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方等部疏

TOP

楞严经纂注(七)
2013-07-10 09:36:18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559次 评论:0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纂注卷第七


唐 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


唐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唐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明 檇李沙门 真界 纂注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至)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结示摄心远魔之要也。盖内摄远魔之要。以戒为先。故先说妙门。言求菩萨道要先持四律者。四律为本。余戒为末。故四律洁净。而枝叶不生也。心三口四生必无因者。谓婬杀盗妄之念。乃生贪瞋痴等之因。故四律净。而七支欲生无因也。言魔事不生者。谓魔由妄念而有。缘想而生。四事不遗。妄心已息。不缘外境。现业已违。故一切魔事不復发生。正定由斯而可入矣。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至)坐宝莲华所说心呪。


现业易制。自行可违。宿习难除。必假神力。今夫行人。好正而固邪。欲洁而偏染。不教而能。不愿而为。隐然若有驱策而不能自已者。宿习之使也。德隆而福鄙。行善而身凶。多障多冤。数病数恼。绵然若有机缄而不能自释者。宿习之召也。兹非一生一劫之缘。乃无始来念念受熏者。自非神力。莫能脱之。故教诵持神呪也。摩诃萨怛多般怛囉。此云大白伞葢。即藏心也。量廓沙界曰大。体绝妄染曰白。用覆一切曰伞葢。神呪从此流演。故名心呪。无见顶者。示顶法不可以见见也。然前说定慧。破烦恼障。復明戒学。以止罪业。今说神呪。能破宿殃。兼除报障。三障苟亡。不证何待。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至)扬於顺风有何艰险。


此证神呪能消宿习也。登伽婬质。犹能速证。声闻道器。固易冥资。云何。合作何况。爱心永脱。指初闻呪得阿那含也。成阿罗汉。指前文殊简圆通後也。若尔。由闻法故方成无学。何为神力冥资耶。良以密承呪力。显藉法音。内资外熏。乃能速证。若但因呪而不因法者。何故前云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譬如下。尘譬宿习。风如神呪。顺风扬尘。散之则易。诵呪除习。脱之匪难。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至)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明结界建立道场之前方便也。师者人之模范。正邪所自出。故不遇第一真僧。则律仪不得成就。诵呪百八。表灭百八烦恼也。


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至)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前云求佛灌顶。今佛现身。名为感应。既得感应。心必开悟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至)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陈开悟以问结坛轨则也。言自知修证等者。知摄心远魔。呪力冥资。圣果可期也。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至)合土成泥以涂场地。


此示结坛涂地之法也。雪山牛乳。纯是醍醐。所有茹退。最为香洁。但和一味旃檀。即可涂地。苟无此者。即取深净黄土。和上十香之粉成泥。以涂场地。


方圆丈六为八角坛(至)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此示结坛铺设供养之法也。盖坛中施设。意在胜境摄心。使无异缘。专心道业也。所陈供养。诸佛菩萨不食此食。为令福增示现而食。令修行者福慧具足。如佛受纯陀最後供养。令其具足檀波罗蜜。此亦如是。故須供养。


令其四外徧悬幡华(至)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此示中外悬设之法也。当阳正位卢舍那等。寂场真主也。弥勒。当来真主也。阿閦居东。弥陀居西。智悲真主也。诸大变化观音形像。上同下合真主也。金刚藏常领金刚护持呪人。伏魔断障真主也。门侧左右释梵等众。有力外护也。末法修行。凡赖於此。一有所阙。必不成就。乌刍火头金刚。蓝地迦。青面金刚。军茶利。金刚异号也。毗俱胝。亦大神变等。毗卢神变经称左边毗俱胝三目持鬟髻是也。频那夜迦。即猪头象鼻二使者。上下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者。意示事事无碍之相。欲令契此以修法界大行也。能修法界大行。则一华一香徧供尘刹。一行一相充扩无穷。则此上下施设非苟然也。


於初七中至诚顶礼(至)身心明净犹如瑠璃。


凡所蕲向。以皈依三宝。为最初方便。故初七日至诚顶礼如来菩萨罗汉名号。所以假其不思议力发行助道也。然非愿力无以持之。故第二七日依毗尼教专心发愿也。行愿坚强。则得大勇猛。故第三七日时无间歇一向诵持神呪。遂能以精诚感格进力克功也。镜交光处。则生佛智照感应道交也。身心明净。谓宿习缘障纤悉荡尽。此感应克功事也。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至)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得須陀洹者。谓得入圣流也。然坛法行相。此土末世行之惟艰。然所诵呪。下文亦许不入道场。故使有缘随器受益。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至)放光如来宣说神呪。


昔阿难密承呪力。得解婬难。故曰冥获未闻。今乃重请显说。意在悲救此会及当来也。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至)莎婆诃(四百二十七)


呪。谓呪诅。亦曰呪愿。佛以此语诅愿众生。生善灭恶。革凡成圣。若蜾蠃之呪螟蛉也。亦是密诠首楞严义。与前显说力用无殊。但被物之异耳。有云。显说令解则生慧。密说令诵则生福。一往如之。


阿难是佛顶光聚(至)经恒沙劫终不能尽。


呪心者。即大白伞葢。广大无染。周覆法界。如来藏心秘密法门也。惟其广大周覆为如来藏。故持之因之。即能出生诸佛成无上觉。降魔应化。拔济羣苦。及余功德。经恒沙劫说不能尽也。地狱饿鬼等。略举八难之四。冤憎爱別等。略举八苦之四。灌顶经。大横有九。小横无数。摄受亲因者。摄诸有缘也。


亦说此呪名如来顶(至)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上显如来境界。此明亦摄渐修。下显持呪之益也。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至)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火不能烧等。即所谓救护世间得大无畏也。以诵呪利彼。故诸恶鬼王皆领深恩而恒守护。金银入药。或能发毒。


阿难当知是呪常有(至)周徧了知得无疑惑。


即所谓成就众生出世间智也。精心阴速等。谓精心阴资。速发神识。神识通明。则能记忆了知八万四千恒河沙劫之事得无疑惑也。


从第一劫乃至後身(至)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第一劫者。发心修行之初时也。洎至菩萨最後身时。於其中间不落杂类。或生人中。亦非贫贱。以持尊胜法。故身尊胜也。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至)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此明前读诵书写供养神呪之益也。谓不作有为之业。自获无漏之福。举恶义者。喻众生。诸佛功德。三法同聚也。是故下。以摩登得果推之不诬。然持之須得其人。故前言一不清净多不成就。後言如法持戒必得心通。行人审之。勿徒希觊也。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呪时(至)悉皆灭除更无毫髮。


此明持呪能消罪业也。未受时者。未持呪时也。比丘四弃。即杀盗婬妄四根本重罪。梵语波罗夷。此云弃。谓犯此者。永弃佛法边外。犹如死屍。大海不受也。比丘尼復加四弃。曰触八覆随。即第五不得染心男身相触。第六不得染心男捉手。捉衣。入屏处。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身相倚。相期等。八事。第七不得覆他重罪。第八不得随举大僧供给衣食。即为僧所举未与作共住法者不得随彼也。通上故名八弃。僧所举者。即举讦之义也。


阿难若有众生(至)一切灾厄悉皆消灭。


杂形。谓鬼畜等类。支提。云可供养处。即净刹之通称也。脱闍。云幢。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至)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天反时。物逆理。皆所以为灾。而反之逆之。职由乎人。天与物应之而已。所谓灾变恶星。则应人之灾恶者也。八万四千。应众生烦恼业也。二十八。则四方之纪。八。则五行之经。及罗计孛也。顺则福应。逆则灾应。所谓惠迪吉。从逆凶也。能生灾异者。亦应其逆而已。如彗孛飞流。为应同分。非星之为也。今以呪力叶乎百顺。故恶变悉灭於天。灾祥不入其境。祥。吉凶先兆也。


是故如来宣示此呪(至)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心通者。据前所说不出三义。一者证果。即端坐百日。有利根者。不起於座。得須陀洹也。二者发解。谓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三者宿命。谓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徧了知得无疑惑。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至)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风师行风风王主风。此与无色天继地祇举者。前举梵释。方及三天。後举地水。未尽风火。故终举风神以该四大。举无色以该三界也。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至)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以上羣灵。皆获本妙心。住首楞严。能建大义。示现菩萨诸天鬼神等像。护持行人耳。而言以宝杵碎首者。夫大圣之训物也。或用摄受。或行折伏。羣邪之屏迹也。或感其惠。或畏其威。惟此二途。咸令得度。今行折伏。俾畏其威。若涅槃杀一阐提。法华破诸恼乱。僊预之诛净行。满足之戮众生。皆由住无缘慈。得一子地。乃能如是耳。经文从第四卷中。请入华屋以来。齐此通名修道分。下文別起。名证果分也。盖证果分中。广示修证地位者。良以位有因果。惑有麤细。智有明昧。断有浅深。证有分满。用有优劣。苟昧斯旨。非真修行。故历五十七位。渐入渐深。不同外道天魔都无位次。若不预辨。涉进乖源。既昧断证。错认少得便以为足。堕增上慢。事非轻小。故須明示。免招大过也。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至)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叙昔陈益。请问修证地位也。得正熏修等者。谓依悟而修。显密相济。戒定齐资。故得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也。圣位极果。曰涅槃。初因。曰乾慧。自乾慧入信住行向及四加行。为四十四心。行与回向加行。目曰修行。復进十地。名入地中。是为初证。至十一地。名为等觉。犹是分证。及到涅槃。名为妙觉。乃极证也。凝视曰瞪。冥心曰瞢。然阿难但问修证地位。而如来下文。先明觉性。次辨迷妄。後示渐次者盖谓妙性圆明。本绝凡圣。亦无修证。因迷有妄。颠倒遂生。然後灭妄名真。始有修证地位。是以次辨迷倒。言生灭名妄。後示渐次。示灭妄名真。由是故有修证地位也。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至)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悬示。即为修三摩地求大乘者先示。使无错认误堕也。无上。谓所示修进圣位。无法可上也。正修行路。即下五十五位。乃修行者之正路也。刳心。谓刳除杂想。虗心受教。生灭。真妄。菩提。涅槃。皆所谓诸名相也。妙性之中。本来圆离。由迷妄相因。故有修有证。於是转不觉而依菩提。转生死而依涅槃。名二转依号也。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至)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此牒前问。而先令识妄知真也。夫欲修三摩地诣大涅槃。先当识此倒妄无因。倒妄不生。即是如来真三摩地。所谓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也。果能识妄本空。知真本净。依之修行。倒因可除。涅槃可诣矣。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至)建立世界及诸众生。


将明众生颠倒。此先明二颠倒之所起也。由性下二句。明真本无生。因明下二句。明因妄有生。从毕下二句。明依真起妄。此有下四句。明妄法无因无本。本此下三句。结明世界众生所起。由性明心性明圆故者。牒上以明本无世界及诸众生也。因迷本明。即无相处妄见世界及诸众生。则世界众生由妄见生。故云因明发性性妄见生。诸法既由迷心妄生。是依无相真成有相妄。故云从毕竟无成究竟有。然此能有无明。所有诸法。既从妄有。本无有因为其所因。故云非因所因。又此能住无明。所住诸法。元无有本。故云了无根本。然则诸法既从毕竟无而成有。即是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故云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此即起信无明为因生三细也。迷本圆明。即无明业相。因明发性。即转现二相。明即转相。所发世界众生之性。即是现相。


迷本圆明是生虗妄(至)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此明迷真逐妄。以成众生颠倒也。迷本下二句。明依真起妄。妄性下二句。明妄无实。将欲下三句。明復本不知其要。非真下二句。例显向外驰求。非生下八句。正明颠倒之相。由是下二句。结成众生颠倒。迷本圆明是生虗妄等者。谓诸妄法。迷本明生。元无自体。非有所依。若了无依无体。直下便是真心。所谓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岂真妄有二哉。因其不了。拟欲反妄復真。则真妄二矣。故曰已非真真如性。何况非真求復宛成非相。既不能了妄即真。由是则依法生心。由心住法。故云展转发生。以生住心法皆妄。故云非也。依法生心。即境界为缘。生智相。相续相也。由心住法。即由上二相。復起执取。计名字相也。心法相生。即是生力发明。此四皆惑。熏以成业。即起业相也。因有感业。生灭相续。即业繫苦相也。以有惑业苦三。故成众生颠倒。即起信境界为缘长六麤也。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至)变化众生成十二类。


此约世界颠倒。成十二类生也。是有所有分段妄生等。因能有无明。故有东西南北之分段。指此分段名之为界。然则界相既从妄立。何有所因。故云非因所因。住惟妄住。故云无住所住。既非真性常住。则有过现未来迁流不住。三世成矣。以世涉方。以方涉世。和合相涉。俱成十二。所以众生正报亦成十二也。前第四卷中。方世相涉。加流变三叠。彼对依报显於正报六根功德各千二百。此中相涉。以正从依。故约世界明十二类生也。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至)穷十二变为一旋復。


此呈上以明十二类生轮转之所因也。然念动想生。本无先後。但言不顿彰。故相因而说。因动有声等者。谓由内心一念妄动。则闻外有声相。心既生矣。诸法齐生。故色香及见闻等皆生也。既根尘相织为六乱妄想而成业性。则十二类生由此妄想轮转不息矣。是故下。牒结上文。声香味触。牒结六乱妄想。穷十二变为一旋復。牒结十二区分由此轮转。盖谓穷十二类生迁变。是一六乱妄想旋復故云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旋復。即轮转也。


乘此轮转颠倒相故(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此乘上想因业果。总明十二类生也。以颠倒是想因。轮转即业果故。然此犹就总相明十二类生。下就別相。则轮回有虗妄杂染等別。颠倒有动欲等之分也。


阿难由因世界虗妄轮回(至)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卵惟想生。虗妄即想也。以虗想故。轮回卵生。想体轻举。名动颠倒。卵以气交。名和合气成。想多升沈。名飞沈乱想。故卵生飞沈之类。成於八万四千飞沈乱想也。诸类妄想各八万四千者。各由八万四千烦恼感变也。羯逻蓝。云凝滑。入胎初位。胎卵未分之相也。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至)人畜龙僊其类充塞。


胎因情有。杂染即情也。以杂染故。轮回胎生。情生於爱。名欲颠倒。胎以精交。名和合滋成。情有偏正。名横竖乱想。故感人畜横竖之类。遏蒲昙。云疱。即胎卵渐分之相也。虗妄杂染执着留碍等。有情皆具。但随偏重者感类耳。四
生者。依殻而起曰卵生。含藏而出曰胎生。假润而兴曰溼生。无而忽有曰化生。如是四生。由内心思业为因。外殻胎藏溼润为缘。藉缘多少而成次第。卵生具四。所以先说。胎生具三。溼生具二。化生唯一。此依瑜伽所解。


由因世界执着轮回(至)含蠢蝡动其类充塞。


溼以合感。执着即合也。以执着故。轮回溼生。合由爱滞。触境趣附。名趣颠倒。溼以阳生。名和合煖成。所趣无定。名翻覆乱想。故感蠢蝡翻覆之类。蔽尸。云輭肉。溼生初相也。既不入胎。故无前二位矣。十生皆本於婬欲。起於情想。以迷情愈妄。故化理愈乖。以至荡为空散。顽为木石。妄末虽殊。妄本一也。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至)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化以离应。变易。即离也。以变易故。轮回化生。离此托彼。名假颠倒。触类而变。名和合触成。转故趣新。名新故乱想。故感报亦尔。蜕。脱故趣新也。如虫为蝶。则转行为飞。如雀为蛤。则蜕飞为潜。凡以不同形而相禅。皆转蜕也。羯南。云硬肉。蜕即成体。无輭相也。自下皆称羯南者。诸类通称止此。若第五鉢罗奢佉曰成形。则各随状貌。非通称也。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至)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事日月水火。和合光明。坚执不舍。障隔不通。故名留碍。亦名障颠倒也。精明显着。因此受生。故名色相。星辰日月。吉者为休。凶者为咎。至於爝火蚌珠。皆是此类。又一切精明神物。皆精耀也。其想已结成精耀。故但有色而已。涅槃云八十神。皆因留碍想元成此精耀。此虽至精至神。亦未离乎乘彼轮转颠倒相也。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至)空散销沈其类充塞。


厌有着空。灭身归无。名销散轮回。迷惑无知。名惑颠倒。厌有归无。则依晦昧空。故名和合暗成。而云阴隐乱想也。此有想无色而不无业体。故亦称羯南。此则惑业昏重。形色销磨。体合空昧。识附阴隐。乃空散销沈类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至)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虗妄失真。邪着影像。如外道凡夫祠祷神明。托附形像。故名罔象。而云影颠倒也。然蹈迹附影之类。皆从忆想所生。故云和合忆成。由潜结乱想。故於罔象中潜结貌状。其神不明而幽为鬼。精不全而散为灵。无有实色。但有想相。故云想相羯南流转国土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至)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外道计无情有命。金石坚牢。或习定灰凝。思专枯槁。故名愚痴。而云枯槁乱想也。心随境变。遇物成形。如华表生精。黄头化石之类是也。夫不了谛理。固守愚痴。痴钝之极。则顽冥无知。而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也。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至)以鰕为目其类充塞。


世人假托因依。递为形势。资身养命。故云相待。而名因依乱想也。业果相循。不从自类受身。故名非有色相等。如水母之类。以水沫为体。以鰕为目。本非有色。待物成色。不能自用。待物有用。迷失天真。绵着浮伪。彼此异质染缘相合。故曰因依。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至)呪诅厌生其类充塞。


邪业相引。使性情颠倒。而乘呪托识。不由生理。妄随呼召。即世间邪术呪诅。精魅厌物。因而有生者也。不由生理。则本自无色。既感成质。非无色也。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至)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二妄相合性情罔昧。异质相成。生理回互。如彼蒲卢。本为桑虫。非有蜂想。而成蜂想。以异质故。非有想相。以相成故。成想羯南。论因。如世之背亲向义。忘本蒸尝。认彼宗嗣。是其因也。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至)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怨害相酬。伤杀相反。生理怪诞。弃绝伦义。故感土枭等类。因土块毒果成形。以父母有爱。名非无想相。其子怨无有爱。故云无想。枭。鸟名也。食母。破镜。食父。其形如貙而虎眼。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此总结也。以皆不了妙觉明心。迷陷情欲。积妄发生。妄随轮转。非正修行莫能免脱。故下文示以除妄修证之法焉。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纂注卷第七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7/10/10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楞严经讲录 下一篇楞严经精解评林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