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般若部 | 大乘宝积部 | 大乘大集部 | 大乘华严部 | 大乘涅盘部 |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 | 大乘单译经 | 大乘律 | 小乘单译经 | 小乘阿含部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 小乘律 | 大乘论 | 小乘论 | 宋元续入藏诸论 | 西土圣贤撰集 | 此土著述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乾隆大藏经 -> 此土着述

TOP

御选语录【四十卷】(一)
2016-04-12 10:25:27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734次 评论:0

乾隆大藏经 第167册  No.1667


清 世宗皇帝御选


御制总序


  如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实有透三关之理。是真语者。是实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有志于道之人。则须勤参力究。由一而三。步步皆有著落。非可颟顸函胡。自欺欺人。朕既深明此事。不惜话堕。逐一指明。夫学人初登解脱之门。乍释业系之苦。觉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并皆消殒。不为从上古锥。舌头之所瞒。识得现在七尺之躯。不过地水火风。自然彻底清净。不挂一丝。是则名为初步破参。前后际断者。破本参后。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虚空者。十方虚空。地水火风者。地水火风。乃至无明者无明。烦恼者烦恼。色声香味触法者。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皆是菩提。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已。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是则名为透重关。名为大死大活者。透重关后。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离家舍。明头也合。暗头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体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无生故长生。无灭故不灭。如斯惺惺行履。无明执著。自然消落。方能踏末后一关。虽云透三关。而实无透者。不过如来如是。我亦如是。从兹方修无修。证无证。妙觉普明。圆照法界。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大中现小。小中现大。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于一毫端现宝王刹。救拔众生。利用无尽。佛佛祖祖。皆为此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达摩西来。历代授受。古德传灯。无尽光中。大圆镜里。日往月来。以至于今。虽然广大法门。圣凡并托。华严香海。细钜同归。得骨得髓者固多。如麻如粟者何限。去圣遥远。魔外益繁。不达佛心。妄参祖席。金山泥封。慧日云蔽。约其讹谬。亦有三端。其上者。才见根尘互引。法界相生。意识纷飞。无非幻妄。顿生欢喜。谓是真常。休去歇去。以空为空。不知性海无边。化城无住。果能见性。当下无心。心既见空。即未见性。于是形同槁木。心等死灰。万有到前。一空不敌。纵能立亡坐脱。仍是业识精魂。况乃固执断见。必至变作狂华。谓因果之皆空。恣猖狂而不返。岂非一妄在心。恒沙生灭。能不造生死业。断菩提根。又其下者。见得个昭昭灵灵。便谓是无位真人。面门出入。扬眉瞬目。竖指擎拳。作识神之活计。张日下之孤灯。宝鱼目为明珠。觅栴檀于粪土。噙著铁丸。口称玉液。到得腊尽机除时。方知依旧。是个茫茫无据。又其下者。从经教语录中。挂取葛藤。从诸方举扬处。拾人涕唾。发狂乱之知见。翳于自心。立幻化之色声。作为实法。向真如境上。鼓动心机。于无脱法中。自生系缚。魔形难掩。遁归圆相之中。解路莫通。躲向藤条之下。情尘积滞。识浪奔催。瞒己瞒人。欺心欺佛。全是为名为利。却来说妙说元。盲驴牵盲驴。沿磨盘而绕转。痴梦证痴梦。拈漆桶为瓣香。是则循觉路而扑火轮。能不由善因而招恶果。如是三者。实繁有徒。宗旨不明。沉沦浩劫矣。朕膺元后父母之任。并非开堂秉拂之人。欲期民物之安。惟循周孔之辙。所以御极以来。十年未谈禅宗。但念人天慧命。佛祖别传。拚双眉拖地。以悟众生。留无上金丹。以起枯朽。岂得任彼邪魔。瞎其正眼。鼓诸涂毒。灭尽妙心。朕实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近于几暇。辨味淄渑。随意所如。阅从上古锥语录中。择提持向上。直指真宗者。并撷其至言。手为删辑。曰僧肇。曰永嘉。曰寒山。曰拾得。曰沩山。曰仰山。曰赵州。曰永明。曰云门。曰雪窦。曰圆悟。曰玉林。十二禅师。藏外之书。曰紫阳真人。乃不数月之功。编次成集者。其他披览未周。即采掇未及。非曰此外。无可取也。是数大善知识。实皆穷微洞本。究旨通宗。深契摩诘不二之门。曹溪一味之旨。能使未见者。得无见之妙见。未闻者。入不闻之妙闻。未知者。彻无知之正知。未解者。成无解之大解。此是人天眼目。无上宗乘。至于净土法门。虽与禅宗。似无交涉。但念佛何碍参禅。果其深达性海之禅人。净业正可以兼修。于焉随喜真如。圆证妙果。云栖莲池大师。梵行清净。乃曾参悟有得者。阅其云栖法汇一书。见论虽未乃数善知识之洞彻。然非不具正知正见。如著相执有者。之可比拟。亦采其要语。别为一卷。以附于后。兼此净土一门。使未了证者。建菩提道场。巳了证者。为妙觉果海。途路之助。爰为总序。弁于篇端。刊示来今。嘉惠后学。庶几因指见月。得鱼忘筌。破外道之昏蒙。夺小乘之戋弇。朕有厚望焉。

            
雍正癸丑四月朔日。

 

御选语录总目

    
卷一 : 大智圆正圣僧肇法师(卍收肇论与宝藏论)。
    

卷二 : 洞明妙智永嘉觉禅师(卍收永嘉集与证道歌)。
    

卷三 : 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卍收诗集)。   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卍收诗集)。
    

卷四 : 灵觉大圆沩山祐禅师(卍收语要)。   真证通智仰山寂禅师(卍收语要)。
    

卷五 : 圆证直指真际赵州谂禅师(卍收语要)。
    

卷六 : 慈云匡真弘明云门偃禅师(卍收语要)。
    

卷七 : 妙圆正修智觉永明寿禅师(卍收唯心诀,宗镜录序,万善同归集与心赋)。
    

卷八 : 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卍收真悟篇外集)。
    

卷九 : 正智明觉雪窦显禅师(卍收语要)。
    

卷十 : 明宗真觉圆悟勤禅师(卍收语要)。
    

卷十一 : 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卍收语要)。  明道正觉茆溪森禅师(卍收语要)。
    

卷十二 : 和硕雍亲王圆明居士(卍收语录)。  上谕二道(附刻)。  圆明百问。
    

卷十三 : (外集) 云栖莲池大师。
    

卷十四 : (前集上)  历代禅师。
    

卷十五 : (前集下)  历代禅师。
    

卷十六 : (后集上)  历代禅师。
    

卷十七 : (后集中)  历代禅师。
    

卷十八 : (后集下)  历代禅师。


卷十九 :当今法会(附刻)。

      

卷一

    
御制序


  汉明帝时。佛法始入中国。盛于晋宋间。远公其殊胜者也。向传泥洹宗旨。由远公而始闻于此土。然观莲社高贤传中。所载远公之语。远公固非洞明泥洹宗旨者。徒闻其说耳。僧肇。与远公同时。晋有远公。秦有僧肇。言净土者。推远公。言讲经者。推僧肇。宗徒皆视为小乘。谓是菩提达摩以前时人。震旦未闻教外别传之旨。不得入祖席焉。朕阅肇法师所作。般若无知。涅槃无名。空有不迁。形山秘宝。诸论。非深明宗旨。何能了了如斯。以此讲经。正是不立文字。诸佛慧命。奚隔封疆。有何今古。岂得谓菩提达摩未来以前。震旦无宗旨哉。故删辑其要文。序而刊行之。学者勿于长江一苇。葱岭只履边。目起狂华。则知菩提达摩。见梁武时。无所从来。遇宋云时。亦无所去也。

            
雍正十一年癸丑四月望日。

    

御选大智圆正圣僧肇法师论

    
肇论序


  慧达。率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不迁等四论曰。有美若人。超语兼默。标本。则句句深达佛心。明末。则言言备通众教。达。猥生天幸。逢此正音。每至披寻。不胜手舞。誓愿生生尽命弘述。夫神道不形。心敏难绘聊寄一序。请俟来哲。盖大分深义。厥号本无。故建言宗旨。标乎实相。开空法道。莫逾真俗。所以次释二谛。显佛教门。但圆正之因。无尚般若。至极之果。唯有涅槃。故末启重元。明众圣之所宅。虽以性空拟本。无本可称。语本绝言。非心行处。然则不迁当俗。俗则不生。不真为真。真但名说。若能崇兹一道。无言二谛。斯则静照之功著。故般若无知。无名之德兴。而涅槃不称余谓此说周圆。罄佛渊海。浩博无涯。穷法体相。洪论第一。肇公其人矣。


  (传灯录载。僧肇在姚秦问大辟。师乞七日假。著宝藏论毕。临刑时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然此偈非肇所作也。肇为鸠摩罗什高弟。秦王姚兴。命入逍遥园。助什详定经论。尊礼有加。十六国春秋僧肇传云。以姚秦弘始十六年卒于长安。时晋义熙十年也。况典刑之人。岂有给假著论之理。则肇法师之以吉祥灭度。信矣。事既子虚。偈非师作。盖讹传焉。)

    

 


卷二

    
御制序


  古人遇时节因缘。每云言下大悟。夫言下大悟。悟不在言也。韩庐逐块。乃于言中求悟。梦到驴年。是为执指求月者。黄梅曹溪。密室夜分。传衣授受。究何曾道一字耶。迨后黄梅。送曹溪。至九江驿边。两人共语。曹溪云。只合自性自度。黄梅云。如是如是。夫既自性自度。则黄梅何授。曹溪何受乎。虽然此正黄梅所授。曹溪所受也。永嘉之于曹溪。更可分明举似天下后世。夫永嘉参承。止一宿耳。故谓之一宿觉。今观其问答语。永嘉全是逆水之机。毫无顺水之意。然则曹溪何授。而永嘉何受乎。不知永嘉正从此得曹溪乳。不可诬也。盖使有一实法与人。而曰法乳。直同马生马驴生驴耳。若此魔外别生魔外。又如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尚安得称慧命哉。永嘉言句。西竺推为东土大乘论。朕披览之。嘉其修悟双圆。乘戒兼妙。自浅之深。浅深一致。实惟宗徒指南。爰加删订。刊示十方丛林焉。

            
雍正十一年癸丑四月望日。

    

御选洞明妙智永嘉觉禅师语录


  师永嘉人也。姓戴氏。丱岁出家。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观圆妙法门。于四威仪中。常冥禅观。后因左溪朗禅师激励。与东阳策禅师同诣曹溪。初到。振锡携瓶。绕祖三匝。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以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云。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师方具威仪参礼。须臾告辞。祖曰。返太速乎。师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祖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祖叹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矣。迥住温江。学者辐辏号真觉大师。著禅宗悟修圆旨。自浅之深。庆州剌史魏静。缉而成篇。目为永嘉集。

    

 

卷三

    
御制序


  寒山诗三百余首。拾得诗五十余首。唐闾邱太守写自寒岩。流传阎浮提界。读者或以为俗语。或以为韵语。或以为教语。或以为禅语。如摩尼珠。体非一色。处处皆圆。随人目之所见。朕以为非俗非韵。非教非禅。真乃古佛直心直语也。永明云。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如二大士者。其庶几乎。正信调直。不离和尚因缘。圆满光华。周遍大千世界。不萌枝上。金凤翱翔。无影树边。玉象围绕。性空行实。性实行空。妄有真无。妄无真有。有空无实。念念不留。有实无空。如如不动。是以直心直语。如是如是。学者狐疑净尽。圆证真如。亦能有无一体。性行一贯。乃可与读二大士之诗。否则随文生解。总无交涉也。删而录之。以贻后世。寒山子云。有子期。辨此音。是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朔日。

    


卷四

    
御制序


  夫佛祖代代相承。称为父子。虽曰假世间之名教。表出世之真传。然大死大活。而慧命斯续。视属毛离里。而四大和合者。一为生身。一为无生身。同是实际。本非引喻也。永明云。须臾即俗归真。莫畴兹旨。顷刻从凡入圣。难报斯恩。夫拔火宅而登清凉之山。开迷云而入光明之海。迥视头剌胶盆。身同茧缚之时。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岂有不念皮肉骨髓所由来者乎。莫非父子也。而其中父子济美。以沩仰为最。当日提唱一声。啐啄一时。同禀法王之正令。共现琉璃之金身。一堂两琴。鼓宫而宫应。鼓商而商应。一奁两镜。胡来而皆胡。汉来而皆汉。无上妙旨。齐转金轮。一代法门。双标铜柱。盖沩山仰山之父子。正同寒山拾得之弟兄。于佛法中。如世间所云家庆人瑞者矣。故合为一编。以为天下后世宗徒劝。是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朔日。

    

卷五

    
御制序


  夫达摩西来。九年面壁。无多言句。而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首开震旦之宗风。后人演唱提持。照用权实。鸣涂毒鼓。挥太阿锋。于言象不该之表。形名未兆之先。机如电掣雷奔。谭似河流海注。青莲花纷飘舌本。大师子吼断十方。穿透百千诸佛耳根。勃跳三十三天空外。究其所归。不过铺荆列棘。遍地生枝。甘草黄连。自心甘苦耳。然则自利利他。固不在于多言欤。赵州谂禅师。圆证无生法忍。以本分事接人。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朕阅其言句。真所谓皮肤剥落尽。独见一真实者。诚达摩之所护念。狮乳一滴。足迸散千斛驴乳。但禅师垂示。如五色珠若小知浅见。会于言表。则辜负古佛之慈悲。落草之婆心也。观师信手拈来。信口说出。皆令十方智者。一时直入如来地。可谓壁立万仞。月印千江。如赵州之接人。诚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古佛云。爰录其精粹者著于篇。以示后学。俾知真宗轨范。如是如是尔。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望日。

    

卷六

    
御制序


  顾著曰鉴。拟问即咦。扬眉眨眼。败阙如斯。又道古来老宿。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如是鉴咦。落草也未。大慈大悲。那顾丧身失命。只这注破。即今早巳落草了也。佛印元曰。云门说法。如云雨绝。不喜人记录。见必骂逐。曰汝口不用。反记吾语。今室中对机录。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随即书之。朕今刊录删辑云门言句。且道与云门意旨。是同是别。云门古德。岂畏落草。朕亦大丈夫。岂问与云门是同是别者哉。虽然。超情绝解直指自心如云门者。实为奇特。垂示后世。云门与朕。实是大慈大悲。设使灯笼露柱。向前致问。还慈悲个什么。答曰。鉴。进云。落草了也。答曰。咦。

            
雍正十一年癸丑六月朔日。

    

卷七

    
御制序


  宋初。杭州永明智觉禅师。平生著述。有宗镜录。唯心诀。心赋。万善同归等集。凡千万言。并在大藏。有流传海外者。朕披阅采录。不胜敬礼喜悦。真所谓明逾晓日。高越太清。如鼓师子弦。众响俱绝。如发摩尼宝。五色生光。信为曹溪后第一人。超出历代大善知识者。特加封妙圆正修智觉禅师。卷中万善同归集一书。禅师自谓略述教海之一尘。普施法界之含识云。自师证明。方知大小齐观。宗教一贯。但学人须必真参。实有所悟。乃可观此书。依教行持。可以普独耀之神光。圆幻有之万行。所为无成之成。不修之修。无碍妙谛。有益圆证。若未能解缚俱空。境智双泯。则必依情起识。执相求诠。则堕铁围之山。转迷真觉之海。禅师云。先明其宗。方能进道。若一向逐末。实有所妨。然则此书。未经参悟。不必观读。本禅师之志也。朕既刊其全书。颁示宗徒。又采其至言。附于本集。因恐疑误初学。故又指述于此。

            
雍正十一年癸丑六月望日。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11/11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重订教乘法数【三十卷】 下一篇御录宗镜大纲 【二十卷】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