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TOP

佛祖三经指南(一)
2014-01-23 09:12:0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628次 评论:0

卍新纂续藏经 第37册  No.675


【明 道霈述】


佛祖三经指南序


禅家有所谓佛祖三经者不知昉自何时然传习已久大都少高远广博之谭皆日用切近之诲不过防浮情诫邪业而轨之於正道是学佛之初门而迪蒙之宝训也凡为僧者不可不知正如为山九仞功必始於一篑若舍一篑而谈九仞虽童稚亦知其必无成也近世禅流浮慕高远耻谈卑近见此等书輙掉头弗顾妄以为上根上智不屑及此也不知上根上智正不妨兼修中下如饮光尊者一笑传衣称宗门第一祖而力行头陀终身不舍岂根智之弗若哉今此辈根智视饮光为何如也不过妄情难制乐於放逸故托言高远自便其私吾知其必自暴自弃而已兹霈子初注是经用为末学指南会意发挥亦自明畅其亦有一篑之思云。


鼓山永觉老人题於圣箭堂

 

自序


佛祖之道高而无上深不可测然造之必有门行之必有渐求可为蒙学之指南作千里之跬步者其唯三经欤昔世尊始成道机缘未熟不堪大法於是於鹿苑中隐实施权循循善诱三乘五乘咸备焉四十二章是也诸乘既经法华开显如来出世事毕於是於双树间唱入无余涅槃扶律谭常以为最後深诲遗教是也是二经者时虽有始终意实无二轨但始则近而详终则严而切防妄情流逸峻正法藩篱谓非如来开物之妙权群机必由之要道乎第去圣既遥根器日劣往往出家之士亡失正因於如来大师始终明训不啻秦人视越人之肥瘠所以圆颅方服虽类乎僧而实去婆罗门不远此沩山警策所由作也葢其言拨乱反正儆俗救弊深得先佛之遗旨可翼二经於不坠故古德合之目为佛祖三经以传於世使後之学者於佛祖高深之道知所造诣不至堕於匪类废於半涂则其为益岂不大哉(濡)弱冠始礼老和尚於荷山和尚愍其愚钝首授是经且俾力行迨今十余秊所矣出入禅讲孜孜矻矻不至於畔道者此三经力也顷因山中无事客有扣余者曰昔大洪遂禅师於兵火之余草衣木食为学者释三经其言简其理精葢所谓药因救病出金瓶也今去大洪之世五百有余载而世道法道交相为病益烈子能发其蕴以药之乎余唯然起曰是余之志也乌敢饰让於是顿忘孤陋黾勉从事凡朞月而藁成自署名曰指南葢欲使始发意者知所向往不至迷误失错入於险道耳若其药病与否则余葢不暇计云。


旹岁在乙酉春王正月上元日序

 

凡例


.四十二章经遂师所解之本视藏本为少异竹窓尝辩之谓遂师之本文义俱畅而藏本颇为未安故今亦宗遂本。


.遗教经马鸣有论孤山有疏世不传近所传者宋净源法师疏论节要而已而云栖和尚甞为之补注今凭之以作解。


.沩山警策言似近而意实远文似复而脉实贯近为注者凡一二家殊多浮泛不达作者之心故余僭更注之。


.云栖竹窓谆谆於四十二章佛遗教二经者凡数节今录其一以见意曰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天竺得佛经四十二章此圣教东流入震旦之始也今以其言近僧不持诵法师不陞座为人讲演夫此经言不专近有远者有言近而旨远者人自不察也又遗教经乃如来入灭最後之要语喻世人所谓遗嘱也子孙昧祖宗创始之来源是忘本也子孙背父母临殁之遗嘱是不孝也为僧者胡弗思也愚按二经实末法救病之良药不可忽不可忽。


.唐太宗施行遗教经敕其劝勉僧尼辞意恳切因附载於此以见圣主护法之意云勅旨法者如来灭後以末代浇浮付嘱国王大臣护持佛法然僧尼出家戒行須备若纵情淫佚触涂烦恼关涉人间动违经律既失如来玄妙之旨又亏国王受付之义遗教经是佛临涅槃所说诫勒弟子甚为详要末俗缁素並不崇奉大道将隐微言且绝永怀圣教用思弘阐宜令所司差书手十人多写经本务在施行所須纸笔墨等有司准给其官宦五品已上及诸州刺史各付一卷若见僧尼行业与经文不同宜公私劝勉必使遵行(出文舘辞林)。

 

佛祖三经指南卷上


富沙释 道霈 述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凡说经皆有缘起或因一事为一人陞座演说至於立名或立一名或立多名如楞严净名等是也唯此经是佛初成道时寻常日用中随机开导非止因一事为一人也故其问教义大小顿渐不一其说亦无有定名後经家约章立之其章凡四十有二故名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能说教主四十二章所说之法七种立题中则人法立题也按六离合释是佛所说之四十二章经则依主带数也又四十二章即经则持业带数也经如常解具四义谓贯摄常法也。

 

後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


後汉东汉也按梁高僧传云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常以游化为任昔经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惟曰能说此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镝方始曾是为益乎乃发誓亡身躬往和劝遂二国交欢由是显誉逮汉永平中明皇帝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於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腾矢志弘通不惮疲苦冐涉流沙至於雒邑明帝甚加赏接於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时大法初传未有归信故腾蕴其深解但译出四十二章经一卷少时卒於雒阳腾所住处即雒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是也。


竺法兰亦中天竺人诵经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时蔡愔既至彼国兰与摩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会彼学徒留碍兰乃间行而至既达雒阳与摩腾同止少时便善汉言愔於西域获经即为翻译所谓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後因寇乱移都四部失本不传唯四十二章经见在可二千余言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昔汉武帝穿昆明池得黑灰问东方朔朔云不知可问西域胡人後法兰既至众人追问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然此灰是也朔言有徵信者甚众兰後卒於雒阳春秋六十余译者翻字翻音变梵语为华言也。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诤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於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復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勅一一开悟。


合掌敬诺而顺尊勅。


成道菩提树下成无上道也思惟成道後三七日观树思惟也离欲寂静即所思施权阐化之法离欲令袪烦惑寂静令证灭果以二者是出苦之要三乘之弄引故云最胜住定降魔者佛始成道魔来娆乱故不起那伽而降伏之鹿野苑者古帝王养鹿之园也四谛谓苦集灭道即世出世两重因果五人者以太子入山父王思念乃命家族三人谓阿鞞跋提拘利舅氏二人谓憍陈如十力迦叶寻访给侍同学苦行日食一麻米或七日食一麻米垂满六年形体羸瘦犹如枯木菩萨自念为灭邪外自饿非道我当受食然後成佛即从座起诣河沐浴有牧牛女净居天劝令施乳糜即取奉上呪愿受食五人见惊谓为退转各还所止共修异法佛既成道因念五人缘熟可为说法於是至鹿苑中为三转四谛法轮陈如最初开悟其四人亦相继而悟佛唱善来须髮自堕皆为沙门证阿罗汉比丘梵语此云乞士亦云破恶亦云怖魔以应果上应供杀贼无生三义世尊成道佛宝也四谛法宝也五人僧宝也三宝从兹住世为人天第一福田復有继五人为比丘者如三迦叶舍利弗目犍连等是皆久事外道空无所得既获遇佛如闇得灯如贫人得宝故说自己心中所疑求佛进止世尊教勅一一开悟如下四十二章是也又经无丰约皆具序正流通唯此经序中括三分合为一章盖別是一例不同常途自世尊成道已至而证道果是序分復有比丘至一一开悟即正宗分合掌敬诺而顺尊勅是流通分下四十二章则別列正宗也此属经家所序非佛正说故自別为一章。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復用之。


此示沙门法也沙门梵语此云勤息谓勤修三学息灭三毒也辞亲出家等沙门之实也了境唯识曰识心知法即性曰达本悟五阴法自性不生今则无灭本来涅槃曰解无为法常行二百五十戒等沙门之行也二百五十戒详具戒本进止清净者谓谨洁无犯皎如氷霜也四真道行谓四果证真之道行略则戒定慧广则三十七助道品等阿罗汉等沙门之果也阿罗汉此云杀贼杀见思贼也亦云无生我生已尽不受後有也亦云应供具智断功德堪应人天大供养也以具三明六通故能飞行变化出分段生死故得旷劫寿命德重道高故住动天地也次为三果阿那含此云不还於欲界寿终时其灵神直往十九天断上二界思而证阿罗汉十九天色究竟天也以欲界一地为一天合色界十八天为十九也次为二果斯陀含此云一来以欲界残思未尽更須一上天上一还人间欲残思始尽而证三果也次为初果須陀洹此云预流已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而思惑未断須於天上人间经七生往反始断欲界前六品而证二果也然预流一来断证次第常途皆同此说惟今经独言即得阿罗汉者盖是约利根言之不由阶渐超证极果也如四肢断不復用者以爱欲乃三界受生根蒂阿罗汉爱欲既断无復受生之缘喻如四肢既断无復四肢之用也。


右经第一章。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繫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曰道。


此为利根示顿教也污浊心源者爱与欲也爱欲既断则心源可默识矣言心源者一心之源乃如来藏性也实相无相谓之佛深理法本无法谓之无为法皆藏性之异称耳此性如摩尼珠浑体圆净求其异相了不可得若有毫末许内外道业等可言者皆未见道也故道人之行履也内无所得以无内可得也外无所求以无外可求也心不繫道以心即是道繫念乖真也亦不结业以尘境本空根无所偶也体本寂灭故无念无作性自天真故非修非证此岂待涉僧祇历诸位而後尊贵者哉本不可得而名强名之曰道。


右经第二章。


佛言剃除须髮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众生恋着此身於财食睡三者妄起爱欲欲起则智昏爱兴故神昧沙门受道可如是乎故制沙门去世资财等慎勿再者叮咛之辞谓此外不可復加也使人下二句出其过意谓身心澹泊则志虑虗閒不为爱欲所愚蔽庶几入道也或谓是三者皆不能行柰何曰不可妨他行者也问谁是能行者曰知无常者知道者能之。


右经第三章。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婬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


是恶若止名十善者是以止为善也不杀而护生等是以行为善也夫三界轮转唯心所造一三业也纵之而为恶种三途之苦因反之而为善熟人天之乐果譬为治者善化之则宼贼皆为良民不善化之则良民将为贼子是故举足动步开口动舌起心动念之间智者当自慎之。


右经第四章。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无心越理谓之过悔者追悔前非息心改行也未预圣流孰能无过但愚者不悔罪海转深智者知非心病渐损。


右经第五章。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挠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挠乱如毀谤打骂之类当无嗔责者华严云菩萨於他起嗔心即成就八万障门是知嗔之为害甚大当恶来挠乱嗔心起时当以佛知见禁息之尚不见有己况有人乎自恶犹自害也。


右经第六章。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骂犹谤也佛诫恶人不可谤佛以佛不受谤祸还归自也故设喻明之声响影形喻因果不爽。


右经第七章。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毀祸必灭己。


佛诫恶人不可害贤以贤者不可害秪自害耳故设二喻明之。


右经第八章。


佛言愽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愽闻犹多闻也爱道犹慕道也多闻以慕道则全是口耳之学与道转远故必难会守志者不为岐路所惑也奉道者一心在道也不为岐路所惑而一心在道则道必可得故其道大。


右经第九章。


佛言覩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普贤十大愿随喜功德其一也功德不出六度而布施足以该之故惟云覩施道也见他胜事而心生憎嫉则其罪无穷覩人施道而助之欢喜则其福甚大沙门问此福尽者意谓此施福既为彼随喜之而得福则此人之福不亦尽乎佛为释疑云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以炬各分之或熟食或除冥而此炬之火如故一人之福数千百人随喜之而皆得福此人之福不损但仗彼为增上缘耳况又展转相传其焰愈炽则其福不愈大乎。


右经第十章。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須陀洹饭百万須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夫择田投种自恶人至於三世诸佛极矣然犹云不如饭无念住修证之人者以其凡圣情尽超诸格量故其福独胜也秪如此人毕竟如何供养金菓早朝猿摘去玉花晚後凤衔来。


右经第十一章。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覩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愽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覩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此佛略示人情之难事二十种盖欲人转难为易化情向道也如知贫穷无羡余则减口体以行施豪贵易起业则降志以学道贪生难弃则引义自决佛经难覩则信乐希求乃至不善解方便则深思愽究令心慧开发必使掀翻窠臼不为诸难所封是称人中大丈夫也。


右经第十二章。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宿命六通之一也至道大道也夫道本现成由迷故隔若能净其心守其志则道必可会如赵州谓汝但究理坐看二三十年不会截取老僧头去心本灵明由贪欲故昧若能内无所欲外无所求则心光独露而旷劫之事一念皆知犹如磨镜垢去明存胡汉俱现也。


右经第十三章。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道非行则弗至真非守则外移若能行道守真则不背於理故善然尚局在人天至於行之守之而合於道则可超出凡伦优入圣域故曰大也。


右经第十四章。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暇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力莫多於忍辱以忍辱之人达无我我所故虽恶境来加而心不怀恶八风来挠而心加安健所谓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也故为人所尊明莫最於灭心垢以心垢灭者灵光独露得一切智古今所有无不知见所谓恒沙界外一滴之雨尽知头数也不谓明乎。


右经第十五章。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覩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澄水喻心本清净手搅喻爱欲浑浊不覩影喻不见道心中浊兴谓由爱欲故众欲並起也水清则毛髮可鑑心净则道体毕露不舍爱欲而能见道者未之有也。


右经第十六章。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已上皆破无明而见道此章独见谛而灭无明文影略耳。


右经第十七章。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須臾。


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言其有体本寂灭言其无幻相俨然故云念无念念等悟其旨者不滞於有无独超物外故与此法近迷其旨者滞於有无永堕尘区故与此法远也况此法言语路绝不可以言语求非物所拘不可以事物取盖惟证者方知非情所测若以有思惟心拟议於事物之迹则毫厘之差天地悬隔須臾之失永劫沉沦可不慎哉。


右经第十八章。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天地世界何常之有众生觉性灵灵不昧直下与诸佛所证智果同体不二岂有间然盖无常为入道之门灵觉是本有佛性二者能观之如灸病得穴而道之得旦暮可待岂不疾乎。


右经第十九章。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念犹观也以众生认身为我故令观此身唯有四大假名而无我者如坚者名地湿者名水暖者名火动者名风何者名为我乎若四者即我则我有四若四者非我则离四之外我安在哉由此观之我不可得其身心之相惟如幻耳毗婆尸佛偈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相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是故学者贵知幻也。


右经第二十章。


佛言人随情欲求於声名声名显着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抂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


贪世常名谓贪世间庸众人所求之名抂功劳形谓无益身心性命徒费力耳香闻质烬喻名着身丧危身之火而在其後者谓享虗名於生前受实祸於身後也清凉国师云求大名称者若胜负心是修罗因若我慢心是外道因是也。


右经第二十一章。


佛言财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刀蜜喻财色小儿喻无智之人不足一餐喻利少割舌喻害多也。


右经第二十二章。


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驱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驱驱役劳貌虎口之患心存甘伏者谓为妻子之故虽行险侥幸亡身失命之事亦甘为之也夫爱欲泥深凡夫自溺火宅门狭罗汉能超昔国一禅师谓崔赵公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亦以是哉。


右经第二十三章。


佛言爱欲莫甚於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爱欲莫甚於色者以是根蒂中带来为轮回受身之本故大而无外也所以佛有赖一之叹今欲界众生能为道而不为欲所败者佛知见力耳昔有法师问大义禅师曰欲界无禅禅归色界此土凭何而立禅义曰法师秪知欲界无禅不知禅界无欲是也。


右经第二十四章。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执炬喻欲情内炽逆风喻欲境横陈烧手言爱欲之人必遭爱欲之害也良以婬习研磨不休自耗其精则火界炽然其於生也尚有痟渴等疾则其死也感大猛火之报故楞严云十方如来色目行婬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岂不然哉。


右经第二十五章。


天神献玉女於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逾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須陀洹果。


此佛之降魔也众生所以流浪於色欲者於此不净妄生净想耳如知其为革囊众秽虽掩鼻而过之可也况躭恋乎宝积云愚人昏迷念不净躭染臭秽脓血身诸欲迅灭归无常永沉地狱阎罗界假令变化如汝等色身殊胜满世间我无一念贪欲心常生如梦如怨想或曰魔以恶心向佛罪莫大矣而佛为说法便得果证何也答曰凡见佛无空过者盖既见佛则化恶为善反邪归正又根熟故得道也。


右经第二十六章。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夫为道者一句总标犹木在水下举喻学道之人下合法谓学道者顺道而修如木在水寻流而行若瞥起一念为情欲所惑则是触两岸为有为所滞则是为人取娆於邪见则为鬼神所遮疲於精进则为洄流所住堕於空寂则腐败也惟负大根器者罗笼不住呼唤不回蓦直向前执得为碍哉所以世尊皆云吾保者示其必得终不虗也。


右经第二十七章。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呵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夫瞥嗔瞥喜乍善乍恶犹如野马无暂停住意可信乎古云須作心师勿师於心是也败道丧志伤神耗体皆因女色色可会乎古云宁近毒蛇勿亲女色是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意者以见思既尽如家贼已袪而主人用事復何疑乎。


右经第二十八章。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於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心。


长阿含经云阿难白佛言佛灭度後诸女人辈来受诲者当如之何佛告阿难莫与相见阿难又白设相见者当如之何佛言莫与共语阿难云设与语者当如之何佛言自捡其心与此全同我为沙门下乃正心思念母子姊妹等乃假想对治也。


右经第二十九章。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乾草火来須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此示远离行也乾草喻欲念火喻欲境达境原空知心本寂各不相到当处解脱是真避也。


右经第三十章。


佛言有人患婬不止欲自除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患婬不止而欲断阴可谓切志於道者但不知断心为得其要徒断阴无益也何者心生种种法生如功曹行从者俱行心灭种种法灭如功曹止从者俱止苟邪心不止而断阴果何益乎又引先佛偈示之曰欲不自生生於第六意识意不自生生於思想两心所其王所二心相因而起各不相到当体无生故云各寂静其寂静之心不有状貌非关起灭故云非色非行此又世尊示断心之要智者宜善思之。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告善住天子言若人一心专精自守贪欲心发即应觉知方便除散应作是念此是空此不净求此欲心生处灭处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是中谁染谁受染者谁为染法如是观时不见能染不见所染不见染事以不见故则无有取以不取故则无有舍以不舍故则无有受不舍不受则名离欲寂灭涅槃偈意正同。


右经第三十一章。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於爱何忧何怖。


三界生死爱为根本爱则忧忧失其爱也忧则怖怖失其爱也怖有五一不活怖二恶名怖三大众威德怖四死怖五堕恶道怖爱本也忧怖其末也本既不存则末将安立乎然爱欲根深非智莫拔故经云身苦所逼迫由贪着渴爱断灭诸渴爱惟佛智为胜其佛智者真伐生死根之利斧也。


右经第三十二章。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鬪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此示精进度也万人喻众魔战喻以智灭惑挂铠出门喻发心入道怯弱喻志不坚牢半路而退喻自画而不进格鬪而死喻稍进而无功得胜而还喻破魔得道众魔共四种一蕴魔二死魔三烦恼魔四天魔。


右经第三十三章。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夫懈怠不能进道人皆知之而不知其进锐者亦有失道之患故即弹琴喻之谓沙门学道必心调适得中乃可得道也盖暴疲恼退四者相因而来行至於退则无所不至矣罪不亦加乎清净安乐正所谓适中之行也兴善宽禅师云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即近执着忘即落无明此为心要又法句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知此进道则无过不及之患矣。


右经第三十四章。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众生结习在心如铁含滓若非锻炼功深曷由使行清净而成就真正法器哉。


右经第三十五章。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得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復列此九难者欲人自庆其所已得而勉其所未得也无修无证难者以慕果发心刻意修证为之或易若夫修证俱忘天真自如非见性者不易入作故为最难也。


右经第三十六章。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戒为得道之基盖因戒生定由定发慧也若不顺戒则定慧无由发生虽日近佛何益宝积云虽有众生见我色身不护其戒何所得耶如提婆达多虽遇於我犹堕地狱若復有人於来世中勤修我教则为希有如见我身无有异也此意正同。


右经第三十七章。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復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復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大乘以八识连持一期色心不断功能曰命小乘以出入息为命今言呼吸间者且约小乘言之谓呼时吸已灭吸时呼已灭盖彼彼不相知念念不停驻也寿者之相当体寂灭其於道不既近乎故佛以知道许之。


右经第三十八章。


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一代时教大小顿渐万万不同总如来後得智中流出一音所演无异法也故以食蜜喻之後人胜负情深性相异旨大小殊宗各党专门互相非是岂如来大师之意乎遂师云教海一味随机万差信顺修行皆离苦得乐斯言得之矣。


右经第三十九章。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此为行道而不知用心者诫也谓身虽行道而心缘世谛与磨牛何异哉故行道者务在心行而身非其所重也华严云心常不与世心和合名为精进是也。


右经第四十章。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污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於污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夫为道者一句总标如牛负重下举喻沙门当观下合法谓众生负痴爱重担而行情欲泥中惟直心念道庶几免苦其或心稍不端而左右顾视有所觊觎其不遭其没溺者几希矣。


右经第四十一章。


佛言吾视王候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弊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花视禅定如須弥柱视涅槃如昼夕窹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此佛示己之知见开悟众生也视尊位如隙尘知无常也金玉如瓦砾心无贪着惠施不恡也纨素如弊帛不求美饰也界诃池油等大小也大千界者释迦所主之土也阿耨池此云无热恼乃西域池之最大者涂足油西域风俗每用油涂足取其清凉且消毒也方便如化宝聚黄叶止儿啼也无上乘如梦金帛归无所得也佛道如眼前花赴机暂应也禅定如須弥柱境风识浪莫能倾动也涅槃如昼夕窹远离梦想也倒正如六龙舞以六龙升降互为正倒无定位也平等视众生如一真地以一直法界绝自他也兴化如四时木者谓繁兴大用随机设化任运起灭而我本无心喻如四时流行草木荣悴而天本无言也以上皆如来自受用境界盖由识谢情亡智通无碍法尔如是也。


右经第四十二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终


佛祖三经指南卷上

 

 
佛祖三经指南PDF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阅经十二种 下一篇没有了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