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涅槃部疏

TOP

观音经玄义记条箇
2014-01-22 15:55:45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25次 评论:0

卍新纂续藏经 第35册  No.641


刻观音玄义疏记序


葢普门一品乃法华经中流通分之正轨也观音菩萨与此土众生有缘以音声逗机无苦不拔无苦不救故称观音普门至哉所谓机缘速证三摩地也有隋之天台智者大师以別行观音玄义二卷解题义疏二卷解经部外別別流通後有赵宋四明尊者有观音玄义记四卷疏记四卷但各自成帙置在藏中初学不便披读工部王季常居士意欲圣行分会之始於崇祯戊辰元年稿将成会徒法济有金陵请藏因缘齎稿往谒居士即为相证首捐俸赀三十金用刻流通至己巳秋日适吴兴闵昭余老先生过庵谈及亦慨然乐助而楚先居士又补足之可谓佛法流通非偶然也後有阅此教者即悟自性三摩地心心心相证不由诸居士之乐助何由得覩斯经斯疏记无穷奥义也哉。


菩提庵圣行和南述

 

重刻观音玄疏记会本附言


有亲友劝喻曰。闻观音玄疏记者。善用性具之旨。贯冥显感应。显无作与拔。学者最宜研究。而各部別行。不便初学披读。玉溪曾为分会。但恨分会不正。却错乱脉络。先达详评。虽有定论。其文依然不移。犹云弊悬会。师何不务加考订而充童蒙之求也。予固辞不免。乃有此举焉。且语之曰。盖行师者时之望也。又分会既成。一人挍之。一人对之。更相证而即流行。则理应完璧也。而如玄文(会本第二)。明境智中约理外斥之。一科并释之。记及引中论斥之。科语凡三十四字脱。则文不可读。乃子科二泛无所属。又义疏(会本第三)章安私释结文末着二结歎三字。将记续疏。欠剩尤易见。而存此疎妄。因窃谓现行会本必非其完本。恐是田舍书肆偶得厥残篇乱简。不復是正。才补接急刻耳。妄谬之甚。全由兹也。今子之劝喻。不亦宜乎。将极鄙力考订。復其完璧。则前修之功。亦永不朽焉。


.慈云天台教观目录云。观音玄义二卷。观音义疏二卷。清藏玄疏卷数同焉。


.开元全公记主实录云。观音玄疏记共四卷。而清藏玄记四卷疏记四卷。明藏同此。今之会本文虽盈缩。调卷准之。以记收所释玄与疏各四卷成。


.分会之例。昂低一字。以分能所。释题则玄义昂一字。记低一字。释文则昂一字者。经文疏记同低一字。记科冠○。记释冠【记】。以与疏甄。


.文字者宜拣俗伪从真正。而不可尽。文中辨辩通用辩。且从一例。见者随文势取义可也。


.挍订之例。玄疏与记竝依清本为体。以他本讐对。若他本正而清本讹无疑者。则直取舍之。若文字异而各带义者。就其优者。其劣者书之格上。又或引文。或意据文。若有犹豫者。捡其本处补正之。又或准余处之同文足字成句等。竝标格上。任他取舍。虽招专輙之诮。而亦有由易读进者焉。


.抄出科文。附行其制。一道竖进。或文远则指归处。意在使易推求而已。


天台沙门实乘志

 

观音玄义记条箇


卷第一 : 知礼自序   玄义得名   天台智者大师   说者悦也   法界圆融像无所像   真如义(并)化现化转不同   观音显益冥益   佛界身通局(付)观音所现约通   应身真身德(付)与拔摄生   观音名施无畏者   宝藏佛所蒙观音目   过去号正法明未来称普光功德   观音本迹难测   观世音梵汉(付记)或名观自在   略释观世音义   修性离合(并)修中缘了各有本末   就观世音两重能所   释经字(付记)此品別行有经字   释普门品三字   释一实相语(三千皆实相相圆融)   此品题亦约五章   设广略二释所以(付记)利钝各有广略   无名相中假名相说   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   今用十义约处中说(一人法 二慈悲 三福慧 四真应 五药珠 六冥显 七权实 八本迹 九缘了 十智断)   十义次第约观约教两义   约观人法为初所以   先人次法所以   人法次明慈悲(付)三无差   慈悲悲慈次第各二义   福慧居三(并)先福後慧义   真应居四(并)真应先後   药珠居五(并)药珠次第   三惑名取相义   冥显居六(付注)冥显无前後   权实居七(并)权实先後三义   本迹居八(并)本迹次第   缘了居九(并)缘了约性德   智断居十   约诸教明次第下   通四教各有十双   约华严题明具六义(并)彼经阙四义所以(四义权实本迹缘了智断也)   神力品付嘱限本化义(记云佛告地涌菩萨及地涌通经也)   三藏明人法慈悲福慧无余七   三藏名二乘教义   大师设难明三藏唯三   方等般若亦六意阙四意   六意亦有今昔异   六重本迹尔前但有四阙二   灯明迦叶法华入灭   涅槃利钝二机(并)至涅槃十义具足   性三成修二并三德   约教次第约五味用与论   十双约四教明   十法收一切(付记)商略犹较量也   就六意五味不同   广释十法下   初明人法(付记)假名实法五阴相委悉(付)大小乘常   无常异   观音普门各属人法义   人法通凡圣(付)转五阴为五分   众生无上佛是等   凡夫六道人法   约三藏四门义明人法   有门非无法空前後观故且云无   成实三假与大乘异   双亦双非门(付)语似中道理只在空   体空通三教   大品色性如我性等   观人空是了因种子   人法二空性相二空实同时   观法空是缘因种子   相对种种类种委悉分別   佛性不即六法不离六法   寂照配假实   约三佛性明分证   二明慈悲(付)慈悲得名   誓愿如胶(并)四弘愿   拔苦与与乐因果次第不同所以   四弘皆佗或三通自行   依四谛境起四弘誓四教不同   灭非真谛因灭会真   別理随缘   別教四种四谛皆名无量   违顺非违顺俱依法界圆融   众生缘等三种慈悲

 

卷第二 : 三释福慧(付)亦名定慧   定慧得名(并)亦称目足   约四教明定慧   智慧光义(付记)色心一体故   四释真应(付)得名   境智合名真称机名应   三千俱体为真俱用为应   简外道小乘(并)大乘二身   五释药珠(付)药王树如意珠   奈女(并)祇域缘   引摩尼珠为如意珠   菩萨利益譬药王如意   大悲熏身相(付)真应各有与拔经文为易解分別   说   六释冥显(付)得名   文殊不知妙音神力例冥益   真应各有冥显   圣欲令知蜫虫能知圣益   七释权实(付)得名   三种种实(付记)今用因果辨三番   今品约自行化佗论权实   八释本迹(付)得名   本迹通凡夫乃至別教   本迹一往并细判   本迹高下四句   九释缘了(并)得名   四教缘了不同   性德缘了(付记)引性缘了文   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性了因   众生有初禅灭尽定性缘因   依性缘了成修德相   此一科不论六即   十释智断   通途明二德相   圆净方便净名义   大小乘断德不同   大乘断德达修恶即性恶   隐名如来藏显名法身   大经佛性因果约修性辨   三因三德不纵不横   大乘义通众经共用   此品具有十义   第四料简下   方等普门法王子对今料简   人法相对四句分別历五味明   此经方等普门人法互举   身子等诸弟子名就一法门论   分慈悲两门所以   此中不论喜舍所以   阿输迦王七日应死缘   禅支先喜次乐四无量先乐次喜所以   就四无量简外道二乘所修   观音智拔苦普门福与乐所以   福慧相对四句约五味明   今经福慧互具   大经佛性有五种名   真应相对四句分別   常间二益不相离(付)二鸟相游譬   小乘真应各有常间义   大乘真应各有常间义   药珠各有拔苦与乐   冥显两益凡有三十六句   权实二智脱权实二苦四句分別   通论本迹各有拔苦与乐   前问答迹本後问答本迹   真应横约一世本迹竪约三世   观音本迹体用久近   性善性恶(付记)性恶今家所谈   佛不断性恶阐提不断性善   阐提翻无欲又翻信不具   性善恶名法门义   阐提起修善佛不起修恶所以   举地人梨耶熏义难   性恶不断修恶不常等   通別人断见常见摄   智对拔苦断对与乐所以   第二別释之下   理外理内四教义净名玄此文不同   以四性名天然相待因缘绝待有二意   破四性计   随执一见成九十八使失四谛三宝   凡夫三种我罗汉一我   凡夫执着如虫蚀木成字等   思议理内境智   金錍决膜譬   不思议境智   四悉因缘作四句说   不思议境智相   思议为性空不思议为相空料简   龙树释经先破执今亦例彼   名便观境义便境观   释世字(付)三种世间   世间法界名义   百界千法法数   今明千法即是三千   自佗二境约三法分   内外二境(并)心是近要   破独头色不具三千   万法唯色但圆教谈   色由心造全体是心色亦然   诸文专约心者以易显难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三法无差(此下三谛无差也)   释三无差文(付)事理二造   释音下(付记)佛非极果但指圆机   菩萨观三业机而但称观音古师六义   今家破旧偏释以三业圆备释   意业尚具三业

 

卷第三 : 第二明观下   结束世音境为六(因缘 四谛 三谛 二谛 一谛 无谛)   十如境同因缘故不別立   明观智有五番(因缘四 四谛四 三谛二 二谛七 一谛一)   境顺涅槃观依中论   中论四句通別二义(付记)通顿观別渐观   次第三观相(付记)第三中道三观俱用从胜名中   三智名义   观智名通因果別观因智果   大经四乘观智   涅槃四观对大品璎珞三观明开合   三经开合对五眼   三观对四教又涅槃四观对四教   三观对四教所以   或一佛说四教或四佛相说四教   有四佛故有四辅处   四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三藏菩萨初发心六度满相   六度对六道(檀饿 戒地 忍畜 进修 禅人 慧天)   三祇(并)百劫种相   功德身肥(付)无脂肥羊譬   以三祇等对声闻位   声闻速证菩萨经劫数所以   藏佛树下正习俱尽义   释迦九劫超越(付记)引婆沙   弥勒应有超劫(付记)梵文未至   明通教下   释论破三藏檀行   通教六度行相   通菩萨断结行   通教十地   菩萨断正侵习佛地二习俱尽   誓扶习生利佗之相   別教下(付记)別別前後(并)圆未別後不名不共   別教诸位伏断相   別向圆修   圆断譬冶铁別断譬烧金   別教对假所以   明圆教下圆观之相   镜像水月譬修性三千   圆位断惑   佛知佛见具三智五眼从胜名佛   大乘肉眼名佛眼例之小乘虽有慧眼名肉眼   圆六双(并)拔与二益   观众生中道而行慈悲义   依中道有四种四谛   约圆观明一体三宝   妙觉名僧宝义   月光增减譬智断   不生不生不灭不灭义   不明中道破四教四谛三宝   圆教圆具而用四教为钝人   余深法中示教利喜   施权废权   权实俱权双非为实(付记)是袪着情理无別途   上释相外立观心一科所以(付)观心近要(并)佛   世灭後不同   性绝百非心非四运   由缘感故立境观相   性三谛三观及一切法一念具足(付记)此三对三因   千种性相缘生即空假中   圆具金师子譬   十乘別相三千空假中总相   一言心造即二造也   以心三谛故诸法皆三谛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并)三无差   圆观外皆名邪观   开佛知见坐如来座   观心名观佛心   第二释普门下   有漏世间诸门   四教四门(付)各有教观合三十二门   四教四门相   迦毗罗城空因缘   诸门能通所通权实   三教不普圆教普门   圆空门引净名大经   经不二外大师加非一所以   此空亦空故名空空   净名诸菩萨说不二一往空门再往有四门义   引诸经明普门   其智慧门唯有一门   別释普门约处中作十义(一慈悲 二弘誓 三修行 四断惑 五入法门 六神通 七方便 八说法 九供养诸佛 十成就众生)   十义生起   慈悲与弘誓不同   成论无碍道伏解脱道断毗昙方便道伏无碍道断解脱道证   法供养是供养中最

 

第卷四 : 众生法缘非普无缘是普   圆众生缘慈   千种性相冥伏在心   地狱十如   本性德末修德等   大本今文本末释异所以   地狱具佛相性等所以   仙豫缘(付)地狱三念(并)婆薮缘   佛界十如   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师子筋师子乳譬   修德相貌在性德中   雪山有药王毒草譬地狱具佛   菩萨照修性善恶起慈悲   约性善恶明与拔所以   地狱明与拔所以   众生缘一假一切假法缘一空一切空   三千皆空法缘慈   圆法缘空假中共幻化   无缘慈(付记)无缘与拔义   三慈各照三谛故名同体慈悲   普门能通所通   二弘誓普(付)弘誓愿得名   四弘誓愿   四弘次第苦集道灭所以   由道获灭大经钻摇譬   四谛皆依一心弘誓亦然   二乘不除別惑   摄论师立四种缘集今家但立二种   人天且立道灭名   三千皆中即名实相   章安以性十界显弘誓普   三明修行普(付记)次第五行圆五行   四明断惑普   五明入法门普   善财知识唯知一法属別教   王三昧摄一切三昧法门   六明神通普   支佛见百佛土此必通教   圆天眼具五眼(付)付与佛眼异   七明方便普(付)道前道後方便   圆人亦二谛为方便入中   八明说法普(付)一音异解   九明供养诸佛普事理二供养   十明成就众生普   普门义无量无边   观世音普门对佛三号   章安引经文证十义   第二体玄义之下   此品灵智合法身为体   理智合义(并)法身灵智名义   诸经法身为体此品理智合为体所以   理智一体不二义如左右名   隐名如来藏显名大法身   第三宗玄义之下   此品以感应为宗   扣照拔苦扣寂与乐   余经因果为宗此品不然   楞严大悲经明观音因果   圣无因果(付)与上释名相违料简   今宗约感应略有三义   感应义有六(付)指大本   机义(付)恶亦成机义   性善冥伏感圣即发   善关大慈恶关大悲故言相关   释机用宜所以   法身应身俱成应义   感应一异(并)虗实   古师感应道交料简   章安破古师义   虽离四句四悉因缘有感应   妄执之善亦能感   善恶机感非善非恶应所以   第四用玄义下   慈悲利物为用(付记)感应慈悲同异   二智不为用所以   佗解法常应无常   今解法应俱常俱无常   观音已成佛未成佛两说(付)四悉赴缘不可求其实   第五教玄义下   观音经部党多今品一千五百三十言   今品別行之由   此品法华流通醍醐味   观音虽说种种教而属圆教相义   余深法中示教利喜   观音受嘱累品付嘱   开权教相   正宗废权故云舍方便流通施权故云以方便


观音玄义记略条目(终)

 

 
观音经玄义记条箇PDF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观音经玄义记会本科 下一篇观音经玄义记会本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