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方等部疏

TOP

楞严经直解(七)
2013-07-10 20:17:02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525次 评论:0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直解卷第七


明古杭云栖寺後学沙门 广莫 直解


语溪优婆塞 马正初 校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至)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这一节经世尊牒承问语及前四诲以明根本无犯枝叶不生也汝问下牒前问语前阿难问中云欲摄其心等故佛牒此及答四诲为三学之基即此四诲为修学妙门戒为能通以能通为门正定与道为所通故此四根本皎洁如氷如霜则彼枝叶自不生矣枝叶喻心三口四余轻等戒心三者贪嗔痴也口四者妄言绮语两舌恶骂支末四语非前大妄本也阿难如是下承上以明四本不失则心不妄动六尘之境犹不妄缘余诸魔事云何而生。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至)坐宝莲华所说心呪。


这一节经正明摄心除障之缘教令诵呪兼示呪之名义所自也谓末世行人虽持四戒若为宿习所障如温陵所谓欲洁偏染好正固邪乃宿习使然以难除故或戒有所亏教令诵佛顶光神呪呪名摩诃等者梵语摩诃译云大萨怛多般怛囉译云白伞葢无上言最胜故无上可上也神者不可测故斯是下明呪所自出也如来释尊自称无见顶相者华严钞云是佛三十二相之一即肉髻相也佛顶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相称无见相者谓三乘人不能见其顶故应持菩萨为佛乳母欲视此相临视渐高上穷沙界不可见故无为心佛者无为心是中道第一义心此第一义心无所为故由无为心中放光光中化佛既称无为犹能放光化佛以表无为而为为即无为皆不离第一义心故云无为心佛从顶发辉者指本佛从顶发生百宝光辉光中所化之佛坐宝莲华所说心呪称心呪者从无为心中流出佛亦是心故称心佛呪亦是心故称心呪佛即佛宝呪即法宝依此呪契此佛是和合义即名僧宝一体三宝於此可见然以中道第一义正定之心破除宿习则何习不除故教诵此呪也。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至)扬於顺风有何艰险。


这一节经承上诵呪除习之意引此现事以证功之速也且汝下正指阿难极深极厚的宿习为证按摩登伽经云阿难昔五百世与登伽为夫妇故今经历劫之言奚止五百如此深厚宿习佛一宣扬爱心永脱不唯解脱宿习而已又能得成圣果彼尚婬女逆於道者无心修行全凭呪力冥资顿断爱根而证无学其功之速槩可验矣云何下以彼之逆例此之顺其効之速倍过於前如顺风扬尘倐忽销灭何难之有轻尘喻宿习顺风喻心呪以心呪喻顺风者由呪顺心显彼之逆也。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至)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这一节经正酬阿难安立道场之问以明结坛之先意也若有下欲坐道场者道场是得道之场即诵呪处是也坐是禅坐意在坛中坐进此道故云坐道场也将坐道场以严持净戒为入坛先意比丘禁戒指二百五十戒以戒禁邪故名禁戒第一沙门者教中指阿罗汉为世间第一沙门所作已办故又或一界一国推为第一清净者以此为师则我戒可成我欲持戒藉师胜者良以持犯开遮之际藉其法眼甄別始无谬故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或於清浊持犯作止开遮微细行中未达其详如玉有瑕即非良璧故須严师吾道可成也真清净者真对似说似净非净如乡原之辈自心先贼我戒何成故加真字意谓择师必严也按下文四弃八弃及菩萨律仪今文虽指比丘兼通大小四弃是比丘八弃是尼意影四众俱可修也戒成下意明将建道场犹恐自力未充必藉呪功为结坛剏始上持戒者言内洁也今更衣言外洁也间居杜诸缘也百八遍者真际解云表除百八烦恼故止此也夫此先意内外洁已然後结界结界者结四方上下坛场之界也其法详出目连五百问中恐繁不录结坛之时求十方佛光来灌者意明感应道交表我行者之诚耳十方现住世佛即东方善德佛等祈光灌顶是梵网经意彼云或见光见华或佛来摩顶表证罪灭之相今经师资清净百倍其严而又祈光灌来此必欲竭其诚感应可验也其或佛光不至则行者之诚有所未尽尤加功力精纯忏悔要见好相为我之徵也。


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至)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这一节经承前戒清净四众行者佛重教令发愿精勤极期现身作证也阿难下如是一句承上净戒之众也出家二众可知白衣一句明在家二众以在家称白衣者僧衣坏色坏色名缁以缁简白故指在家为白衣也以缁白二色甄別僧俗故檀越译如前说今文举四众说者正明结坛诵呪不简出家在家能办肯心二皆可也但要心灭贪婬持前四诲之戒於道场中更要念念发菩萨愿菩萨愿者如梵网经说出入澡浴者使外秽不入故六时者昼三夜三初中後也行道者运心於道也不寐者惺惺而不昏住也经三七日佛现身者明感应之速也我是释尊自称谓佛自现身於行者之前摩顶安慰正验上文祈光求应之徵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至)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这一节经正问结坛事宜云何契佛第一义心之法式也前阿难初问结坛之法佛且先明三学为结坛修心之本至此乃结坛先意既明而正问坛中法则也阿难下因问利他先陈自悟悲诲者指前四诲及今上文皆悲诲也心已下三句阿难自述由诲而悟依此修证圣道可成故末法下正请结坛事宜轨则言清净者谓融事理契真俗无偏党不中住虽众务繁兴不妨一心无动此为中中流入清净轨则也。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至)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这一节经世尊正示轨则此先明结坛之前方便也先取雪山白牛粪和泥者欲其不裂也如人家和泥涂壁必用草筋之意然牛食草粪即草筋以牛粪和泥涂壁与地不但西竺如此方燕晋之地亦曾见之今涂坛地必用雪山白牛粪者由食香草饮清泉茹退皆香取其香而细故如麝食柘身分皆香今白牛之粪亦若此耳然此白牛非人家所畜是雪山所产山野之牛唯此山有此山多香草故他山及人家所畜者则不堪也故云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又若他方国土去雪山远者无白牛粪別於平原净地穿去地皮深过五尺得土正色故称黄土如上所说栴檀若有白牛粪秪用栴檀一味成泥以无牛粪故用十香和土成泥以涂场地使不龟而香洁也场地之中起土为坛方圆之量一丈六尺以为八角一方二尺八角为丈六之量也十种香者初栴檀必取牛头栴檀非此方常所见者然而牛头栴檀固是难得则常香亦可用也沉水可知苏合按续汉书云合众香草煎成如膏故谓苏合广志亦云出大秦国即波斯国也谓国人采香草笮其汁煎以成膏薰陆南州异物志云状如桃胶西域记云南印度阿吒厘国有薰陆香树叶似棠梨郁金周礼春官郁人采取以鬯酒说文云郁金草之华远方所贡芳物郁人合而酿酒以降神也宗庙用之白胶即枫香青木香谱云五香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一叶五节五五相对名五香木即青木香也零陵南越志云土人说是鷰草芸香甘松今药中常见者是也鷄舌出五马洲异物志云是草萎可合香笺胡人云众香共一木华为鷄舌香泐潭标指云鷄舌即丁香也未知孰是如上坛场体式长水疏及温陵要解皆用表法长水表配不及温陵妥当今解一从温陵但恐繁琐不尽录可以意得温陵解曰法王法言即事即理法不孤起事非唐设云云山为高土表纯净上信也大力白牛表纯净大根也香草净水表妙善净智也茹退表充实遗余也茹退即白牛粪栴檀为十香之首表十度总万行之冠原为平土表中信也地皮未净故穿去五数之中黄色之中取中中净信也十香表十波罗蜜法香坛表寂灭坦实之体体具八正故为八角能摄八邪故方丈六云云今云场地古谓之墠起土八角者方称为坛。


坛心置一金银铜木(至)以奉诸佛及大菩萨。


这一节经承上结坛敷设法器次前之方便也上文云方圆丈六为八角坛今坛之中心置一莲华此华或金或银或铜木所造随丰约之便也华中安鉢等者露为阴泽以秋八月白露既降露之盛清冷皎洁无踰此时故用此也露中安华瓣者澄莹严饰之意也八镜按方华与炉间遶坛心者香光俱备也必华与炉互为庄严今但炉边说严言偏意圆也烧沉水不令见火者意以炉烟袅袅香气氤氲不令猛炽见火也食乳之类必精必洁可以供享固非汎然常食也各各十六随方环供佛及菩萨按温陆所表谓坛心莲华表中道妙行也鉢为应器表随量应物也露以秋降八月秋之中水中华叶表仁覆之行随泽所施也圆镜表大圆镜智也各安八方围绕华鉢者表智行相依随方圆应也镜外莲华香炉各十六而间设者华表妙行香表妙德镜外表正智之外方便建立也纯烧沉水无见火者表反德藏用灭觉观契寂场也云云取白牛乳等者表以法喜禅悦献供二尊也权教开许乳酪实教遮禁而復取以享奉者意在融权实同邪正故八味亦各十六围绕华外者表融权摄邪之法喜随行施设也。


每以食时若在中夜(至)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这一节经示以坛中行者随於食时献享二尊为结坛之後方便也食时者即早食中食时也又举中夜者意以坛中行道苦心易饑而权开也蜜半升酥三合者升可知三合即升之三合也坛前別安小炉者坛前是近坛侧室別安一小风炉也兜楼婆香草名按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中云兜纳香魏略又云大秦国出兜纳香今兜楼婆或即兜纳华梵语异耳未知孰是姑存之以此香浴炭者此香无毒能除恶秽浴炭而然之使无余嗅也投酥蜜於炎炉必有釜也今文阙略若谓炎炉无釜酥蜜俱成灰炉将何享佛烧令烟尽者即煎令烟尽炼醇使无生气耳按温陵解谓佛以日中受食故每以日中致享中夜例日中也蜜成於华表和融法行也酥成於乳表和融法味也半为中数三为成数小火炉表方寸觉心也以香浴炭表发觉之法也然令猛炽投酥蜜於炎炉烧烟尽者表行法既成不可终滞当於觉心勇猛煅炼使习气并铄缘影俱亡豁然如所谓红炉点雪者然後为佛所享夫居寂灭场餐采禅悦者於此宜尽心焉。


令其四外徧悬旛华(至)张於门侧左右安置。


这一节经承前结坛敷设次悬尊像以示寂场主伴意令行者得所瞻依也四方是坛室之外四方徧悬旛华者表外行严饰悲华四益也室中四列等者表自性四依无适而非真主也当阳即室中央张卢舍那等者卢舍那译云净满是报身佛释迦是化身佛一佛具三身今不及毗卢遮那者遮那是法身佛法身无相表此意故不悬也此是寂场真主故处乎中弥勒是当来住此世者阿閦译云不动是东方佛表智弥陀是略梵语具云阿弥陀译云无量寿是西方佛表悲东西二佛亦居当阳者表行者於此坛中以智悲为主也诸变化观音及金刚藏安左右者表行者乘大悲愿上同下合以异方便度众生故诸变化观音者即前经三十二应等也刚藏统诸金刚护持呪心表行者护念不空故以上意明法王法臣为内主伴帝释梵王等为外护也乌刍瑟摩译语见前蓝地迦名义集云是青面金刚军茶利是金刚异号即十大明王数也毗俱胝者毗卢神变经云左边毗俱胝三目持鬟髻者是也四天王可知等者等於那吒太子及天大将军数也频那是猪头夜迦是象鼻二使者名也俱未详译语安置门侧左右者上法臣等列於室中左右今是外护故置门外左右之侧也。


又取八镜覆悬虗空(至)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这一节经承前敷设取意於象即事明理交罗融摄使无碍也温陵解谓坛中之镜混物而有依表行人之智也空中之镜离物而无依表诸佛之智也混物有依者方能照物未能照己必得离物无依住智交相为用然後物我互照心境双融诸佛众生身土相入不劳动步不待拟心法法周徧事事无碍举目千圣齐现触处万象昭然一华一香遍供尘刹一行一相充扩无穷不假神通不涉情谓寂场法法本如是也密因修证妙极於此然前坛中之镜温陵表大圆镜智今解混物有依是行人智浅解未融者疑为前後不[淴-心+口]此不足疑也良以行者之智与诸佛之智无二体故俱不离大圆镜智表语无过也。


於初七中至诚顶礼(至)身心明净犹如瑠璃。


这一节经正示入坛行道之仪於三七日克己心祈佛现交光为其验也前云於道场中六时行道经三七日佛现其前摩顶令悟今文正应前验也初七称礼主伴嘉号六时围坛诵呪於一时间行百八遍呪亦百八遍惟呪文甚长一时何能诵百八遍意必秪诵唵字下八句耳诵法要令心忆口持声和步缓其行其呪皆适其宜则玄功在此耳二七日中不诵不行寂然禅坐一向发愿无间也毗奈耶译语见前愿教者正指梵网所明者说第三七中上二七日但云六时今加十二时者其功至密勤恳尤甚念念专持呪者据此则知二七日中非不诵也但不数不行耳至三七最後日十方佛现於镜光交处承摩顶者前文以镜表智今佛智与行者智交相熏发因果通[淴-心+口]即摩顶意事理互融心境冥会即十方佛现意此合前验不虗矣即於下佛谓末世行者果能如是三七功淳因果交感从是入三摩地身心明净内外洞然如瑠璃也。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至)如是道场多不成就。


这一节经佛警前文所云不清净意务令深防实践以严洁其心也文可解。


从三七後端坐安居(至)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这一节经承上三七後意总结坛仪也从上三七功成別无陈设但令端身枯坐默顾本参如是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从本凡身不起此座即入圣位得須陀洹句俯顺浅机说若按下文云十方如来诵此呪心成无上觉坐菩提座入大涅槃奚止小果而已且登伽闻呪尚证三果况净机者乎纵其下纵其钝根未成於此得决定信自知成佛不谬。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至)伫闻如来秘密章句。


这一节经阿难既请坛仪然未亲闻呪语是故重请宣说也自我下阿难自述己过以明未闻心呪章句葢前文殊持呪往护但自密诵以解婬难故称未闻今请显说意将传彼当来因启亲炙圣言惟愿下正请重说文可解。


尔时世尊从因髻中(至)放光如来宣说神呪。


这一节经世尊诺其重请宣呪而先放光化佛用表心呪之神也肉髻即无见相肉髻与无见相前後互明髻中涌百宝光者意表无相见相也光中涌千叶莲者光表般若体华表因行华从光出者表从般若出万行因华也光中现佛坐莲华者表因承果果彻因也化佛顶放十道光者表化中復化十度圆收而不离般若体故光光皆具护法圆心用无尽故十恒沙者即无尽意故金刚密迹即护法心故称金刚密迹者金刚从喻说取坚固意誓心坚固如金刚故密迹是实中现权不可思议位在上地迹现金刚故称密迹然此理事无碍本迹常融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故此十恒沙众各现威神或擎山或持杵遍满空界大众仰观见彼威神如临我上故生畏心现光现相曾未之见故生爱心抱是怀抱言其畏爱兼於怀抱也是故各求哀佑良由藉佛哀佑故得一心不乱听佛顶光所化如来宣说神呪也。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至)印兔那麽麽写(三十七句)


诵呪者至此句称弟子某甲受持。


乌[合*牛](三十八)唎瑟揭拏(三十九)(至)印兔那麽麽写(七十八)


至此句准前称名若俗人称弟子某甲受持。


囉闍婆夜(七十九)主囉跋夜(八十)(至)印兔那麽麽写(七十二)


至此如前称名。


婆伽梵(七十三)萨怛多般怛囉(七十四)(至)麽麽写


三十二至此如前称弟子名。


突瑟吒质多(三十三)(至)莎婆诃


总前四百二十七句这一节经佛为重宣密呪昔令文殊往护者即此文也夫呪者秘密义也是为秘密首楞严行人诵之则能生善灭恶革凡成圣冥得其益无所解会如蜾蠃之呪螟蛉号令之麾军士默有所会余人不知是密说义也与前显说力用无殊但被机有所异耳故前显说文中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後宣呪毕显益文中云此佛顶光聚摩诃悉怛多般怛囉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又云亦说此呪名如来顶是知显密二说名义俱同也长水疏云此呪四百二十七句前诸句数但是归命诸佛菩萨众贤圣等及钗呪愿加被离诸恶鬼病等诸难至四百十九云跢侄他此翻即说呪曰从四百二十唵字去方是正呪如前云六时行诵每时百八遍正诵此耳然或通诵可为尽善第恐文长不能及也自古五不翻中此即秘密不翻天台智者大师以四悉檀义会释呪义恐繁不录详如文句中说。


阿难是佛顶光聚(至)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这一节经佛宣呪毕结显呪功圆收诸佛三觉满义乃以十事明乎二利之胜也阿难下至出生诸佛是总显本益十方下十义是別明自他二觉及觉行满义总中佛顶光聚者释尊自指己顶所放百宝光光光相然化化不绝故称光聚悉怛多句是本呪名译语见前指此呪义以能出生诸佛功莫大焉密不足以尽其义密之甚者故称秘密伽陀译云颂诗传云颂容也美盛德之形容也葢颂与容古字通用今指呪语为伽陀者亦是美颂如来藏心具不思议之妙用也別中文分十段初云因此呪心成无上觉者即自觉也因即题中密因之因以密呪为因得成果觉故二云执呪心而伏魔外即觉行义执是执持如前文殊持呪往护即伏魔意三云乘呪心坐莲华而往应尘刹即觉他义上说成正觉属根本智以本智证真故今说应彼之感属後得智成唯识云乘後得智现身土等为诸有情说正法故四云转法轮者上但说应今则应而说法一应文分为二含是含受五中有二意一则自觉先成遍於十方摩顶记彼二则自觉未成亦蒙诸佛摩顶记我即自觉觉他二义六云依呪力加被拔济群苦是觉行义文中俱出四趣不言天与修罗二趣者文略耳八苦中求不得者言其宿业预定贫而求富夭而求寿自非殊胜业力必不可挽诸所强求皆不得故五阴炽盛者谓色受想行识炽盛如火烧菩提芽五阴不空充塞炽盛则一切生死轮回不息此最若故大小横者横枉也以非理加之曰横大则丧命小则罹殃灌顶经云大横有九小横无数贼难下別明诸难难难也摧挫身心难堪忍故诸难义及上地狱等苦文皆可知不復详解七云随顺呪心事知识者以求道故是自觉觉行二义言善知识者华严钞云一切众生不知诸善法令其知之不识诸恶法令其识之名善知识也又善对恶说崇正道而达罪福者名善知识操世柄而筭无遗策者名恶知识也余文可解八云摄受亲因等者是觉他义谓奉行心呪得成道果转摄有缘登觉岸故亲指过去眷属因指宿生结缘以昔有缘今得遇故然彼或堕小乘乃以呪力加之令彼闻而不怖秘密藏即如来藏心也九云无上觉等初文已明今重出者要在终归涅槃纂述八相始终事故坐菩提树是始涅槃是终是三觉满义十云於灭度後付佛法事者良由呪心功胜三际不衰成始成终呪功具矣法事者即指上十事三觉及戒定慧等皆法事也一切法事戒为前导故表而出之戒既清净则诸法事悉得究竟成就故夫此十事俱乘呪心为言者葢呪心即如来藏故心即呪呪即心故如般若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无上呪是无等等呪即斯义也由能具足恒沙性德成始成终佛之法事大备於此读斯文者当深悟玄旨可也。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至)经恒沙劫终不能尽。


这一节经重歎此呪具无尽德沙劫不能尽述也从且下四句谓非止十事而已从旦暮历沙劫字不重音相续劫犹可尽呪功终不可尽也。


亦说此呪名如来顶(至)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这一节经出呪名义同前显说因勉行者当持此而取果也前显说名大佛顶今密说名如来顶名义俱同由是勉诸有学尽轮回取胜果当从事於斯不持此呪而坐道场魔事方强难究竟故然指有学小果说者良以小果犹应持呪修无上菩提不持此呪安可得哉以劣显胜极言此呪可持也。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至)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这一节经世尊重以此呪随方劝持恒顺智愚书佩俱益毒无以害是其验也桦是树名其皮红色不止数层薄软可爱曾於五台山躬为尺素寄之人间人皆喜之贝叶是贝多罗树叶似此方苦竹箨挍软内光外麤润泽洁白亦甞见之出西竺截方横书梵字中贯五色缕横读白氎羽毛为之亦出西竺极其工致如此方天鵞绒白净如练故称白氎余文可解。


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呪(至)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这一节经重显呪益冥护世毒能成出世间智也自行教他其功一致但水火不害唯加诵者不能烧溺也此如第六经观音圆通十四无畏意丧命为大毒致疾为小毒天龙鬼神各有恶呪如娑毗迦罗梵天呪等以此呪力恶呪不着则得正受正受即三昧译语以三昧持身故诸呪诅不能为害厌读上声虫是虫毒如此方两广穷乡下邑皆有之药毒如砒鸩之类金银初出矿时有毒详如药类本草中说草木毒即药毒也如巴豆木鳖之类虫蛇可知然而万物皆有毒气入呪人口俱化为甘露味矣一切恶星下恶星则过宫入限能作灾厄如罗睺计都彗孛等也鬼如罗刹富丹起尸旱魃等神如世间五通伤瘟等碜者食中砂也约喻说恶人心中磊块磅礴害人之恶念如食中砂也频那夜迦解见前文此等鬼神各有眷属皆荷佛恩非谁不害犹当加护也。


阿难当知是呪常有(至)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这一节经承上正明神威拥护世毒不伤成就出世智也梵语那由他按华严阿僧祇品百二十大数初云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对此方百千万亿兆京姟则洛叉为亿俱胝为兆阿庾多为京那由他为姟也今文八万四千箇那由他以如是多恒河又以如是多恒河中所有沙一沙一金刚极言金刚之多多也种族言其类也如是多金刚藏王种族各各有多眷属如此多种族皆是金刚藏王菩萨所统如是昼夜随侍不敢須臾离也设有下明散心诵呪不入定者之益蕞尔心忆汎然口持虽此散乱而金刚众亦常随侍何况下以散持之劣例彼菩提得决定信者之胜其侍从之勤不待言矣菩提心得决定信者按位是十信也精心阴速发彼神识者谓藏王菩萨之众以精诚之心在杳冥中隐然策发速其神识或行者梦寐中或禅观中有所警悟使其进趣无滞也是人下是人指行者说此明行者由密护之功故得开发宿命能忆多劫本事本生周徧是横彻十方沙劫是竪穷三际皆得了知岂止过去以过去影显现未即是出世智也从初第一劫是凡身也历於後身後身指最後隣於满果一生补处说从是中间生生不生杂类药叉等者即是杂类译语见前是善男子下明诸色供养者非唯不生恶处亦復不生贫穷不可乐处无财为贫不达为穷。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至)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这一节经甚赞持呪之功摄无量德以明一心具万行意也纵其下是甚赞持呪功高谓上持呪众生纵其不作福业而如来之德悉与此人岂有移彼福此则三昧亦可惠矣良以呪心即如来顶法而如来顶法即行者本具藏心是故能持呪者即持自己藏心藏心具足万行何福业而不备哉是故不作福而福自备以自具故宛似如来所与然而如来即自性之如来也如来即我心我心即佛心心外无佛全佛是心是故能持呪心则永劫与佛同生也不可说是华严大数最後之数彼云不可思不可思劫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劫为一不可说转则转数为极也既与佛同生佛之功德我之本有三义同科如恶叉聚也恶叉聚是树名见首卷解中我及如来兼诸功德同一熏修无分散故是故下结明本具未戒令戒未进令进无智令智不净令净不斋成斋则六度备矣上文福是檀度戒是尸度进是进度智是智度净是禅度能忍斋戒是忍度言虽不次六义全矣所谓持呪一心万行具足。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呪时(至)悉皆灭除更无毫髮。


这一节经详明呪功涤诸垢染以慧日能销霜露之罪也前文备福今文涤罪谓未得呪前虽造众罪既持呪後则前之破戒之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益见持呪功高如日之易销霜露也然而持呪之心亦須尽诚空三轮达三观般若圆心销除众罪实有之若其泛然常习似存似亡多见破舟越诸溟海风虽顺不无沉溺之险无谓经之无验亦见其堕也纵经下明持呪之後犹有不净之迹诸圣不责此勉诵之深也五辛见下文若内心既净则外衣虽獘行止皆净良以心净故一切同真当念即道场故五逆者一弑父母二弑阿罗汉三弑和尚阿闍黎四破和合僧五恶心出佛身血四弃八弃者四分律云波罗夷译云弃若犯婬杀盗妄四根本罪则永弃佛法边外不与共住如人斩首不復活也不入僧数故名为弃比丘尼八弃即於前四加第五名触触是触着与男相触起染心故第六名八有八事故谓与染心男子两手相捉或捉衣或同入屏处或屏处共坐或共语共行相倚相期犯此八事为众所弃故第七名覆覆是遮覆谓尼闻大僧说戒作法之时遮覆他罪不肯对众陈首故第八名随随是随众住谓尼於大僧中未与作共住法即随共住故如上八种为尼僧根本戒犯此如前名弃也此以诵呪功高无间轻重皆销灭矣如风吹沙者猛风譬呪功沙聚譬轻重罪聚谓众罪聚集如沙之多由诵呪功一时能销如猛风吹散沙聚言其易也纤悉净尽更无毫髮存焉。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至)皆得悟无生忍。


这一节经承前呪功能销宿业得悟无生也上以呪功销诸现业今文又谓不但销新愆而已又能涤诸旧染若有能持此呪并诸供养从前积劫陈垢未及忏悔者犹汤销雪煖气既侵刹那销殒汤譬呪功雪譬宿业然又不但销业而已又能以呪力持心不久得悟无生忍矣无生忍解见第一经中或问前解云持呪必空三轮达三观然後得验今文但说带持安置犹能销除积业子岂以易为难耶答呪有不思议力诚如经说然即供养带持由藉信心前云具决定信速能符契若彼信心轻鲜未必即验也今时呪章何处无之功力亦隐而不显矣愚甞带持驱疟立应足知由信而显也。


復次阿难若有女人(至)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这一节经历明呪功得遂诸愿也文中但明男女长命不及余者文略耳然以果报句摄尽矣果报约世出世漏无漏说大率今文与观音圆通相应故杂形如前说余可解。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至)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这一节经历明呪功能免诸难也支提译云可供养处脱闍长水疏云幢也泐潭标指云闍训都脱闍即城台也余可解。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至)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这一节经历明呪功能和天时泽地利镇恶星安兆庶也风雨顺时者如药师灌顶经云非时风雨过时不雨是众生九难之一今云顺时则由呪功而和天时也五谷丰殷是由呪功而泽地利也十亿曰兆庶众也指万民说兆庶安乐是由呪功而安兆庶也恶星随方变怪二十八大恶星各按方隅一切灾祥由其变也呪能镇之使其灾障不入其境是由呪功而镇恶星也由是人无横夭之灾矣杻械下二句是免王难昼夜安眠是卧安觉安昼无恶事夜无恶梦呪之功也。


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至)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这一节经历明呪功镇诸恶星使不入界地也娑婆界指一四天下说以四洲观之居空星象不止八万四千今云恶星止此数耳除善星说故或亦表人八万四千烦恼说故二十八宿为八万上首二十八宿者谓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虗危室壁奎娄胃昴毕嘴参井鬼柳星张翼轸然此诸星各按方隅每方七星各有所主之事随人心善恶而变善则降祥恶则加祸详如大集四十经中说又八大恶星为主者长水疏云金木水火土罗计彗也虽有善宿变即成灾二十八宿亦尔有此下正显呪功有此呪地则彼恶星隐然无变不成灾故十二由旬由旬译云限量程限之数也一由旬四十里计四百八十里之遥成结界地一切灾异不入其境祥福也又吉兆也今云灾祥不入者言祸福不入也然则福何以却之意以平顺为福俗谚有云庭前之瑞好不如无此之谓也。


是故如来宣示此呪(至)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这一节经世尊结显宣呪所由为助道之玄覆也是故下佛以末世多魔故宣此呪而保护之使诸恶缘不能加害泰然安隐坐进此道是为宣呪之由也文旨了然可解。


及汝众中诸有学人(至)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这一节经重警净缘以明佛语不虗而行者必得心通之验也是善下佛谓行者果能如法熏修则从此凡身即得豁然贯通开悟佛觉文中反显佛语不虗必非相赚也。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至)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这一节经诸神誓护行者对佛各陈誓语也上文显呪之功今文明护持之愿初是金刚次是欲色二界天主并四天王出众礼愿无色天误列于後三是杂类诸神令菩提心速圆满者如前云精心阴速发彼神识之意五是空居阴阳时令之主阴阳则摄风雨云雷等各有主故时令则摄年岁春秋八王日游夜游等年岁即六十甲子太岁等也巡官即昼夜游神及主记善恶者故名巡官此皆隶於四天王者六是地祇主山主海等及一切土地诸神万物精祗者如主树主林主稼主药等神是也风神王者即上风师葢有王臣之属上必是臣今乃是王故两出之此诸上下神祗各有护法辞旨皆可解不復赘言。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至)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这一节经本护呪人乘大觉心随众护之後而称名重誓以卫也前文世尊先举藏王种族常护此呪今文藏王因众发心护呪重列名辞以备众数耳大约上文诸杂神等因佛宣呪功大然後发心此藏王者本心常护故前佛举其名今乃藏王自陈本愿也按华严十地品藏王为说法王位在上地故此自陈功业久成菩提以度生心切不取涅槃示金刚身常护此呪世尊下明自护心之切随彼行者定乱百出而此菩萨护心恒一也纵令下驱斥外魔大自在是色界顶天以统世之心深躭固执成大慢天是魔之甚者亦不得其便余小鬼神自当驱去十由旬外矣前云十二由旬成结界地今驱魔未出界地此云何通葢由译场前後不照耳宝杵碎首是其誓心非如世间杀心比也折摄二门随机应故余可解以上行分已竟下起证分。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至)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这一节经阿难因行请证次第始终浅深名义而欲预知其相也前文阿难既诸行中详悉然犹未知所证阶差始终名义浅深证位須预知之如达王都先访旅泊葢证者实践亲炙之义有浅深智断不同故请先示其相也我辈下阿难因问证义且先自责多闻陈其病本为发问之端也蒙佛下庆前闻法之益世尊下正问入证名义佛三摩提者拣非世定又拣二乘定故故加佛字又五十五位定体修成佛故故称佛三摩提也涅槃是所到究竟地故涅槃之前觉路重重故称未到乾慧是发轫之初名义解见下文四十四心是信住行向各十及四种加行谓煖顶忍世第一也以上是为通问下又別陈故重举渐次渐次指三渐次也诣何下二句问入圣位十地始终故葢地前三位名三贤十信为内凡乾慧为外凡故作是下集家结问之仪温陵解云凝视曰瞪冥心曰瞢。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至)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这一节经佛诺其请先赞阿难具大心故代众生问而诫听领说也赞辞可知从於下佛述所问始终以内外凡为始故称凡夫涅槃为终可知中间觉路未证而预明故称悬示如未发轫先钗旅泊之情形故也汝今下诫听为说阿难下领答刳心者刳音枯说文云空物肠也易曰刳木为舟今取意谓屏除妄虑而虗其心可受教义故称刳心合掌是敛容默然是杜口三业具诚而待慈诲也。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至)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这一节经世尊将酬证位先标妙性无生以示灭妄归真二转依号也夫妙性湛圆离诸名相安有世界众生及五十五位之名相耶由有器界众生名相斯立若世界之依众生之正二俱叵得名相何存然则十界十如俱为剩语是故先标真本以显名相皆妄也名是称谓相是相状一切圣凡依正差降俱为名相然此名相因妄有生有生必灭生灭是妄灭此生灭之妄方名为真转生灭则依涅槃以涅槃无生灭可得故转妄想则依真觉真觉即菩提也此为佛果二转依号然以妙性观之本无生灭安有涅槃元无妄想安有菩提菩提涅槃亦是强名若执两端亦成名相矣达斯道者可以默会。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至)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这一节经佛示欲修正定先识倒因倒因不生即正定矣三摩地即正定故又云正心行处即诸位所修定体涅槃是到家果地之名众生是正报身世界是所依器界此依正二法一切颠倒因之而有故称倒因佛令识此倒因倒因不生即是正定葢正与倒是对治法故此总标下別释。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至)建立世界及诸众生。


这一节经別释倒因先明正报以显依正一因而妄生二倒也初徵正报名次阿难下正释倒因良以一因发生二倒故示其因也由性下二句蹑前真本误成倒因性明心者即指妙性圆明说即是如来藏性本然之明心字依藏性体上起的照用乃名为心即用之体即体之用故称性明心也以性明之心徧圆一念误故遂乃转真成妄以正为倒矣此一句中真妄攸分本无能明能圆之情则心无所动良由误认圆明则於圆明性上而有其念即成妄矣如前经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了矣故云性明圆故故字气脉生起下句诸妄故云因明发性此所发性与上句性字不同葢所发性是妄性故性既妄了乃见有生则从毕竟无中成究竟有矣毕竟无指上妙性中一法叵得故究竟有指下因明发性之妄以妄观之依正宛然故云究竟有也此所发性是无明体一切根身器界由此建立如第四经云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即此义也此有下承上究竟有明其妄立也谓彼能有所有本自非因所因能有是无明所有是根身器界等然此无明本非有因妄为所因即倒因也既非所因则能住所住之相了无根本可据也能住约众生说所住约世界说本此下结成妄立依正二因也谓本此无性之妄建立依正二相无住即是妄住以无本故谓从妄住中建立依正二倒也。


迷本圆明是生虗妄(至)非生非住非心非法。


这一节经承上迷真生妄指妄復俱非以示非相也迷本下承前妙性真体说谓迷了妙性圆明之体从迷生妄妄性无体者指上依无住所建立之性妄故无体以无体故非所依也此二句正遣妄本谓妙性真体本来圆满光明无欠无晦无修无证既云无欠何須求復将欲舍妄復真则真非真矣自惟真如本性妙湛明圆何劳更復妄见所復已非真实如体此隐然指彼二乘偏修者说也非真求復下牒上妄復示非相也生与住者即是生住异灭四相之二影略说故心与法者是二乘所修身受心法四念处之二影略同上此皆妄復之相非真真如性矣四念处义如法界次第中说二乘既非则凡外可知此指三乘顺修者说下文別明众生逆修结显众生颠倒之相也。


展转发生生力发明(至)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这一节经承上结显众生颠倒由妄而生也展转下谓既迷真性依妄生妄展转相生从彼妄生业力上显发诸妄以妄熏妄积生成业彼此业同则有感应因有感应彼此相生以彼此相生相灭生灭无穷末句结名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至)变化众生成十二类。


这一节经別释倒因次明依报仍以无住为因转成十二类之报土也初徵名是有下仍牒前文有所有因所因二句为世界生因是有下三句先释界义谓此能有所有则分段妄生分段既成则界畔自立由有分段四方随生故非因下四句次释世义谓本非真因妄为所因葢以无住为所因故无住即无明也前文云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众生故此无明无体实非生因也由妄建立故为所因本是无住妄为所住既依无明则念念熏彼所住所住即依正二相也以念念熏故迁流不住遂成三世三世与四方和合相涉成十二区分此十二区分为十二类生之依报世约心说以念念迁流故方约境说以界畔为境故心境交涉变化众生亦成十二类类约众生说十二区分约世界说於此可见十二生界由心成也。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至)穷十二变为一旋復。


这一节经结示心境涉义变成十二依正转旋之相也动字即指上文方世相涉涉是动故约二义解一约内心初动这是境随心变也动则有业业必有报十二类生由此轮转文中声等是境六乱妄想是心言不顿彰故次第相因意必同时即唯识所谓五俱意识同时起故虽云同时异在同中不无相因默会於心现量可证二约外境初动由方世相涉声等随生是故六乱妄想因之而有这是心随境变也由六乱想成业性故业必有报报必有依谓乘业性轮转十二区分也约正报说则云轮转约依报说则云旋復旋復者即第四经云次第迁流终而復始之谓也终復始者是世界成住坏空空为终成为始空而復成循环无穷即旋復之义也末云声等穷十二变为一旋復者谓外世界六尘穷尽十二能变之根以致空散消沉为之极矣极故旋復也又文中两箇是故初是故下结众生颠倒是境随心变也次是故下结世界颠倒是心随境变也良由上二別释之文未曾有结今文双结前二倒故下文详明十二变化之相。


乘此轮转颠倒相故(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这一节经承上详明十二变化之名相也此先标名下次示相乘此一句牒上十二轮转之相是有下正标十二之名按瑜伽俱舍等论说者谓从殻而出曰卵生从胞胎出曰胎生从湿而出曰湿生离故趣新曰化生本质既无但用明耀之色曰有色空无色相曰无色唯依想心成质曰有想顽无所知曰无想自质非实托彼成故虽有若无故曰若非有色自质本无托彼呪诅成己色质故曰若非无色己本无想由彼想以成我质虽有似无故曰若非有想我有儿想彼无父母想虽彼无想现已成我儿想故曰若非无想如下指彼蒲卢等异质相成者是也下文各有成想二字证定此类名相故加成想二字。


阿难由因世界虗妄轮回(至)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先明卵生也温陵解云卵唯想生虗妄即想也想体轻举名动颠倒卵以气交名和合气成想多升沉名飞沉乱想故感鱼鸟飞沉之类也然详十二类中各具八万四千乱想者葢一切众生各各具有八万四千烦恼但各随类转变则彼烦恼随类偏显如此鱼鸟之类以飞沉偏显则诸烦恼皆属飞沉故云八万四千飞沉乱想下文各类随想偏显成其本类之想然知一类互具余类之想则有无穷乱想何止八万四千哉文中但约偏显者说耳故下文云各各互具十二颠倒颠倒即乱想之本因故羯逻蓝译语见前又动颠倒是惑和合下是业如是下是苦诸类皆由惑业苦三轮转生死下皆仿此。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至)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次明胎生也胎因情有杂染即情也情生於爱名欲颠倒胎以情交名和合滋成情有偏正名横竪乱想故感人畜横竪之类遏蒱昙译语见前即胎卵渐分之相虗妄杂染执着留碍等有情皆具但随偏重者感类耳羯南等胎卵皆具而次第言者前能具後後不具前故又流转国土等即十二区分同一器界遂成十二之异随业感报有差故。


由因世界执着轮回(至)含蠢蝡动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三明湿生也湿以合感执着即合也合由爱滞触境趋附名趣颠倒湿以阳生名和合煖成所趣无定名翻覆乱想故感含蠢蝡动翻覆之类也蔽尸译语见前湿生初相也十二皆本於婬欲起於情想以迷情愈妄化理愈乖以至荡为空散顽为木石妄末虽殊妄本一也蠢蝡者蠢约情言蝡约形言即愚钝之情为蠢柔弱之形唯见其动状不可別名蝡。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至)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四明化生也化以离应变易即离也离此托彼名假颠倒触类而变名和合触成转故趣新名新故乱想故感报亦尔脱故趣新所遗之殻为蜕如水蟞变蜻蜓则转行为飞如雀为蛤则蜕飞为潜凡以不同相变皆名转蜕羯南译语见前新质初成之相也自下皆称羯南者诸类通称止此若其第五鉢罗奢佉译云形位则各随相现非通称故不及也。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至)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五明有色也真性融湛本非留碍亦非光耀由迷滞故成留碍轮回障失融湛妄合明着粘湛发光以成精耀休为三光咎为彗孛一切精明神物皆精耀也其想已成精耀故但有色而已涅槃经云八十神皆因留碍想元成其精耀此虽至精至神亦未离乎乘彼轮转颠倒想也。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至)空散销沉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六明无色也厌有着空灭身归无名销散轮回迷漏无闻名惑颠倒厌有归无则依晦昧空故和合暗成而名阴隐乱想即无色界外道类也此有想无色而不无业体故亦称羯南又有惑业昏重形色消磨体合空昧识附阴隐亦空散消沈类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至)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七明有想也罔象失真邪着光影无所托阴从忆想生於罔象中潜结貌状神不明而幽为鬼精不全而散为灵无有实色但有想相乍有乍无似明似晦名罔象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至)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八明无想也不了谛理固守愚钝之极则痴顽无知精神化为土木金石无復情想即枯槁也如黄头化石望夫成山蚯蚓之变金灯痴僧之化木耳皆精神昏昧有情而化无情也。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至)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九明非有色也水母之类以水沫为体以虾为目本非有色待物成色不能自用待物为用迷失天真绵着浮伪彼此异质染缘相合故曰因依诸比目比翼类此。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至)呪诅厌生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十明非无色也邪业相引使性情颠倒而乘呪托识不由生理妄随呼召即世间邪术呪诅精魅厌物因而有生者不由生理则本自无色既感成质非无色也。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至)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十一明非有想也二妄相合性情妄昧异质相成生理回互如彼蒲卢非为桑虫非有蜂想而成蜂相葢己本无想由彼想以成我质故曰非有想相成想。


由因世界冤害轮回(至)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这一节经承上次示十二生相此十二明非无想也怨害相酬杀伤相反生理怪诞弃绝伦理故感土枭之类因土块毒果成形非无鸟想而本无想温陵释上二名混而未畅葢我有儿想故曰非无想相而其土块毒果本无父母想故曰无想二意合名故也孤山曰土枭破镜者按史记孝武本纪云祠黄帝用土枭破镜孟康曰土枭破镜二鸟名土枭食母破镜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物祠皆用之破镜如貙而虎眼貙音枢似狸是兽非鸟今文云是鸟非兽然据眼如虎眼则江东人称鸀鶤者近是也但未知其食父之事又本草禽部中有云训胡其声自呼其名两眼如猫此鸟作笑声当有人死即鸀鶤也疑即此类出此俟识者別焉。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结名可知或问前文阿难所问证道名位何故世尊详明十二颠倒耶答曰良以颠倒障正徧知则觉路不净今佛欲明证道先除障垢障除则倒亡离倒即正具是知除障为入证之要也佛意在兹乎。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直解卷第七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7/10/10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楞严经圆通疏前茅 下一篇卍新纂续藏经 第15册 目录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