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部 | 本缘部 | 般若部 | 法华部·华严部 |宝积部 | 涅槃部 | 大集部 | 经集部 | 密教部 | 律部 | 释经论部 | 毗昙部 | 中观部 | 瑜伽部 | 论集部
经疏部 | 律疏部 | 论疏部 | 诸宗部 | 史传部 |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 古逸部·疑似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新修大正藏 -> 诸宗部

TOP

净心戒观法 【二卷】(一)
2017-06-20 17:20:16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05次 评论:0

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45册  No.1893


净心戒观法 【二卷】


【唐 道宣撰】

 

净心诫观法序


余杭郡沙门释元照述


太近至易无如自心,入死出生了不知觉,其体明莹,其量包容,故使一迷遽生诸法。其犹宝监,因明而像生;又若长川,缘澄而波动。谓心异物,为物转心,吸揽尘缘,积成劳结。沦历诸有,沈屈己灵;余趣无知,人伦尠学。纵令听习多堕邪痴;奔逐名闻,封着知解。至有江南江北走觅菩提,曲见邪心未尝正直,野猿腾跃家犬迟回。劳我圣师,提耳垂诲,曲留妙药,的指病根。囊括两乘,津通万行,托彼亲度,用表弘慈。嘱使窃闚特彰秘胜,深诃讲论苦勉修治。然古德传通,双弘教观,诸部则以教开解,斯文乃以观示修。既非无目而游,岂是数他之宝?须信,从真起妄举体现前,达妄即真,不从他得。净心之要,览者宜知!

 

净心诫观法


终南山沙门释道宣撰


敬礼三宝藏 萨婆若法身 随力诫初学 惟圣哀愍听


时在随州兴唐伽蓝,夏安居撰,令送泰山灵岩寺,付慈忍受持。凡三十篇,如右:


释名篇第一 序宗篇第二 五停篇第三 挍量篇第四 自庆篇第五 善根篇第六 破戒篇第七 邪命篇第八 诳佛篇第九 造过篇第十 解脱篇第十一 食缘篇第十二 流转篇第十三 不动篇第十四 过患篇第十五 心浊篇第十六 二报篇第十七 结使篇第十八 缘生篇第十九 安般篇第二十 相资篇二十一 因果篇二十二 止劫篇二十三 一谛篇二十四 心行篇二十五 菩提篇二十六 教化篇二十七 佛性篇二十八 福田篇二十九 受持篇三十

 

净心诫观法五字释名法篇第一


净心者,於汝现行烦恼诸部过患,教修对治,令汝即时随分解脱。垢染渐灭,心转明净,发生定慧,起於大乘清净信心,趣向菩提种性住处。以今微因後感当果,是故教汝察病对治,兴隆功业,修入信境,成决定根力。其三贤十圣、无垢妙觉、四十二地空宗真理,唯可知闻影像麁相,下地凡夫力所未及,亦未能行。今唯使汝净除业镜客尘[目*壹]等,见汝身中少分佛性。汝可饮服般若甘露,洗荡盖缠渐显净心,心若清净令众生界净,众生既净则佛土净。始除烦恼令戒清净,戒既完具定复清净,以戒定净令智慧净,智既净已显自身源,有此义故名为净心。已下诸篇,治过虽别,同名净心。诫者,令汝识知对治初门,先除麁染根本恶业,知病知药守心慎口,励己修道离过患故名诫。观者,察义,观察此诫与佛法相应不相应,及障道过患,名字句偈审谛思量,如实解心得诫本意。又能随顺止观二门,此二法者定始慧初,生长一切禅支道品,故名观。法者,即此诫文首轴次第,殷懃晓示,欲使禁断烦恼止诸恶业,加行胜进住不退心,故名为法。下诸篇中皆有此净心诫观法五义,当须知之。

 

诫观序宗法第二


夫欲修道,於三业中先断财色二种。若不贪财即无谄诤,若不贪色即无热恼。经云:「背舍离欲,顺菩提分。」当修身观,精勤一心除世贪爱,制伏垢恼令心清净,以断财色成无漏善根,薰本识中成无贪种子,渐尽惑染入贤圣位。今见解法人等,仍贪财色长养结使,与诸漏相应,恶业系缚坠三恶道。经云:「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多求利故,专习唇吻、庄补华绮,戏论诤讼、递相谤嫉,三毒转疆、烦恼增长,沈沦苦海,知而故犯,无解脱时,千佛出世不见不闻。以是因缘,地狱罪毕受恶龙身,为盗佛衣食,破戒瞋垢所得恶果。如《盲龙经》说:「即知解义,不救业苦。」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不可口言而得清净。三毒五结,何者偏重,先治重者,轻即自差,披戒定铠,摧心魔贼。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然此因果悉在众生心微尘中,何故不禁余过先诫财色?大乘经云:「八万四千障道罪业,悉因财色以为根本。」何以故?十方众生无始已来,为财相杀者过微尘数,为色相杀者数复过是。道俗二流为於财色,今现有一百二十六大地狱中,受千万种苦,经无量劫始入畜生饿鬼。缁素二人同为财色之所伤害,初持後犯,能免者稀。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弟子。财色二事相欲似轻,感罪尤重,河沙诳惑由财色起,此之二过能坏君臣师徒夫妇等,亦坏内外亲族朋友知识。若离财色更无世间,人天脱苦圣凡同赞,诸漏灭尽进至佛果,为此先诫财色二种。因色生憍,因财生悋,憍而且悋,虽有余德亦不足观。先断财色,使功行成立,後听经论,即是入道次第也。言逆行疾,故名净心,偈曰:

 
烦恼如河沙,  先断恶二种,   一财二是色,  死时神不恐。
 

吉罗须护持,  况言犯四重,   三聚戒清净,  布萨心喜踊。
 

鄙夫爱财色,  诫汝断贪着,   由财三世苦,  因色入火鑵。
 

色能障圣道,  财能令行薄,   审谛自看心,  知贪是狂错。
 

智避如火坑,  顽愚不嫌恶,   若犯当悔除,  除已更勿作。
 

一切有形类,  终归填沟壑,   持戒禁情苦,  後受大安乐。

 

诫观五停心观法第三


五妄想者,如除刺树先断其根,故修五停观息五过,止不令起,故名停心观。因修此观现恼不行,得小解脱;所由之处,戒定调柔渐证神通,名大解脱;十障灭尽,名真解脱。莫不因今五停观法,如是修入名为净心。偈曰:

 
自知欲情多,  一向观不净,   背舍得解脱,  欲竭即得定;
 

若当逐讲论,  念欲转炽盛,   是即非对治,  下道入险径。
 

自知瞋恚多,  一向修慈悲,   毒火得清凉,  成就善律仪;
 

若当逐讲论,  非治徒劳疲,   贪瞋更增长,  重被烦恼覉。
 

自知愚痴多,  谛观十二因,   始悟轮回苦,  了知无我人;
 

若当逐讲论,  见诤终日喧,   放本求枝叶,  不能拔断根。
 

自知我慢多,  谛观十八界,   方得无人解,  吾我病即差;
 

若当逐讲论,  反益三涂债,   计我常求胜,  名利自杻械。
 

自知乱想多,  常数出入息,   觉观渐得成,  加我戒定力;
 

若当逐讲论,  喧尘未能息,   递互相是非,  何时灭事识。


此是毘昙中七方便法:五停观成名第一方便,自余别相念处、总相念处、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名七方便。观行成就得须陀洹果,若初入道,大小乘人通修此观。偈曰:

 
何因说五停,  复不逐讲经?   抱疾说药方,  只欲取声名,
 

凡夫贪利养,  无心治忘情,   若修五停观,  决定修道成。


何故令修五停观法止逐讲论?有二要法:一者佛教次第入道,对治麤重烦恼。二者见解法义人,知而故犯,不畏佛戒,不修威仪,五篇净戒悉皆破尽。见他持戒复起憎谤,唯贪财色。瞋恼鬪诤,悭嫉憍慢,无渐无愧,身坏命终,必堕地狱畜生饿鬼,经历多劫。当观此事,现前验知,故修五停,止过起道,顺佛教故,名为净心。偈曰:

 
贪如豺狼性,  瞋如恶龙心,   坏法故毁禁,  污戒犯奸淫。
 

识法望除毒,  反更作罪深,   造业心无悔,  命过就刀林。
 

堕大无间狱,  佛性历劫沈,   如职除名罚,  失势不堪任。
 

云何破戒口?  噉人食憍恣;   云何破戒手?  受人财物施;
 

云何破戒身?  坐卧好床褥;   云何破戒业?  受他礼己足;
 

云何破戒行?  默受称扬赞。   若犯此五事,  诸天共悲叹。


佛教新受戒者五年学律,然後学经。律有五部:一、《四分》,二、《五分》,三、《十诵》,四、《僧只》,五、《解脱》。此五部律同一毘尼大藏,文相广博卒难悉识。今欲知者财色为宗,能断财色,即名奉律。禁戒清净,发生定慧,成就圣道,知律纲要故名净心。偈曰:

 
五部戒律中,  宗要断财色,   修禅观不净,  对治自忍抑。
 

林野叹死屍,  内心怀悲恻,   我身会当然,  贪热即时息。
 

三毒甚强盛,  摧之用智力。   衣求破弊衣,  食即一坐食。
 

常行平等心,  净意恒质直。   若不能如此,  袈裟覆荆棘。


圣教万差,为根性不同,病药众多愚者致惑,虽用功力非正对治,妄贪名利更增尘垢,是以先修五停後学讲论,知道次第,名为净心。偈曰:

 
世人习多闻,  未曾行一分,   妄情取妄法,  诤竞起纷纭。
 

入道依次第,  戒定自资薰,   净命如迦叶,  勿得同六群。

 

诫观末法中校量心行法第四


凡夫解义皆因听学,为知法人,身犯四重,畜八不净财,食噉俗馔,无羞无耻,知而故犯,不畏後世,是故令汝校量心行,先净禁戒後方听经,汝用五诫得名净心。古者大德讲《华严经》唯一卷疏,於後法师作三卷疏,今时讲者〈十地〉一品出十卷疏,各逞功能竞显华词,文字浩博寄心无所。然文者当体即义,何须人语?今时愚人竟求於名不求於法,法尚不可着,何况着文字,法离文字,言语断故。《大集经》云:「经文是一,讲者异说。」各恃己见坏乱正法,天神瞋故三灾俱起。以是因缘佛法淡薄,如一斛水解一升酪,看似酪色食即无味。谛思讲论,人情测佛,佛智境界,岂人能测?如是审察,名为净心。偈曰:

 
敷演说法师,  二种陞高座,   一者福无量,  二者离罪过。
 

慈心成就人,  法施胜财货,   瞋垢是非他,  棘刺上坐卧。
 

有漏为基堵,  无明作根本,   解经不除毒,  法师自伤损。
 

贼心求名利,  怱怱未思忖,   婴孩欲登梯,  先须戒足隐。
 

学士聪明者,  举动多轻躁,   或有错解义,  邪见复颠倒。
 

是故定治动,  七觉中法要,   定慧平等修,  种智得微妙。
 

世尊在世时,  唯教修出离,   习善莫生足,  少恶即远避。
 

念念观无常,  勤修真对治,   寂虑学禅那,  何须着文字。


何因世尊在世时,悉得圣道及生天中?依次而学,不越毘尼,入道有方。五年习戒,夜则修定摄心守境,安处林野不畜余食,少欲惭愧,一心谛观无常不净,离诸调戏意不散乱。举动进止恒令净洁,无恶姿容,先意问讯,以是善缘悉得道迹。汝能一心依此学者,名为净心。偈曰:

 
正法证道时,  净法调众生,   随事秉羯磨,  除垢获三明。
 

像法尽至末,  羯磨废不行,   虽复似和合,  集则起鬪诤。
 

凡是诸经律,  甘露亦毒药,   解服百疹瘳,  不消病发作。
 

知法不向心,  解经行转薄,   弃舍戒定业,  文字处起着。
 

所以韵句撰,  读时心欢乐,   静坐好思量,  观察自忖度。
 

何缘重颂偈?  文少义广博。   依戒益汝身,  信受勿疑恶。
 

或见他毁骂,  轻贱心漠漠,   此约大乘教,  与理不违错。

 

诫观六难自庆修道法第五


一者,万类之中人身难得,如《提谓经》说:「今得人身,难於龟木。」二者,虽得人身中国难生,此土即当边地之中,具足大乘正法经律。三者,虽有正法,信乐复难,今随力信,不敢疑谤。四者,人身难具,今受男形根无残缺,相貌成就。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衣,受佛净戒。六者,虽受禁戒,随戒甚难,汝可於戒律中,尊重爱乐,惭愧慎护。於此六事若不观察,即便放逸深障圣道。既超六难,常应喜庆,难得已得,得已莫失,如是思量,名为净心。偈曰:

 
世有六种难,  难得已得具,   勤修戒定慧,  善解名味句,
 

是故学大乘,  问即须知处。   受他檀越食,  饱腹无智虑,
 

无智长贪瞋,  不能如法住,   犯禁毁戒足,  命终生四趣。

 

诫观世相如梦修出世善根法第六


云何方便能令众生离苦出世?但愚人贪爱,我即不贪。何者是名世愚贪爱?所谓官荣封赏、车马库藏、台观园林、采女音乐、上服美馔、游戏射猎、宴会倡伎、嫁娶宾席、恃怙族姓、追朋逐势、三军列阵、前锋精锐、谋策将略、果毅伤杀、平殄除荡、快意适情、攻城破栅、收缚簿歛、刀笔豪侠、意志建立、俗艺医方、工巧居积、摄歛奠祭。以要言之,如此众多世务,无量杀害、饮酒噉肉、鬪诤胜负、怨雠热恼、悲喜安危、吉凶祸福,能於此中悉舍离者,名真修道出世人也。众生迷倒,於此世事谓是真法,不知无数劫来生死大苦,身坏命终堕三恶道,恒河沙劫受大烧煮。虽遭此苦,仍於生死贪着无厌,迭相承习迷惑尘境,皆由未值善导未闻正法。汝今既闻,如闻修学,名为净心。偈曰:

 
凡夫狂痴性,  所见常不正,   资养三毒身,  贪瞋转增盛。
 

未观屍秽形,  持粪如行屏,   常游违顺境,  诈伪起谄佞。
 

实无常我乐,  妄见常我净,   罪业颠倒故,  恒游诸险径。
 

智者如实解,  慧命心决定,   观世如梦幻,  穷真道成圣。

 

诫观破戒僧尼不修出世法第七


僧尼破戒者,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林华果、金银粟白、屏风毡被、好枕细席、箱匮盆瓫、铜器盘椀、上好三衣、牙床坐褥、房舍退屋、厨库碓磨、脂面药酒、杂鲑酱酢异种口味,王公贵重多人顾识、生缘富贵、数过亲旧、饷送吊问、申诉衙府,身为众首门徒强盛、讲说相难,好喜音乐,常居一寺评量僧事、迭相摈罚,借问旱潦、丰俭、盗贼、水火、毒兽之事,经过酒店、市缠、屠脍、猎射之家,亲友、妇女、琴瑟、诗赋、围碁、双陆,读外书典,高语大笑,嫌恨诤竟,饮酒食肉,绫罗衣服五色鲜明,勤剃须发、爪利如锋,畜八不净、财宝富足,於此等事贪求爱着,积聚不离,名真破戒。经云:「此等比丘名秃居士、名披袈裟贼、名秃猎师、名三涂人、名无羞人、名一阐提、名谤三宝、名害一切檀越眼目、名生死种子、名障圣道。远离此等十种恶名即为净心。」偈曰:

 
可怪凡夫人,  积聚贪瞋痴,   破戒无羞耻,  轻贱木叉珍。
 

追求忙如火,  种植涉艰辛,   教他多布施,  自舍若抽筋。
 

傲慢善知识,  恃怙脓血身,   放逸着五欲,  何时出苦津。
 

衣贪五色服,  食贪常饱肚,   舍静入愦閙,  经戒未曾覩。
 

拔草复掘地,  溉灌治园圃,   生业过俗人,  瓮匮居三五。
 

唯忧财不足,  锁门牢闭户,   高声大语笑,  谄慢心未普。
 

毁犯四重禁,  觝突凶如虎,   身坏永沈沦,  罪毕生夷虏。
 

可念众生狂,  痴暗无慧光,   但贪目前利,  不见当来殃。
 

出家望静乐,  返为驰逐忙,   抱财忽命终,  道俗竟分张。
 

恶性如蛇蝎,  恶贪如豺狼,   剃头无实德,  高容返自伤。
 

隐罪求名闻,  不畏利养疮,   白衣修戒施,  寿尽生天堂。
 

沙门倒悭惜,  不观空无常,   唯知造恶业,  触事皆面墙。
 

破戒违经律,  无惭故覆藏,   我作还我受,  三涂遣谁当。
 

虽无我人法,  善恶亦不亡,   三界轮回苦,  六道生死长。 


如是诸恶过,  谨慎好思量,   愿断相续因,  持心如金刚。
 

定水洗烦恼,  戒城自遮防,   德如螺髻梵,  去处见西方。

 

诫观外现威仪内起邪命法第八


邪命者,所谓净治住处,严饰道场,罗列旛华及诸道具,数为洗剃,常带袈裟,覆膞靴履,威仪齐整,缓行直进,下声软语,或复静默闭目低头,衣鉢随身执着律相。然其内心常求名利,望他请唤恭敬尊重,进戒度人强为师首,处在徒众希他依止,设解经律问时生难。性多嫌恨恶眼视人,少见侵触不受其忏,口若发言喜说机刺,嫉他得利如火烧心,情尘意垢曾未除遣,虽坐绳床起恶觉观,攀缘乱想念世欲事,令夜恶梦漏失不净。恶觉染意熏本识藏,结恶业种染能障,净生死不绝轮回无际,受诸苦恼。三业不净乖八圣道,外白里黑顺八邪径,是名邪命欺诳凡圣,如是观察,得名净心。偈曰:

 
口诵无常经,  身作有常计,   求望他利养,  合眼未观谛。
 

三衣唯欲好,  不肯着破弊,   内心至麁犷,  外相真似细。
 

欺诳世间人,  大悲为流涕,   贤圣不赞叹,  善神不扶卫。
 

业障日夜增,  戒定念念滞,   虽有两个眼,  复患一双曀。

 

诫观取相恃善诳佛法第九


经云:何者比丘名为诳佛?若言我修慈悲彼人瞋恚,我能布施某甲悭贪,我具净戒彼人犯戒,我勤精进彼人懈怠,我有智慧彼人太愚,我今乐静彼染愦閙,我修威仪彼人轻躁,我如法住彼不如法。或恃隐山绝粒,纳衣一食、常坐不卧、塚间树下,或讲经律善解法相,我有如是福德智慧。取此相者即名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坚执是相名为诳佛。何者修道名不诳佛?若人修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亦不生着,唯观世谛虚妄颠倒,如幻如梦无有一实。成此观门修戒定慧,精进不恃己能轻他无德,柔和质直谦下无诤,以此善根回向无上菩提,如是离相修者名不诳佛。不诳佛故得平等法,法眼明朗能净智障,不着空有,名为净心。偈曰:

 
八万四千法,  对治多种病,   是名大方便,  成就善巧行。
 

执相名诳佛,  着我起见诤,   比丘自沈溺,  不能到究竟。
 

故修三脱门,  法空资慧命,   深观缘集故,  证智更欢庆。

 

诫观慢天惧人屏处造过法第十


凡夫憍谄威仪不恒,人前歛摄名为谄诈,屏处造过名为憍逸。所谓破诸戒仪,私饮盗食,赤露裸跣,河池澡浴,露地便利,下气出声,摩扪屏处,仰眠伏地,蹲踞支颊,走骤顾眄,吟咏歌啸,略要而言,故名憍谄。三业四仪悉不如法,人前似人,屏处如鬼,一切天神证知此过,身坏命终生猕猴中、及鬼魅中,为犯戒仪果报对至,不欺闇室即其义也。何以故?大业之树光明如镜,众生造业於彼悉现。神天有二:一字同生;二字同名。人不见天,天常见人,业力持罪不在昼夜,行者谨慎屏露无差。大千世界在佛毛孔,岂容屏过贤圣不知?是故菩萨有八万威仪,声闻戒有三千威仪,汝应修集威仪庠序,屏露二处一等用心,乃至失命不亏仁范,如是持行,名为净心。偈曰:


贤圣出三界,  常游三界境,   观诸众生业,  如形对日影。
 

智者慎威仪,  持戒心勇猛,   屏处无阙失,  四念坚固秉。
 

观身如毒蛇,  察心如冤家,   身心是大患,  覆罪如河沙。
 

智者犯已悔,  终不盖疵瘕,   藏过婴恶名,  地狱受铁叉。
 

苦哉末法时,  比丘比丘尼,   剃发虽改服,  犹守贪瞋痴。
 

假名优婆塞,  谕谄优婆夷,   名中唤五戒,  实未具一支。
 

口常诵药方,  心病不肯治,   恶业覆障故,  邪命求余资。
 

身见执着我,  不觉即分离,   亦不观五阴,  气息若悬丝。
 

人前粗歛摄,  屏处踰须弥,   唯惧人怪笑,  不畏天证知。
 

欲醉狂情发,  行坐染心思,   缠绵破重戒,  命终堕阿鼻。
 

地狱经一劫,  劫尽更复移,   此苦难堪忍,  屏处最慎之。
 

为造狂业故,  诸佛发大悲,   犯欲须臾乐,  受苦无量时。
 

经云人从生,  即有二种天,   昼夜与身俱,  共人同受年。
 

一念为善恶,  了了皆现前,   恶多天减算,  善强命长延。
 

毘卢遮那佛,  身界广无边,   於一毛孔中,  容受三大千。
 

性照圆明彻,  含生上福田,   以众屏多过,  无缘起慈怜。

 

诫观女人十恶如实厌离解脱法第十一


女人十恶者,具说难穷,今略言之,令生厌离。一者贪婬无量无厌。经云:「十方国土有女人处即有地狱。」一切障道此为是苦。女人欲男,如海吞流,百千万劫,毕竟不满,得一望一,心意狂乱,见可意男悉愿与交,犹火纳薪多益多炽,昼夜行坐无忘欲时。受五道身皆女形摄,先际已来女根未转,彻穷劫世不免女身,故名贪欲无厌。二者嫉妬心如毒蛇。家有妇类悉生憎垢,口似相亲心如冤家,若同夫婿更相规命。或作符厌、解奏毒药,或雇人杀害、或截支节、或毁面目,或削衣食、鞭打骂辱,方便除他欲得独立,故名嫉妬。三者谄曲诈亲。凡见人时未语先笑,口云忆念心怀嫌恨。对於夫婿,思他男子,愿夫远行、或愿早死,或与外人多种谋计,及见夫时谄媚附近,身向心背,名为诈亲。四者放逸。但念彩衣装粉钗钏,修治面目望他爱念,耽着五慾不避亲疎,不畏後世畜生饿鬼,名为放逸。五者口多恶业。出言虚诳实情难得,凡所论说虚多实少,喜道鄙弊秽恶之语,母女姊妹不相避忌,两舌鬪乱传送消息,数作呪誓不畏殃报,屏骂尊长穷逐诤讼,是名口多恶业。六者厌背夫主。若见端正男子,无羞追逐,或遣信逼、或自身往,坐卧不安休废生业,或结成病、或时托病,屏处饮噉,人前不飡。夫婿辛苦勤劳得财,割减偷窃供给傍夫,共作谋计规欲杀害。见夫即瞋冤家无异,是名厌背夫主。七者一切女人多怀谄曲实情难得。所以女人奸险,性器难量,虽与对面共言,心隔千里之外,皆为贪求世利,性逐浇浮。言是返引为非,指虚翻将为实,颠倒常理每事多端,向背有无情随冷热,或凭势要、或党亲知,或因财色相诬、或诤名位而起谤,是以口如脂膏,心若锥刀。八者贪财不顾恩义。父母养育劬劳难报,及嫁得夫弃忘恩德,规父母物润益夫家,多得便喜,不称便恨,父母饥寒无心供给,是名贪财不顾恩义。九者慾火烧心。不耻父母,不惧刀杖,或未嫁妊身、或奔逐他逃,或拘引他人向家造过,耻辱父母,败乱宗亲。出嫁已後复叛夫婿,夫亡未几更思後嫁,男女成人犹弃改出,心迷欲醉不避羞耻,女人过患穷劫难尽,故名欲火烧心。十者女身臭恶不净常流。春夏热时,虫血杂下,经云:「女根之中二万婬虫,形如臂钏,细若秋毫,腥臊臭秽。私堕胎孕,怀妊产生污秽狼藉,善神见闻悉皆舍去,恶鬼魍魉数来侵扰。」如是鄙弊,愚人犹贪,弃舍念处,破佛净戒,死入狱中、畜生、饿鬼,长劫受苦无解脱时。是名女人十种恶业,能观能远,名为净心。偈曰:

 
四百四种病,  宿食为根本,   三涂八难苦,  女人为根本。
 

生死无数劫,  贪爱为根本,   贤圣解脱乐,  离欲为根本。
 

四蛇成身界,  颠倒想为心,   脓血遍九窍,  净想起贪婬。
 

顺情称快乐,  不信堕刀林,   报生猪狗道,  由前贪爱深。
 

一切女人性,  少实多谄曲,   不念臭秽身,  坐卧思念欲。
 

邪视他男子,  情喜相逼触,   百千万亿劫,  毕竟不满足。
 

不羞惭父母,  败损诸亲族,   男少女多者,  家衰数被辱。
 

女具十恶业,  死入铁床狱,   大锸刺女根,  苦痛大嘷哭。
 

地狱罪毕已,  转入母猪腹,   噉粪居圊厕,  臭泥生溷虫,
 

复被屠割苦,  累劫罪难终。   从畜入饿鬼,  秽食恒不充,
 

支节皆火然,  骸骨不消融。   贪欲暂时乐,  受报苦无穷。

 

诫观檀越四事从苦缘起出生法第十二


损害生命名苦业,筋骨斯尽名苦缘。经云:食者从耕种锄刈、收治、扬簸、窖藏、运辇、舂磨、炊爨、蒸煮、聊设、供给、奉送,又种菜造墙,溉灌田园,营为酱酢。计一鉢食出一鉢汗,汗在皮肉即是其血,一食工力出於作者一鉢之血,况复一生凡受几食?始从耕种乃至入口,伤杀无数杂类小虫,是以佛戒日受一食,支持性命寄过一生。衣服者养蚕杀茧、取桑、织络、染浣、裁缝,众缘调度无量辛苦。计上下衣资,凡杀几蚕出几气力,蚕茧入汤受几痛苦,是故佛教着粪扫衣,障弊陋质冀得修道。房舍者从起立墙壁、穿坑掘地伤杀土虫,斫伐材木伤林树虫,造塼瓦时杀泥水虫,放火陶冶杀柴草虫。作人苦力,施主费财,饮食众缘,劳损甚大始成一房,是故行者依於塚树草蓐自安。念食是苦节身而食,念衣杀命着粪扫衣,念房舍卧具从苦缘生,志乐头陀三月一移,念四事难消少欲知足。经云:受檀越食如饥馑世食子肉想,受施主衣如热铁缠身,入房舍时如入铁鑵,受床坐时如热铁床,宁破此身犹如微尘,不以破戒之身受人供给。三涂苦报皆为爱衣贪食乐好房舍,若破戒因缘还偿施主,或作奴婢鞭打驱策、或受畜生形披毛带角,生偿筋骨死还皮肉,负重力尽起而复倒,虚受信施乐不足言,及偿施主苦过万倍。是故教汝知惭知愧,慎护後世,莫破戒受施,名为净心。偈曰:

 
智者不贪食,  贪食者无智,   不念出粪苦,  唯取人食利。
 

自噉脑中涎,  上盛向下弃,   慧命断四食,  行者不贪嗜。
 

比丘不乐静,  贪利受道具,   追求心散乱,  忽忽缘诸务。
 

得一更望一,  心规恒不住,   宜应愧施主,  臭身里破絮。
 

劝观三脱门,  离相自调御,   少欲学知足,  可依释子赋。

 

诫观六道流转受报无穷法第十三


三界众生无始已来造善恶业,皆熏本识成业种子,净染合杂数过尘算,受六道报生死无边。从地狱出,生诸天中、人中、鬼神畜生中。畜生者先受蝎蠓蠕动形类,一日一夜百死百生,千死万生渐受大身,乃至摩竭鱼等长十千由旬。脱畜生身受修罗身,天上福尽复生地狱饿鬼中。经云:鬼有百千万种,果报各别。六道人畜,各千万种,色命苦乐质像好丑,千差万品,说难穷尽。今言人道本业来处,经云:受形颜貌端正,为性净洁,诸天中来;皮肤麁弊,不喜修施,畜生中来;形色丑恶,瞪矒少智,地狱中来;举动轻躁,猕猴中来;机捷调戏,妓儿中来;性多謟媚,鬼神中来。略而言之,广即难尽。一道之中有恒河沙因果,受一螘身犹经多劫,况受余形及余道中,是故生死不可穷尽。汝可谛观,舍身命时受大苦痛,受身生时复大苦痛,如是苦痛已经尘劫,已舍无数身,已受无边苦。愚者於中犹行放逸,汝可思之勤求出离,专精策励成无学果,证真解脱快乐安隐。能如是观者,名为净心。偈曰:

 
一切世人欲受乐,  遣修乐因不肯作,   愚人得乐谓常乐,  不觉命终被减削。
 

十五姿容言可爱,  四十已去自疎索,   纵使生天八万劫,  不免无常堕沟壑。   凡夫暂乐忘大苦,


受大苦时复忘乐,   所受苦乐皆空华,  本来只是情迷错,   迷解悟道获神通,  永断生死名真乐。

 

诫观八风力大智者不动法第十四


何者为八?一利,二衰,三毁,四誉,五称,六讥,七苦,八乐。一切众生为八所动不自安心,故名八风。何者动相?得利便悦,衰恼便忧,毁辱即瞋,誉谈即喜,逢苦怀戚,遇乐生逸,称赞情欢,讥刺抱恨。此之八法能令痴凡动摇不安,毁誉声一,妄起二业,造三涂因,报四趣果,波浪五道,成就十缠,永处樊笼,何时解脱?然十界者缘和故生,性空故灭,体解生灭即无嫌恨,恨风不起,罪火不然,火不炽然,心得清凉,无诸热恼,以无热恼故,名为净心。偈曰:

 
愚人贪美食,  憎恶腹内屎,   见生竟爱染,  薄贱老病死。
 

毁誉同响声,  瞋喜更互起,   取相心高下,  不识平等理。
 

痴惑着音声,  凡夫共如此,   死生粪与食,  经文遣相比。
 

耳被虚声诳,  神仙堕崖死,   智者解真空,  视听不相似。

 

诫观身心相苦恼过患法第十五


身相者,六道异类阴大假成,感现前果酬过去因,故名身相。身相有八万四千种形,依正二报各各差别。一人遍受尔许种身,已经无量阿僧只劫,今诫观身,唯及人道。一人有九万九千毛孔,八百种风出入其中,八万户虫遍身充满,四百四病更互发动,三百六十骨节迭相依持,百一十苦无时不受,三十六种不净脓血合成阴身,九孔漏疮秽物流出,如上苦业始成一人,贤圣舍离如除恶病,故名观身。心相者,一念之间九十刹那,生住异灭犹如电光,尘起识生贪境招报。经云:贪欲心有二万一千,瞋恚心有二万一千,愚痴心有二万一千,等分心有二万一千,合有八万四千尘劳。一百八种烦恼,五百四十种受,有九十八种使。故名观心。若入安般观法,心所渐息,乃至九次第定,还归一真清净心中,此清净心名为佛性,名真常法身、无心之心、无相之相,如是观察,名为净心。偈曰:

 
废缘托净境,  正命自养身,   谛观虚空心,  随分得解脱。
 

贪瞋若欲起,  观空以止遏,   河沙烦恼根,  定力能断割。
 

专定不修智,  小乘非大慧,   虽复苦身行,  徒自历年岁。
 

定慧平等修,  方知佛性体,   直至大涅盘,  何况世间谛。


净心诫观法卷上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关中创立戒坛图经 【一卷】 下一篇释门章服仪 【一卷】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