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律部

TOP

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一)
2014-02-27 10:55:52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681次 评论:0

卍新纂续藏经 第38册  No.686


【唐 胜庄撰】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法门品第十


後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梵网经述记上卷


崇义寺僧 胜庄 撰出


将释此经五门分別(一教兴题目二辨经宗体三摄教分齐四教所被机五判文解释第一教兴题目中先教与题目後辨经得名此即初也)。


若夫法性凝寂理超色相之端觉路遥玄迹晦名言之表当机必应若水镜之随来缘减斯通似谷岩之对响非直能仁示现应化无方开玅典於三乘畅真诠於八部所以宗开大法朗慧日於昏衢光阐大猷泛慈航於欲海玅用难思神功窂测者矣今此经者斯乃诸佛秘藏菩萨本原因开十地修六度而弥清果列三身具万德而圆照所言梵网经者此一部之都目观梵王之罗网因说此经故言梵网经者常也前法也前後不改目之为常舍邪归正称之为法卢舍那佛说者举能说之称卢舍那者此云净满永离二障二果圆备故名净满心地品者此部内之別号以四十位是观行者所依能摄观行之心故言心地菩萨此云觉有情上求菩提下济群生从所缘境名觉有情是有财释第二明经得名凡论诸经得名略有七种一从人得名二者从法得名三从喻得名四人法得名五人喻得名六法喻得名七人法喻得名从人得名復有四种一从能说人而得经名如无垢称经二从能问人而得经名如弥勒所问经三以所为人而得经名如提谓经四以所诠人而得经名如太子須大拏经如是等类名为从人得名经也以法得名者从所诠法而得经名涅槃经等从喻得名者如金光明经从人法得名者如胜天王般若经从人喻得名者即此经梵网卢舍佛说等从法喻得名如玅莲华经从人法喻得名者如胜鬘师子吼陀罗尼经今此经者人喻为名六释之中依主释也有人说言经从事为名如枯树经然枯树经法喻为名故此不说。


第二辨经宗体者先宗後体宗中有二先通辨诸教宗後別显此经宗通辨诸教宗者谓如来一代所说之宗不过三种一者隐空显有宗二者隐有说空宗三者远离二边宗所言隐空显有宗者谓四谛法轮等诸小乘经隐有说空宗者诸部般若等无相之教此即名无相法轮如解深密经第二卷说世尊昔在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於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相未了义远离二边宗者谓解深密等了义大乘此即名为显了法轮如解深密说世尊於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慈氏无着等诸大菩萨造瑜伽等究畅真宗离有无执契会中道如辨中边论说虗妄分別有於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於彼亦有此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此即契中道別显此经所诠宗者心地法门为所诠宗心地法门至文当释次明体者能诠教体略有四门一摄妄归真门一切诸法真如为体如契经说一切法皆如也若依此门如来圣教真如为体二摄末归本门谓一切法以识为体如解深密经云一切识所缘唯识所显故若依此门如来圣教以识为体心外诸法不可得故问识有二种谓说者识及闻者识未知圣教何识为体解云西方自有三种释第一那伽犀那此云龙军彼云佛果无声德故棱伽经第六卷云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间不说一字大般若经第四百二十五云我从成道已来不说一字又金刚般若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此等圣教诫证非一故知如来地无色声德若依此说但闻者识以为教体如无性摄论云闻者识上聚集显现以为经体第二安慧论师云如来慈悲本愿力故如来识上文义相显若依此说但说者识以为经体一切有情有漏识上所有见相皆是遍计所执性故非是经体第三护法菩萨云正以说者识为经体谓如来教清净法界所流出故兼以闻者识为经体能生解故三摄假从实门如来圣教音声为体若离音声名句文身无別体故四法数定体者诸宗不同萨婆多云佛教音声为宗故婆沙论第一百二十六云佛教云何谓佛语言唱词评论语音语路语业语表是谓佛教问何故佛教唯是语表非无表耶答生他正解故名佛教他正生解但由表业非无表故问如是佛教以何为体如是说者语业为体佛意所说他闻故广如常说经部师宗自有三释一云佛教声处为性名等离声无別体故一云法处所摄相续假声以为自性圣教唯是意识境故一云假实二声为若依大乘音声名句文身及所诠义以为自性体中音声名句文身名为能诠随其所应一切诸法名为所诠如是能诠及所诠义为契经体文义皆能生正解故离所诠说不成故如瑜伽论八十一云云何为体谓契经体略有二种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云何为文谓有六种一者名身二者句身三者字身四者语五者行相六者机请解云如是六种皆能显义故言为文以能显义是文义故又云名身者谓共知增语此復略说有十二种一者假立名二者实事名三者同类相应名四者异类相应名五者随德名六者假说名七者同所了名八者非同所了名九者显名十者不显名十一略名十二者广名假立名者谓於内假立我及有情命者等名於外假立缾衣等名实事名者谓於眼等色等诸相义中假立眼等名同类相应名者谓有情色受大种等名异类相应名者谓佛授德友青黄等名随德名者谓变坏故名色领纳故名受发光故名日如是等名假说名者谓呼贪名富若余所有不观待义安立其名同所了名者谓共所解想与此相违是非同所了名显名者谓其义易了不显名者谓其义难了如达罗弥茶明呪等略名者谓一字名广名者谓多字名句身者谓名字圆满此復六种一者不圆满句二者圆满句三者所成句四者能成句五者标句六者释句不圆满句者谓文不究竟义不究竟当知復由第二句故方得圆满如说诸恶者莫作诸善者奉行善调伏自心是诸佛圣教若唯言诸恶则文不究竟若言诸恶者则义不究竟更加莫作方得圆满即圆满句所成句者谓前句由後句方得成立如说诸行无常有起尽法生必灭故彼寂为乐此中为成诸行无常故次说言有起尽法前是所成即所成句後是能成即能成句标句者如言善性释句者谓正趣善士字身者谓若究竟若不究竟名句所依四十四字此中欲为名首名为句首句必有名名必有字若唯一字则不成句又若有字名所不摄唯字无名问何因缘故施设名等三种身耶答为令领受诸增语触所生受故问名是何义答能令种种共所了知故名为名又能令意作种种相故名为名又由语言之所呼召故名为名若依婆沙有三义故名之为名谓如其所作即往相应为此义立如求便应随造颂转令与义会如应当知召合义又瑜伽云摄受诸名究竟显了不现见义故名为句随显名句故名为文语者当知略具八分谓先首美玅等由彼语文句等相应乃至常委分资粮故能说正法先首语者趣涅槃宫为先首故美玅语者其声清美如羯罗频迦音故显了语者谓词句文皆善巧故易解语者巧辨说故乐闻语者引法义故无依语者不依希望他信己故不违逆语者知量说故无边语者广大善巧故乃至广说行相者谓诸蕴相应诸界相应广说乃至如是等相应语言机请者谓因机请问而起言说解云如是六种皆名为文以能显示所诠义故又彼云何为义当知略有十种一者地义二者相义三者作意等义四者依处义五者过患义六者胜利义七者所治义八者能治义九者略义十者广义地义者略有五地一者资粮地二者加行地三者见地四者修地五者究竟地相义者当知有五种相一者自相二者共相三者假立相四者因相五者果相作意等义者谓七种作意十智等依处者略有三种一者事依处二时依处三补特伽罗依处事依处復有三种一者根本事依处二者得方便事依处三者悲愍他事依处广说如彼时依处者谓略有三种言事一者过去言事二者未来言事三者现在言事补特伽罗依处者谓事大根等过患义者以要言之於应毀猒义而起毀猒或法或补特伽罗胜利义者以要言之於应称赞义而起称赞或法或补特伽罗所治义者以要言之一切杂染行能治义者以要言之一切清净行略义者谓宣说诸法同类相应广义者谓宣说诸法异类相应解云如上所说六文十义能生正解皆名为体实义如是而余处说名等为体或说音声或说音声名句文者各据一义故不相远。


第三摄教分齐者復有三种一十二分教二三藏相摄三二藏相摄十二分教如瑜伽钞会今此经者十二分教中讽诵因缘譬喻方广分摄谓说四十心地法门是方广分正显戒相是因缘分別喻显义是譬喻分如下说言譬如明日月即下经颂是名讽诵若论通素旦揽亦是契经摄三藏之中是调伏藏摄二藏之中菩萨藏摄。


第四明教所被机汎论教所被有其五种谓三乘定性及不定性并第五五无般涅槃性此经但为菩萨及不定性是故说此经不为余三。


经尔时释迦自下第五判文正释今此一品大分有三一者序分亦名教起因缘分二者释迦佛言此世界中下明正说分亦名圣教所说分三者第二卷末如如一切下明流通分亦名依教奉行分三分不同义如常说经释迦佛言下第二明圣教所说分文分有二初明广释後尔时释迦牟尼佛说上莲华下总结上广释之中復分为二初明心地之义後释所修之行心地即是所依心之所依名为心地依主释或心即地名为心地是持业释心即地故復今尔时释迦从初莲华下第二释所修之行所修之行即是能依依上心地所发行故此中地者四十心中所有诸德有为无为地体与所修行为胜依持令得增长故名为地所修戒者调依此地所修之行是故此中先释所依地後明所修行前中有二初正释心地义次第二卷初明劝持转说初正释中文分有四初问二略答三重请四如来广说如是四文如上卷说。


尔时卢舍那佛为此大众略开百千恒河沙不可说法门中心地如毛头许是过去一切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三世菩萨已学当学今学我已百劫修行是心地号吾为卢舍那汝诸佛转我所说与一切众生开心地道时莲华台藏世界赫赫天光师子座上卢舍那佛放光光告千华上佛持我心地法门品而去復转为千百亿释迦及一切众生次第说我上心地法门品汝等受持读诵一心而行。


卷第二经曰尔时卢舍那下第二劝持转说於中有二初明卢舍那佛劝持转说次尔时千华上佛下明释迦佛受持转说前中有四一初结前所说二便是过去下引佛菩萨能说不虗三復我已百劫下显其行满得果四汝诸佛转我所说下明劝持转说如文可知。


尔时千华上佛千百亿释迦从莲华藏世界赫赫师子座起各各辞退举身放不可思议光光皆化无量佛一时以无量青黄赤白华供养卢舍那佛受持上所说心地法门品竟各各从此莲华藏世界而没没已入体性虗空华光三昧还本原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从体性虗空华光三昧出出已方坐金刚千光王座及玅光堂说十世界海。


经尔时千华上佛自下第二明释迦佛受持转说於中有九一明佛辞退如经尔时千华乃至各辞退故二者放光如经举身放先不可思议光故三者供养如经光皆化无量乃至供养卢舍那佛故四者受持如经受持上所说心地法品故五者明於此没如经各各从此莲华藏世界没故六者入三昧如经没已入体性虗空三昧故所言体性虗空华光三昧者谓一切法实性真如名为体性谓此法实体性故即是真如名虗空於诸法中无质碍故缘此三昧名虗空三昧从境立名即依主释如说空三昧依此三昧所出光明犹如华光名华光三昧即有财释如说莫树七者还本世界如经还本原世界等故阎浮提者即是南方阎浮提也起世界经第一卷云南阎浮提其地纵广七十由旬又瑜伽论与此经同又起世云此阎浮洲有一大树名曰阎浮本纵广七由旬叶覆五十由旬高百由旬解云从树立名名阎浮提地有此树名阎浮洲即有财释八者出三昧如经从体性虗空华光三昧出故言三昧者梵音名三摩地此云等持远离沈掉名之为等持心不散名之为持九者说法如经出已方坐等故就说法中復分有二初明千佛说法次其余千百亿下明百亿佛说法此即第一千佛说法说十法门即分为十此即第一明十世界海谓实法界无有分限难可测量以海为喻千光王坐者谓千茎莲华光明坐也玅光法堂者即是华严所说普光法堂谓佛在摩揭提国寂灭道场普光法堂普贤菩萨说十方世界海十世界海者谓说世界海起具因缘海乃至坏方便世界海如华严经第三卷说。


復从座起至帝释宫说十住。


经曰復从坐起至帝释宫说十住者自下第二明说十地若依华严佛在帝释昇玅胜殿法慧菩萨说十住义言十住义者如华严经第九卷云诸佛子菩萨摩诃萨十住行去来现在诸佛所说何等为十一名初发心住二名治地住三名修行住四名生贵住五名方便具足住六名正心住七名不退住八名童真住九名法王子住十灌顶住广说如彼。


復至焰天中说十行。


復至焰天中说十行者自下第三明说十行焰天者即是第三焰摩天梵音云夜摩此云时分如顺正理二十一云夜摩天谓彼天处时时多分称快乐哉若依华严佛在夜摩天摩尼宝庄严功德林菩萨入善伏三昧说十行又如彼经第十二卷云菩萨有十行何等为十一者欢喜行二者饶益行三者无恚恨行四者无尽行五者离痴乱行六者善现行七者无着行九者善法行十者真实行具说如彼。


復从座起至第四天中说十回向。


復从座至说十回向言四天者谓第四兜率天中若依华严佛在兜率天宫一切宝殿金刚幢菩萨入明智三昧说十回向兜率天者梵音正云覩史多此云知足如正理论云四覩史多天谓彼天处多於自受生喜足心十回向者如华严经第十六云菩萨有十回向何等为十一者救护一切众生回向二者不坏回向三者等一切佛回向四者至一切处回向五者无尽功德藏回向六者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者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者如相回向九者无缚无着解脱回向十者法界无量回向广说如彼。


復从座起至化乐天说十禅定。


经曰復从座起至化乐天说十种定自下第五说十禅定化乐天者新翻论云乐变化天乐者欲乐如正理云五乐变化天谓彼处乐化欲境於中受乐十禅定者谓十地所修定也(勘金光明经)禅者新翻经论名为静虑依此寂静审虑境界故名寂虑。


復从座起至他化天说十地。


经曰復从座起至他化天说十地者自下第六明说十此他化天者即是第六他化自在天如正理云彼天处於他所化欲境自在受乐言十地者一极喜地初获圣性具证二空能益自他生大喜故名极欢喜二离垢地具净尸罗远离能起微细毀犯烦恼垢故三发光地成就胜定大法总持能发无边玅慧光故四焰慧地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慧焰增故五极难胜地真俗两智行相互违合令相应极难胜故六现前地住缘起智引无分別最胜般若令现前故七远行地至无相住功用後边出过世间二乘道故八不动地无分別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动故九善慧地成就微玅四无碍解能遍十方善说法故十法云地大法智云含众德水故如空麤重充满法身故如是十地总摄有为无为功德以为自性地义如前广说广说十地如华严经第二十五十地经解深密经第四瑜伽论决择分摄大乘论等广说义如瑜伽钞会恐繁不述。


復至一禅中说十金刚。


经曰復至一禅中说十金刚者自下第七明说十金刚十金刚者如华严经第四十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金刚心庄严大乘何等为十所谓菩萨摩诃隆作如是念一切诸法无有分际菩萨发如是心我当觉了三世一切诸法悉无有余是为菩萨第一发金刚心菩萨作如是念於一毛端处有无量菩萨说法界法发如是心我当发大庄严而自庄严化度众生皆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大涅槃而般涅槃是为第二发金刚心菩萨作如是念十方世界无量无边无有分际菩萨发如是大愿我当以无上净清庄严此等一切世界彼诸庄严皆实不虗是为菩萨第三发金刚心菩萨作如是念众生无量无有分际不可穷尽菩萨发如是心我当以诸善根回向一切众生以无上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众生是为第四发金刚心菩萨作如是念一切诸佛无量无边菩萨发如是心我所种善根回向奉给供养一切诸佛然後我乃成等正觉是为第五发金刚心菩萨见一切佛闻所说法发大欢喜心不着自身及如来身解知佛身非实非虗非有非无(乃至)解知如来实无所有亦不怀有相何以故一切摄取故是为菩萨第六发金刚心菩萨若有众生呵骂毀辱或截手足乃至菩萨不因此故生恚害心於不可说劫修菩萨行摄取众生心不废舍何以故菩萨住不二法善学菩萨行清净直心於一切众生无瞋恚心忍住众苦心无加报自身堪受一切众生苦是为菩萨第七发金刚心菩萨作如是念未来世劫无量无边无有分际不可穷尽发如是心我当尽一切未来世界虗空界等劫於一切世界行菩萨道教化众生如一世界尽法界虗空界等一切世界要復如是为一切众生修菩萨行是为第八发金刚心菩萨作如是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心为本心清净故能积集成满一切善若心得自在则能成就无上菩提行菩萨行满足诸愿究竟教化一切众生是为菩萨第九发金刚心菩萨作如是念知佛不可得菩提不可得广说乃至发一切智心不舍修菩萨行不舍教化众生等是为菩萨第十发金刚心庄严大乘未知如此经十金刚与华严经十金刚心同不思或可此即上卷所说十金刚也。


復至二禅中说十忍。


经曰復至二禅中说後当释之十忍者自下领第八说十忍十忍如华严经第三十云菩萨成就十种忍能得一切无碍忍何等为十所谓随顺音声忍顺忍无生法忍如幻忍如炎忍如梦忍如响忍如电忍如化忍如虗空忍具说如彼。


復至三禅中说十禅。


经曰復至三禅说十愿者自下第九说十愿愿者以信胜解欲为其自性十愿者如十地论云校量胜者有三种一愿胜二修行胜三果利益胜何者愿胜所谓十大愿经曰菩萨如是安住菩萨欢喜地目昏大愿起如是本方便大行成就所谓无余一切诸佛一切供养一切恭敬乃至无有休息论云是初大愿无余者有三种一者一切佛无余二者一切供养无余三者一切恭敬无余乃至广说经曰又发大愿所谓一切诸佛所说法轮皆悉受持故摄受一切佛菩提故一切诸佛所教化法皆悉守护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佛成道若摄护正法无有休息论云第二大愿皆悉受持者谓教法修多罗等书写供养读诵受持为他演说故乃至广说经曰又发大愿所谓一切成佛无余一切世界住处从兜率天下入胎乃至般涅槃我於尔时尽往供养乃至无有休息论曰第三大愿如论广说经曰又发大愿所谓一切菩萨所行广大无量不离诸波罗蜜多所摄诸地广说乃至一切菩萨所行如实地道及诸波罗蜜方便业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长等论云第四大愿心得增长者以何等行令心增长一切菩萨所行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长故具说如彼经曰又发大愿所谓无余一切众生色无色乃至令信入诸佛法故等论云第五大愿教化众生故乃至广说经曰又发大愿所谓无余一切世界广大无量麤细乱住倒住正住如帝网差別十方世界无量差別入皆现前知故等论曰第六大愿无余一切世界者有三种相随入如是世界智皆现前知一者一切相如经广大无量乃至正住故二者真实义相如经如帝网差別者真实义相故如业別作故三者无量相者十方世界真实义相者唯智能知余相者可现见故经曰又发大愿所有一切佛土一佛土一佛土一切佛土一切国土平等清净等论曰第七愿净佛国土乃至广说经曰又发大愿所谓一切菩萨同心同行故共集善根广说乃至具足行菩萨行故等论曰第八大愿不念余乘故广说如彼经曰又发大愿所谓乘不退轮行菩萨行故广说乃至得如如意宝身故行大菩萨行等论云第九大愿显不空行菩萨行復行菩萨行显乘不退轮行菩萨行经曰又发大愿所谓於一切世界处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於一凡夫道不离一切凡夫道处示身初生坐道场成佛转法轮度众生示大涅槃现诸佛境界大神智
力乃至示大涅槃而不断菩萨行等论曰第十大愿起大乘行具说解云此十大愿理通十地从初说故但说初地有十大愿或十大愿者即是下经十大愿也。


復至四禅中摩醯首罗天王宫说我本原莲华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


经曰復至四禅中心地法门者自下第十说心地法门摩醯首罗者是此梵音此云大自在起过五净居天有此大自在第十地菩萨生於彼天故瑜伽论第十二卷云復有超过净宫大自在住处有十地菩萨由极动修第十地故得生其中大智度论云同此说心地法门者如上卷说四十心地谓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如上说。


其余千百亿释迦亦復如是无二无別如贤劫品中说。


经曰其余千百亿自下第三明百亿佛说。


尔时释迦从初现莲华藏世界东方来入天宫中说魔受化经已。


尔时释迦从初现至来入天宫中者自下第二明地所修戒中有五一者生於天宫二者入胎三者出家四者成道五者转法轮此即第一生於天宫相天宫者谓生欲界第四天宫若依华严有十事业住兜率天故彼经中四十三云佛子菩萨住兜率天有十种事业何等为十所谓菩萨为欲界诸天说离欲法纵逸自在皆悉无常一切快乐皆悉苦恼劝发开导彼诸天子发菩提心(是第一事)菩萨为色界诸天说诸禅解脱三昧相续起彼禅支有三昧者乃至为说实智劝发开导彼诸天子发菩提心是为兜率天第二事业广说乃至菩萨住兜率天出生无量无边法门示现一切世界中种种色种种形广说乃至欲令众生生欢喜故是为菩萨住兜率天第十事业具说如彼问何故菩萨唯生第四覩史多天不生余天解云下三天中沈着五欲上二天中放逸五欲此第四天非沈非逸易可覩教化故生第四不生余天(勘贤愚经)又毗婆娑一百七十八云问何故菩萨唯於覩史多天受天趣最後异熟不於余天有说下天放逸上天根钝唯覩史多天离二过失菩萨怖畏放逸厌患钝根故唯生彼有说唯覩史多天寿量与菩萨成佛及瞻部州人见佛业熟时分相称乃至广说说摩受化经者如华严经第四十三云有十种魔所谓五阴魔贪着五阴魔故烦恼魔烦恼染故业魔能障碍故心魔自憍慢故死魔离受生故天魔起慢放逸故失善根魔心不悔故三昧魔三昧着故善知识魔於彼生着心故不知菩提正法魔不能出生诸大愿故乃至有十魔业有十种舍离魔业谓亲近善知识等具说如彼如是等类名魔受化经或可有別部经名魔受化经勘。


下生南阎浮提迦夷罗国母名摩耶父字白净吾名悉达。


经下生南阎浮至亦名悉达者自下第二明下生入胎出胎相迦夷罗国者亦云加毗罗此云悉达者梵音具存名为悉多頞他悉多此云成是成就义西方人言诵经纯熟名为悉多頞他此云办即是事究竟义此中意说相师占云若不出家得转轮王若其出家成无上觉因此立名名为成办必定成办菩提果故然此太子未出家时自有两名一名悉多頞他义如前释二名提婆池提婆此云天上天谓初满七日已父王遣入提婆俱罗(此云天舍)大自在天等尔时太子来入提婆俱罗大自在天及余天像顶礼太子因此立名为天上天今此经中略举一名故言悉达(波罗门传说如是勘成文)西域传云萨婆曷剌他悉陀(唐云一切义成)问婆罗师师云梵音有二种一者长声二者短声经论为分依短音说名悉陀頞他传依长声故名萨婆曷剌他悉陀其义一也然此太子降神入胎诸宗不同上座部云菩萨以喝呗罗頞沙荼月三十日夜降神母胎当此五月十五日也余部皆云以此月二十日夜降神母胎当此五月八日摩耶者则是摩诃耶此云大术华严经第五十六云摩耶夫人在利叉树下生太子时有十光明过去诸世界中佛受生时摩耶夫人常为其母乃至摩耶夫人身中普出过去诸佛本又彼经中四十三云菩萨命胎之时右掌中出大光明名净境界悉能严净三千大千世界此世界中若有无漏诸辟支佛觉斯光者即舍寿命若不觉者光明力故徙置他世界中一切魔及众外道有见众生悉皆徙置他方世界除如来住持所化众生等又婆沙论百七十八云问何缘菩萨於最後有唯从天没不从人来有说於诸趣中天趣胜故有说从天上来人所重故有说人中无有如是寿量如覩史多与善根熟时相称可故问何故不即於覩史多天成正等觉而必来人间耶答随诸佛法故谓过殑伽沙数诸佛出世皆於人中而取正觉故復次唯人智见极利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降神有十事如华严说。


七岁出家。


经曰七岁出家者自下第三释出家相如华严经第四十四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事故示现出家何等为十所谓欲令众生厌离家故示现出家为着家众生故示现出家欲现随顺诸贤圣道故示现出家欲宣扬赞歎出家法故示现出家欲令众生离二见故示现出家欲令离欲乐我乐故示现出家欲现出三界相故示现出家欲现自在不由他悟故示现出家欲随顺如来十力四无畏故示现出家一切最後生菩萨法应尔故示现出家问余经中说十九出家何故此经云七岁出家解云根机其有殊见闻不同故不可致怪又西域传云如来踰城出家时亦不定或云菩萨年十九或云二十九以大舍佉月後半八日踰城出家当此三月八日或云以舍佉月半十五日当此三月十五日。


三十成道号吾为释迦牟尼佛。


经曰三十成道等者自下第四释成道相坐道场降伏诸魔等如华严经广说应知恐繁不述。


於寂灭道场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其中次第十住处所说。


经曰於寂灭道场自下第五转法轮光明住处谓如上说十种住处。


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別异无量佛教门亦復如是吾今来此世界八千反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为是中一切大众略开心地竟。


次时佛观诸天至天王宫者自下第二释转法轮谓佛观察大梵王网於一网中有无量孔差別不同因此演说无量世界差別不同犹如世界差別不同如来教门亦復如是虽有差別无量教门而不离於平等法界广如华严第五十五说。


復从天王宫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凡夫痴闇之人说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


经曰復从天宫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者自下第二正明所行而谓戒也於中有二初经家序次一光明下正释此即初也为人为人有二一者地上菩萨二者地前异生如文可见自下第三显其所诵谓本卢舍那四十心地中戒是初发心菩萨所诵初发心者若依此经及华严经十解初心名初发心此不退初故言初发心若尽理说十信初心名初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故发菩提心虽有多种而要言之不过二种谓自他愿自利愿者愿修一切所有善法永离一切所有不善如是名为自利愿也利他愿者愿以四摄摄受有情拔出生死如是名为利他大愿如是二愿名菩提心故瑜伽论三十五云又诸菩萨起正愿求菩提发如是心说如是言愿我决定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能作有情一切义利故若能如是发菩提心是名菩萨故彼论云又诸菩萨初发心已即名趣入无上菩提预在大乘诸菩萨数乃至广说又华严经五十八云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即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又彼五十九云譬如小金刚悉能破坏一切诸物菩提心亦復如是缘小境界能破一切无明痴惑乃至广说此言初发心所诵者说初为名所以者何十地菩萨亦诵戒故。


一戒光明金刚宝戒。


经曰一戒光明金刚宝戒者自下第二正释此中有二初略标戒相许说谛听次尔时释迦牟尼下广释戒相前中有二先举戒名用显为许後我今卢舍那下略歎戒德劝持谛听前中有三一者显名体二者是一切佛本原下显用三者吾今为此下许说此即第一显名体也言一戒者谓十重中一一戒光明能破惑故名戒光如下经说戒明日月或一戒者此显三聚净戒中一所谓律仪戒此从多而说名律仪戒若怰细说非无余二或一戒者如是玅戒不离真如性离有无故言一戒或一戒言显六度中一切故一言一戒金刚宝戒者金刚有二义一者坚固难坏义二者能破余物戒亦復尔外道梵志难可破坏生死之闇及破戒垢说喻为名为金刚。


是一切佛本原一切菩萨本原佛性种子。


经是一切佛本原者自下第二显用原菩萨原本本原言显根本所依谓诸佛菩萨皆由此戒得成果故如下经说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佛性种子者谓戒为佛性如是玅戒与三身佛作生了因或为生因生有为果或为了因得法身果是名佛性言种子者即是因义谓戒为因缘生有为果故或可佛性者对无为果种子者对有为果此中欲显二果有异说二种因或佛性即种子名佛性种子或说一戒光明即是金刚宝戒此中意说戒不离如戒即是如如即是戒相不离体体即相故一戒言离不显体相金刚宝戒此即显体体即真如真如即是诸佛菩萨本原所依言佛性者显戒之体理佛性也言种子者此显戒相有为行也。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


经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者此即显示不离戒体真如佛性释此文自有两释一依涅槃经诸师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必定成佛义如常说二护法菩萨等云一切有二一一切一切二少分一切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者此就少分一切而说弥勒菩萨位登补处通达诸佛密意语言欲令众生生决定智是故建立五种种姓虽有两释今依弥勒及护法等不依凡夫涅槃师等此言一切皆有佛性者此据少分一切而说或就理佛性而作是说一切意识色心是情者如其次第意及六识名为意识所言色者五境五根法处所摄皆名为色所言心者谓第八识心义胜故偏说心言或意识者谓第六所言心者此显五识对色说心故言是情是心等者即显色心皆入佛性戒所言情者谓六根也如上所说意及色一分心者即显八识心也入佛性戒者显入戒体真如性一切心色不离如故或戒如心如无差別故此中意显非但此戒不离真如一切诸法亦不离如皆入佛性戒戒之体故名入戒也。


当当常有因故有当当常住法身如是十波罗提木叉出於世界是法戒是三世一切众生顶戴受持。


经当当常有因故至法身者谓即是戒为法身因未来非一故言当当有当来因故言当有因由有当当因故有当当法身果也问曰法身当如何得说有当当耶解云法身虽常隐显位异如余处说隐为如来藏现为法身果今成就法身隐显义说故言当当或可三身皆名法身此有何失此中意说申有能生穷未来际功德因故有如来德穷未来际无有断绝常住法身若法身者无生灭故名为常住若应化身尽未来际无有穷尽故言常住是菩萨因故言出三界木叉者旧翻为別处处解脱大唐三藏翻婆罗提此云解脱木义者此云別若此梵音可言別今顺唐言故名別解脱谓身七支別別解脱名別解脱出於世界者谓今由此戒出三界故。


吾今当为此大众重说十无尽藏戒品是一切众生戒本原自性清净。


经曰吾今当为此大众生等者自下第二许说言重说者如前律藏品中说今亦重说言无尽者谓菩萨戒尽未来际无穷尽故非常声闻舍众同分即舍戒故言本原自性清净者谓即此戒不离如。

 
我今卢舍那  方坐莲华台  周帀千华上   復现千释迦  一华百亿国


一国一释迦   各坐菩提树  一时成佛道  如是千百亿   卢舍那本身


经我今卢舍那自下第二略歎戒德劝持诫听有十二行中半颂即分有三初有两行半明其教主次千百亿释迦下略歎戒德後是卢舍那诵下劝持诫听前中有二初有两句明卢舍那卢舍那者梁云净满方坐莲华台者如华严经说香水上有莲华藏世界此界有不可说佛刹皆是卢舍那常转轮处次周帀千华上下有两行颂照千百亿释迦於中有三初两句明千释迦次一华百亿下有一行颂明百亿释迦後如是千百亿下明千亿卢舍那佛所说化问曰此三种佛与佛如何相摄解云卢舍那佛是自受身千叶释迦是他受用百亿释迦是变化身是故经上卷云尔时卢舍那佛即大欢喜现虗空光体性本原成佛常住法身三昧示诸大众是诸佛子谛听善思修行我已百千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觉号为卢舍那佛住莲华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叶一叶一世界我为千世界我化为千释迦据千世界後就一叶一世界復有百亿須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百亿菩萨释迦坐百亿菩提树下各说汝所问菩提萨埵心地广说乃至千叶上佛是吾化身千百亿释迦是千释迦化身故言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

 
千百亿释迦  各接微尘众


俱来至我所   听我诵佛戒  甘露门则开


经曰千百亿释迦自下第二略歎戒德有三行半即分有三初有一行一句明真佛说次是时下有一行一句明千百亿佛说後戒如明日月下有一行颂正歎戒德此即初也谓千佛及百亿佛各将微尘众俱来至卢舍那佛所听我诵佛戒问自受用身唯唯佛佛乃能知之诸菩萨众如何见闻解云诸菩萨虽不见闻而所见化不离应身是故说言听我诵佛戒故摄大乘论云不离化身是应事相或佛神力令得见闻言甘露门即开者甘露即是涅槃也是菩萨戒为涅槃门故言甘露门即开。

 
是时千百亿  还至本道场


各坐菩提树    诵我本师戒  十重四十八


经曰是时千百亿下第二明化说法如文可知。


戒如明日月  亦如璎珞珠


经曰戒如明日月下第三正歎戒德先喻後法此即第一显譬喻也有二种喻一者日月喻二者璎珞喻此即初喻体如日月能破诸闇戒亦如是能破诸闇日月为喻闇有二种一者破戒名之为闇无明俱故感黑果故二者生死名之为闇未得无漏智慧明是菩萨戒破二闇譬如明日月言除破戒垢者如四分云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能除生死闇者如大智度论第十三云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怖畏中戒为守护死闇冥中戒为明灯故亦如璎珞珠者此第二喻如璎珞珠能庄严身此戒亦尔庄严菩萨又如宝珠能生诸宝宝所依戒亦如是如智度论譬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於地戒亦如是戒为一切善法住处广说乃至若人弃舍此戒虽居山苦行食果服药与禽兽无异或有人但服水为戒或着艹衣或着木皮衣受行苦行以无此戒空无所得若有人虽处高堂大殿好衣美食而能行此戒者得生好处及得道果。


微尘菩萨众  由是成正觉


经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者自下第二明法谓诸菩萨由此戒故得成正觉梵音具存菩提萨埵大唐翻菩提名觉萨埵名有情旧翻名道心众生者谬也若言道心众生者梵音应言末伽摩拏沙勘佛地论。

 
是卢舍那诵  我亦如是诵  汝新学菩萨
 

顶戴受持戒  受持是戒已  转授诸众生
 

谛听我正诵  佛法中戒藏  波罗提木叉


经曰是卢舍那诵自下第三明劝持诫听於中有三者两句举能听诵人所言我者千百亿释迦二者有一行颂明劝受持三有四行诫听也诫听中有三句正明诫听次大众谛信下有两行三句明诫生信最後两句结。

 
大众心谛信  汝是当成佛  我是已成佛
 

常作如是信  戒品已具足  一切有心者
 

皆应摄佛戒  众生受佛戒  即入诸佛位
 

位同大觉已  真是诸佛子  大众皆恭敬   至心听我诵

 

经曰大众谛信下第二明诫生信信有三种一信当已成佛如经是当成佛等故二信戒具足如经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故谓若受此戒摄一切戒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者劝一切有情皆应摄受佛戒三者信同大觉如经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性等故後二句结如文可知上来第二诫听讫。


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觉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经曰尔时释迦至木叉者自下第二广释戒相此中有二初释名义简能受人後佛告下別释戒相前中有三初结戒略释总名次即口放无量光明下放光表瑞後佛子谛听若受佛戒下简別能受菩萨戒人此即初也於中有四一明教主谓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大唐翻云能寂旧翻亦云能满亦云能仁佛者梵音具存名为佛陀此云觉者广如瑜伽论第八钞会二者显处如经初坐菩提树菩提树者菩提名觉谓诸菩萨依於此树得成觉故名菩提树从能依为名如说天授之衣树有觉故名为觉树有财释或觉之树名为菩提树六释之中依主释也三者结戒如说初结波罗提木叉四者略释戒名如经孝顺父母等故上顺三宝父母师僧言顺至道法至道法者谓菩提分法戒顺菩提分法故言顺至道之法孝名戒者随顺佛教名之为孝亦名为戒言亦名制止者防非止恶名之为戒。


即口放无量光明。


经曰即口放无量光明者自下第二放光表瑞於中有三初明放光次是时下大众愿闻後告诸菩萨下释放光所以此即初。


是时百万亿大众诸菩萨十八梵六欲天子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听佛诵一切佛大乘戒。


经曰是时百万亿大众自下第二大众愿闻众有四类一者菩萨二者梵众三者欲界天四者国王十八梵者谓下三静虑各有三天即为九天第四静虑即有九天初静虑中有三天者一梵众天二梵辅天三者大梵天第二静虑有三天者一小光天二无量光天三极光天第三静虑三天者一小净天二无量净天三遍净天第四静虑九天者一无云天二福生天三广果天四无繁天五无热天六善现天七善见天八色究竟天此八天中下之三天凡圣杂生後之五大纯圣所止超过净居有天名大自在十地菩萨乃生其中一一释名如婆沙论第一百七十六顺正理论二十二说六欲天者一四大王众天二三十三天三时分天四知足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十六大国王者如长阿含经第五卷一央伽国二摩竭国三迦尸国四居萨罗国五跋祗国六末罗国七支提国八跋沙国九居楼国十般闍国十一阿溼波十二婆蹉十三苏罗婆国十四乾陀罗国十五劒浮沙十六阿乘提(勘)又毗婆沙论第一百二十四云十六大国者谓泱伽国摩揭陀国迦尸国憍娑罗国佛栗氏国末罗国奔哒罗国苏噏摩国頞溼缚迦国頞饭底国叶筏那国劒跋闍国俱卢国般遮罗国筏蹉国戍洛西那国。


告诸菩萨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诵诸佛法戒。


经曰告诸菩萨言自下第三释放光所以谓显此戒口中所诵故於口中放光明就释文中復分有二初劝令诵持次是故下结释放光所以此即第一劝令诵持先明自诵後明劝诵此即初也。


汝等一切发心菩萨亦诵乃至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诸菩萨亦诵。


经汝等下第二劝诵发心菩萨者谓初发心在十信位十发趣者如上卷云诸佛当知坚信忍中十发趣向果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十长养者如上即云诸佛当知从此十发趣入坚法忍中十长养心向果一慈心二悲心三喜心四舍心五施心六好语心七益心八同心九定心十慧心诸佛当知从十长养心入坚修忍中十金刚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回向心四达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无相心九慧心十不坏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十地向果一体性平等地二体性善慧地三体性光明地四体性尔焰地五体性慧照地六体性华光地七体性满足地八体性佛吼地九体性华严经地十体性入佛界地解云此四十心如次解释十解十行十回向十地六种姓中次即是有姓性种道种姓圣种姓一一广释如上而说。


是故戒光从口出有缘非无因故光光非青黄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无非因果法诸佛之本原行菩萨道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是故大众诸佛子应受持应读诵善学。


经是故戒光从口出自下第二结释放光此中欲表口所诵戒是故戒光从口出也以光表戒名为戒光是故此光有因缘故出非无因缘光非青黄赤白等者摄相归本故言非青黄等或可戒色是法处摄今显所表故言非青等初说为胜非因果者谓真如理非因非果远离因果差別相故此即无二之所显故言佛菩萨本原等者谓佛菩萨皆由此戒若无此戒必不成果故如智度论云譬如无足欲行无翅欲飞无船欲济是不可得无戒欲得好果亦復如是大众等者劝令诵持。


佛子谛听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六欲天子庶民黄门婬男婬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


经佛子谛听自下第三简別能受菩萨戒人然释受戒略以四门分別一者明受戒法二者明舍戒缘三者明持犯差別四者明忏悔法第一明受戒法復有二种一明依师受法二明自誓受法前中有三初请戒师次明正羯磨後明请证就戒师中復分有二初明戒师相後明请相此即第一明戒师相问何等师得受菩萨戒解云要求已发大心有智有力言辞巧玅能解义理菩萨师也故瑜伽论第四十云若诸菩萨欲於如是菩萨所学三种戒藏勤修学者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於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力於语表义能授能开罗什法师云受戒法本出梵网律藏品中卢舍那佛与玅海王王千子受戒为戒师法是出家菩萨具足五德一坚持净戒二年满十臈三善解律藏四玅通禅思五慧穷玄宗堪为师也虽有此说然彼经此间未翻是故今依瑜伽略述或第二正请师者如瑜伽云於如是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如是请言我今欲於善男子所或长老所或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唯愿須臾不辞劳倦哀愍听授既作如是无倒请已偏袒右肩恭敬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力诸菩萨众现前专念彼诸功德随其所有功能因力生殷净心或少净心有智有力胜菩萨所谦下恭敬膝轮据地或蹲跪坐对佛像前作如是请唯愿大德或言长老或善男子哀愍授我菩萨净戒如是请已专注一境长养净心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即随思惟如是事已默然而住若依此经应请二师故下经云见欲受戒人应教而请二师和上阿闍梨解云若有师处应具请二若无师处未必具二第二明羯磨者復分有二初明戒师和上次正明羯磨和上者若依瑜伽论和上二事故彼论云尔时有智有力菩萨於彼能行正菩萨所以无乱心若坐若立而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或法弟听汝是菩萨不彼应答言是发菩提愿未应答言已发若依此经和上问七遮故下经云若欲受戒时法师问言现身不作七逆罪耶不菩萨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七逆者出佛身血杀父杀母害杀和上杀阿闍梨破羯磨转法轮僧杀圣人若具七遮即身不得戒余一切得受戒而瑜伽论云不说七遮者作忏悔亦得戒故非如声闻犯边罪已更不能受各据一义故不相违谓此经中据不忏悔者说作七逆现身不得戒论中据忏悔亦有受义故略不说次正羯磨者如瑜伽说自此已後应作如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或法弟欲於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於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於此学处於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答言能受能授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能受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答能授菩萨作如是问乃至第三受净戒已能受菩萨作如是答乃至第三请证如瑜伽云受净戒已能授菩萨不起于座能受菩萨对佛像前普於十方现住诸佛及诸菩萨恭敬供养顶礼双足作如是白某名菩陆今已於我某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某菩萨已为某名菩萨作证唯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於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於此某名受菩萨戒亦为作证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受戒羯磨毕竟从此无间普於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住诸佛已入大地诸菩萨前法尔相现由此表示如是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尔时十方诸佛菩萨於是菩萨法尔之相生起忆念由忆念故正智见转由正知见如实觉知某世界中某名菩萨某菩萨所正受菩萨所受净戒一切於此受戒菩萨如子如弟生亲善意眷念怜愍由佛菩萨眷念怜愍令是菩萨希求善法倍復增长无有退减当知是名受菩萨戒启白请证如是已作受菩萨戒羯磨等事授受菩萨俱起供养普於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顶礼双足恭敬而退如是菩萨所受律仪戒於余一切所受律仪戒最胜无上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第一最上广说乃至一切別解脱律仪於此菩萨律仪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计分不及一笇分不及一喻分不及一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故第二明自誓受戒者如瑜伽论第四十一云又诸菩萨欲受菩萨净戒律仪若不会遇具足功德补特伽罗尔时应对如来像前自受菩萨净戒律仪应如是受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或遵跪座作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启十方一切如来已入大地诸菩萨众我今欲於十方世界佛菩萨所誓受一切菩萨学处誓受一切菩萨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於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於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说已应起所余一切如前应知然自受者必先忏悔要須得好相以此为限若不得好相不得戒故此经下云佛灭度後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於佛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菩萨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須要见好相是法师师相授故不須好相若千里内无能受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受得戒而要见好相故第二明舍戒缘多少者舍戒因缘或二或四所言二者瑜伽论第四十云略由二缘舍诸菩萨净戒律仪一者弃舍无上正等菩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言四缘者如论第七十五卷云又舍因缘略有四种一者决定发起受心不同分心二者若於有所识別大丈夫前故意发起弃舍言三者总別毀犯四种他所胜法四若以增上品缠总別毀犯随顺四种他所胜法由此因缘当知弃舍菩萨律仪若有还得清净受心復应还受解云後四缘中第一第二即前二缘中第一缘摄四中後二二中第二摄是故若二若四平等无异四他所胜法者十重之中最後四也後四不共故唯说四重或可菩萨意业为重故唯说四随顺他胜法者谓十重中前六种也如是六种亦共二乘或可不定故言随顺或随顺者但起他胜法者皆名随顺虽有两释前说为胜所以者何若顺他胜皆名随顺犯他胜方便即应舍戒是义不然由此道理明知唯说十中初六名为随顺不说一切上品缠犯前六重戒必舍戒故解云此中舍者但舍功能不舍种子问曰此三聚净戒以何为体解云此有表无表此中表者第三羯磨时现行思为体依胜思愿假建立故色声定非业自性故若无表律仪以胜期愿思种为性谓依恩种假建立故上来所说依於摄假从实门说表无表业离恩恩种无別体故若依法数辨戒体者以法处所摄色为性而余处说表色是眼境者是相从说或随转门故成业论云第三明持犯差別者就遮罪明其持犯復约性罪明持犯也就遮罪者如瑜伽论四十一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於別解脱毗奈耶中将护他故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诸有情类未净信者令生净信已净信者令倍增长於中菩萨与诸声闻应等修学无有差別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常不弃舍将护他行为令有情未信者信信者增长学所学处何况菩萨利他为胜当知是文从多分说若尽道理於遮罪中亦有不共思如威仪戒若见由衣不齐有利益菩萨此中即不慗衣如是等类准此可知又瑜伽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於別解脱毗奈耶中为令声闻小事少业少希望住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於中菩萨与诸声闻不应等学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不顾利他於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可名为玅非诸菩萨利他为胜不顾自利於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得名为玅如是菩萨为利他故从非亲里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恣施家应求百千种种衣服观彼有情有力无力随其所施如应而受如说求衣求鉢亦尔如求衣鉢如是自求种种丝缕令非亲里为织作衣为利他故应畜种种憍大者耶衣诸坐卧具事各至百千乃至广说次就性罪中持犯差別者至文当说决定毗尼经云佛告优波离汝今当知声闻乘人有异方便有异深心持清净戒菩萨乘人有异方便有异深心持清净戒优波离声闻乘人虽净持戒於菩萨乘不名净戒菩萨乘人虽名净戒声闻乘人不名净戒云何名为声闻乘人虽净持戒於菩萨乘人不名净戒优波离声闻乘人不应乃至一念起於一念欲更受身是则名为声闻乘人清净持戒於菩萨乘最大破戒不名清净解云谓诸菩萨有利益处方便受身起种种欲摄受有情出不善处安置善处若诸菩萨不以其欲摄受有情弃舍有情即是破戒此中意说在家菩萨出家菩萨出家菩萨为护圣教是故不得行非梵行又云优婆离菩萨乘人於无量劫堪忍受身不生厌患则名为菩萨乘人清净持戒於声闻乘最大破戒不名清净云何名为菩萨乘人持开通戒声闻人持不开通戒优婆离菩萨乘人以初日分所犯戒於日中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日中分有所犯或於日後分思惟当日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广说乃至以後夜分有所犯戒於日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以是义故菩萨乘人持开通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菩萨不应生大惭愧亦復不应生大悔缠优波离声闻乘人数数犯罪即时破失声闻戒身所以者何声闻乘人应当持戒制一切结如救头燃所有深心为涅槃故广说乃至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或有欲相应心而犯於戒有瞋相应心而犯於戒有痴相应心而犯於戒世尊菩萨犯戒於欲相应心瞋相应心痴相应心何者为重。


尔时世尊告优波离若有菩萨如恒河沙劫欲相应心而犯於戒或有菩萨因以瞋心而犯於戒等住菩萨大乘之道因瞋犯者当知最重所以者何因瞋恚故能舍众生因贪欲故於诸众生而生亲爱优波离所有诸结能生亲爱菩萨於此不应生畏所有诸结能舍众生菩萨於此应生大畏广说乃至大乘之人因欲犯者我说是人不为名犯因瞋犯者我说是人名为大犯名大过患大堕落於佛法中是大留难若有菩萨无有方便欲相应心而犯於戒生於怖畏於瞋犯戒不生怖畏若有菩萨而有方便恚相应心而犯於戒而生怖畏欲相应心而犯於戒不生怖畏。


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


经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者自下第二別释戒相此中有二初释十重次释轻戒後总结释十重中文分有三初总标次別释後总结前中有四一者标数二者劝诵三者劝学四者劝持此即初也。


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非菩萨非佛种子我亦如是诵。


经若受菩萨戒至亦如是诵者自下第二劝诵谓诸菩萨要須诵戒不诵此戒者非菩萨非佛种子若不诵持戒必不能得菩提果故故言非佛种子。


一切菩萨已学一切菩萨当学一切菩萨今学。


经一切菩萨至今学者自下第三劝学。


我已略说波罗提木叉相貌应当学敬心奉持。


经我已略说至敬心奉持者自下第四劝奉持。


梵网经述记上本

 

 
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PDF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卷上) 下一篇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五卷但现存卷二..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