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方等部疏

TOP

楞严经笺(二十)
2013-08-07 11:00:50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363次 评论:0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十


(之下)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慤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於识还元。


笺云。现在识阴中。


已灭生灭。


笺云。已灭前行阴生灭。


而於寂灭。精妙未圆。


笺云。未至唯识性。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


後彰通互。


笺云。隔绝六尘合开。六根不被六尘关门。得其互用。


亦与十方诸类通觉。


笺云。十二类生通同觉照。


觉知通[泳-永+曶]能入圆元。


笺云。此觉知识。通同[泳-永+曶]灭。能入识体。


若於所归。


次述於元立计文三。初标立计。


笺云。是识。


立真常因。


笺云。立此识。为真常体之因依也。


生胜解者。


笺云。生其殊胜之解。於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


是人则堕因所因执。


次显堕邪。因所因者。因则生死诸法。所因则识为生因。不了性本无生。不与生为生因。见生起自心源。遂起所因元执。


笺云。外人问。此外道。因何作此计耶。答。见生起自心源。


娑毗迦罗。


後举同类。


笺云。唐言黄赤色仙。是数胜论主。


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笺云。冥谛。则计从冥□谛。生觉性谛。觉性生我心。我心生五微尘。五微尘生五大。五大生五知根。五知根生五作业根。後方生心平等根。神我处中。不烂不坏。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後结归邪径。且心源湛寂。是本归宁。不执常而本性元常。强立常因。因立常勿妄起。迷心再发。妄习还生。不了真诠。落斯邪径。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於寂灭。精玅未圆。


二能非能执文三。初明顺寂未圆。


笺云。虽悟识相。未悟识性。


若於所归。


次述於元立计文三。初标立计。


笺云。则识也。


覧为自体。


笺云。览取也。言取此识。为自家本体。


尽虗空界。


笺云。所依虗空。


十二类内。


笺云。能依有情。


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


笺云。皆从我身之中。一类流出神我之性。则第八识也。


生胜解者。


笺云。然後於此上。生其胜解。则於决定境。印持为性。


是人则堕能非能执。


次显堕邪。


笺云。计我为能生。十二类生。是我身中流出。而彼不能生。


摩醯首罗。


後举同类。


笺云。梵语莫醯溼伐罗。唐言大自在。此梵讹略。


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笺云。言此天。执神我为性。周徧国土十二类生。从我身中流出。为其明伴道侣。


是名第二立能为心。


後结归邪径。


笺云。识也。


成能事果。


笺云。执此识。为能成业所证之果。


遣远圆通。背涅槃城。


笺云。遣远圆通之智。背诸佛如来涅槃之城。则理。


生大慢天。


笺云。则大自在天。此天人。高举为性。故云大慢。


我徧圆种。


笺云。言神我之性。周徧圆满。是此之种类。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於寂灭。精妙未圆。


三常非常文三。初明顺寂未圆。


若於所归。有所归依。


次述於元立计文三。初标立计。


笺云。行阴之中。无归依。今到此识。便执此识阴。为所依之处。


自疑身心从彼流出。


笺云。自家疑此身心。从彼识阴中流出。


十方虗空。咸其生起。


笺云。所依虗空。总皆於此识阴之中生起。


则於都起所宣流地。


笺云。言识阴为内身外器都起之处。宣布流出之地。地则所依之地也。


作真常身无生灭解。


笺云。真常则法身。言执此生灭之心。作不生灭之解。


在生灭中。早计常住。


笺云。世尊断云。在生灭之中。旱计此识。为常住之性。


既惑不生。


笺云。惑生灭。为不生灭之理。


亦迷生灭。


笺云。既也迷真。亦不识妄。


安住沈迷。生胜解者。


笺云。则识沈隐迷妄也。


是人则堕常非常执。


次显堕邪。


笺云。计识为常。十方虗空。从我流出。则无常。


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後举同类。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遣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後结归邪径。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於寂灭。精妙未圆。


四知无知文三。初明顺寂未圆。


若於所知。


次述於元立计文三。初标立计。


笺云。则识也。


知徧圆故。


笺云。言此所知之识性。周徧圆明。


因知立解。


笺云。因知是识。便立为能解。


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


笺云。为此行人。见情与非情。皆因第八识变。便作如是计。将有情为无情。无情为有情。此则才辨因果。有此计。


无择徧知。生胜解者。


笺云。更无选择情与非情。计一知觉。


是人则堕知无知执。


次显堕邪。


婆吒霰尼。


後举同类。


笺云。唐言徧觉外道。


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笺云。执有情无情。俱有知觉。


是名第四计圆知心。


後结归邪径。


笺云。计圆徧知觉之心。


成虗谬果。


笺云。虗妄错谬。执有情为无情。


遣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笺云。颠倒知解之种性也。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於寂灭。精妙未圆。


五生无生文三。初明顺寂未圆。


笺云。未了识体。但了识相也。


若於圆融。


次述於元立计文三。初标立计。


笺云。是达识阴。


根互用中。已得随顺。


笺云。为在识阴。达识唯一。根虽殊而识不殊。故互用也。


便於圆化一切发生。


笺云。计识阴圆徧。能化生一切法界。为一切法所依。


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


笺云。群尘。则四大前尘也。


是人则堕生无生执。


次举堕邪。


诸迦叶波。


後举同类。


笺云。是事火龙。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


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笺云。婆罗门。唐言净胤。或事水等。


是名第五计着崇事。


後结归邪径。


笺云。言妄生计着。崇重水大等事。


迷心从物立妄求因。


笺云。立此虗妄。为所求之本因。


求妄冀果。


笺云。求此虗妄。冀仗为果。


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颠化种。


笺云。生颠倒变化之种类。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於寂灭。精妙未圆。


六归无归文三。初明顺寂未圆。


若於圆明。计明中虗。


次述於示立计文三。初标立计。


笺云。计其识体圆明。其中虗无。


非灭群化。


笺云。则非却此识。然识为群化所依也。


以永灭依。


笺云。将此识。为永依断灭。拨丧无余。则恶趣空也。


为所归依。生胜解者。


笺云。将此永灭。为所归依之处。


是人则堕归无归执。


次显堕邪。


笺云。计识阴为所归。而着空。是无归。


无想天中。


後举同类。此天。五百劫在定。想心不行。此中影取空处二万劫。识处四万劫。无所有处六万劫。非非想处八万劫。


诸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笺云。舜若多是空神。无身则伏第六现行不起。如友覆火。


是名第六圆虗无心。


後结归邪径。


笺云。圆虗则识。无心则识空。


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笺云。拨同断灭。成空亡之果。一向着空。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於寂灭。精妙未圆。


七贪非贪文三。初明顺寂未圆。


若於圆常。


次述於元立计文三。初标立计。


笺云。则识。


固身常住。


笺云。坚固此危幻之身。以为常。


同于精圆。长不倾逝。生胜解者。


笺云。精纯圆常。则法身。将妄同真。欲其长生。入真常境。


是人则堕贪非贪执。


次显堕邪。


笺云。贪。谓起贪心。贪固□□以为坚固非贪。言此身不可贪也。


诸阿斯陀。


後举同类。


笺云。唐言无胜。


求长命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笺云。此外道。求长生久视之道。或闻诸佛有真身常身。向色究竟天。成自受用身。根根尘尘。廓周沙界。尽未来际。常受广大法乐。乃作此执。


是名第七执着命元。立固妄因。趣长劳果。遣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种。


後结归邪径。


笺云。唯是趣向长时劳苦之果。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於寂灭。精妙未圆。


八真无真文三。初明顺寂未圆。


观命互通。


次述於元立计文三。初标立计。


笺云。观此命元。是识阴。互通。则六门合开也。


却留尘劳。恐其销尽。


笺云。为既到识阴若尽。此识则成智。今既欲尽。便生是念。却留此尘劳。恐其销尽无所依止。


便於此际。坐莲华宫。


笺云。於此际。化宝莲华。华中现宫殿等。


广化七珍。多增宝媱。纵恣其心。生胜解者。


笺云。宝媱。则玅宝庄严之美女。纵恣其心。行其染法。


是人则堕真无真执。


次显堕邪。


笺云。言此外道。执识阴是真。不知本是生灭之因。是非真。


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後举同类。吒枳迦罗。木见唐言。取类。或波旬异号。未敢详定。


是名第八发邪思因。


後结归邪径。


笺云。发邪见思想之因。


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


笺云。立其炽盛尘劳之果。则染之一法。


生天魔种。


笺云。同前想阴。天魔种类。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於寂灭。精妙未圆。


後述劣乘文二。初声闻文三。初明顺寂未圆。


於命明中。


次述於元立计文三。初证灭滞权。


笺云。命是八识连持不断。明则圆明识体。


分別精麤。


笺云。精则识体。麤则识相。


疏决真伪。


笺云。疏通决择。真是识体。伪乃识相。则八识上。变根身器世等。


因果相酬。


笺云。举一二类生。业果酬感之处则识。


唯求感应。


笺云。十二类。是能感应。识是所感应。


背清净道。


笺云。是诸佛如来佛果位中。三身四智。悉皆圆满清净之理。三乘圣人游履之处。曰道。


所谓见苦断集。


笺云。若是世□果。集是世间之因。乃见苦之果。断集之因也。


证灭修道。


笺云。灭理。是出世间果。道智。是出世间因。举出世间果。令攸出世间因而趣入。


居灭已休。


笺云。居其生空涅槃。以为休止之处。


更不前进。生胜解者。


笺云。更不前进趣向无上菩提。


是人则堕定性声闻。


次显归定性。


笺云。定性者。则不回心入大。


诸无闻僧。


後举增慢同类。


笺云。明不闻大乘教者。


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笺云。增上慢。则法华会上。五千退坐者。向德上起慢。


是名第九圆精应心。


後结归邪径。


笺云。圆满精纯。是生空智。


成趣寂果。


笺云。趣向生空涅槃为果。是所证之处。


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


笺云。


其生空理。谓一向着空。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於寂灭。精妙未圆。


後缘觉文三。初明顺寂未圆。


若於圆融。


次述於元立计文三。初证灭滞权。


笺云。诸行具足。曰圆。体业俱亡。曰融也。


清净觉明。


笺云。则生空理。


发研深妙。


笺云。则加行生空智。


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


笺云。则生空涅槃。


是人则堕定性辟支。


次显归定性。


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後举增慢同类。


笺云。诸缘则部行。独伦则麟角喻。


是名第十圆觉[泳-永+曶]心。


後结归邪径。


笺云。圆满觉照。[泳-永+曶]灭其心。是生空智。


成湛明果。


笺云。证生空理。


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笺云。为此独觉不欣化於众生。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


後结劝文三。初徧明结劝文二。初结文三。初标前立计。


笺云。出前四阴。则识阴中。既未出此识。如人行至中途。若出此识。便成佛去。如今正在此中生其妄计。是中途成其狂乱也。


因依迷惑。


笺云。因。亲依止也。言亲近依止此迷妄之惑。


於未足中。生满足证。


笺云。如声闻二乘。只到生空涅槃。为满足也。


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


笺云。位。则六十二异计之位。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


次彰迷息停功。


笺云。如声闻二乘。趣生空理。此皆是所爱先习也。


而自休息。


笺云。将此为休止停息之处。


将为毕竟所归宁地。


笺云。便将此生空涅槃。为所归宁之地。只到三百由旬名为化城。未到宝所。直至向色究竟天。成自受用身佛。常受广大法乐。此方为所归宁地。


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


後显妄招沉滞。


笺云。若是外道等。大妄语成。受此所感。恶业之报终。後乃沉地狱。


声闻缘觉不成精进。


笺云。若是声闻等。自是满足。不成精进无上菩提。不入地狱也。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於我灭後。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岐路。


後劝。


笺云。绥安也。汝等存注其心。无令他行人见此等魔。保安哀救。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


次总叙超伦文三。初引过佛同乘。


笺云。外人问。法门为是令佛作如是说。为三世佛。作如是说。经答。如是法门。指五十种魔事。先过去世。有多少恒沙劫。劫中有多少微尘如来。此如来。何得成无上道。乘此心开。得无上道。已上。亦结答阿难从摩登伽处归。请世尊。云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至最初方便。


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


次显现依超证。


笺云。言六根各得互换作用。一根发识。徧缘诸境。


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乾慧。


笺云。金刚是喻。此喻慧如金刚手中之杵。


圆明积心。


笺云。圆满凝明精微之心。是理。


於中发化。


笺云。即体之智。发起变化。


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


笺云。此是地前四十四心菩萨。


菩萨所行金刚十地。


笺云。是十地初欢喜至法云。此十地菩萨。地地皆是此金刚乾慧。


等觉圆明。


笺云。十地後等觉位。理智齐等。故曰等觉。一念一刹那中。假立故。圆满融明。


入於如来妙庄严海。


笺云。是妙觉位。微妙庄校严净。居法性土。如海之广大。包含性功德故。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笺云。无所得而得。


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佗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扸。微细魔事。


後明依行必证文三。初引过明同。


笺云。佛又恐将为已证。乃云。此是过去先佛世尊。真觉凝明之。智。分明剖扸。


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


以劝除邪惑。


笺云。前言汝犹未识。如今已出五阴。超五浊。乃言汝能谙会辨识。此之境界。


阴魔销灭。天魔摧碎。


笺云。阴魔心魔也。内心攻起。天魔附着。


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復出生。


笺云。褫魄者。言褫落其魂魄也。


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於大涅槃。心不迷闷。


後明直进菩提。


笺云。不迷。则不被魔乱。不闷。则心不妄计。或迷而不悟。闷则不入。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


後结持真句文三。初悬标末品。


笺云。则愚痴暗钝。


未识禅那。


笺云。禅那妙定。


不知说法。


笺云。言无智慧或不知魔。说谓是佛说。


乐修三昧。


笺云。爱乐修习三昧正受也。定之异名。


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呪。


笺云。嘱阿难。专注一心。劝诸众生。持鸟瑟尼沙呪。


若未能诵。写於禅堂。或带身上。


次劝诵写除魔。


笺云。禅堂则坐禅之堂。


一切诸魔。


笺云。则欲界顶上诸魔王。


所不能动。


笺云。真言力故。不能恼诸行人。汝如沸汤。彼如坚冰。煖气渐凌。不日消殒。


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後垂范。


後勑钦流教。


笺云。范犹法也。世尊四十五年後。说此经了。即说涅槃。是最後垂法。或此五十重魔事。在後说之。故曰最後。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


後重疎五想文二。初陈疑请决文五。初闻持妙旨。


笺云。重疎五想。为阿难。见佛说五阴皆有妄想。色坚固。受虗明。想融通。行幽隐。识罔象。此五。皆有妄想。所以便疑云。如五根色五尘色。是无情。因何亦有妄想。由此佛所以重与疎。通此五想。经中有三问。一问色为妄想。我当时未闻佛说。二问。五阴为顿除。为渐除。三问。五阴至何为界分。示诲。教诲也。如前文云。此是□□先佛世尊等。又云魔境现前。□□□识。又云。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也。


於大众中。重復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虗妄为本想心。


次牒举前文。


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


三未奉微宣。


笺云。一问色为妄想。我等寻常。未见佛微妙子细开通指示。问意。只如受想行识。四阴心所法。从是妄想。只如色阴。五根色。五尘色。法处所摄色。是无情。何故亦言妄想。


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


四述界边顿渐。


笺云。意问。为第一阴既无。余五一时销尽。为復次第□尽至第五。


如是五重。诣何为界。


笺云。界具四义。因义。性义。流类义。种族义。


惟愿如来。发宣大慈。


五请哀来现。


笺云。然阿难。便请开示宣发。


为此大众。清明心目。


笺云。心则真心也谓理。目则智也。


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


笺云。指此教。为後世照道入理之眼目。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


後广释前疑文二。初释想名文二。初总陈元相文三。初总明真妄文三。初明真离垢。


笺云。此已上是真如之理。


非留生死。及诸尘垢。


笺云。真中无妄。如澄湛水。更无五阴等。法尘业垢。


乃至虗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次因想生空。


笺云。此空。是第七执第八见分为我。变起此一重。昏钝顽空。


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


後究妄从真。


笺云。言此之虗妄根元。本来是真。既也如是。因何有妄。以发生。因一切众生。一念违如。觉劳相现。便有色受想等虗妄。如澄湛水。因风鼓动。便成波起。水体无波。如真体无妄。便有所依器世间等。


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次喻消双执文三。初立妄喻。


笺云。头喻真镜中。喻妄迷失本头。认影为头。如一切众生。失本真性。认妄为真。


妄元无因。


次述妄计文四。初述妄立因缘。


笺云。言虗妄之法。无有因依。


於妄想中。立因缘性。


笺云。向虗妄相想□□□□□□□则内道二乘之人所执。


迷因缘者。称为自然。


次述迷立目。


笺云。迷因缘之性执为自然。此则外道。


彼虗空性。犹实幻生。


三举空由幻。


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四双责二途。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


後责妄说。


笺云。言汝若知妄所起。我便许汝说为因缘。若妄元不成。何况不知因缘。却执妄为自然。


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後显阴同因。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


後別释五名文五。初坚固文三。初述形因三想。


笺云。则释五名。则重疎五想也。为他前来疑道。只如受想行识四阴。是心所法。且从是妄想。此五根色五尘色是无情。何故亦说是妄想。於是世尊。向此中。□□□□□□□□□□□□□□□□□有若是男。向母身上□想。中有□□□□□身上取想。言此身是色法。则不能来想中传命。谓初七羯逻蓝。向母身中受胎。则第八识托胎时也。命。是八识上。连持不断之功能。


如我先言。心想酢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酢物未来。


次引双喻通伦。


笺云。指第二经破五阴中想阴文。云如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心酸澁。此口与足。皆是色法。因何受此想心。而生酸澁等。


汝体必非虗妄通伦。


笺云。言汝体。若必言不是虗妄想相。通同伦流。便反显云。汝体正是。虗妄通伦。


口水如何。因谈酢出。


笺云。曾知是虗妄伦流。


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後结成初目。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


次虗明文二。初形随酸澁。


笺云。佛为能说。临高想心。是所说。


能令汝形。真受酸澁。


笺云。为受以领纳为义。既能领纳酸澁。是受。


由因受生。能动色体。


笺云。由因领纳酸澁。能令色身。口酸足澁。或即此所说。是指前文。蹑下妄想也。


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駈驰。名为虗明第二妄想。


後结受虗名。


笺云。顺则益。违则损。此是身家所缘境。受此违顺二境。二现駈使驰流。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


三融通文二。初形随想运。


笺云。由心使身。


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


笺云。言若身不是念之伦流。何因随其妄念所使。


种种取象。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则想心。寐为诸梦。


笺云。种种不一也。心念前境。身形前取。曾知是念之伦流。


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後结号融通。


笺云。融则万象含心。通则旁随众境。


化理不住。


四幽隐文三。初述行阴冥迁。


笺云。谓变化。生灭无而忽有之道。理则行阴。念念生灭。改变不停住也。


运运密移。


笺云。运运则动。密移为行阴。隐密迁移。念念不停。


甲长髮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笺云。相代。则想之代谢。念念生灭。


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


次纵陈双诘。


笺云。言此行阴。若非汝妄。心生灭。云何有气销容皱等事。


如必是真。汝何无觉。


笺云。若言此行阴是真。何故髮生爪长。不觉迁流。□觉则真。今又不觉。曾知是妄。


则汝诸行。念念不亭。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後结想幽名。


笺云。幽则潜细难知。隐乃陀那藏伏。


又汝精明。


五罔象文五。初标责受文三。初纵立体常。


笺云。是牒彼识阴为五八二识。现量对境。不分能所。故曰精明。


湛不摇处。


笺云。则第八识生灭微细。看之不见。似不摇动。


名恒常者。


笺云。八识惟恒无审。者牒辞□。


於身不出见闻觉知。


次举识分剂。


笺云。见。是眼识。闻。是耳与鼻识。觉是身识。知。是舌与意识。谓此现量识。是八识亲变相分。是举第八分剂。


若实精真。不容习妄。


後显不容妄习。


笺云。若实箇是真。不合有□气□法习惯习也。


何因汝等曾於昔年。覩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於後忽然覆覩前物。记忆宛然。曾不遗失。


三引事含熏文二初责含遥习。


笺云。覆再也。为前纳得种子。落在八识之中。再遇境时。种子乃生起现行。


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筭。


後指识宜熏。


笺云。为此第八识。虽是现量。而非能熏。但为所熏。念念受前七识。所熏种子。落在其中。不可以筹量筭数。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


三比水潜流文三。初举识非真。


如流急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


次比流潜急。


笺云。非无生灭。生灭难见。


若非想元。宁受想习。


後指习非真。


笺云。若此八识。不是妄想根元。不合受一切习气。如今既受习气。曾知是妄。


非汝六根互用合开。


四指穷真妄谢文二。初举互用全真。


此之妄想。无时得灭。


後显迷销尽。


笺云。经□问此之识阴几时得□。答□汝六根互用合开。此之妄想。无时得尽。言若非汝六根门显。不被六尘关闭。是汝六根。无时销灭。須得六根互用。到佛果位。方转八识。成大圆镜智。此识转时。转名不转体。


故汝现前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虗元。第五颠倒。细微精想。


後结。精想名罔象虗元。罔无也。迷本无形。违真似有。推源本妄。故曰虗元。颠倒则初起相缘。微细乃明业转。精则一真冥合。想乃忽慕圆明。生死槃根。此为[漯-ㄠ]枑。


笺云。颠倒则初起相缘者。则初起性明相时。微细则业转。二识不言现。现是八识体。精则一真冥合。则第八中一分净分。则第九识故冥合。想乃忽慕圆明。则忽□□□□□性明。明圆明之体。是初有想。起此想□生死根本。最微细。已上。结答五阴皆有妄想。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後通边际文二。初述五阴边际文二初牒五同因。


笺云。言此五阴。皆有领纳之义。故云受阴。五妄想成。第一质碍妄想。乃至第五罔象妄想。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


後遐分十际文五。初色空二妄。


笺云。五阴。皆有因界。浅则是因。深则是界。此标贯下。


唯色与空。是色边际。


笺云。为此色是实色。空是顽空。此色质碍。与空虗处相反。故色以空为边际。或云。因果。因是受想行识。果是色。果深因浅也。


唯触及离。是受边际。


次触离不言通意。


笺云。为受以领纳为义。若有触着。则有领纳。若有离触。则无领纳。唯触及离是受边际。


唯记与忘。是想边际。


三记忘。忘亦识昏同为妄摄。


笺云。想以取象。为行相。若有记忆。则有取象。既无记忆。是忘。则是想之边际。外人问。记也且从念。念缘持。是妄。只如忘是无心。合与真体相冥。因何亦妄。答妄亦识昏。同为忘摄。


唯灭与生。是行边际。


四灭生。生可见灭有二。一永。二相。此灭□流动相乘。唯成於妄。


笺云。为行□迁□流为行相。既若有生则有行。若灭则无行。所□是行边际。外人问此相灭与永灭。为同为异。答此灭流动相乘。唯成於妄。


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五湛入合湛。上即六识。合乃八元。上妄可知。下通真妄。此言生灭集起边论。故立阴名。显彰迷习。


笺云。上湛入。则第六不与五同缘。合湛。则归第八识染分上来。即若有第六。便与五同缘。是识阴。今归八体上来。是识之边际。已上结答如是五重。诣何为界。疏言上即六识。是第六识不与五同缘。唯目安山。合乃八元者。为第八是前识根元。上妄可知者。第六念念生灭可知。下通真妄者。第八识染分则带相。若净分是智品。外人问。识通於真妄。此湛入。是真是妄。答。此言生灭集起边论。集则积集。起则生起。第八无始时。积集生起。一切漏无漏种子在中生起故。云集起边论。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


後示除彰劝文二。初除文三。初□灭二门。


笺云。五阴根元。则八识。


生因识有。


笺云。为最初受生。托母胎中。为羯逻蓝。秽触不净而受胎。


灭从色除。


笺云。若灭无时。先从五根色。皆归种也。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次双通顿渐。


笺云。若是悟理。但悟一阴。其余四阴。一时并除。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笺云。此答第二问。須次第出其色阴。乃至识阴方尽。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後责迷再请。


笺云。指第五经。结解同体疑。云。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乃至佛言六根解除。亦復如是。亦是此义。责之。汝何再问。□上是结答。为并销除。为次第尽。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


後劝文三。初彰自了心开。


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虗妄。


後叙流通教意。


笺云。令识五阴虗妄。


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笺云。深厌自生。则生灭法不出此五阴。


阿难。若復有人。徧满十方所有虗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虗度。


四运教弥。兴文四。初明供佛福广文三。初廓明珠珍施。


笺云。第四运教弥兴流通。然教无兴运法□□流。是故世尊。广说校量传持□果。经云。阿难□後有人。徧满十方。乃至得福多否阿难。以少类多答言。虗空无尽。乃至有何边际。又云。若復有人。身具四事。乃至靡不经历。比量前福。能以一念。将此法门。於末劫中。乃至譬喻所不能及。虗空。所依太虗空也。七宝。金银琉璃等。持。賷持也。供以四事饮食衣服等。又向佛边侍养。心无虗度。度犹过也。


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否。


次审福缘多。


笺云。言虗空无尽。珍宝无边。承事供养。心无虗度之因缘。审其得福多少。


阿获答言。虗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復现前虗空既穷。佛土充满。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後答少感轮王况无边际。


笺云。施佛七钱。则七枚金钱。舍身。则舍此一报身。後得转轮王。出增劫人。寿八万四千岁。七宝随身。千子围绕。四洲一化。此以少类多答。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虗妄。


次□积罪□深文三。初告言真实。


笺云。世尊。将欲举一人造十恶四重。然後传经功能。又变地狱苦因。成安乐国。恐他不信。旦先誓言向他。语无虗妄。佛皆真语。实语。不诳语。不异语。


若復有人。身具四重。


次引犯二根愆。


笺云。四重。则小乘四分戒。婬杀盗妄语。


十波罗夷。


笺云。此云堕。言若犯此罪。当来堕不如意处。又云弃。言弃向二部清净僧外。则菩萨戒经。一若自杀。教人杀等。二若自盗。教人盗等。三若自邪婬。教人邪婬等。四若自妄语。教人妄语等。五若自酤酒。教人酤酒。六若自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比丘比丘尼过。若教人说过。七若自赞毀他。教人赞毀他。八若自悭。教人悭九若自嗔。教人嗔。十若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


瞬息则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


後明受苦迅速。


笺云。瞬息。则瞬视喘息间。阿鼻唐言无间。言苦苦相连。无有间歇。靡不经历者。言地狱无不经过徧历也。


能以一念。将此法门。於末劫中。开示未学。


三显流功文六。初歎一念流功。


笺云。一念即少念。少念即无念。无念是无分別智。与理相应。将此法门。是此首楞严经也。於末法中。正是今时。开示未学。传持此教。


是人罪障。应念销灭。


次欢顿融长苦。


笺云。是前来所造。四重十波罗夷罪。应念。即应前之一念心。一念。即是无分別智。


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三难□因成果。


笺云。变苦成乐。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


四歎福倍无穷。


笺云。前之施人。则前来虗空无尽。佛土充满之人。百倍莫止百倍又过。千倍莫止千倍。千万亿倍。十万为亿。


如是乃至。筭数譬喻。所不能及。


笺云。乃至筭师弟子。将以筹筭。又以譬喻。其人功德。俱不□也。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明。如我广说。穷劫不尽。


五歎持□难思。


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復魔业。


六歎依修尅证。


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


四法□将散文十。初标内众。


优波塞。


次列居家。


笺云。唐言近事男。三归五戒。持得一分半分。堪亲近比丘僧。学佛事。


优婆夷。


笺云。唐言近事女。亦可亲近比丘尼。学佛事。此二。是在家众。


一切世间。


三总绾通居。


笺云。一切总包□象□□迁流□间百。一切众生堕在其间。


天人阿修罗。


□□□□□□□□天者。光□义。自在义。人者。多思觉义。五常为人。修罗如前释。


及诸他方菩萨。


五列他方大士。


笺云。及兼並义。诸者。不一义。他方卜方也。梵语菩提萨埵。唐言觉有情。


二乘。


六标此界二乘。


笺云。声闻缘觉。


圣仙。


七显神仙。


圣。正也。仙迁也。言迁在山中。


童子。


八彰童子。


笺云。童真之子。不犯欲尘。


并初发心大力鬼神。


九陈神鬼。


笺云。则发大乘之心。人之魂魄所归。曰鬼。阴阳不测。曰神。有大力故。曰大力鬼神。


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十结俱辞。


笺云。佛说此经已。乃至作礼而去已□是□□□□也。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十下(终)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20/20/20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楞严经要解 下一篇卍新纂续藏经 第12册 目录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