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法华部疏

TOP

法华经句解(三)
2014-01-06 15:01:0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287次 评论:0

妙法莲华经句解卷第三


钱塘广照沙门 释 闻达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


如来大慈普为法界不令一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前信解品大迦叶波但约自类声闻之机从渐入圆开解佛意而於大义有所未周所以世尊復说此品三草二木皆悉滋荣如雨普润无不浃洽以彰圆教统被群机。


尔时世尊。


示信解品说竟之时。


告摩诃迦叶。


因其信解有所未周故佛告之。


及诸大弟子。


即須菩提迦旃延大目犍连等。


善哉善哉。


重歎善哉美其能解。


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


语契佛意称为善说如来功德者简异三乘方便之道真实者简非权教假名之说。


诚如所言。


实如汝之信解所说。


如来復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


如来功德具足一切信解所领但为声闻不及余众故云復有。


汝等若於无量亿劫说不能尽。


以二乘智说佛功德纵经尘劫说不可尽。


迦叶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


王者之称自在为义如来於法得最自在。


若有所说皆不虗也。


若於时中有所说法皆是真实无有虗妄。


於一切法。


世出世法名为一切。


以智方便而演说之。


以善巧智而为方便。


其所说法。


其方便智所说之法。


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一切智者即空智也法相虽別悉到智位。


如来观知。


以如来智观察了知。


一切诸法之所归趣。


一切诸法皆趣空寂。


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


众生性欲各有所重其所行处佛皆知之。


通达无碍。


佛皆通达无有障碍。


又於诸法究尽明了。


非但生心亦於法性究竟了达。


示诸众生一切智慧。


以法开示一切众生令趣智地入於佛慧。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即佛化境一千小千一千中千合成大千各一世界。


山川溪谷。


世界喻境量山川溪谷喻境界。


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


土地为能生草木是所生卉即上中下三草木即大小二树丛生曰林。


种类若干。


各各有於种子气类若干之数。


名色各异。


名字色目各自別异喻於众生根性各別。


密云弥布。


云喻佛身密喻妙应身喻三千如云大布。


徧覆三千大世界。


佛身普应知云徧覆。


一时等澍。


佛应一切如雨等下。


其泽普洽。


泽喻法味普皆浃洽。


卉木丛林及诸药草。


卉即上中下三草木即大小二树丛生曰林。


小根小茎小枝小叶。


人天二道名小根茎。


中根中茎中枝中叶。


声闻缘觉名中药草。


大根大茎大枝大叶。


根喻善种茎喻善愿枝喻善门叶喻善行世间之木根茎大者枝叶亦多喻菩萨人智愿大故行解亦深。


诸树大小。


就菩萨中又自分二习渐名小习顿名大。


随上中下各有所受。


各随其量所受不同。


一云所雨。


以一大云喻如来身徧澍甘雨喻如来教。


种其种性。


称其所禀根种习性。


而得生长华果敷实。


雨润物生开华结果法润智明成因感报。


虽一地所生。


一地喻性本自平等百物喻心所欲各异。


一雨所润。


一雨喻法普利一切。


而诸草木各有差別。


众生根性各各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


迦叶当知如来亦復如是。


前约喻说此乃法合。


出现於世如大云起。


佛现云起事义相类。


以大音声。


佛音说法如雷之震。


普徧世界天人阿修罗。


世界所有若天若人及修罗等皆悉得闻。


如彼大云徧覆三千大千国土。


佛身徧应如云普覆。


於大众中。


即上众等。


而唱是言我是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上十号如序品解。


未度者令度。


即众生无边誓愿度。


未解者令解。


即烦恼无数誓愿断。


未安者令安。


即法门无量誓愿学。


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即佛道无上誓愿成。


今世後世。


今即现世後即未来。


如实知之。


一一称实知其因果。


我是一切知者。


於一切法悉能了知。


一切见者。


正见明白彻法源底。


知道者。


善知一切通塞之相。


开道者。


善能开示佛之道者。


说道者。


为众生说无上道者。


汝等天人阿修罗众。


召所化机。


皆应到此。


令集法会。


为听法故。


所以集者为令听法。


尔时无数千万亿种众生。


常途但说十类众生今千万亿约根性说。


来至佛所而听法。


云集佛所为欲听法。


如来于时。


佛当众生集会之时。


观是众生。


一一观察是诸众生。


诸根利钝。


上中下根聪利昏钝。


精进懈怠。


精纯进道懈慢怠惰。


随其所堪。


方便之教随顺物宜。


而为说法。


随所应说而为说之。


种种无量。


机既多种教亦无量。


皆令欢喜。


皆令得闻心各欢喜。


快得善利。


精神爽快得大善益。


是诸众生。


是来之众无量众生。


闻是法已。


闻如来说是诸法已。


现世安稳。


现在世间如法修进所得安稳。


後生善处。


舍苦报後托生善处。


以道受乐。


以今行道後受快乐。


亦得闻法。


亦得闻佛所说正法。


既闻法已离诸障碍。


以宿缘故闻已思修远离三障及诸罣碍。


於诸法中。


於如来说人天三乘诸法之中。


任力所能。


任其力量随其堪能。


渐得入道。


离四恶处转生人天从人天身入三乘道故云渐入。


如彼大云。


合如来身。


雨於一切。


合如来法。


卉木丛林及诸药草。


三草二木。


如其种性。


一一如其种子习性。


具足蒙润。


物蒙法润随分皆足。


各得生长。


各遂物性而得生长。


如来说法。


如云澍雨。


一相一味。


等观众生故云一相普润一切故云一味。


所谓解脱相。


解三界缚令脱生死。


离相。


远离一切尘劳烦恼。


灭相。


达真空理证寂灭乐。


究竟至於一切种智。


始用方便暂接初机终归究竟一切种智。


其有众生。


其有世间诸众生类。


闻如来法。


闻於如来所说之法。


若持读诵。


若或受持兼以读诵。


如说修行。


如佛所说依之修行。


所得功德。


随其起修所获功德。


不自觉知。


以心迷故自不能知应学何法。


所以者何。


所以如来现於世者其意云何。


唯有如来知此众生。


独佛一人知此法界种种众生。


种相体性。


种子相貌本体根性。


念何事。


心中繫念何等之事。


思何事。


心中思惟何等之事。


修何事。


其性所了修何等事。


云何念。


当云何念。


云何思。


当云何思。


云何修。


当云何修。


以何法念。


用何法令繫念。


以何法思。


用何法令思惟。


以何法修。


用何法令起修。


以何法。


以何种法。


得何法。


可得何法。


众生住於种种之地。


性本是一习气不同随所依止名之为住各取自位名种种地。


唯有如来知实见之。


三乘圣人分见真理唯佛大圣如实觉知。


明了无碍。


分明觉了无有障碍。


如彼卉木丛林诸药草等。


以诸根性合前草木。


而不自知上中下性。


草木受润各取沾足而不自知力量大小。


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


如前。


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


前云一切智即智德也此云涅槃即断德也。


常寂灭相。


常住涅槃寂灭之理无相之相名为常寂。


终归於空。


此云空者即上常寂大般涅槃非是断空及以偏空非但即空空中具假空假不二名究竟空。


佛知是已。


佛知如是真实义空。


观众生心欲。


以慈眼观众生乐欲。


而将护之。


而乃将理调护曲顺机情。


是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者乃佛所证中道正智以是之故为机未堪不敢即说。


汝等迦叶甚为希有。


美其信解善达佛意人莫及之甚为尠有。


能知如来随宜说法。


歎希有者以能如是。


能信能受。


能知故通晓能信故不疑能受故不忘。


所以者何。


所以歎者其意云何。


诸佛世尊随宜说法。


一切诸佛随顺物宜称机而说无有定法。


难解难知。


众生机杂诸佛意深隐密故难解差別故难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欲以前事重为证明故说偈言。


破有法王出现世间。


佛为法王出现於世为破众生着有之见。


随众生欲种种说法。


知众生意随其所宜以种种缘而为说法。


如来尊重。


佛具威德位尊貌重。


智慧深远。


佛之智慧深远无际。


久默斯要。


此法华经乃是诸佛秘要之事成道已来四十余年未甞拈出故云久默。


不务速说。


前说不谈故云不务速说。


有智若闻则能信解。


所以未说正为待机欲能信解然後说之。


无智疑悔则为永失。


於无智前说此妙经非特不信兼起谤言则是永失背觉合尘。


是故迦叶。


告迦叶言以是之故。


随力为说。


随其机力而为说之。


以种种缘。


或说五乘或说三乘皆方便缘。


令得正见。


令作方便得於正见。


迦叶当知譬如大云。


喻佛应身。


起於世间。


从真起应如云之生。


徧覆一切。


普化群机如云徧覆。


慧云含润。


智慧身云含藏利润。


电光晃耀。


智如电掣光明晃耀。


雷声远震。


法音圆应如电远震。


令众悦豫。


能令众心悦怿安豫。


日光掩蔽地上清凉。


日光炎炽喻诸热恼慈云覆故心地清凉。


靉靆垂布。


靉靆浓云之貌慈心浓重俯为含生如云低垂徧布一切。


如可承揽。


头戴曰承手擥曰揽佛虽尊胜下应群机以慈悲故易可亲近如云垂下似可戴擥。


其雨普等。


说法如雨普皆平等。


四方俱下。


四方即喻住行向地。


流澍无量。


流澍广濶不可计量。


率土充洽。


众生性地无不沾濡如率土中皆悉充洽。


山川险谷。


山喻静性川喻动性险谷即喻众生恶性。


幽邃所生。


幽隐深邃所产之物。


卉木药草。


人天声闻缘觉上中下根如众卉木药草之类。


大小诸树。


顿教菩萨名为大树渐教菩萨名为小树摄机无量故云诸树。


百糓苗稼。


百种善念菩提心苗糓能养命善可证真。


甘蔗蒲萄。


甘蔗味美喻佛种性蒲萄蔓筵喻诸种族。


雨之所润。


法雨等施物悉均沾。


无不丰足。


无有一物不丰足者。


乾地普洽。


入法众生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名为乾地今蒙法润亦普浃洽。


药木並茂。


群机受润如物等茂。


其云所出。


身云所出。


一味之水。


如来一味利益众生更无別念如云澍雨水无別味。


草木丛林随分受润。


水味虽一而诸草木受润不同法味虽一而诸根器得益不同。


一切诸树。


以类摄之但分大小约机众多故云诸树。


上中下等。


此约三草以喻三乘。


称其大小。


此喻渐顿大小菩萨。


各得生长。


各遂其性生成长育。


根茎枝叶。


如前。


华果光色。


华喻善因果喻善报光喻善智色喻善事。


一雨所及皆得鲜泽。


蒙一味雨之所润及一一皆得鲜明肥泽。


如其体相。


称其体质及以相貌。


性分大小。


种性自分若大若小。


所润是一。


法无异味。


而各滋茂。


受润不同。


佛亦如是。


合上喻也。


出现於世。


从真起应。


譬如大云。


以大身云。


普覆一切。


徧应群机。


既出于世。


初降生时如云之生及转法轮如云澍雨。


为诸众生。


受道之机。


分別演说。


三乘五乘各分別说。


诸法之实。


虽说方便实为佛乘。


大圣世尊。


三乘所证名小圣人如来圆极名为大圣。


於诸天人一切众中。


求法之众。


而宣是言。


宣布此言。


我为如来。


我是究竟果德如来。


两足之尊。


久修梵行福慧俱足。


出于世间。


为众生故不住涅槃。


犹如大云充润一切。


身云法雨充润一切。


枯槁众生。


无法雨润名枯槁者。


皆令离苦。


离恶道苦及二死苦。


得安隐乐。


得於安隐身心快乐。


世间之乐。


人天二报五欲乐也。


及涅槃乐。


三乘一乘寂灭之乐。


诸天人众。


诸天及人一切众等。


一心善听。


齐其一心善听我说。


皆应到此。


到佛会中。


觐无上尊。


觐见无上大觉世尊。


我为世尊。


我是一切世间之尊。


无能及者。


自余圣贤无有一人能及我者。


安隐众生故现於世。


为令众生得安隐故出现世间。


为大众说甘露净法。


如来为众演说诸法其法清净如天甘露无不美者。


其法一味解脱涅槃。


机情虽异佛意常融一味令得无上解脱究竟涅槃。


以一妙音演畅斯义。


据相似异约意名一说权为实名曰妙音流演通畅斯之妙义。


常为大乘而作因缘。


所以说小意引入大小智是因小善是缘。


我观一切普皆平等。


佛心无碍等视众生。


无有彼此爱憎之心。


众生则有彼此憎爱佛心平等一切无也。


我无贪着亦无限碍。


如来无有贪爱取着悭恡之心亦无限隔滞碍之相。


恒为一切平等说法。


常为一切以平等心说无相法。


如为一人众多亦然。


为众如一一多皆然。


常演说法曾无他事。


常尔一心为之演法曾无別事以萦其怀。


去来坐立终不疲厌。


四威仪中常尔精勤终不见有疲极厌倦。


充足世间如雨普润。


以法润世悉令充足犹如时雨普润一切。


贵贱上下。


贵族贱类上智下愚。


持戒毀戒。


持戒之人一向清净毀戒之人一向染污。


威仪具足。


威仪即是诸轻戒也具足受持无有缺犯。


及不具足。


谓於诸戒虽则受持不能全净。


正见邪见。


知因识果名正见人背理迷真名邪见者。


利根钝根。


诸乘之中第分优劣望前为钝望後为利。


等雨法雨。


平等雨於一味法雨。


而无懈倦。


为物慈深终无厌倦。


一切众生闻我法者。


众生闻佛所说法者。


随力所受住於诸地。


随其根力住五乘位。


或处人天。


人及天乘。


转轮圣王。


轮王有四谓福所感金银铜铁四轮各异皆人王也。


释梵诸王。


释谓帝释忉利天主梵即梵王色界天主及三界中诸余天王。


是小药草。


人天两乘自迹言之名小药草就本为言彼诸天王皆是菩萨游三摩提所修行处。


知无漏法能得涅槃。


善知无漏智慧之法能得小乘偏空涅槃。


起六神通。


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境漏尽六种通相由发智故得有神通故云起也。


及得三明。


天眼宿命漏尽三种通明。


独处山林常行禅定。


独自居处山间林下常行三昧住於禅寂。


得缘觉证。


从缘省觉证辟支果。


是中药草。


胜於人天故名中草。


求世尊处我当作佛。


求佛世尊所证之处我当修行作於佛果。


行精进定。


修行精进寂灭胜定。


是上药草。


此期成佛又胜二乘名上药草。


又诸佛子。


言佛子者异於声闻。


专心佛道。


专注一心求於佛道。


常行慈悲。


二乘之人不起大化菩萨根者行大慈悲。


自知作佛决定无疑。


心中自知决定成佛无復疑情。


是名小树。


定力转增心志愈大胜前上草故云少树此位菩萨如般若中初发心者。


安住神通。


安然住於菩萨神通。


转不退轮。


能转诸佛不退法轮。


度无量亿百千众生。


此即顿教登位不退诸大菩萨故能广度无量诸生。


如是菩萨名为大树。


力量既大荫覆益广故云大树。


佛平等说如一味雨。


佛慈悲心平等而说如时雨降一味平等。


随众生性所受不同。


法虽平等随彼众生所禀根性得益不同。


如彼草木所禀各异。


众生之性如诸草木随其大小禀受不同。


佛以此喻方便开示。


佛以草木喻诸众生而为方便开示迷者。


种种言辞演说一法。


假诸言辞共明一法。


於佛智慧如海一滴。


佛之性体具足智慧今说一法如海一渧。


我雨法雨。


佛下法雨。


充满世间。


充满三界一切世间。


一味之法。


法味本一。


随力修行。


随其智力修习奉行。


如彼丛林药草诸树。


以法合喻。


随其大小渐增茂好。


随根受道渐渐增茂。


诸佛之法常以一味。


一切诸佛常用一味平等大法。


令诸世间普得具足。


令三世间法味咸足。


渐次修行皆得道果。


三乘之人渐渐次第修行於道皆令得果。


声闻缘觉处於山林。


二乘乐静故居山林。


住最後身。


得罗汉果名最後身永脱三界更不復生。


闻法得果。


闻佛说法心能解了得於罗汉及辟支果。


是名药草各得增长。


引喻合法即中药草。


若诸菩萨智慧坚固。


菩萨之人智力坚固终不退堕。


了达三界。


了了通达三界之中非坚固法。


求最上乘。


三乘之中菩萨最上。


是名小树而得增长。


虽求佛道从渐门入非是顿证故名小树。


復有住禅得神通力。


復有大机住於禅定发得神通智慧之力。


闻诸法空心大欢喜。


闻说诸法本性空寂心中明悟得大欢喜。


放无数光度诸众生。


光表智慧用智摄生名为放光智明不一名为无数。


是名大树而得增长。


此喻顿教大菩萨也。


如是迦叶。


如是二字指上五乘以告迦叶。


佛所说法。


如来所说方便之法。


譬如大云以一味雨。


佛身普应佛法普被如一味雨无有差別。


润於人华各得成实。


润於五乘善人心华令各增长结成果实。


迦叶当知。


由前信解所说未敷今此徧摄故令当知。


以诸因缘。


以诸宿世善恶业报因缘之事。


种种譬喻。


引诸世间种种事物而为譬喻。


开示佛道。


开示演说成佛之道。


是我方便。


此等皆是诸佛方便。


诸佛亦然。


佛之方便亦復如然。


今为汝等说最实事。


初说三乘破诸魔外名为真实今復引渐入於一乘名最真实。


诸声闻众皆非灭度。


二乘之人但离虗妄名为灭度皆非一乘究竟寂灭无上涅槃。


汝等所行是菩萨道。


汝等二乘所行之道即是大乘菩萨之道。


渐渐修学悉当成佛。


从渐入圆唯一佛道无別三乘。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


言授记者修行得到理应如是佛为印成如世爵命随其资力大迦叶等闻如来说法譬两品心得开悟引穷子喻说所信解但止领得二乘之人从渐入圆一种法义於如来法如海一渧佛復广说山川草木法雨普润一切皆当得成佛道诸人闻得法义方周故於此时为四弟子授应身记当来成佛。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


尔药草品偈竟之时。


告诸大众唱如是言。


白在会众作是说言。


我此弟子摩诃迦叶。


如前。


於未来世当得奉觐。


从是已去未来当得奉敬觐见。


三百万亿诸佛世尊。


所见之数。


供养恭敬。


修法供养身心恭敬。


尊重赞歎。


尊重於佛发言赞歎。


广宣诸佛无量大法。


广博宣演十方诸佛无有限量大乘之法。


於最後身得成为佛。


等觉菩萨名最後身所证妙觉名为成佛。


名曰光明。


因以智光照明佛法所以得果号曰光明。


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序品解。


国名光德。


光明盛德以为国名。


劫名大庄严。


其时清净以大菩萨而为庄严。


佛寿十二小劫。


应身寿量。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人根胜故如佛在时名为正法。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人根渐劣像正法时名为像法。


国界严饰。


依报清净。


无诸秽恶。


离诸恶相。


瓦砾荆棘。


瓦砾坑坎荆榛棘刺。


便利不净。


大小便利及诸不净一切皆无。


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


心地平正无高下相故至感果地亦如是。


琉璃为地。


因心明了内外映彻所以果上琉璃为地。


宝树行列。


因修宝行长菩提树故至果上宝树行列。


黄金为绳以界道侧。


因持正戒遵依绳墨常行中道故至果上金绳界道。


散诸宝华周徧清净。


因地之时徧修梵行故至果上宝华散地在处严洁。


其国菩萨无量千亿。


国中大行其数甚多。


诸声闻众亦復无数。


小乘之人其数亦尔。


无有魔事。


无有邪见魔障之事。


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梵语魔波旬此云杀者杀害之主名为魔王随王所作名为魔民若王若民虽不断杀而於佛法皆能爱护。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告诸比丘。


在会之众。


我以佛眼。


以佛天眼。


见是迦叶於未来世。


见大迦叶於当来世。


过无数劫当得作佛。


佛眼明见本有时限非是众生心力所知名无数劫。


而於来世供养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


如前已解。


为佛智慧。


为欲成就佛智慧故。


净修梵行。


清净身心修诸梵行。


供养最上二足尊已。


心为能供福慧两足最上世尊是所供境。


修习一切无上之慧。


久在迷故自坏善心今始觉知復本性体名之为修渐渐增进名之为习一切诸佛所证之智名无上慧。


於最後身得成为佛。


等觉後身得成正觉。


其土清净。


无秽恶相。


琉璃为地。


心地明了。


多诸宝树行列道侧。


表菩提树成行森列入正道侧。


金绳界道。


坚固道法名曰金绳分列界则令行正道。


见者欢喜。


以境胜故所见欢喜。


常出好香。


香有三种一者身毛孔中常出牛头旃檀无价之香二者口中常出青莲华香三者宝树华果常出种种之香。


散众名华。


散於众多名色之华表行无量正真之善。


种种奇妙以为庄严。


如上种种奇异庄严。


其地平正无有丘坑。


表心平坦。


诸菩萨众不可称计。


大乘弟子其数众多。


其心调柔。


调伏柔顺即定心也。


逮大神通。


声闻之人名小神通菩萨逮得大乘神通。


奉持诸佛大乘经典。


崇奉持诵大乘方等一切经典是诸佛教。


诸声闻众无漏後身。


小乘声闻阿罗汉果名最後身。


法王之子亦不可计。


佛为法王菩萨为子数亦难计。


乃以天眼不能数知。


天眼名同唯除如来余诸圣人所得天眼不能知数。


其佛当寿十二小劫。


器界一增减名为一小劫。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如上已解。


光明世尊其事如是。


结归上文。


尔时大目揵连須菩提摩诃迦旃延等。


义如序品。


皆悉悚栗。


三人弟子见大迦叶得授道记而身不预所以未安惊悚战栗。


一心合掌。


齐一其心合十指掌。


瞻仰尊颜。


瞻视敬仰世尊颜容。


目不暂舍。


正意求佛目睛不瞬。


即共同声而说偈言。


即共举意同声白佛。


大雄猛世尊。


英雄猛烈能断见爱降伏尘劳名大雄猛。


诸释之法王。


诸释种中佛为最上。


哀愍我等故。


慈哀怜愍我等之故。


而赐佛音声。


愿垂赐与佛之音声。


若知我深心。


若蒙如来知我深心愿求作佛。


见为授记者。


见我之心与授记者。


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


如天甘露之所沾洒除去热恼心得清凉。


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饍。


心愿得记如饥思食闻佛说圆如遇王膳。


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


虽蒙佛许未闻记莂如遇设食不蒙降赐心尚怀疑未敢輙取。


若復得王教然後乃敢食。


須得王旨方敢受食。


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


我等弟子如彼饥人每因思惟习小乘过。


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


心中不知当云何修能得无上佛之智慧。


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


佛音声者即法譬二品闻声闻人皆令作佛。


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


合上心疑。


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


若蒙如来与授记莂尔乃心快得大安乐。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


世尊本怀常欲安悉世间众生。


愿赐我等记如饥須教食。


此法合也。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


即前偈云深心所念。


告诸比丘。


普告时会。


是須菩提於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歎常修梵行具菩萨道於最後身得成为佛。


那由他者西域大数之名余如前解。


号曰名相。


尊者悟空了一切法但有名相号名相佛。


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前已解。


劫名有宝。


有空寂法名为有宝。


国名宝生。


其国清净有是宝生。


其土平正。


由平心地则世界地自然平正。


颇棃为地。


颇棃此云水玉亦表内外映彻。


宝树庄严。


表菩提树众善庄严。


无诸丘坑。


丘陵坑坎表不平心。


沙砾荆棘。


砂铄隐脚荆棘刺入表恶毒念杀害於他。


便利之秽。


便利秽地恶毒害心其土悉无。


宝华覆地周徧清净。


以众善因庄严佛国如诸宝华徧覆其地。


其土人民。


国中所有人民之众。


皆处宝台。


所居之处以宝为台。


珍妙楼阁。


珍奇妙好种种楼阁台及楼阁层层级级即喻道谛三十七品。


声闻弟子无量无边。


小众多故莫知边量。


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以数算计以物譬喻皆不能及。


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


大乘众多其数若是。


佛寿十二小劫。


应身寿量。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如前已解。


其佛常处虗空。


悟空入道果住法空。


为众说法。


以空寂法为众而说。


度脱无量菩萨。


大空圆空度诸菩萨。


及声闻众。


徧空真如度声闻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以前长行重宣偈颂。


诸比丘众。


现前僧众。


今告汝等。


诫众令知。


皆当一心。


当息杂念皆一其心。


听我所说。


摄耳谛听我之所说。


我大弟子。


言大弟子简异余小眷属弟子。


須菩提者当得作佛号曰名相。


如前。


当供无数万亿诸佛。


所敬境也。


随佛所行渐具大道。


随顺诸佛之所修行渐渐具足大菩萨道。


最後身得三十二相。


等觉後身成应身佛具诸相好。


端正姝妙犹如宝山。


端严方正姝大妙好如宝山王。


其佛国土严净第一。


比余佛土此最第一。


众生见者无不爱乐。


由依正妙见者乐之。


佛於其中度无量众。


於此净刹度无量人。


其佛法中多诸菩萨。


法中犹多诸大菩萨。


皆悉利根转不退轮。


根皆聦利能转诸佛不退法轮。


彼国常以菩萨庄严。


常以菩萨庄严其国。


诸声闻众不可称数。


其数亦多。


皆得三明具六神通。


声闻果也。


住八解脱。


即八背舍背恶向善背麤向细名八解脱。


有大威德。


善能降伏内外怨魔有威可畏有德可敬。


其佛说法。


其佛世尊说法之时。


现於无量神通变化。


有信心者但須法说为无信者现起神通令生敬信後为说法。


不可思议。


此乃佛之无作妙能岂容心思及以口议。


诸天人民数如恒沙。


法众数多。


皆共合掌听受佛语。


众合掌听信受佛语。


其佛当寿十二小劫。


应身寿也。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如前。


尔时世尊復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


告众通知。


是大迦旃延。


欲异余小故标曰大。


於当来世以诸供具。


能供器也。


供养奉事八千亿佛。


所供境也。


恭敬尊重。


能供心也上约如来在世之时下明灭後供养塔庙。


诸佛灭後各起塔庙高千由旬。


表千如也。


纵广正等五百由旬。


竪纵横广量正相等五百由旬表五分法。


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


如序品解。


七宝合成。


七支功德名为宝也。


众华璎珞。


以众宝华及宝璎珞。


涂香。


涂身香也。


末香。


细末香也。


烧香。


所烧香也。


缯盖幢幡。


缯帛为盖及以幢幡。


供养塔庙过是已後当復供养二万亿佛亦復如是。


於佛生前及以灭後所修供养如前无异。


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


供心是智供事是福具修诸行是菩萨道。


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


阎浮树名那提此云洲即是南洲河边有树果熟落水染沙成金其色最上大迦旃延论议第一性如金体不可变坏智如金光无能过胜故名阎浮金光。


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序品解。


其土平正。


菩萨心地无有不平故所感土悉皆平正。


颇棃为地。


体上宝洁也。


宝树庄严。


菩提愿行也。


黄金为绳。


中正坚刚以为绳墨。


以界道侧。


於道之侧界分为八。


妙华覆地。


德严法体如华覆地。


周徧清净。


徧断诸恶徧修净行无处不周故云徧净。


见者欢喜。


众生见者无不欢喜。


无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


嗔心堕狱贪以堕鬼痴心堕畜强胜心堕於修罗菩萨因中无此诸过所以果上无四恶道。


多有天人。


诸天及人皆是善类。


诸声闻众及诸菩萨。


大小二乘闻法之众。


无量万亿庄严其国。


以诸无量声闻菩萨而为庄严。


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如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颂成佛义。


诸比丘众皆一心听。


诫善听也。


如我所说真实无异。


佛语真实劝令信受。


是迦旃延当以种种妙好供具供养诸佛。


当佛在世修供养也。


诸佛灭後起七宝塔亦以华香供养舍利。


於佛灭後修供养也。


其最後身。


等觉後身。


得佛智慧。


惑尽解圆。


成等正觉。


成应身佛。


国土清净。


依报胜也。


度脱无量万亿众生。


度生多也。


皆为十方之所供养。


皆得十方一切人天之所供养。


佛之光明无能胜者。


光明表智无与等者。


其佛号曰阎浮金光。


如前。


菩萨声闻断一切有。


大小虽异皆悉破有。


无量无数庄严其国。


其佛国中以诸菩萨及声闻众而为大宝。


尔时世尊復告大众我今语汝。


復告大众语众令知。


是大目犍连。


如序品解。


当以种种供具。


能供之器。


供养八千诸佛。


所供境也。


恭敬尊重。


能供心也上约佛世下明灭後。


诸佛灭後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七宝合成。


如前。


众华璎珞涂香抹香烧香缯盖幢幡以用供养。


所供事也。


过是已後当復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復如是。


生前灭後所修供事亦如八千等无有异。


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旃檀香。


多摩罗跋此云性无垢贤栴檀即海岸牛头旃檀神通智慧功德妙香充满法界故以为名。


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序品解。


劫名喜满。


时分好故欢喜充满。


国名意乐。


国土清净见者意乐。


其土平正颇棃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华周徧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


並如前解。


佛寿二十四小劫。


前三尊者寿十二劫今二十四一倍增多。


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正像劫数亦倍於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此弟子大目犍连。


如前。


舍是身已。


舍今灵山罗汉後身。


得见八千二百万亿诸佛世尊。


先供八千後復供养二百万亿。


为佛道故。


为求成佛无上道故。


供养恭敬。


以事供养以心恭敬。


於诸佛所常修梵行。


修於诸佛所起之行。


於无量劫奉持佛法。


历年滋久崇奉受持佛之正法。


诸佛灭後。


上明佛前今明佛後。


起七宝塔。


以七珍宝建舍利塔。


长表金刹。


表明刹竿欲今迷者之所归趣以金为刹庄严堂舍。


华香伎乐。


若香若华伎艺音乐。


而以供养诸佛塔庙。


舍利宝塔像设庙宇。


渐渐具足菩萨道已。


既曰圆宗本无次第何言渐渐此是圆渐非渐圆也理可顿悟事須渐修以渐修故始得具足。


於意乐国而得作佛。


由如意通之所化现故名意乐。


号多摩罗旃檀之香。


神通妙香普薰法界故号旃檀。


其佛寿命二十四劫。


住寿许时。


常为天人演说佛道。


为天人说佛之大道。


声闻无量如恒河沙。


比丘数多。


三明六通有大威德。


罗汉所证有如是等大威德力。


菩萨无数志固精进。


菩萨众多志愿坚固道业精勤。


於佛智慧皆不退转。


於佛所证甚深智慧皆能进趣得不退转。


佛灭度後正法当住四十小劫像法亦尔。


像法住世亦四十劫。


我诸弟子威德具足。


上首弟子具威德者。


其数五百皆当授记。


即五百罗汉如罗汉名经说。


於未来世咸得成佛。


五百授记同号普明。


我及汝等宿世因缘。


即化城品十六王子覆讲法华结缘之事。


吾今当说。


许为说也。


汝等善听。


诫令摄心。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


上等之机方便品中直是法说身子得记中等之机譬喻药草分別而说四大弟子各得授记下等之机闻而未悟復以化城引缘而说五百弟子一时授记。


佛告诸比丘。


五百罗汉等。


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


历劫滋久心思口议不可得及过去之世。


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


大通佛名未见所出义约大通者罗汉神通逆顺知八万劫横见三千界初地菩萨能知百佛世界逆顺知无量劫自二地已去所知所见倍倍增胜佛神通者横徧十方竪穷三际悉知悉见无不通彻故曰大通言智胜者二乘之智能断见思出於三界菩萨之智虽断界外无明尘沙至於等觉尚有一品微细无明唯佛之智究竟觉了三惑净尽二死俱亡胜彼三乘故曰智胜。


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序品解。


其国名好成。


佛名大通通由定发所应之国禅定为城故名好城。


劫名大相。


大通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佛寿尚尔其劫又长时相事相佛菩萨相一一广大故曰大相。


诸比丘。


告诸会众。


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


彼大通佛过去已久。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


积尘成土积土成地一切微尘是地大种欲譬劫久故举大千所有地种。


假使有人磨以为墨。


设为譬喻故云假使如人磨地以为墨水。


过於东方千国土。


从东过去千佛化境千箇三千大千世界。


乃下一点大如微尘。


过尔许国方下一点如微尘大。


又过千国土復下一点。


一点之墨点千国土。


如是展转尽地种墨。


如是次第过一千国又过千国点尽一化三千世界所磨墨水。


於汝等意云何。


於汝现前诸比丘等意谓如何。


是诸国土。


是诸经过所点国土。


若算师。


计算之师。


若筭师弟子。


上云筭师止是一人今云弟子其数众多。


能得边除。


还有能得世界边除。


知其数不。


知其所点国土数不。


不也世尊。


大众答佛弗可知也。


诸比丘。


佛语大众。


是人所经国土。


是点尘人所经由处。


若点不点。


若下点处若不点处。


尽抹为尘。


尽皆细末而为微尘。


一尘一劫。


以一点尘而为一劫。


彼佛灭度已来。


彼大通佛从灭度来。


復过是数。


又復过是微尘之数。


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多如微尘言其劫数。


我以如来知见力故。


以佛自证知见力故。


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视昔如今佛宿命通。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欲宣远意故重说言。


我念过去世。


佛自思念过去世时。


无量无边劫。


经历多劫。


有佛两足尊。


有佛世尊福慧两足。


名大通智胜。


如前。


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


如人以力磨三千界。


尽此诸地种皆悉以为墨。


尽三千界所有地体皆磨为墨。


过於千国土乃下一尘点。


过千佛土下一点尘。


如是展转点尽此诸尘墨。


从千佛土至千佛土又下一点如是点尽三千地体所有尘墨。


如是诸国土点与不点等。


如是经过千千国土若曾着点及不点者是等无数微尘世界。


復尽抹为尘一尘为一劫。


復以诸界尽抹为尘以一微尘而为一劫。


此诸微尘数其劫復过是。


尽上如是地种种已其所经劫復过此数。


彼佛灭度来如是无量劫。


合上尘数。


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


释迦如来以无碍智知彼大通灭度之相。


及声闻菩萨。


及见彼佛所化声闻及菩萨众。


如见今灭度。


犹如今日所见无异。


诸比丘当知。


告诸比丘当知是事。


佛智净微妙无漏无所碍。


佛之智慧清净微妙无有渗漏亦无滞碍。


通达无量劫。


善能通达无量劫前所有之事。


佛告诸比丘。


说偈言已復告大众。


大通智胜佛。


如前。


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


彼佛应身住世之寿若表法者五百即五道四十即四生佛所以出为欲度脱五道四生住寿如是缘尽入灭。


其佛本坐道场。


其佛本时坐於道场。


破魔军已。


诸大魔王受多眷属其佛大通道果将成以威德力震动世界魔及魔民悉来战鬪故用破魔俟魔退已後方成道。


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垂者临也余如序品。


而诸佛法不现在前。


以悟道故见诸佛法现在目前名为得道今将欲得故未现前。


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


破魔之後经如许时。


结跏趺坐。


两足相结加趺而坐。


身心不动。


身不动威仪寂静也心不动妄念寂灭也。


而诸佛法犹不在前。


摄静虽久犹未得成正徧知觉故未现前。


尔时忉利诸天。


尔大通佛将得道时三十三天。


先为彼佛。


预为先彼大通如来。


於菩提树下。


诸佛应身皆在树下成菩提者盖由因中发菩提心修菩提行如树种子根茎枝叶渐渐增长所以果上树下成道。


敷师子座高一由旬。


佛身大故所设之座亦復广大高四十里。


佛於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天设座意欲奉佛请於此处当得菩提。


适坐此座。


适往坐此菩提之座。


时诸梵天王。


诸梵天上诸梵天王。


雨众天华。


下於四色天上之华。


面百由旬。


一一方面名百由旬。


香风时来吹去萎华。


復时之间有香风来吹去所散已萎之华。


更雨新者。


更復別雨新鲜之华。


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於佛。


为佛未现佛坐十劫诸天常尔散华供养。


乃至灭度常雨此华。


从成佛去至于灭度经历多劫常以华供。


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


四天门王及以诸天常为供佛击於天皷。


其余诸天作天伎乐。


自余欲色诸天仙众各作天上伎艺歌乐。


满十小劫。


击皷作乐皆满十劫。


至于灭度亦復如是。


从初十劫至于灭度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亦是如此。


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


未成之前一坐十劫。


诸佛之法乃现在前。


十劫之後道果方成诸佛之法悉现其前。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无上等正觉。


其佛未出家时。


佛初在家未出俗时。


有十六子。


所生王子有十六人。


其第一者名曰智积。


第一太子智慧深厚故名智积。


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


其诸王子平昔之间各有受用珍玩之物。


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闻其父王得成正觉。


皆舍所珍。


皆悉弃舍常所玩好。


往诣佛所。


往至父王成佛之所。


诸母涕泣而随送之。


是诸王子所生之母见子弃俗从父出家所以涕泣各随其子而往送之。


其祖转轮圣王。


大通之父因孙名祖转轮圣王即是菩萨修行之位。


与一百大臣。


同辅佐者大臣百官。


及余百千万亿人民。


国中所有人民之众。


皆共围绕随至道场。


诸王子祖及所生母国中大臣人民之众皆悉周围环绕王子随逐至於大通如来道场之所。


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


大众皆欲亲近於佛。


供养恭敬尊重赞歎。


陈设供养尽心恭敬倍加尊重发言称赞。


到已头面礼足。


到佛所已以头至地面礼佛足。


绕佛毕已。


绕佛表敬。


一心合掌。


息诸妄念端谨一心合十指掌。


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以目瞻仰以偈赞颂。


大威德世尊。


有大威德大觉世尊。


为度众生故。


为欲度脱诸众生故。


於无量亿岁。


修行许久。


尔乃得成佛。


尔乃得成究竟果佛。


诸愿已具足。


在昔因地愿成佛道今得正觉俱满诸愿。


善哉吉无上。


赞言善哉吉祥无上。


世尊甚希有。


世间之尊甚为希有。


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


歎身定也。


其心常憺怕未曾有散乱。


其心常常憺怕无为未曾昏散歎心定也。


究竟永寂灭。


究竟永断无明惑根证大寂灭。


安住无漏法。


安隐住於无漏妙法。


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


我等今者得见世尊安然隐寂成就佛道。


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


我等遇佛闻法信解得大善益交相称庆心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


众生在迷常怀苦恼。


盲瞑无导师。


如生盲人瞑然莫亲以无缘故不遇导师。


不识苦尽道。


不能识別灭尽诸苦究竟之道。


不知求解脱。


不知求覔出离解脱。


长夜增恶趣。


长如夜间迷瞑造业增长恶报。


减损诸天众。


以业惑果生恶趣多天众转减。


从冥入於冥。


从冥昧心造冥昧业受冥昧苦从於迷冥入於迷冥。


永不闻佛名。


永不获闻佛之名字。


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


今佛世尊得成无上安隐寂灭无漏圣道。


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


我等诸人及余一切天人之众是得最上广大利益。


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是故咸皆稽首归命无上世尊。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


说如上偈赞歎佛已。


劝请世尊转於法轮。


佛虽已成未曾闻法故加劝请。


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


佛若说法多有所益令得安隐。


怜愍饶益诸天人民。


矜怜哀愍饶润利益诸天仙众及以人民。


重说偈言。


復述前意劝请世尊。


世雄无等伦。


世尊大雄无与等伦。


百福自庄严。


以百种福而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


证得无上真实智慧。


愿为世间说。


愿与世间诸众生说。


度脱於我等。


愿赐救脱我等之辈。


及诸众生类。


及诸一切众生之类。


为分別显示。


与之分別显了开示。


令得是智慧。


令得如是真实智慧。


若我等得佛。


若或我等得成佛道。


众生亦復然。


余众生类亦復当然。


世尊知众生。


世尊大慈能知众生。


深心之所念。


发志求佛名曰深心而此心中之所思念。


亦知所行道。


亦知众生宿世之因所行何道。


又知智慧力。


又知众生智慧之力。


欲乐及修福。


心所欲乐及所修福。


宿命所行业。


众生过去所有宿命及其所行善恶业行。


世尊悉知已。


世尊既已悉知众生所有之事。


当转无上轮。


当为转於无上法轮。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


如前。


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


六种之相如序品解五百万亿者表佛出世震动一切十方五道蒙光利益。


其国中间幽冥之处。


其诸国中幽暗之处。


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


寻常之间日月光明照不到处今佛如来慈悲慧光悉照明了。


其中众生各得相见。


其幽冥中虽有众生各不相见因佛光明悉见明了。


咸作是言。


众生咸作如是念言。


此中云何忽生众生。


此幽暗中云何忽然有诸众生。


又其国界。


又大通佛所有国界。


诸天宫殿。


欲界诸天所居宫殿。

 

乃至梵宫。


乃至色界十八梵宫。


六种震动。


如序品解。


大光普照徧满世界。


有大光明普照一切徧满化境所有世界。


胜诸天光。


佛之光明出过一切岂与天光之所等伦。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


所震动处梵天之宫。


光明照曜倍於常明。


佛光所照倍胜余光。


诸梵天王。


即上五百。


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


诸宫殿光昔未曾见。


以何因缘而现此相。


不知何缘有此瑞相。


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


诸天互相共论瑞相。


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


大梵王者诸梵中尊以慈悲故名救一切。


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此是何因缘宜各共求之。


见所希有劝众同求。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为復大德诸天降生为復是佛出现於世。


而此大光明徧照於十方。


此後二句言光所照必有圣仙出生於世。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


诸天行处宫殿随身。


各以衣裓。


以衣段为盛香之器。


盛诸天华。


盛贮天上所有妙华。


共诣西方推寻是相。


佛光东来天从西诣。


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


佛成道处名为於宝树下得成菩提名菩提树。


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


如常所解。


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见请世尊转於法轮。


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帀。


表敬仪也。


即以天华而散佛上。


散华共佛表布善因。


其所散华如須弥山。


梵语須弥卢此云妙高峯华积如山言其多也。


並以供养佛菩提树。


並以道树而献於佛。


其菩提树高十由旬。


高四百里。


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


各以所乘天仙宫殿奉上大通。


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


愿佛见怜利益我等。


所献宫殿愿垂纳处。


如我所献宝饰宫殿愿佛垂慈为之纳受。


时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专秉一心异口同音。


世尊甚希有难可得值遇。


佛智佛德及以相好世所希有过久远劫时乃出现难可遭逢。


具无量功德。


明行足也。


能救护一切。


善能普度一切众生。


天人之大师哀愍於世间。


慈哀怜愍世间众生。


十方诸众生普皆蒙饶益。


十方世界三乘九道皆蒙利益。


我等所从来五百万亿国。


所过之土五百万亿其来远也。


舍深禅定乐为供养佛故。


诸梵天王皆住禅定寂静之乐因佛光照舍禅定乐自远而来为供养佛言意勤也。


我等先世福宫殿甚严饰。


我等之辈以先世时修禅定福今生梵天所感宫殿甚是严好。


今以奉世尊唯愿哀纳受。


今以所乘天宝宫殿奉献世尊惟愿哀愍而纳受之。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


先伸供养表行施也以偈赞歎表归敬也。


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於法轮。


劝请世尊愿为大众转妙法轮。


度说众生开涅槃道。


救度解脱一切众生开示无漏涅槃之道。


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众皆一心说偈劝请。


世雄两足尊惟愿演说法。


世间威雄福慧两足无上之尊惟愿为众演说诸法。


以大慈悲力度苦恼众生。


用大慈力与一切乐用大悲力拔一切苦令诸众生皆得度於烦恼苦海。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佛许之相多种不同或时点头此身许也或云当为汝说此口许也今但默然此心许也或云止止此不许也。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


共议宫殿瑞光之事。


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


悲济一切名曰大悲。


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是事何因缘而现如此相。


是妙光明照宫殿事不知何缘而现此相。


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


是宫殿光昔所未有。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为是大德天仙降生为是诸佛出现於世。


未曾见此相当共一心求。


见所未见劝共推求。


过千万亿土寻光共推之。


经过远土随光共求。


多是佛出世度脱苦众生。


多分是佛出现於世度脱一切苦恼众生。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


与所宫殿俱时发来。


各以衣裓盛诸天华。


衣为囊裓用盛宝华。


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


天自东南来西北土为欲推寻光瑞之相。


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


初见如来坐道树下。


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


次具八部围绕於佛。


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三见王子请佛说法。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帀。


诸梵见佛致敬旋绕。


即以天华而散佛上。


散华供佛表於佛境植众善因。


所散之华如須弥山。


积聚多也。


并以供养佛菩提树。


以树奉佛表觉支林。


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


舍所乘来天宝宫殿以奉世尊行大施也。


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


愿佛见我生慈悯心以功德利饶益於我。


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如我等献天宝宫殿愿佛慈悲持垂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圣主天中天。


佛大圣主诸天中王。


迦陵频伽声。


迦陵频伽此云妙音佛音美妙如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我等今敬礼。


哀愍众生大觉圣者我等今日恭敬作礼。


世尊甚希有久远乃一现。


世尊慈悲甚是罕有经历久远乃一出现。


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


百八十劫无佛出兴表十八界佛性隐也。


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少。


不遇佛化作业者多恶趣充塞以不修善福尽沉沦天众减少。


今佛出於世为众生作眼。


不识是非如无目者佛出化导如盲得眼。


世间所归趣救护於一切。


世间之所归依趣向救度覆护一切众生。


为众生之父哀愍饶益者。


世间之父能生色身佛为法父从法化生清净法身哀怜饶益世间之者。


我等宿福庆今得值世尊。


我等宿福今生庆幸得值世尊。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哀愍一切。


愿兴慈也。


转於法轮度脱众生。


劝说法也。


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


法运无穷如轮之转显示一切善恶之相。


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


脱苦与乐令得欢悦。


众生闻此法得道若生天。


众生闻此佛法之故或得圣道或生天中。


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


恶道之众渐渐减少忍耐之人修习善者转得增益。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佛闻所请既不辞却以默表许。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


各心中各生希有想。


即各相诣共议此事。


会众口议。


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耀。


推思是光何缘而有。


而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


善为诸天演说妙法故立是名。


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我等诸宫殿光明甚威耀。


威德光耀。


此非无因缘是相宜求之。


此瑞光相非无因生众宜一心皆共求之。


过於百千劫未曾见是相。


久劫未见甚为希有不可易也。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为是大德天仙降生为是如来出现於世。


尔时五百万亿梵天王与宫殿俱。


各乘宫殿从空而来。


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


自南至北。


推寻是相。


推求寻覔瑞应之相。


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


得见佛也。


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


见八部众。


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见诸王子请转法轮。


时诸梵天王头面佛绕百千帀。


如恭敬也。


即以天华而散佛上。


献妙供也。


所散之华如須弥山。


所积高也。


并以供养佛菩提树。


请於树下转法轮也。


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


以己受用施於佛也。


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


愿佛摄受求福报也。


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我等所献愿佛垂纳。


尔时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世尊甚难见。


久远一遇难得见也。


破诸烦恼者。


是破一切烦恼业者。


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


前云过百千劫今云百三十劫所见异也即经云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又百三十者十二轮回是众生境出过十二即见佛也。


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


於无法润饥渴众生以大法雨悉令充足。


昔所未曾覩无量智慧者。


从昔未见无量甚深大智慧者。


如优昙鉢罗今日乃值遇。


佛难得见如瑞应华始於今日乃得值遇。


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


覩见希有割舍供养。


世尊大慈愍惟愿垂纳受。


求佛纳受愿生福也。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於法轮。


先伸供赞次加劝请。


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


魔王梵王。


沙门。


出家学者。


婆罗门。


在家净行。


皆获安稳而得度脱。


未闻法前心不自在闻已心安得度生死。


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唯愿天人尊。


愿诸天人所尊敬者。


转无上法轮。


流运无穷名之为转佛之法轮为无有上。


击于大法鼓。


四大交击发出音声演说诸法名大法皷。


而吹大法螺。


螺声改号佛无定法随机改转名吹法螺。


普雨大法雨。


佛之说法如雨普润。


度无量众生。


击皷吹螺转轮雨雨总愿度脱一切众生。


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


我等咸共依归劝请当为众演深远法音。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復如是。


方位有十经中但明东方东南方南方上方余之西南方西方西北方北方东北方下方存略故云乃至其诸天王见光共议各随方来礼佛散华献宫劝请一一皆然。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覩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


见奇瑞相所以心喜。


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


推所以也。


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


此云火梵天之王以禅定故化多婬心成智慧火故曰尸弃。


为诸梵众而说偈言今以何因缘我等诸宫殿。


今者不知何因缘故我等所居宫殿之中。


威德光明耀严饰未曾有。


威德光耀种种严饰昔所未有。


如是之妙相昔所未闻见。


此之妙相昔所未见。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为是天仙降生世上为是果佛出现人间。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


各乘宫殿从空而来。


各以衣裓盛诸天华。


衣裓盛华拟散佛也。


共诣下方推寻是相。


自上至下寻奇瑞相。


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


得见佛也。


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


见四众也。


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见诸王子请佛说法。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帀。


表勤重也。


即以天华而散佛上。


散华供佛表於佛境修净福也。


所散之华如須弥山。


所积之因高而大也。


並以供养佛菩提树。


以树献佛请佛於此而成正觉。


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


献华奉宫修福分也。


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


愿佛见我生哀悯心受施兴福利益我等。


所献宫殿愿垂纳处。


我等所献随身宫殿愿佛垂慈为我纳受。


时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


善哉正见诸佛如来救护世间大圣世尊。


能於三界狱勉出诸众生。


能於三界生死狱中劝勉众生令得出离。


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


普佛智慧天人中尊哀愍群生善芽之类。


能开甘露门广度於一切。


甘露是诸天不死之药佛开法施令脱生死名为甘露平等救护一切众生名为广度。


於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


於往昔时无量劫数悉皆空过无有佛出。


世尊未出时十方常闇暝。


诸佛世尊未出世时十方国土常如暗昧。


三恶道增长阿修罗亦盛。


世间无师众生迷惑增长恶报及修罗类。


诸天众转减死多堕恶道。


诸天纵欲福尽退堕死时多生恶道之中。


不从佛闻法常行不善事。


由不从佛闻於正法常行世间不善之事。


色力及智慧斯等皆减少。


颜色气力及与智慧悉皆减少。


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


以诸罪业恶因缘故失於乐报及以乐想。


住於邪见法不识善仪则。


住於外道邪见法中不识修善威仪法则。


不蒙佛所化常堕於恶道。


不蒙如来所化道常常堕落恶道之中。


佛为世间眼久远时乃出。


佛作世间人天眼目经久远劫时乃出现。


哀愍诸众生故现於世间。


为愍众生所以出世。


超出成正觉。


超出一切三乘六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我等甚欣庆。


我等甚是忻喜庆贺。


及余一切众喜歎未曾有。


及余四众天龙八部欢喜赞歎昔所未有。


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


我等乘来天宫宝殿蒙佛光故严饰妙好。


今以奉世尊唯垂哀纳受。


今以宫殿奉上世尊惟愿垂哀为我纳受。


愿以此功德。


愿用此之礼拜恭敬散华奉殿所有功德。


普及於一切。


普皆徧及利益一切。


我等与众生。


我等及与法界众生。


皆共成佛道。


自他共利同成佛道。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唯愿世尊转於法轮。


劝请世尊转大法轮。


多所安隐。


心所未安令得安隐。


多所度脱。


身未得度令脱生死。


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世尊转法轮。


佛转法轮摧灭烦恼。


击甘露法鼓。


能除焦热名为甘露策警昏迷名击法皷。


度苦恼众生。


转轮击皷皆为度生。


开示涅槃道。


开示天人寂灭之路。


唯愿受我请。


惟愿世尊受我劝请。


以大微妙音。


以诸广大微妙之音。


哀愍而敷演。


哀怜我等而为敷宣。


无量劫习法。


无量劫来所习之法。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


佛受众人群勤劝请。


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


言三转者一示相转明四谛缘是因果法二劝修转明四谛法是所当学三引证转明四谛轮我已修证三转四谛故成十二其行法相周而復始如轮之运故曰法轮。


若沙门。


出家僧众。


婆罗门。


在家净行。


若天魔梵。


若诸天若魔王若梵王也。


及余世间。


及余一切世间之人。


所不能转。


出世之法唯佛能转非世所能。


谓是苦。


言世间法悉皆是苦念念迁谢无时暂安。


是苦集。


业惑二种集在其身能招苦报。


是苦灭。


无漏涅槃是灭苦法。


是苦灭道。


三学八正是灭苦道知苦断集为灭修道即世出世间四谛法也苦果集因世间因果也灭果道因出世间因果也。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


以无明缘而生於行。


行缘识。


以行为缘而生於识。


识缘名色。


以识为缘而有名色受想行识四阴是心但有其名唯色一阴是可触对即四大也名色合论名五阴法。


名色缘六入。


以五阴缘生於六根能入诸尘。


六入缘触。


缘六根门触於六尘。


触缘受。


缘相触故起受领心。


受缘爱。


缘领纳故生爱乐心。


爱缘取。


缘爱乐故生取索心。


取缘有。


缘取索故即有业生。


有缘生。


缘集业故生起报形。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缘出生故遂有老死忧悲苦恼常随其身是中无明行过去因也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果也爱取有未来因也生老死未来果也又无明行爱取有此五支属集谛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此七支属苦谛也。


无明灭则行灭。


若无无明诸过不生则恶行灭。


行灭则识灭。


恶行不行则妄识灭。


识灭则名色灭。


因识投胎遂有名色妄识不生则名色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


从名色上生於六入名色不生六入则灭。


六入灭则触灭。


因有六入触於外尘六入不生触相则灭。


触灭则受灭。


触既不生受相则灭。


受灭则爱灭。


无受领心爱相则灭。


爱灭则取灭。


无爱乐心取相则灭。


取灭则有灭。


无取着心安得有业则有灭也。


有灭则生灭。


因业招生有业既亡则生相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因於生故则有老死既不受生欲谁老死则老死灭无生老死忧悲苦恼一时灭也前明生法则苦生为缘相因而起今明灭法则道灭为缘因於道谛灭十二缘证寂灭乐然则四谛与十二缘开合异耳十二生法即苦集二谛十二灭法即道灭二谛。


佛於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


其大通佛於大众中说此四谛十二缘时。


六百万亿那由他人。


当机之数。


以不受一切法故。


一切烦恼因受而生因不受故物不碍心。


而於诸漏心得解脱。


而於世间诸有漏境解缚得脱心中自在。


皆得深妙禅定。


四禅四空世间凡夫所修事定但伏烦恼不能断除名为麤浅果位圣人断见思惑见真谛理名为深妙禅寂之乐。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如前序品。


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


二三四者说法时会。


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


闻法之众。


亦以不受一切法故。


自第二会至于第四亦如初会於法不受心中空寂不见所有。


而於诸漏心得解脱。


而於三界诸有漏法心得自在解脱生死。


从是已後。


从第四会至于末後。


诸声闻众。


诸得道者声闻之众。


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言其多也。


尔时十六王子。


佛未出家有十六子。


皆以童子出家。


以童真身从父出家。


而为沙弥。


此云息慈初心出家息灭诸恶勤修慈善。


诸根通利。


於六根门通达锐利。


智慧明了。


有大智慧心地明了。


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


过去已曾供多诸佛。


净修梵行。


以清净修习梵行。


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供佛修行深种善根志求菩提成等正觉。


俱白佛言世尊。


同声白佛。


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


诸有威德大声闻众。


皆已成就。


即前六百万亿等於法不受得罗汉者名已成就。


世尊亦当为我等。


愿佛亦为我等王子。


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无上正等觉修行之法即是菩萨六度万行。


我等闻已。


我等若得闻此法已。


皆共修学。


皆共於中修行习学。


世尊我等志愿。


我等王子立志发愿。


如来知见。


为求如来无上知见。


深心所念。


志求佛道名为深心所念在佛求不余乘。


佛自证知。


佛神通力自知我心为作证明。


尔时转轮圣王。


王子之祖大通之父。


所将众中八万亿人。


王诣佛所所将带众。


见十六王子出家。


因见心喜。


亦求出家。


亦白其王欲求出家。


王即听许。


时转轮王即便容许。


尔时彼佛。


大通如来。


受沙弥请。


受十六子沙弥之请。


过二万劫已。


初说三乘後方说妙。


乃於四众之中。


佛处众中师子之座。


说是大乘经。


言大乘者简异小教。


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如序品解。


说是经已。


说莲经已。


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为欲成就正等觉故。


皆共受持。


信力故受念力故持。


讽诵通利。


缓声曰讽直声曰诵。


说是经时。


大通佛说是莲经时。


十六菩萨沙弥。


沙弥但受十戒本是小乘今求佛道修大乘行故曰菩萨沙弥。


皆悉信受。


皆於法华信心受领。


声闻众中亦有信解。


虽是声闻遇说法华其中亦有生信解者。


其余众生千万亿种。


常途但说十种众生或十二类今经中云千万亿种乃约众生差別根性其类不一。


皆生疑惑。


是等初机根力浅故闻说深妙不能解了所以其疑将非魔说恼乱我耶如今灵山退席之类。


佛说是经。


是法华经。


於八千劫未曾休废。


大通佛世人寿长远说妙法华满八千劫中间未甞有休息时释迦佛世人寿短促说於妙法但止八年修短随缘法无异味。


说此经已。


说法华已。


即入静室。


经明定学劝诸众生在於闲静修摄其心佛出世间为人作则故说经已即入静室。


住於禅定。


梵语禅那此云寂灭方便之定有入住出上云静室即入定也今云住於即住定也又下文云从三昧起即出定也若据如来自受用门那伽大定本无出入今入住出乃是权智他受用身。


八万四千劫。


在定之身经如是劫若表法者为欲摄静八万四千尘劳烦恼。


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


知如来入寂静之室。


寂然禅定。


凝心寂然住於正定。


各升法座。


各人升於说法之座。


亦於八万四千劫。


沙弥升座亦经许久若表法者如来即性住定不动沙弥即心随缘应化寂是止义说是观义说法亦是为欲照破八万四千尘劳烦恼。


为四部众。


僧尼士女。


广说分別。


为大众故广分別说。


妙法华经。


代大通佛覆讲法华。


一一皆度。


一一沙弥皆悉度脱。


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


那由他者大数之名恒河沙者喻数之多六百万亿表净六根。


示教利喜。


开示教诲利益生喜。


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劝发无上大道之心。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


前云禅定今云三昧即禅定也佛久住定今从定起。


往诣法座。


自静室出往法座处。


安详而坐。


安隐详审离诸轻动卒暴之过具修威仪然後乃坐。


普告大众。


出大音声徧告四众。


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


以能说法歎言希有。


诸根通利。


六根通晓而復锐利。


智慧明了。


有大智慧心中明了。


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


久供诸佛宿福深也。


於诸佛所。


如上佛所。


常修梵行。


常时修习清净梵行。


受持佛智。


经中所明佛之智慧是诸菩萨悉能受持。


开示众生令入其中。


以己所得开示於他令其得入佛道之中。


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


数近则亲密供养则生福。


所以者何。


有何所以劝令近供菩萨沙弥。


若声闻。


小乘之人。


辟支佛。


缘觉之人。


及诸菩萨。


大乘之人。


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


妙法华经。


受持不毀者。


至心受持不毀谤者。


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


是持经人皆当得佛无上智慧。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


是诸菩萨不说余法心常乐说妙法华经。


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


所化之机有如是数。


世世所生与菩萨俱。


以宿缘故常相值遇。


从其闻法悉皆信解。


耳根熟故易得入神。


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以此闻法善根因缘中间得值二万亿威音王佛如不轻品二万亿日月灯明佛如序品中直至于今犹未能尽於未来世当得度脱。


诸比丘我今语汝。


语汝王子今皆成佛。


彼佛弟子十六沙弥。


彼大通佛覆讲沙弥。


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皆已成就正等正觉。


於十方国土现在说法。


言现在者简异过去及以未来言说法者简异成佛未转法轮。


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


各有无量三乘之众。


其二沙弥东方作佛。


十六数中第一第二。


一名阿閦。


此云不动尊。


在欢喜国。


即是东方妙喜世界。


二名須弥顶。


佛之功德出过一切如須弥卢居众山顶。


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


世尊威猛龙鬼钦崇如师子吼百兽皆畏。


二名师子相。


进止威仪如师子相。


南方二佛一名虗空住。


远离诸有住法性空。


二名常灭。


不妄流动常居寂灭。


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


威德尊严现天帝相。


二名梵相。


具清净行现梵天相。


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


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


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


以大慈悲能度世间一切苦厄。


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旃檀香神通。


多摩罗跋此云性无垢贤旃檀香即牛头旃檀佛之神通功德妙香充满法界无能胜者故得是名。


二名須弥相。


身量恢雄相好具足如須弥山显于大海。


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


以大身云徧布一切於诸法中得大自在。


二名云自在王。


如云自在去来无碍成最正觉为法中王。


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


世间众生由爱色身故多恐怖佛为众生破坏巢窟令离一切怖畏之相。


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


释迦此云能仁以能仁育化众生故即应身也牟尼此云寂默即是如来常寂法身真应泯合名释迦牟尼佛。


於娑婆国土。


即佛所化大千之境娑婆此云堪忍有二义约菩萨说以其堪能忍诸违恼不倦利生名为堪忍约众生说以其在迷堪能忍苦不知出离。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谓成无上正徧知觉。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


从本地因。


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


所度之众。


从我闻法。


从佛闻说大乘之法。


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欲成就无上菩提。


此诸众生。


昔时所化恒沙之众。


于今有住声闻地者。


至于今生尚有退大住於小乘声闻位者。


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机缘故说种种法然如来意但为佛乘即经云诸有所作常为一事故曰我常教化。


是诸人等。


谓诸声闻。


应以是法。


声闻之法。


渐入佛道。


从渐入顿。


所以者何。


何故从渐由佛理深难解之故。


如来智慧。


佛之知见名为智慧。


难信难解。


一念心明即成佛道功高难信圆顿大教说佛知见义深难解。


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


尔大通时十六菩萨沙弥所化河沙众生。


汝等诸比丘。


灵山会上诸比丘众。


及我灭度後。


正像末法诸比丘众。


未来世中。


佛復化身於彼得度。


声闻弟子是也。


如是等人声闻弟子皆昔所化度未了者。


我灭度後。


如来此世入灭度後。


復有弟子不闻是经。


即方便品云除佛灭度後现前无佛时妙经难解说者甚希闻者亦少。


不知不觉菩萨所行。


以不信故无由知之以不修故何缘觉了是以迷於一切菩萨所依所行。


自於所得功德。


自於小乘声闻之行所得功德。


生灭度想当入涅槃。


於方便果生心起想即以罗汉徧空涅槃名究竟度。


我於余国作佛。


余国即应化土。


更有异名。


如来应身异名无量。


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於涅槃。


是声闻人虽则生於入涅槃想。


而於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


不定性人闻说大义转小入大定性之人虽於当世不能回心而於余国求学佛道得闻如是一乘妙法。


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


独以无上一佛乘法进趣修行而得度脱更无大小及以三乘。


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除却诸方应身如来为机宜故方便说三。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


若佛自知机缘既尽化缘将毕入灭时至。


众又清净。


又所化众行业清净。


信解坚固。


闻佛说大正信善解其心坚固。


了达空法。


於第一义空寂之法明了通达。


深入禅定。


深入大乘禅定之法。


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


说是莲经化诸菩萨及以声闻皆入一乘。


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


世间无有大小二乘得灭度者。


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但有一乘寂灭之道。


比丘当知。


恐诸比丘闻佛所说心中生疑既唯一乘何故復说三乘之法欲显权意解除疑惑故曰当知。


如来方便。


诸佛如来慈悲方便。


深入众生之性。


善知一切众生之性诸根行业深入无际。


知其志乐小法。


知其心志乐於小法。


深着五欲。


深心乐着色声香味触五欲之境。


为是等故说於涅槃。


为於是等小机之故说於中道方便涅槃。


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是浅根人若闻说小即便称机而能信受。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


险难即喻三界众苦恶道即是五道轮回五百由旬者一百欲界二百色界三百无色界五道众生住於三界罗汉超出三界苦轮名为行过三百由旬到法性土界外菩萨伏破尘沙到方便有余名为四百破无明惑到实报土名为五百如来三惑一时究尽证大涅槃名为宝所到常寂光。


旷绝无人怖畏之处。


人喻於佛众生在迷去佛隔远名为旷绝生死险难是可怖处。


若有多众。


喻五道众欲求法者。


欲过此道。


喻欲过此生死险道。


至珍宝处。


如来所有功德智慧名为珍宝从凡入圣名为至处。


有一导师。


喻佛各一导引之师。


聪慧明达。


聪利智慧明了通达。


善知险道。


善能了知险难苦道。


通塞之相。


入邪堕苦名为塞相超凡入圣名为通相。


将导众人。


将带引导在迷之众。


欲过此难。


拟欲过此生死险难。


所将人众中路懈退。


人众喻於二乘中路喻小涅槃虽从佛化怖大乐小名为懈退。


白导师言。


喻众白佛。


我等疲极而復怖畏。


我等小机疲倦困极而復於大生怖畏心。


不能復进。


不能起修復进於大。


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凡愚望佛隔绝五道故云犹远力所不及故欲退还。


导师多诸方便。


喻佛权巧多方便慧。


而作是念。


愍众退心所以作念。


此等可愍。


此诸小机甚可怜愍。


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


为何弃舍佛乘大宝於中路间而欲退转。


作是念已。


佛作如是心思念已。


以方便力。


权以三乘方便之力。


於险道中。


五险道中。


过三百由旬。


到於三界外方便圣居土。


化作一城。


方便假设名为化作一城即是小教涅槃。


告众人言。


告诸小众作如是言。


汝等勿怖莫得退还。


汝等小机勿於大教生怖畏心莫得疲厌中路退还。


今此大城。


今此空寂涅槃大城。


可於中止。


可於此中安心止息。


随意所作。


随小机意知苦断集纂果修因名为所作。


若入是城。


若入如是涅槃之城。


快得安隐。


以得小果快利其心离分段生名为安隐。


若能前至宝所。


若能更进前到如来寂光宝所。


亦可得去。


亦可得有前去之理。


是时疲极之众。


是时小机於大乘法疲极之众。


心大欢喜。


所闻称心故大欢喜。


歎未曾有。


嗟歎快意昔所未有。


我等今者免斯恶道。


今者免得三界恶道。


快得安隐。


快得涅槃安隐之处。


於是众人前入化城。


从闻起修入於权化涅槃之城。


生已度想。


心下自生已得度想谓出三界到於涅槃。


生安隐想。


心下自生安隐之想谓已出离险难恶道。


尔时导师。


喻法华时佛大导师。


知此人众既得止息。


知此小众既得入於化城止息。


无復疲倦。


无復更有未到此时疲倦之心。


即灭化城。


即废小教说一佛乘。


语众人言。


告小众言。


汝等去来。


汝等勿得乐於小法入於佛道大教去来。


宝处在近。


五百由旬今已过半如来宝所方且在近。


向者大城。


向者中路涅槃大城。


我所化作。


我见汝疲方便化作。


为止息耳。


为汝等故非是究竟暂止息耳。


诸比丘如来亦復如是。


合前导师显示佛意。


今为汝等。


为汝诸人声闻众等。


作大导师。


导出三界名小导师导成佛道名大导师。


知诸生死。


知诸众生三界生死。


烦恼恶道。


见思无明诸烦恼贼怖畏毒害种种恶道。


险难长远。


凶险患难旷劫轮回故云长远。


应去应度。


当去烦恼当度生死。


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


若彼小根不为说浅但使得闻一佛妙乘。


则不欲见佛。


则心不乐见佛世尊。


不欲亲近。


以高峻故不欲亲近。


便作是念。


则其心中即作念言。


佛道长远。


历尘点劫修修万行乃成佛道故云长远。


久受勤苦。


如斯之久忍苦疲劳。


乃可得成。


乃可证悟得成正觉。


佛知是心。


佛智深知是等之心。


怯弱下劣。


怯退懦弱见处卑劣。


以方便力。


佛以慈悲方便之力。


而於中道。


而於佛道中路之间。


为止息故。


为令暂时止息之故。


说二涅槃。


诸小乘人已断见思尚有身在名曰有余化火焚身身智俱灭同大虗空名曰无余佛为小机方便演说有余无余名二涅槃。


若众生住於二地。


若有众生住於小教有余无余二种地位。


如来尔时。


如来见尔住涅槃时。


即便为说。


即便发言为之演说。


汝等所作未办。


汝等所作小乘名办而於佛乘未能办也。


汝所住地。


汝所住位已行三百由旬出於三界到法性土涅槃大城。


近於佛慧。


小乘罗汉望佛果地位但隔二百由旬故云近也。


当观察筹量。


汝当观察筹度思量。


所得涅槃非真实也。


汝所证得偏空寂灭非是真实大般涅槃。


但是如来方便之力。


但是如来随汝等机方便之力。


於一佛乘分別说三。


於一佛乘究竟之道权巧分別作三乘说。


如彼导师。


即如险道指教之师。


为止息故化作大城。


为息疲倦权作大城。


既知息已。


既知众等得安息已。


而告之言宝处在近。


復策前进言宝处近。


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此涅槃城一期权设故云非实无中说有故云化作。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欲重宣先权後实善巧之义而说偈言。


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


先降魔已坐於道场。


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无漏圣法不现在前未成无上正徧知佛。


诸天神龙王。


诸天鬼神及诸龙王。


阿修罗众等。


阿修罗王八部众等。


常雨於天华以供养彼佛。


常散天上众妙宝华以供养彼大通如来。


诸天击天鼓並作众妓乐。


诸天击於天上之皷并作天上伎艺音歌。


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


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復別散新好之者。


过十小劫已乃得成佛道。


十小劫後佛法现前乃得成就佛果菩提。


诸天及世人心皆怀踊跃。


诸天八部及世间人见佛成道心皆踊跃。


彼佛十六子皆与其眷属。


十六王子及诸眷属。


千万亿围绕俱行至佛所。


千万亿众围绕王子行至佛所。


头面礼佛足而请转法轮。


以头至地面覆足趺作礼於佛发言劝请转大法轮。


圣师子法雨充我及一切。


愿圣师子雨大法雨充润我等及余一切。


世尊甚难值久远时一世。


世尊觉父甚难值遇过久远劫时乃一现。


为觉悟群生震动於一切。


为欲觉悟一切群生故先震动十方世界。


东方诸世界五百万亿国。


东方属震为动之主故先照东五百亿国。


梵宫殿光曜昔所未曾有。


梵天宫殿光明照耀昔未有之。


诸梵见此相寻来至佛所。


诸梵见此光耀之相故至佛所。


散华以供养并奉上宫殿。


先散宝华次奉宫殿。


请佛转法轮以偈而赞歎。


请佛转於不退法轮復以偈言而共赞歎。


佛知时未至受请默然坐。


佛知化缘时节未至受众人请默然而坐。


三方及四维上下亦復尔。


西南北方四维上下九方诸天亦如东方劝请世尊。


散华奉宫殿请佛转法轮。


所作供事等无有异。


世尊甚难值愿以大慈悲。


佛难得值愿以本来因地之中大慈悲心。


广开甘露门转无上法轮。


天上甘露是不死药佛之法道是甘露门愿佛广开转大法轮令诸众生食甘露味。


无量慧世尊受彼众人请。


无量智慧万德世尊受众人请默然许可。


为宣种种法四谛十二缘。


声闻四谛缘觉十二因缘。


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


始自无明终至老死皆从缘生而有诸苦。


如是众过患汝等应当知。


如是四谛及十二缘众多过患汝等应知。


宣畅是法时。


宣畅如是法门之时。


六百万亿姟。


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姟即是千万也。


得尽诸苦际。


得尽世间生死苦际。


皆成阿罗汉。


如是众多皆证四果。


第二说法时。


当第二会说法之时。


千万恒沙众。


有如是众。


於诸法不受。


於诸世间五欲之法悉皆不受。


亦得阿罗汉。


亦如初会得证四果。


从是後得道。


从第二後余会得道。


其数无有量。


而其数自无有限量。


万亿劫筭数不能得其边。


纵使经历万亿劫数亦不能得知其边际。


时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弥。


舍俗出家未受大戒尚作沙弥。


皆共请彼佛演说大乘法。


皆同发心共请大通说大乘法。


我等及营从皆当成佛道。


我等王子及诸侍从皆愿当得成就佛道。


愿得如世尊慧眼第一净。


愿得如佛大智慧眼第一清净。


佛知童子心宿世之所行。


佛知童真诸王子心过去宿世所作行业。


以无量因缘种种诸譬喻。


用无量数过去因缘世间事物种种譬喻。


说六波罗蜜及诸神通事。


波罗蜜此云到彼岸即六度也诸神通事即十力四无畏六通等。


分別真实法菩萨所行道。


分別演说真实妙法一切菩萨所行之道。


说是法华经如恒河沙偈。


说是大乘妙法华经如恒河沙无数偈颂。


彼佛说经已静室入禅定。


彼佛经於八千小劫说法华已即入静室住於禅定。


一心一处坐八万四千劫。


齐其一心於一处坐经於八万四千小劫。


是诸沙弥等知佛禅未出。


诸沙弥等知佛坐禅未曾出定。


为无量亿众说佛无上慧。


为诸大众说於如来无上智慧。


各各坐法座说是大乘经。


各各坐於方广之座为大众说妙法华经。


於佛宴寂後宣扬助法化。


於佛入室宴默之後宣扬助道妙法之化。


一一沙弥等所度诸众生。


诸沙弥等分头行化所度众生。


有六百万亿恒河沙等众。


以何因缘各各说法所度之众不多不少当知众生即是妄念六百万亿表净六根。


彼佛灭度後。


彼大通佛灭度之後。


是诸闻法者。


是诸沙弥闻法之者。


在在诸佛土常与师俱生。


以宿愿力在在国土常与法师共住一处。


是十六沙弥具足行佛道。


是诸沙弥具足修行诸佛之道。


今现在十方各得成正觉。


于今现在十方世界各各得成无上正觉。


尔时闻法者各在诸佛所。


尔覆讲时闻妙法者各在其师成佛之处。


其有住声闻渐教以佛道。


其有力弱在声闻者渐渐开诱教以佛道。


我在十六数曾亦为汝说。


释迦亦在十六数中曾亦为汝说法华经。


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


由汝乐小故以方便引汝趣於佛之智慧。


以是本因缘今说法华经。


以是本时因缘之故今为汝说妙法华经。


令汝入佛道慎勿怀惊惧。


令汝入於无上佛道谨勿怀於惊惧之心。


譬如险恶道逈绝多毒兽。


譬三界中如险恶道孤逈隔绝多诸毒兽言毒兽者如火宅品。


又復无水草人所怖畏处。


又无水草喻缺资粮生死大苦人所怕处。


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


无量亿人怕怖三界欲出险道到安隐处。


其路甚旷远经五百由旬。


其所由路甚是空旷又復长远望於佛地五百由旬。


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


导师喻佛强学愽识有大智慧。


明了心决定。


於事明了心中决定无有狐疑。


在险济众难。


喻佛垂应在险恶道济拔众人生死苦难。


众人皆疲倦而白导师言。


众畏道远生疲倦心俱发声言白於导师。


我等今顿乏於此欲退还。


我等今者困顿疲乏於此中途欲得退转。


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愍。


导师尔时而作是念此辈劣机甚可怜愍。


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


如何中路而欲退归失於如来大价珍宝。


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


即时思惟善巧方便当为施设神通之力。


化作大城郭庄严诸舍宅。


非本实有方便施为故云化作禅定为城以戒为郭戒定慧力庄严道品名为舍宅。


周帀有园林。


园可游戏林可栖泊喻诸慧学及觉支林。


渠流及浴池。


理水通流如於渠道戒名为池群圣所浴。


重门高楼阁。


三十七道品名高楼阁次第登进名曰重门。


男女皆充满。


男喻慧性以动为用女喻定性以静为用诸道品中定慧具足如楼阁中男女充满。


即作是化已慰众言勿惧。


即依方便说涅槃已慰喻众人勿得怖惧。


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


汝等入此涅槃之城各可随汝之所乐欲。


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


诸人既入涅槃之城心皆大喜。


皆生安隐想自谓已得度。


皆於小果便生无怖安隐之想自谓已得度於三界烦恼大海。


导师知息已集众而告言。


佛知小机证涅槃乐得休息已乃集大众诸声闻等而语之曰。


汝等当前进此是化城耳。


汝等诸人当須前进入於大乘此小涅槃为息疲倦我化作耳。


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


佛见小机於大乘行生疲极想中途之间而欲退转。


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


以是之故用方便智权时强立涅槃之城。


汝今勤精进当共至宝所。


汝既证小今当精进皆共至於如来宝所。


我亦復如是为一切导师。


合导师喻佛亦如是为诸众生引导之师。


见诸求道者中路而懈废。


见诸从佛求道之者中途懈废退大学小。


不能度生死烦恼诸险道。


不能度於生死苦海诸烦恼贼险难恶道。


故以方便力为息说涅槃。


故以方便智慧之力为止息故说二涅槃。


言汝等苦灭所作皆已办。


告言汝等诸苦已灭所修道业皆悉了办。


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罗汉。


既知诸人已证涅槃一时皆得阿罗汉果。


尔乃集大众为说真实法。


於法华会集诸声闻为说一乘真实之道。


诸佛方便力分別说三乘。


一切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说三。


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


其实唯有一佛妙乘为息疲劳说有大小。


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


佛今为汝说於实道汝告所得阿罗汉果但是权施非真实灭。


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


为求佛道一切智慧当发大心修精进行。


汝证一切智十方等佛法。


汝当证於一切种智十力无畏不共等法。


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


诸小乘人厌老病死为求涅槃不起化导利益众生缺於福分故无相好佛之道者福慧双修先人後己自利利他究竟灭度具诸相好名真实灭。


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槃。


一切诸佛为世导师为暂息故说二涅槃。


既知是息已引入於佛慧。


既知证小得安息已乃说大乘引入佛慧。


妙法莲华经句解卷第三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8/8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华经合论 下一篇科注妙法莲华经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