之功能(得斯)
三宗趣(三宗)
四解妨(二)
初唯愿无行妨(二)
初问(四解)
二答(二)
初列(六)
初理事无碍行(答文)
二悲智无碍行(以愿)
三止观双运行(过违)
四三观一心行(又对)
五十度齐修行(又所)
六四弘誓愿行(又皆)
二结(故智)
二所行非真妨(二)
初问(復有)
二答(答若)
五释文(二)
初智首问举德徵因(二)
初标问答之人(尔时)
二陈所疑之问(三)
初总科(二陈)
二料拣(此十)
三释文(二)
初之一段总问其果(三)
初依总別科释(佛子)
二先果後因释(又由)
三当句对惑释(又後)
二後十別明(五)
初一异熟果(四)
初总释(云何)
二随难释(又无)
三约法释(又此)
四別明具足(又具)
二四士用果(四)
初惠为拣择(云何)
二力谓修习(云何)
三善巧谓智(云何)
四道品助修(云何)
三二离繫果(二)
初六度四等(云何)
二具足十力(云何)
四一增上果(云何)
五二等流果(二)
初饶益(云何)
二超胜(云何)
二文殊答标德显因(二)
初歎问成益(尔时)
二正酬其问(二)
初标因成德酧其举德(二)
初标能成因(佛子)
二显所成德(二)
初总(则获)
二別(於诸)
二指事显因酬其徵因(三)
初总徵(佛子)
二別显(五)
初总明大意(二別)
二通显文旨(二通)
三別开义类(三)
初所依(三別)
二所为(二愿)
三成益(二)
初通释(三愿)
二別释(二)
初列释(二別)
二结句(以斯)
四对辨成例(四对)
五正释经文(十)
初有十一愿明在家时愿(佛子)
二有十五愿出家受戒时愿(舍居)
三有七愿就坐禅观时愿(若入)
四有六愿将行披挂时愿(下足)
五有七愿澡潄盥洗时愿(手执)
六有五十五愿乞食行道时愿(三)
初有十二愿游涉道路(手执)
二有十九愿所覩事境(若见)
三有二十四愿所遇人物(见严)
七有二十二愿到城乞食时愿(若见)
八有五愿明还归洗浴时愿(从舍)
九有十愿明诵习旋礼时愿(讽诵)
十有三愿明寤寐安息时愿(若洗)
三总结(佛子)
[○/(○*○)]贤首品第十二(四)
初来意(二)
初对前辨德(贤首)
二广前所成(又前)
二释名(二释)
三宗趣(三宗)
四释文(三)
初文殊发起(二)
初经家叙述(尔时)
二正明发起(我今)
二贤首广说(二)
初总标举(尔时)
二正显偈词(三)
初四颂谦赞许说分之为(二)
初一偈总明(善哉)
二三偈开章(二)
初正释经文(若有)
二问答料拣(二)
初问答发心深浅(二)
初问(此初)
二答(此中)
二问答圆摄所以(二)
初徵问(问此)
二古德答(三)
初正释本义(二)
初明行布(古德)
二明圆融(二)
初辨圆融(二圆)
二出所以(三)
初双标二门(此中)
二双释二门(二)
初缘起相由门(二)
初正明缘起相由之相(前中)
二会释经文(此经)
二法界融摄门(二法)
三问答料拣(二)
初会前後经文(二)
初问(问下)
二答(答此)
二以法疑人(二)
初问(问约)
二答(答以)
三通妨难(此经)
二傍叙异解(三)
初正立(亦有)
二引证(以有)
三辨顺违(五)
初难听立(若尔)
二反以成立(若云)
三结破彼立(若许)
四广引文证(下文)
五例破後文(下发)
三引妨会宗(二)
初问(问下)
二答(通斯)
二三百四十六偈半正说胜德(五)
初明发心行相(二)
初释前偈总标(二)
初释科文行相之言(菩萨)
二顺经文別释因缘之义(二)
初以义略标(言因)
二引文广释(三)
初引瑜伽(瑜伽)
二引起信(又起)
三会当经(今文)
二释余四偈別显(二)
初直释经文(二)
初拣去偏伪(不求)
二直显真正(但为)
二重解经文(五)
初约信德(又立)
二约菩提意(又此)
三约佛性(又未)
四约四弘(又文)
五结归真正(二)
初显菩提心体(又上)
二正示结归(有悲)
二略示胜能(三)
初一总标(信为)
二五別显(信无)
三一总结(是故)
三所具行位(三)
初明所具行(二)
初五明信三宝以成诸行(三)
初三颂信佛成行(若常)
二一偈颂信法(若常)
三一偈颂信僧(若常)
二三颂半明信展转以成诸行(若得)
二辨所具位(四)
初三颂明十住(若为)
二二颂半明十行(若得)
三三颂明十回向(若常)
四三十颂半明十地位(九)
初半偈是初地(若能)
二半偈是二地(若能)
三一偈是三四地(若能)
四一偈明五地(若能)
五一偈明六地(若能)
六二偈半明七地(若知)
七三颂明八地(若具)
八二颂明九地(若得)
九十九颂十地(五)
初有八颂三业殊胜德(三)
初五偈颂身业(二)
初三明体德殊胜(若以)
二二明业用广大(若不)
二一偈颂语业(若现)
三二偈颂意业(若说)
二有四颂三轮摄生德(若以)
三有二颂明得法结位德(若知)
四有三颂明三昧分(若得)
五有二颂明大用难测(若蒙)
三结歎功能(二)
初二颂法说(菩萨)
二一颂喻况(譬如)
四无方大用(十)
初圆明海日三昧门(二)
初五別明业用周徧(三)
初三颂明佛事(或有)
二一颂辨三乘(或现)
三有一颂类余(或现)
二一总结大用所依(四)
初标章(众生)
二总明(二)
初引当经(下经)
二引他经(二)
初正引(故大)
二解释(然此)
三別示义类(言十)
四总结料拣(二)
初正结(具上)
二问答(二)
初问(问仁)
二答(三)
初引前文答(答即)
二別引文答(若古)
三况出圆融(况圆)
二华严妙行三昧门(严净)
三因陁罗网三昧门(一微)
四手出广供三昧门(三)
初一颂总标(若欲)
二十六颂別显(十方)
三一颂结通(手出)
五现诸法明三昧门(四)
初一颂总标多门(菩萨)
二五颂显二十种门(或以)
三一颂半结多所因(随诸)
四半颂结用难测(如是)
六四摄摄生三昧门(二)
初之一颂总标(有妙)
二十六颂別显(四)
初四颂布施摄(劫中)
二二颂爱语摄(迦陵)
三二颂同事摄(众生)
四八颂利行摄(若有)
七俯同世间三昧门(三)
初六身同世间(雅思)
二六示同外道(或作)
三五语业大用(三)
初一颂总明(众生)
二三颂別显(或边)
三一颂总结(所有)
八毛光照益三昧门(五)
初一颂标门总辨(有胜)
二別明一毛光明业用(二)
初略辨四十四门光用(十)
初有二光显示三宝(二)
初善现光(所放)
二照耀光(又放)
二有四光令发大心(四)
初誓度众生(又放)
二誓断烦恼(又放)
三誓求菩提(又放)
四誓学法门(又放)
三有二光总圆福智(又放)
四有二光入理持法(又放)
五有六光六度行圆(又放)
六有七光四等救摄(四)
初一慈光与佛慧真乐(又放)
二三悲光拔苦(三)
初厄难苦(又放)
二疾病苦(又放)
三死苦(又放)
三二光令生法喜(又放)
四光令成大舍(又放)
七有一光总彰三学(又放)
八有八光杂彰万行供养为先(二)
初供敬田(又放)
二施悲田(又放)
九有六光令六根内净动与理会(又放)
十有六光六尘外净触境皆道(又放)
二结略显广(如是)
三类显一切毛光业用(如一)
四释成分齐(二)
初总明(如其)
二別显(二)
初二法说(往昔)
二四喻况(二)
初日出喻(譬如)
二宝严喻(摩尼)
五闻信光益(若有)
九主伴严丽三昧门○
十寂用无涯三昧门○
五喻况玄旨○
三校量劝持○
三十方现证(时贤)
○九主伴严丽三昧门(三)
初一颂标门显意(有胜)
二四颂明一方业用(有妙)
三一颂类显十方(如於)
○十寂用无涯三昧门(三)
初有一颂总明总辨(有胜)
二有三十三颂半正显业用(三)
初二颂於器世间自在(或於)
二五颂於智正觉自在(尽於)
三二十五颂半通显三世间自在(四)
初根境自在(六)
初总标示(於眼)
二辨定慧(三)
初总指定慧相(欲辨)
二彰其类別(定慧)
三总示得失(所以)
三正明无碍(二)
初別明(五)
初根境无碍(三)
初根入境出(言五)
二出其所以(为显)
三例释後偈(境入)
二理事二定无碍(四)
初正明(第二)
二出所以(以契)
三出二定得言所以(而经)
四结例(言今)
三理事二观无碍(三)
初正明(三弟)
二出所以(以所)
三反例(亦应)
四出入无碍(二)
初正明(第四)
二句数(若以)
五二利体用无碍(二)
初明体业无碍(第五)
二释二利无碍(良以)
二总结(二)
初正明(此上)
二例显(又经)
四总示入门(上来)
五彰其含摄(二)
初收总持会佛名经(又向)
二约三观会通智论(三)
初明三观(又有)
二明三止(对此)
三明双结(二)
初正结止观(既止)
二结三一通於止观(即一)
六总结劝修(此是)
二於他身自在(童子)
三微细自在(鬼神)
四器界自在(一切)
三有一颂总结难思(是名)
○五喻况玄旨(三)
初总标喻意(二)
初明非喻能喻(一切)
二借喻通玄(然诸)
二別显喻相(二十)
初声闻现通喻(声闻)
二日月现影喻(譬如)
三水现四兵喻(如净)
四善音巧辨喻(海中)
五女授辨才喻(有一)
六幻师巧术喻(譬如)
七修罗隐形喻(天阿)
八象王随变喻(释提)
九修罗大身喻(如阿)
十帝释破怨喻(天阿)
十一天皷说法喻(忉利)
十二天皷安慰喻(天阿)
十三天王普应喻(帝释)
十四魔繫愚夫喻(他化)
十五梵王殊现喻(三千)
十六自在数滴喻(摩醯)
十七大风成事喻(众生)
十八众声悦意喻(男子)
十九大海包含喻(海有)
二十龙王游戏喻(二)
初二十二偈半明龙王大用不同(二)
初总(大海)
二別(四)
初明云色不同(与云)
二明电光差別(又復)
三明雷声不等(他化)
四明所雨不一(他化)
二二颂正明举劣显胜(如是)
三结说显德(彼诸)
○三校量劝持(二)
初结前所说(第一)
二明信受难得(二)
初一颂总显(此法)
二余颂別明(三)
初明难信(二)
初明天人(世间)
二辨三乘(一切)
二况出余行(况復)
三举事校量(二)
初校量难信(有以)
二校量余行(十刹)
[○/(○*○)]昇須弥山顶品第十三(四)
初来意(二)
初会来(昇須)
二品来(二品)
二释名(二)
初释会名(二释)
二释品名(二)
初正释(二品)
二约表(四)
初正约表法(表位)
二假问徵起(若天)
三通释上问(四)
初约能表(二)
初释妙(妙有)
二释高(释高)
二合所表(二)
初合妙(十住)
二合高(高者)
三结所释(三)
初结正释(为显)
二通伏难(四王)
三引例证(善财)
四拣权实(然上)
四约观心释(若观)
三宗趣(二)
初会宗(三宗)
二品宗(二品)
四释文(十)
初本会齐现(三)
初总显文意(尔时)
二释二会所以(何須)
三释通妨难(所以)
二不离齐昇(五)
初假问徵起(尔时)
二叙昔顺违(三)
初并叙三师(二)
初叙昔(古有)
二辨违(並非)
二叙第四师(二)
初叙昔(二)
初正释(一云)
二引释成(如不)
二辨违(若尔)
三叙第五师(二)
初叙昔(有云)
二辨违(二)
初指同前义破(若尔)
二直就所立破(又以)
三申今正释(三)
初法(今显)
二喻(更以)
三结(诸有)
四会通古义(二)
初正叙(古德)
二会通(二)
初总会意(然此)
二別会通(二)
初通明义类(然此)
二別类前一多之义(三)
初正说四句(一多)
二类例余会(升释)
三例释余义(二)
初例释经文(復应)
二例释十玄(又既)
五问答通违(二)
初问(问带)
二答(答显)
三各不见佛来(时天)
四各严殿座(即以)
五皆来请佛(尔时)
六俱时入殿(尔时)
七乐音並止(尔时)
八各念昔音(即有)
九同赞如来(二)
初先此界(迦叶)
二辨结通(如此)
十殿皆广愽(尔时)
[○/(○*○)]須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四)
初来意(須弥)
二释名(二释)
三宗趣(二宗)
四释文(三)
初集众(十)
初集因同(尔时)
二主首同(十方)
三眷属同(一一)
四来处同(从百)
五表法名同(其名)
六世界名同(所从)
七所事佛同(各於)
八申礼敬同(是诸)
九威仪住同(随所)
十结十方同(如此)
二放光(尔时)
三偈赞(十)
初东方法慧菩萨(三)
初叙因佛光见多盛事(三)
初叙此品放光(尔时)
二叙前品请赞(一切)
三重叙此品(彼诸)
二劝观佛力(佛子)
三举因结果(一一)
二南方一切慧(六)
初违理观佛非见佛(尔时)
二了法真性真见佛(二)
初二真观(观察)
二二真止(二)
初明前偈(二)
初正释文(後二)
二別释(二)
初通释四偈(又上)
二別释第三(二)
初正释(若谓)
二引证(故中)
二明後偈(後一)
三迷性取法不见佛(凡夫)
四佛即同法为真佛(牟尼)
五引已了法为见佛(我观)
六推功有本了真佛(法慧)
三西方胜慧(四)
初赞智为迷悟本(尔时)
二正显迷悟(二)
初二迷(凡夫)
二二悟(二)
初偈翻前外取(了知)
二偈翻前内取(二)
初总释文意(因前)
二显义包含(二)
初约人空(然此)
二约法空(二)
初正明法空(二前)
二会通佛性(二)
初总示佛性(此性)
二別释诸因(二)
初指经以明(又上)
二唯约此偈(二)
初双标二因(此薀)
二双释(二)
初释正因(三)
初总示其体(言正)
二出中道相(谓现)
三总申结示(非斯)
二释生因(能生)
三喻前得失(二)
初三颂喻失(二)
初二喻内取失(二)
初释前偈(二)
初正释本文(三)
初正释本文(譬如)
二拣定二因(二)
初标二別(然则)
二出二相(善友)
三结示喻旨(今灯)
二引难成立(二)
初引经立难(二)
初师子吼立(又上)
二如来难(又善)
二决择经意(二)
初正释经意(然上)
二灯喻正因(三)
初正释成(二者)
二遮外救(然众)
三结示正宗(二)
初结示正义(今此)
二结广劝信(佛性)
二释後偈(後偈)
二一喻外取失(二一)
二一颂喻得(若能)
四推功有在(一切)
四北方功德慧○
五东北方精进慧○
六东南方善慧○
七西南方善慧○
八西北方真实慧○
九下方无上慧○
十上方坚固慧○
○四北方功德慧(四)
初四明几小妄觉(二)
初唯说凡(尔时)
二通於凡小(言词)
二四示其真觉(二)
初通释前三(我昔)
二別释第四(三)
初明偈意(後偈)
二別释文(谓上)
三引论释(故智)
三主佛觉双圆(一切)
四推功有本(胜慧)
○五东北方精进慧(二)
初观法(三)
初所执无相观(二)
初举分別过(尔时)
二显无相观(若能)
二缘起无生观(世间)
三圆成无性观(诸佛)
二推功(如德)
○六东南方善慧(四)
初见佛(尔时)
二见法(一切)
三观成利益(无见)
四推见有依(正觉)
○七西南方智慧(二)
初引己励众(尔时)
二希众同己(二)
初六颂示迷(二)
初一人执(此中)
二五法执(二)
初二执世法(诸取)
二三双执世出世(二)
初二执法(二)
初立理(有诤)
二起执(若逐)
二一执佛(若生)
二三颂启悟(二)
初二顺理之得(能知)
二一举佛释成(正觉)
○八西北方真实慧(二)
初二明依实立名名能益物(尔时)
二八显名下之实辨益所由(三)
初三觉妄证实是觉察义(於法)
二一双觉二谛是觉照义(於实)
三四非觉而觉是妙觉义(三)
初一正显如智(佛法)
二二展转释成(知以)
三一结成妙义(一切)
○九下方无上慧(三)
初一释己名义(尔时)
二八显佛胜德(二)
初内证德(二)
初正明证入(诸佛)
二五照境显理(二)
初偈正明照境(诸佛)
二四遣相显理(三)
初一偈双非显中(如来)
二二偈释前双非(於法)
三一偈拂前无二之迹(无中)
二二外化德(凡夫)
三一推功结益(如是)
○十上方坚固慧(四)
初一偈经歎为物兴世(尔时)
二四偈別示悲相(佛以)
三三偈半见闻利益(若见)
四一偈半结德无尽(佛智)
[○/(○*○)]十住品第十五(四)
初来意(十住)
二释名(二)
初解得名(二)
初正释(二释)
二引证(本业)
二辨释名(总言)
三宗趣(三宗)
四释文(七)
初三昧分(二)
初总辨大意(尔时)
二正释经文(今初)
二加分(三)
初总辨因缘(三)
初标加所因(以三)
二加缘显现(十方)
三赞说因缘(二)
初赞有加因(法告)
二双说加定因缘(二)
初略释经文(二)
初属四因(善男)
二令说法(入此)
二料拣同异(二)
初辨加定因缘(三)
初引论例释(然十)
二叙昔顺违(三)
初出昔解源(以彼)
二正申昔解(古人)
三辨其有违(便令)
三申今正义(二)
初申正义(如实)
二通妨难(诸佛)
二辨加定前後(二)
初问(问加)
二答(三)
初叙昔(古人)
二辨非(二)
初辨违文(此解)
二辨违理(二)
初正辨(若言)
二通救(亦不)
三申今正义(若正)
二明加所为(二)
初十句別明(为增)
二一句结说(所谓)
三別显加相(三)
初口加劝说以增辨(善男)
二意加冥彼以益智(二)
初加(是时)
二释(二)
初返徵(何以)
二顺释(下释)
三身加摩顶以增威(三)
初释经文(是时)
二辨次第(然三)
三引经证(要摩)
三起分(法慧)
四本分○
五说分○
六证成分○
七重颂分○
○四本分(三)
初总显体相(二)
初总出体相(告诸)
二引释本文(二)
初按经释(今约)
二傍论释(二)
初释总句(四)
初略释(今依)
二结前生後(皆当)
三总徵(而得)
四广说(五)
初标举(然三)
二引论辨释(菩提)
三疏释彼论(所念)
四正酧总徵(然此)
五正释今经(今此)
二释別句(別中)
二标以许说(彼菩)
三別陈其名(二)
初释经(三)
初标数引证(诸佛)
二依数列名(何者)
三总结显胜(是名)
二定位(十)
初依唯识(若定)
二依摄论(二依)
三依瑜伽(三依)
四依瑜伽(四亦)
五依仁王(五依)
六依仁王(六依)
七依仁王(七亦)
八依璎珞(八依)
九依璎珞(九依)
十依此经(十依)
○五说分(十)
初发心住(二)
初徵(佛子)
二释(二)
初自分(二)
初发心之缘(此菩)
二正明缘境(四)
初标(此菩)
二徵(何者)
三列(所谓)
四结(是为)
二胜进(二)
初总标(佛子)
二徵列(二)
初释文(何者)
二问答(二)
初问(问八)
二答(略有)
三徵释(何以)
二治地住(二)
初徵(佛子)
二释(二)
初自分(四)
初标(此菩)
二徵(何者)
三列(所谓)
四结(是为)
二胜进(三)
初总标(佛子)
二徵列(何者)
三徵释(二)
初徵(何以)
二释(欲令)
三修行住(二)
初徵(佛子)
二释(二)
初自分(二)
初总相标释(此菩)
二开章別释(四)
初依论势作生灭无常释(二)
初解总句(论云)
二解別句(於何)
二依涅槃常无常对释(二)
初问答生起(问涅)
二依经正释(又无)
三傍净名生灭无生灭释(二)
初正释(又初)
二引证(三)
初庵提遮经(故庵)
二瑜伽论(瑜伽)
三辨中边论(若依)
四取涅槃意双非常无常灭迹以释(又无)
二胜进(二)
初标列(佛子)
二徵释(何以)
四生贵住(二)
初徵(佛子)
二释(二)
初自分(何者)
二胜进(二)
初正明(佛子)
二徵释(何以)
五具足方便住(二)
初徵(佛子)
二释(三)
初自分(此菩)
二胜进(二)
初徵列(佛子)
二徵释(何以)
六正心住(二)
初徵(佛子)
二释(三)
初自分(此菩)
二胜进(二)
初徵列(佛子)
二徵释(何以)
七不退住(二)
初徵(佛子)
二释(二)
初自分(四)
初三句约三宝(此菩)
二二句別显前法(闻有)
三三句別明初佛(闻过)
四二句约佛境智(闻佛)
二胜进(二)
初徵列(佛子)
二徵释(何以)
八童真住(二)
初徵(佛子)
二释(二)
初自分(此菩)
二胜进(二)
初徵列(佛子)
二徵释(何以)
九王子住(二)
初徵(佛子)
二释(二)
初自分(此菩)
二胜进(二)
初徵列(佛子)
二徵释(何以)
十灌顶住(二)
初徵(佛子)
二释(二)
初自分(二)
初十句所成德用(此菩)
二十句赞胜难测(佛子)
二胜进(三)
初总标(佛子)
二徵列(何者)
三徵释(何以)
○六证成分(二)
初现瑞显实(二)
初此界(二)
初动地(尔时)
二雨供(雨天)
二结通(如此)
二菩萨证成(二)
初能证现前(又以)
二发言赞述(四)
初赞其所说(作如)
二举同显证(我等)
三举因结成(佛子)
四结通广徧(二)
初释文(如於)
二料拣(三)
初问法同(问此)
二问处徧(问说)
三辨文次(有云)
○七重颂分分(二)
初九十一颂正显前法(十)
初四十六颂颂发心住(四)
初三颂发心缘(尔时)
二三十二颂缘境发(二)
初十颂缘十力发心(三世)
二二十二颂別显所求(十)
初俗谛智(随诸)
二真谛智(一切)
三神通智(欲悉)
四解脱智(欲一)
五劫刹智(过去)
六三乘智(三世)
七三密智(三)
初身密(无量)
二语密(欲以)
三意密(欲使)
八唯心智(种种)
九无碍智(过去)
十权实智(欲以)
三十颂胜进所学(菩萨)
四一颂总结(此是)
二五颂颂治地住(三)
初二颂自分(第二)
二二颂胜进(已住)
三一颂结歎(此是)
三五颂颂修行住(二)
初二偈颂自分(第三)
二三偈颂胜进(次令)
四六颂颂生贵住(三)
初三颂自分(第四)
二二颂胜进(过去)
三一颂结歎(如我)
五五颂颂具足方便住(三)
初三颂自分(从此)
二一颂胜进(一切)
三一颂结歎(此第)
六四颂颂正心住(二)
初自分(第六)
二胜进(一切)
七四颂颂不退住(二)
初自分(第七)
二胜进(一即)
八五颂颂童真住(二)
初自分(第八)
二胜进(了知)
九五颂颂王子住(二)
初自分(第九)
二胜进(法王)
十六颂颂灌顶住(二)
初四颂自分(二)
初三颂所成德用(第十)
二一颂赞胜难测(其中)
二二颂胜进(一切)
二有九颂结歎劝修(三)
初一偈总歎十住(如是)
二六颂別歎发心住(过去)
三二偈结歎发心况出修行(去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三(毕)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10/10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科 下一篇华严经疏钞玄谈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