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撰述·经部 律部 | 论集部 密经仪轨部 | 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 方等部疏 | 般若部疏 | 法华部疏 | 涅槃部疏| 小乘经并圣贤集疏 | 大小乘释律部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论部 | 中国撰述·三论宗 | 中国撰述·法相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真言宗 | 戒律宗 | 净土宗 | 禅宗 | 礼忏部 | 史传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卍新纂续藏经 -> 中国撰述·法华部疏

TOP

法华经大成科
2013-12-25 17:12:22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93次 评论:0

卍新纂续藏经 第32册  No.618


【清 际庆排录】


大成科序


法华大成。为时宗尚。凡幼进初学莫不醉心。於中即耆德说者。咸皆遵循绳墨。为其尽诸佛之理源。集众家之语的也。斯疏成始半翁法师。其科目皆井井有理。但未另册指掌。於耆德则有翻简之烦。初学亦不无分岐之失。吾元亮兄。忧及於此。故於听讲之暇。拮据成册。使夫学者说者。视如指掌。庶几可免前等之烦失也。缮完。命余为序。余揣不文。何敢缀言。略叙其利幼进便耆德。非独为大成之前星。抑亦为半翁之功臣欤。



康熈岁在丙戌菊月九日


里弟惟铉拜撰

 

法华经大成科


晋宁广济後学 际庆 排录


法华大成弘传序科文


初序题(弘传)
二人题(终南)
三序文(五)
初牒经标本(妙法)
二序经缘起(三)
初序两土出处(龟结)
二序三朝翻译(三)
初西晋译(四)
初译经时(西晋)
二译经处(长安)
三译经主(墩煌)
四初译经名(初翻)
二东晋译(二)
初译经时(东晋)
二译经主(龟兹)
三二译经名(次翻)
三隋朝译(四)
初译经时(隋氏)
二译经处(大兴)
三译经主(北天)
四三译经名(後所)
三明独宗奏译(三经)
三序经诠旨(二)
初泛序一化始终以明机教差別(二)
初序义(夫以)
二释疑(是知)
二的序本经诠旨以显权实正理(二)
初略序三周开显(所以)
二总结全经幽深(词义)
四赞较祈愿(二)
初赞较明三宝殊胜(三)
初赞佛慈悲(自非)
二赞法较胜(自汉)
三赞机因深(将非)
二祈愿申作序之意(輙於)
五结归序题(弘赞)

 

法华大成卷一科文


序品


初经题(妙法)

二人题(姚秦)
三经文(三)
初序分(二)
初通序(三)
初建立之由(谓如)
二建立之意(谓安)
三正解经文(六)
初信成就(如是)
二闻成就(我闻)
三时成就(一时)
四主成就(佛)
五处成就(住王)
六众成就(二)
初列众(三)
初声闻众(二)
初比丘众(二)
初无学众(三)
初举类标数(与大)
二明位歎德(皆是)
三列名总结(其名)
二有学众(復有)
二比丘尼(麻诃)
二菩萨众(三)
初举类标数(菩萨)
二明位歎德(皆於)
三列名总结(其名)
三八部众(七)
初诸天众(尔时)
二龙王众(有八)
三紧那罗(有四)
四乾闼婆(有四)
五阿修罗(有四)
六迦楼罗(有四)
七人王众(韦提)
二总结(各礼)
二別序(五)
初众集序(尔时)
二现瑞序(六)
初说法瑞(为诸)
二入定瑞(佛说)
三雨华瑞(是时)
四地动瑞(普佛)
五众喜瑞(尔时)
六放光瑞(尔时)
三疑念序(二)
初弥勒疑念(尔时)
二大众疑念(尔时)
四发问序(二)
初长行(尔时)
二偈颂(二)
初五十四行颂上问(二)
初四行问此土(於是)
二五十行问他土(六)
初三行问六趣众生(眉间)
二四行问见诸佛及闻说法(又覩)
三三行问他土四众得道(若人)
四一行半结前起後(文殊)
五卅一行半广问他土菩萨种种因缘相皃(三)
初一行总问(我见)
二十五行次第问(六)
初六行问檀度(或有)
二二行问戒度(文殊)
三一行问忍度(或见)
四一行问精进(又见)
五二行问禅度(又见)
六三行问般若(復见)
二十五行半不次第问(七)
初二行问禅度(又见)
二一行问精进(又见)
三一行问戒度(又见)
四一行半问忍度(又见)
五二行问禅度(又见)
六五行问檀度(或见)
七三行问般若(或见)
六七行问供舍利起塔(文殊)
二八行请答(佛放)
五问答序(二)
初长行(四)
初惟忖答(尔时)
二略曾见答(诸善)
三广曾见答(三)
初引一佛同(诸善)
二引二万佛同(次復)
三最後一佛同(三)
初曾见事与今已同(其最)
二曾见事於今今同(二)
初现相同(是时)
二疑念同(弥勒)
三曾见事与今当同(六)
初因人同(时有)
二说法同(是时)
三时节同(六十)
四唱灭同(日月)
五授记同(时有)
六通经同(三)
初灭後通经(佛授)
二教化弟子(日月)
三结会古今(弥勒)
四分明判答(今见)
二偈颂(二)
初四十三行颂上长行(二)
初四十一行颂广曾见答(二)
初二行颂引一佛同(尔时)
二三十九行颂最後一佛同(三)
初一行颂曾见已同(佛未)
二十五行半颂曾见今同(三)
初四行颂此土瑞相(时佛)
二十行颂先照他土同(此光)
三一行半颂疑念同(尔时)
三廿二行半颂曾见当同(六)
初二行半颂因人同(天人)
二一行颂说经同(说是)
三一行一句颂时节同(满六)
四五行颂唱灭同(佛说)
五一行半颂授记同(是德)
六十二行颂灭後通经同(三)
初三行颂灭後通经同(佛此)
二八行颂教化弟子(是诸)
三一行颂结会古今(彼佛)
二二行颂分明判答(我见)
二二行结劝待问(诸人)
二正宗○
三流通○


一序分已竟。

 

法华大成卷二科文


方便品


○二正宗(四)
初方便品至法师品为开佛知见(二)
初八品说三周法授三根记(二)
初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二)
初略开三显一(二)
初长行(二)
初寄言歎二智(二)
初明诸佛权实(二)
初经家提起(尔时)
二正歎权实(三)
初双歎二智(诸佛)
二双释二智(所以)
三双结二智(成就)
二明释迦权实(三)
初歎权释权(二)
初歎权智(舍利)
二释权智(所以)
二歎实释实(二)
初歎实智(舍利)
二释实智(无量)
三结权结实(二)
初结权智(舍利)
二结实智(舍利)
二绝言歎二智(三)
初正绝言歎(止)
二徵释绝言(所以)
三释权实相(所谓)
二偈颂(二)
初十七行半颂上长行(二)
初四行颂寄言歎二智(二)
初二行合颂二佛二智(尔时)
二二行合颂二佛释歎结歎(本从)
二十三行半颂绝言歎二智(五)
初半行颂释权实相(如是)
二半行颂徵释绝言(我及)
三半行颂正绝言歎(是法)
四十行半颂不知之人(七)
初一行许信力能解(诸余)
二一行半拣二乘不知(诸佛)
三一行拣身子不知(假使)
四一行半拣大弟子不知(正使)
五二行拣辟支佛不知(辟支)
六二行半拣发心菩萨不知(新发)
七一行拣不退菩萨不知(不退)
五一行半颂第一希有唯佛能知(又告)
二三行半略开三显一(二)
初一行半明诸佛显实(舍利)
二二行明释迦开三(告诸)
二腾疑致请(二)
初经家叙疑(尔时)
二当机正请(五)
一初请为自他求决(二)
初长行(二)
初陈疑(尔时)
二陈请(我自)
二偈颂(五)
初三行半颂疑二智(尔时)
二三行总颂三乘四众疑(无漏)
三一行半別颂自己疑(於诸)
四一行別颂三乘疑(佛口)
五二行总明同疑致请(诸天)
二二止为惊疑不信(尔时)
三二请久植必解(舍利)
四三止谤必堕苦(佛復)
五三请为利根得益(尔时)
二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
二法师品歎持经人与所持法○
二宝塔天授二品为示佛知见○
三持品至寿量四品为悟佛知见○
四分別功德至常不轻四品为入佛知见○


初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已竟。

 

○二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三)
初法说一周被上根(五)
初正法说(二)
初长行(三)
初许说(尔时)
二受旨(舍利)
三正说(二)
初明四佛章广上诸佛权实二智(二)
初总明诸佛(四)
初歎法希有(佛告)
二说无虗妄(舍利)
三开方便门(舍利)
四示真实相(四)
初标出世意(所以)
二重徵出世意(舍利)
三正明出世意(二)
初明大事因缘(诸佛)
二明会权归实(佛告)
四总结出世意(舍利)
二別列三世佛(二)
初別明三佛开权显实(三)
初明过去佛(舍利)
二明未来佛(舍利)
三明现在佛(舍利)
二总结诸佛出现大事(舍利)
二明释迦章广上释迦权实二智(五)
初开方便(舍利)
二显真实(舍利)
三举五浊释权(二)
初标名显相(舍利)
二乘时开三(舍利)
四拣伪敦信(二)
初拣別真伪(二)
初不闻不知非真弟子(舍利)
二闻不信受成增上慢(又舍)
二开除释疑(余佛)
五说无虗妄(舍利)
二偈颂(二)
初四行一句颂上许荅(尔时)
二百十六行三句颂上正法说(二)
初七十三行一句颂四佛章(四)
初三十四行三句颂诸佛(五)
初五行三句颂诸佛开权(诸佛)
二十三行颂诸佛显实(二)
初三行颂大事因缘(我设)
二十行颂会权归实(有佛)
三四行半颂诸佛劝信(三)
初二行半举果劝(若人)
二二行举因劝(舍利)
四九行半颂诸佛五浊开三(四)
初一行总明五浊障大(若我)
二六行別明五浊障大(五)
初二行明众生浊(我知)
二一行明命浊(受胎)
三一行明见浊(入邪)
四一行烦恼浊(深着)
五一行明劫浊(於千)
三一行明为五浊故说小(是故)
四一行半明为大故施小(我虽)
五二行颂诸佛不虗(我有)
二廿七行半颂过去佛章(二)
初三行略颂开显(过去)
二廿四行半广颂开显(二)
初一行半总明方便助显(又诸)
二二十三行別明开显之相(二)
初二十二行约众善显缘因功德(七)
初二行约六度明开显(若有)
二一行约悲恋心明开显(诸佛)
三四行半约供舍利明开显(诸佛)
四三行约造佛像明开显(若人)
五三行半约畵像明开显(彩畵)
六七行约供塔像明开显(若人)
七一行约称佛名明开显(若人)
二一行约闻经显了因功德(於诸)
三六行半颂未来佛章(二)
初一行开三(未来)
二五行半显一(三)
初一行半正明显一(一切)
二一行明佛本愿(诸佛)
三三行重明开显(未来)
四四行半颂现在佛章(三)
初一行半标出世意(天人)
二一行颂显实(知第)
三二行颂开权(知众)
二四十三行半颂释迦佛章(二)
初二行总颂开权显实(二)
初一行颂显实(今我)
二一行颂开权(我以)
二四十一行半別颂开显六义(六)
初四行颂五浊(舍利)
二十七行半颂施权(二)
初六行半念用大乘拟宜不得(三)
初一行半大乘拟宜(我始)
二三行众生无机(二)
初一行障重不堪闻大(众生)
二二行梵王请佛说法(尔时)
三二行念欲息化(我即)
二十一行念同诸佛三乘随宜(二)
初十行明化得(四)
初一行明三乘拟宜(寻念)
二六行半明有小机(二)
初四行半明诸佛赞善(作是)
二二行明释迦酧顺(舍利)
三一行半正明施化(思惟)
四一行明受行悟入(是名)
二一行释疑(从久)
三六行颂显实(四)
初二行大乘机动(舍利)
二二行一句明佛欢喜(我即)
三三句正明显实(於诸)
四一行受行悟入(菩萨)
四五行半颂歎法希有(如三)
五二行半颂不虗(汝等)
六六行颂拣伪敦信(二)
初三行拣伪(以五)
二三行敦信(舍利)
二身子领解○
三如来述成○
四与之授记○
五四众欢喜○
二喻说一周被中根○
三因缘一周被下根○


一正说法已竟。

 

法华大成卷三科文


譬喻品


○二身子领解(二)
初经家叙置(尔时)
二身子自陈(二)
初长行(五)
初总标闻法得解(今从)
二明昔日之失显今日之得(所以)
三明昔日之疑显今日之解(世尊)
四明昔日疑悔今日疑悔尽断(世尊)
五结成领解自肯成当(身意)
二偈颂(二)
初十六行半颂上长行(四)
初一行颂总标闻法得解(尔时)
二一行昔失今得(昔来)
三六行颂昔疑今解(我处)
四八行颂昔悔今断(我常)
二九行颂领前广略开显之文(初闻)


二身子领解已竟。


○三如来述成(三)
初昔曾教大(尔时)
二中忘取小(舍利)
三还为说大(我今)
○四与之授记(二)
初长行(十)
初明时节(舍利)
二明行因(供养)
三明得果(当得)
四明国土(国名)
五明说法(华光)
六明劫号(其劫)
七明众数(彼诸)
八明寿量(舍利)
九转记补处(华光)
十法住久近(舍利)
二偈颂(二)
初十行颂上长行(十)
初一行超颂得果(尔时)
二一行追颂行因(供养)
三一句追颂时节(过无)
四一句超颂劫号(劫名)
五一行半颂国土(世界)
六一行半颂众数(彼国)
七半行颂说法(如是)
八二行颂寿量(佛为)
九一行半颂法住久近(佛灭)
十半行供养舍利(舍利)
二一行半颂结歎(华光)
○五四众庆赞(二)
初长行(二)
初经家叙置(二)
初叙众喜(尔时)
二叙供养(各各)
二四众领解(而作)
二偈颂(二)
初二行颂上长行开显(尔时)
二四行半自述得解回向(我等)


初法说一周被上根已竟。

 

○二喻说一周被中根(四)
初正说譬喻(二)
初身子代请(三)
初自述得记无疑(尔时)
二兼述同辈有惑(是诸)
三普为四众代请(善哉)
二如来垂答(二)
初抑扬发起(尔时)
二正说譬喻(二)
初长行(二)
初喻说(二)
初总喻(六)
初长者喻(舍利)
二舍宅喻(其家)
三一门喻(唯有)
四五百人喻(多诸)
五火起喻(堂阁)
六三十子喻(长者)
二別喻(四)
初长者见火喻(长者)
二舍几用车喻(二)
初舍几(三)
初长者念救(舍利)
二诸子不听(父虽)
三驰戏视父(但东)
二用车(四)
初拟宜三车喻(尔时)
二知子先心喻(父知)
三歎美三车喻(三)
初劝修转(而告)
二示相转(如此)
三作证转(汝等)
四适子所愿喻(尔时)
三等赐大车喻(四)
初父见子免难欢喜喻(是时)
二诸子索车喻(时诸)
三等赐诸子大车喻(三)
初双标子等车等(舍利)
二广明车等(二)
初明车之体相(其车)
二释有车之由(所以)
三广明心等(二)
初广心等(而作)
二释心等(所以)
四诸子得车欢喜喻(是时)
四长者不虗喻(三)
初如来垂问(舍利)
二舍利弗答(二)
初直答不虗(舍利)
二申明不虗之意(四)
初免其火难不虚(是长)
二结况以重夺轻不虚(况復)
三不乖本心不虗(世尊)
四结况过本所望不虗(何况)
三如来歎善(佛告)
二法合(二)
初合总喻(六)
初合长者喻(舍利)
二合五百人喻(大慈)
三合舍宅喻(而生)
四合三十子喻(为度)
五合火起喻(生老)
六合一门喻(教化)
二合別喻(四)
初合长者见火喻(四)
初合能见(见)
二合所见火(诸众)
三合广前所见(众生)
四合长者惊怖(舍利)
二合舍几用车喻(二)
初合舍几(二)
初合长者念救(舍利)
二合诸子不听(所以)
二合用车(二)
初牒前三喻(舍利)
二正合用车(四)
初合拟宜三车(如来)
二合知子先心(为说)
三合歎三车希有(三)
初合示相转(而作)
二合作证转(我今)
三合劝修转(汝等)
四合适子所愿(三)
初合羊车(舍利)
二合鹿车(若有)
三合牛车(若有)
三合等赐大车喻(二)
初牒前二喻(舍利)
二次合二喻(二)
初合诸子免难(如来)
二合等赐大车(三)
初合释有车之由(如来)
二合广明心等(是诸)
三合广明车等(是诸)
四合长者不虗喻(二)
初先牒前喻(舍利)
二正合不虗(如来)
二偈颂○
二四子领解○
三如来述成○
四与之授记○
○二偈颂(二)
初一百行颂上长行(二)
初六十五行半颂喻说(二)
初三十三行颂总喻(四)
初一句颂长者喻(佛欲)
二三行一句颂家宅喻(有一)
三二句颂五百人喻(有五)
四二十九行广颂火起(四)
初廿二行颂明地上事喻欲界火起(四)
初明所烧之类(二)
初正明所烧(二)
初明禽献被烧喻五钝使众生(二)
初正喻五钝(五)
初二句颂喻慢使(鸱枭)
二二句颂喻瞋使(蚖蛇)
三二行颂喻痴使(守宫)
四二行颂喻贪使(狐狼)
五二句颂喻疑使(鬪诤)
二二句颂结显宅变(其舍)
二明鬼神被烧喻五利使众生(二)
初二句总明五利(处处)
二九行半別明五利(五)
初三行喻邪见(夜叉)
二二行半喻戒禁取(鸠槃)
三一行半喻身见(復有)
四半行喻见取(復有)
五二行喻边见(復有)
二一行半总结所烧(夜叉)
二一行明火起之由(是朽)
三二行明起火之势(於後)
四一行半明被烧之相(诸鬼)
二三行半明穴中事喻色界火起(四)
初一行明所烧之类(恶兽)
二一句明火起之由(薄福)
三一句明火烧之势(为火)
四二行明被烧之相(共相)
三二行半明空中事喻无色界火起(二)
初一行明所烧之类(蜈蚣)
二一行半明所烧之相(鸠槃)
四一行总结众难多端(其宅)
二卅二半行颂別喻(三)
初二行半颂长者见火(三)
初三句颂长者能见(是时)
二一行一句颂所见(汝诸)
三二句颂惊怖(长者)
二十三行颂舍几用车喻(二)
初五行半颂舍几(三)
初四行半颂长者念救(方宜)
二三句颂诸子不听(诸子)
三一句颂驰戏视父(嬉戏)
二七行半颂用车(三)
初三行颂拟宜三车(是时)
二三行颂歎美三车希有(告诸)
三一行半颂适子所愿(诸子)
三十七行颂等赐大车喻(四)
初五行颂免难欢喜(长者)
二三行颂诸子索车(尔时)
三七行半颂等赐大车(长者)
四一行半颂得事欢喜(诸子)
二三十四行半颂法合○
二六十五行补颂二义○


一喻说已竟。


○二卅四行半颂法合(二)
初四行颂合总喻(告舍)
二三十行半颂合別喻(四)
初三行颂合长者见火(如来)
二四行颂合舍几用车(二)
初一行颂合舍几(虽復)
二三行颂合用车(以是)
三八行颂合等赐大车(二)
初五行颂合等赐(汝舍)
二三行颂合欢喜(得如)
四十五行半颂合无虗妄(二)
初三行半颂合不虗章门(告舍)
二十二行颂合不虗(三)
初二行释同皆是子理应平等(若有)
二七行释不能受大乃说三乘(若人)
三三行明後若堪能还与其大(其实)


初颂上长行已竟。

 

法华大成卷四科文


○二六十五行补颂二义(二)
初九行半颂歎法希有(五)
初一行颂上三世诸佛说无分別法(汝舍)
二二句颂上诸佛出兴悬远说是法復难(在所)
三四行颂上闻法欢喜赞乃至过於优昙华(若有)
四一行颂上多劫闻法难(斯法)
五三行颂上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復难(一切)
二五十五行半颂拣伪敦信(二)
初卅六行半颂拣伪(四)
初二行嘱其非机莫说(又舍)
二四行半明其谤毀罪因(若人)
三二十八行示其毀谤罪报(三)
初一行半明地狱报(其人)
二十行半明畜生报(从地)
三十六行明人报(若得)
四二行结其大悲莫说(告舍)
二十九行颂敦信(二)
初十七行勅其是机应说(五)
初三行颂过现一对(若有)
二二行半上下一对(若人)
三三行内外一对(又舍)
四三行半自他一对(若人)
五五行始终一对(若有)
二二行结其大慈与传(告舍)


二正说譬喻开三显一已竟。

 

信解品


○二中根领解(二)
初经家叙喜(二)
初内喜(尔时)
二外仪(即从)
二自陈领解(二)
初长行(二)
初法中略说(二)
初明昔日不求(三)
初正明不求(我等)
二释不求之意(世尊)
三徵不喜乐之意(所以)
二明今日庆得(我等)
二喻中广明(二)
初喻说(二)
初启发(世尊)
二说喻(四)
初父子相失喻(四)
初子背父而逃走(二)
初背父而去(譬若)
二向本而还(年既)
二父求子而中止(二)
初求子不得(其父)
二中止一城(中止)
三覔衣食而渐还(二)
初到城之由(时贫)
二遂到父城(遂到)
四虑家业以无传(二)
初念失子苦(父等)
二念得子乐(復作)
二父子相见喻(二)
初子见父喻(四)
初见父之由(世尊)
二见父之处(住立)
三见父之相(踞师)
四见父避去(穷子)
二父见子喻(四)
初见子之处(时富)
二见子便识(见子)
三见子欢喜(心大)
四见子适愿(即作)
三遣使追诱喻(二)
初即遣傍人追(三)
初强追将还(即遣)
二执急闷绝(於时)
三暂放得喜(四)
初愍痴命放(父遥)
二徵释放意(所以)
三使者正放(使者)
四喜往贫里(穷子)
二密遣二人诱(四)
初徐诱除粪(尔时)
二他日遥见(又以)
三亲劝安意(三)
初劝修转(语诸)
二示相转(後復)
三作证转(所以)
四欣遇久住(尔时)
四领付家业喻(二)
初领家业(二)
初心相体信(二)
初明体信(过是)
二犹居本位(然其)
二命领家业(二)
初父命子知家事(四)
初明时节(世尊)
二命知家事(语穷)
三诫令体心(我心)
四勅无漏失(宜加)
二子受命领知家业(四)
初正受佛命领知众宝(尔时)
二心无希取自甘无分(而无)
三未舍劣心犹居本处(然其)
四鄙弃先心欲求大道(復经)
二付家业(二)
初正付家业(四)
初付业时节(临欲)
二集众为证(而命)
三结会父子(即自)
四正付家业(今我)
二得付欢喜(世尊)
二法合○
二偈颂○


一喻说已竟。


○二法合(四)
初合父子相失(世尊)
二合父子相见(如来)
三合遣使追诱喻(二)
初合傍人追(世尊)
二合二人诱(三)
初合徐诱除粪(今日)
二合欣遇久住(既得)
三合他日遥见(然世)
四合领付家业(二)
初合领家业(世尊)
二合付家业(今我)
○二偈颂(二)
初七十三行半颂上长行(二)
初二行颂略法说(尔时)
二七十一行半颂喻说(二)
初四十一行颂喻说(四)
初十三行颂父子相失(四)
初一行半颂子背父而逃走(譬如)
二七行颂父求子而中止(其父)
三二行超颂虑家业以无传(而年)
四二行半追颂覔衣食而渐还(尔时)
二七行半颂父子相见(二)
初六行半颂子见父(佣贫)
二一行颂父见子(长者)
三十行半颂遣使追诱(二)
初三行颂即遣傍人追(即勅)
二七行半颂密遣二人诱(三)
初三行颂徐诱除粪(即以)
二二行颂他日遥见(长者)
三二行半颂亲劝安意(方便)
四十行颂领付家业(二)
初三行半颂领家业(长者)
二六行半颂上付家业(欲与)
二三十行半颂法合(三)
初半行颂合父子相失相见(佛亦)
二一行半颂合遣使追诱(未曾)
三二十八行广颂合领付家业(二)
初十八行半颂合领家业(二)
初六行颂合领家业(佛勅)
二十二行半颂合无希取(二)
初二行正明无希取(如彼)
二十行半增明无希取之意(三)
初二行标不喜大(我等)
二六行徵释所以(所以)
三二行半结无希取(我等)
二十行合付家业(二)
初三行颂合付家业(如富)
二七行颂合得付欢喜(我等)
二十三行歎佛恩德(三)
初六行半歎佛大恩莫能报(世尊)
二二行半歎佛实智不思议(诸佛)
三四行歎佛权智度众生(诸佛)


二中根领解已竟。

 

法华大成卷五科文


药草喻品


○三如来述成(二)
初略述成(二)
初双歎善哉(尔时)
二领所不及(如来)
二广述成(二)
初长行(二)
初述成开三显一(二)
初法说(二)
初举不虗以劝信(迦叶)
二正述开三显一(二)
初约教明开显(於一)
二约智明开显(如来)
二喻说(二)
初喻说(二)
初有差別喻(六)
初土地喻(迦叶)
二卉木喻(所生)
三密云喻(密云)
四澍雨喻(一时)
五受润喻(其泽)
六增长喻(诸树)
二无差別喻(三)
初一地所生喻(虽一)
二一雨所润喻(一雨)
三三草二木喻(而诸)
二法合(二)
初合有差別喻(二)
初正合六喻(六)
初合密云喻(迦叶)
二合澍雨喻(三)
初唱号令知(於大)
二弘誓知见(未度)
三召机来听(汝等)
三合土地喻(尔时)
四合卉木喻(如来)
五合受润喻(随其)
六合增长喻(是诸)
二提喻帖合(如彼)
二合无差別喻(五)
初无差別法众生蒙润不知(如来)
二唯有如来如实知之(所以)
三举喻帖合众生不知(如彼)
四牒前结释如来能知(如来)
五释疑(佛知)
二復宗称叹(汝等)
二偈颂(二)
初四行颂上法说(二)
初半行颂法王不虗(尔时)
二三行半颂开权显实(随众)
二五十行半颂喻说(二)
初十行半颂上喻说(二)
初九行半颂有差別(六)
初三行颂密云喻(迦叶)
二一行颂澍雨喻(其雨)
三一句颂土地喻(山川)
四二句颂卉木喻(幽邃)
五二行三句颂受润喻(大小)
六二行颂增长喻(一切)
二一行颂无差別(如其)
二四十行颂法合(二)
初三十五行颂合有差別(六)
初一行颂合密云(佛亦)
二八行半颂合澍雨(三)
初三行颂唱号令归(既出)
二一行半颂四弘度生(充润)
三四行颂召机来听(诸天)
三四行颂合土地(我观)
四二行颂合卉木(贵贱)
五十一行颂合受润(三)
初一行总明受润(一切)
二七行別明受润(或处)
三三行总结能润所润(佛平)
六八行半颂合增长(二)
初二行总领增长(我雨)
二六行半別颂增长(诸佛)
二五行颂合无差別(如是)


三如来述成已竟。

 

授记品


○四授四子记(二)
初正与中根授劫国庄严记(二)
初授迦叶记(二)
初长行(五)
初行因(尔时)
二得果(於最)
三劫国(国名)
四寿命正像(佛寿)
五国净眷属(国界)
二偈颂(五)
初四行颂因行(尔时)
二半行颂得果(於最)
三六行颂国净眷属(其土)
四一行半颂寿命正像(其佛)
五半行颂总结(光明)
二授三子记(二)
初三子请记(四)
初请记(尔时)
二说喻(如从)
三法合(我等)
四总结(大雄)
二如来与记(三)
初授須菩提记(二)
初长行(四)
初行因(尔时)
二得果(於最)
三劫国严净(劫名)
四寿命正像(佛寿)
二偈颂(四)
初一行诫听(尔时)
二三行颂行因得果(我大)
三六行半颂劫国严净(其佛)
四一行半颂寿命正像(其佛)
二授迦旃延记(二)
初长行(四)
初行因(尔时)
二得果(当得)
三国净眷属(其土)
四寿命正像(佛寿)
二偈颂(三)
初一行诫听(尔时)
二二行三句颂行因得果(是迦)
三三行一句颂国净眷属(国土)
三授目连记(二)
初长行(五)
初行因(尔时)
二得果(当得)
三劫国(劫名)
四国净眷属(其土)
五寿命正像(佛寿)
二偈颂(四)
初四行半颂行因(尔时)
二二行颂得果寿命(渐渐)
三二行半颂眷属众多(常为)
四一行颂正像(佛灭)
二二行半颂许为下根作宿世因缘(我诸)


四授四子记已竟。


二喻说一周被中根已竟。

 

化城喻品


○三因缘一周被下根(二)
初正说因缘(二)
初明知见久远(二)
初长行(三)
初明所见事(佛告)
二喻明久远(譬如)
三见昔如今(我以)
二偈颂(三)
初一行颂所见事(尔时)
二四行颂喻明久远(如人)
三二行颂见昔如今(如来)
二明宿世因缘(二)
初长行(二)
初明结缘之由(二)
初明结缘远由(二)
初明大通智佛成道(五)
初佛寿长远(佛告)
二成道前事(二)
初明所经时节(其佛)
二明诸天供养(尔时)
三正明成道(诸比)
四眷属供养(二)
初长行明亲近供养(其佛)
二偈颂歎庆(三)
初三行半歎佛因果(以偈)
二三行庆己所遇(今者)
三一行半总结(今佛)
五请转法轮(尔时)
二明十方梵王请法(二)
初威光照动(佛告)
二十方梵请(二)
初明九方(四)
初东方云集(七)
初智佛现瑞(尔时)
二梵众惊骇(诸梵)
三互相问决(是时)
四寻光见佛(尔时)
五广陈供养(即时)
六请转法轮(尔时)
七默然允许(尔时)
二东南方云集(七)
初智佛现瑞(又诸)
二梵众惊骇(昔所)
三互相问决(即各)
四寻光见佛(尔时)
五广陈供养(时诸)
六请转法轮(尔时)
七默然允许(尔时)
三南方云集(七)
初智佛现瑞(又诸)
二梵众惊骇(昔所)
三互相问决(即各)
四寻光见佛(尔时)
五广陈供养(时诸)
六请转法轮(尔时)
七默然允许(尔时)
四总明六方云集(西南)
二明上方云集(六)
初智佛现瑞(尔时)
二梵众惊骇(昔所)
三互相问决(即各)
四寻光见佛(尔时)
五广陈供养(时诸)
六请转法轮(尔时)
二明结缘近由(二)
初转半字教(三)
初智佛受请(尔时)
二正转教法(二)
初说四谛法(即时)
二说因缘法(及广)
三闻法得道(佛於)
二转满字教(七)
初王子出家(尔时)
二请转法轮(俱白)
三所将人众出家(尔时)
四受请说经(尔时)
五时众有解不解(说是)
六说经时节(佛说)
七说已入定(说此)
二正明结缘(二)
初法说结缘(三)
初明昔供结缘(三)
初王子覆讲(是时)
二众得利益(一一)
三出定称歎(二)
初正歎希有(大通)
二劝物亲近(汝等)
二明中间值遇(佛告)
三明今还为说(二)
初会结古今(二)
初会师古今(诸比)
二会弟子古今(二)
初正会(二)
初受大後退(诸比)
二正会古今(尔时)
二释疑(我灭)
二正说法华(三)
初时众清净(诸比)
二正说法华(便集)
三释疑(比丘)
二喻说结缘(二)
初喻说(二)
初明导师喻(五)
初五百由旬喻(譬如)
二险难恶道喻(险难)
三多众人喻(若有)
四欲过恶道喻(欲过)
五有一导师喻(将导)
二明将导喻(三)
初所将人众喻(将导)
二中路懈退喻(二)
初退大(三)
初中路懈退(所将)
二白导师言(白导)
三不復前进(不能)
二接小(四)
初多诸方便(导师)
二伤其失宝(而作)
三化作一城(作是)
四欢喜入城(是时)
三灭化城至宝所喻(尔时)
二法合(二)
初正合(二)
初合导师喻(诸比)
二合将导喻(二)
初退大接小(若众)
二合灭城至宝所(若众)
二举喻帖合(如彼) 一长行已竟
二偈颂○
二正明授记○
○二偈颂(二)
初廿二行半颂结缘之由(二)
初十二行颂远由(二)
初六行颂大通成道(尔时)
二六行颂十方梵请(世尊)
二十行颂近由(二)
初五行颂转半字教(无量)
二五行半颂转满字教(时十)
二二十七行颂正结缘(二)
初八行颂法说结缘(三)
初三行颂昔日结缘(是诸)
二一行颂中间值遇(彼佛)
三四行颂今还为说(是十)
二十九行颂喻说结缘(二)
初十一行半颂喻说(二)
初三行颂导师喻(譬如)
二八行半颂将导喻(二)
初六行颂中路权立化城(众人)
二二行半颂灭城引至宝所(导师)
二七行半颂法合(二)
初六行半正颂法合(二)
初二句颂合导师喻(我亦)
二六行颂合将导喻(二)
初一行颂合懈退(见诸)
二四行颂合灭城至宝所(既知)
二一行颂举喻帖合(诸佛)


初正说因缘已竟。

 

法华大成卷六科文


五百弟子受记品


○二正明授记(二)
初授千二百记(二)
初授满慈记(二)
初经家序其默念领解(四)
初序得解之由(尔时)
二序得解欢喜(得未)
三序默念领解(而作)
四念发迹请记(唯佛)
二如来与之述成授记(二)
初长行(二)
初述本迹(三)
初约释迦世行因发迹(二)
初举示其人(尔时)
二发迹显本(我常)
二约过去世显其本行(汝等)
三约三世佛所述其修因(诸比)
二与授记(三)
初明因圆果满(渐渐)
二明国土严净(四)
初国土严净(其佛)
二纯是善道(无诸)
三三乘众多(有无)
四总结庄严(其佛)
三明劫寿法塔(劫名)
二偈颂(二)
初十四行颂发迹显本(二)
初七行总发诸声闻本迹(五)
初一行总标为行难思(尔时)
二一行明垂迹之由(知众)
三二行明垂迹利益(以无)
四二行明内秘外现(内秘)
五一行结略抑广(我若)
二七行颂发满慈本迹(今此)
二七行半颂与之授记(三)
初一行颂因圆果满(供养)
二三句颂劫国名号(其国)
三五行三句颂国土严净(菩萨)
二授千二百记(三)
初默念请记(尔时)
二如来与记(二)
初长行(三)
初许记二千(佛知)
二別授陈如(於此)
三別记五百(其五)
二偈颂(二)
初九行半颂陈如五百名号(尔时)
二一行半总颂一切声闻记(迦叶)
三五百领解(二)
初长行(二)
初经家叙喜(尔时)
二自陈领解(二)
初法说(二)
初悔得少为足(世尊)
二责根钝难悟(今乃)
二喻说(二)
初喻说(二)
初醉卧不觉喻(世尊)
二亲友觉悟喻(於後)
二法合(二)
初合醉卧不觉喻(佛亦)
二合亲友觉悟喻(一切)
二偈颂(二)
初一行半颂得解欢喜(尔时)
二十一行颂自陈领解(二)
初一行颂法说(於无)
二十行颂喻说(二)
初六行颂喻说(二)
初四行颂醉卧不觉喻(譬如)
二二行颂二友觉悟喻(与珠)
二四行颂法合(我等) 初授千二百记已竟
二授二千人记○

 

授学无学人记品


○二授二千人记(二)
初二千请记(二)
初二人请记(二)
初默念请记(尔时)
二发言请记(二)
初引例(即从)
二引望(又我)
二二千请记(尔时)
二如来授与(二)
初记二人(二)
初记阿难(五)
初长行正与授记(尔时)
二偈颂重明果德(尔时)
三八千菩萨生疑(尔时)
四如来发迹释疑(尔时)
五阿难显本述歎(阿难)
二记罗云(二)
初长行(尔时)
二偈颂(尔时)
二记二千(三)
初长行授记(尔时)
二偈颂重明(尔时)
三得记欢喜(尔时)


初说三周法授三根记已竟。

 

法师品


○二歎持经人与所持法(二)
初歎美五种持经之人(二)
初长行(四)
初明广记现在(二)
初拣出人类(尔时)
二普为授记(如是)
二明悬记未来(佛告)
三明现未功报(二)
初现在法师功报(三)
初明法师供养(若復)
二明法师功报(药王)
三明法师悲愿(药王)
二未来法师功报(二)
初明法师说经(若是)
二明法师功报(当知)
四明逆顺罪福(二)
初明逆者得罪(药王)
二明顺者得福(药王)
二偈颂(五)
初二行颂奖劝(尔时)
二四行颂现在功报(若有)
三三行颂未来功报(吾灭)
四六行颂逆顺罪福(二)
初二行颂逆者得罪(若於)
二四行颂顺者得福(有人)
五一行结歎此经尊妙(药王)
二歎美五种所持之法(二)
初长行(二)
初歎经法(五)
初约法歎(尔时)
二约人歎(药王)
三约处歎(药王)
四约因歎(药王)
五约果歎(五)
初明近果(其有)
二明譬喻(药王)
三明法合(菩萨)
四徵释近意(所以)
五明拣非(药王)
二示方轨(二)
初示方轨(三)
初标章(药王)
二解释(如来)
三劝修(安住)
二明利益(药王)
二偈颂(三)
初一行颂总劝(尔时)
二十六行半颂长文(四)
初一行半颂譬喻(如人)
二二行半颂法合(药王)
三三行半颂示方轨(若人)
四九行颂利益(我人)
三一行颂结劝(若亲)


初开佛知见一大科已竟。

 

见宝塔品


○二示佛知见(二)
初宝塔出现显示实相(二)
初长行(三)
初宝塔涌现(六)
初塔现之相(尔时)
二诸天供养(三十)
三多宝称赞(尔时)
四时众惊恠(尔时)
五乐说请问(尔时)
六如来垂答(三)
初答第二问(尔时)
二答第一问(彼佛)
三答第三问(其佛)
二分身远集(七)
初乐说请见多宝(是时)
二佛告分身应集(佛告)
三乐说请集分身(大乐)
四如来放光远召(尔时)
五诸佛告众同来(尔时)
六严净堪忍国界(三)
初变娑婆一界(时娑)
二更变八方世界(时释)
三更变八方世界(释迦)
七与欲开此宝塔(五)
初诸佛问讯说欲(是时)
二释迦右指开塔(尔时)
三四众一同见闻(即时)
四二佛分座並坐(尔时)
五四众默念请加(尔时)
三释迦唱募(以大)
二偈颂(三)
初三行半颂宝塔涌现(尔时)
二八行半颂分身远集(又我)
三三十六行颂释迦唱募(二)
初八行半举三佛以劝持经(三)
初一行半颂募覔其人(告诸)
二三行举三佛以劝(其多)
三四行释上劝意(其有)
二廿七行半举难持以坚誓愿(二)
初二十行正举劝持(三)
初一行颂诫劝(诸善)
二十七行颂正劝(六)
初五行颂无愿说难(诸余)
二二行颂无愿书难(假使)
三二行颂无愿读难(若以)
四二行颂无愿持难(假使)
五三行颂无愿听难(若持)
六三行颂无愿奉难(若人)
三二行颂结劝(我为)
二七行半总释劝意(诸善)
二难易得果证法平等(二) 提婆达多品
初明达多通经释迦资之成道(三)
初师弟原委(二)
初长行(四)
初明求法时节(尔时)
二正明求法(二)
初明发愿(於多)
二明修行(二)
初明六度行满(为欲)
二明推求妙法(时世)
三求得法师(时有)
四受法奉行(王闻)
二偈颂(五)
初二句颂求法时节(尔时)
二一行半颂正明求法(虽作)
三一行半颂求得法师(时有)
四二行颂受法奉行(时王)
五二行结证劝信(普为)
二结会古今(二)
初正结会古今(佛告)
二明师弟功满(二)
初明弟子功报圆满(由提)
二明法师妙果当成(三)
初正明得果(告诸)
二明果後化度(时天)
三明灭後利益(时天)
三劝信生善(佛告)
二文殊弘经龙女因之成佛(二)
初明文殊通经(五)
初智积请退(於时)
二释迦止之(释迦)
三文殊寻来(尔时)
四智积请问(智积)
五文殊垂答(文殊)
二明通经利益(十)
初智积偈问(尔时)
二文殊略答(文殊)
三问有得果(智积)
四答有其人(文殊)
五智积疑问(智积)
六龙女释疑(言论)
七挟权难问(时舍)
八献珠除疑(二)
初献珠以表圆解(尔时)
二果满正除众疑(当时)
九时众得益(尔时)
十会众默然(智积)


二示佛知见已竟。

 

持品


○三悟佛知见(二)
初因迹门弟子通经(二)
初明持经(二)
初明受持(三)
初菩萨奉命此土弘经(尔时)
二声闻发愿他土弘经(尔时)
三六千比丘尼众请记(三)
初波闍波提请记(二)
初请记(尔时)
二与记(於时)
二耶输陀罗请记(二)
初请记(尔时)
二与记(佛告)
三尼众领解发愿(尔时)
二明劝持(二)
初长行(二)
初如来目视(尔时)
二菩萨发愿(是诸)
二偈颂(三)
初十七行广明忍难(二)
初一行总明恶世弘经(即时)
二十六行广明所忍之境(四)
初一行总明忍恶(有诸)
二三行三句邪慢行事(恶世)
三五行三句出过谤毀(好出)
四五行半敬佛忍难(浊劫)
二二行略明通经(诸聚)
三一行总结誓愿(我於) 初明持经已竟
二示方执○
二发本门弟子通经○

 

法华大成卷七科文


安乐行品


○二示方轨(二)
初文殊请问(二)
初歎深位如是弘经(尔时)
二问浅行云何宣说(世尊)
二如来垂答(二)
初总标章门(佛告)
二详释四行(四)
初身安乐(二)
初长行(二)
初总标行近(一者)
二別释行近(二)
初释行处(二)
初明事行(文殊)
二明理行(又復)
二释近处(二)
初明事行(二)
初明远(十)
初远豪势(云何)
二远邪人(不亲)
三远险戏(亦不)
四远恶人(又不)
五远二乘(又不)
六远欲想(文殊)
七远不男(亦復)
八远危害(不独)
九远讥嫌(若为)
十远畜养(不乐)
二明近(常好)
二明理行(復次)
二偈颂(二)
初二十三行颂上长行(二)
初十五行颂二处事行(尔时)
二八行颂二处理行(二)
初二行半颂行处理行(又復)
二五行半颂近处理行(一切)
二五行三句结明行成(若有)
二口安乐(二)
初长行(二)
初标章(又文)
二释行法(二)
初明止行(若口)
二明说行(善修)
二偈颂(二)
初十一行半颂上长行(二)
初七行半颂止行(尔时)
二四行颂观行(昼夜)
二五行颂结明行成(我灭)
三意安乐(二)
初长行(二)
初标章(又文)
二释行法(三)
初释止行(无怀)
二明观行(当於)
三结行成(文殊)
二偈颂(三)
初二行颂止行(尔时)
二三行颂观行(是佛)
三一行颂行成(第三)
四誓愿安乐(二)
初长行(二)
初明行法(三)
初标章(又文)
二释行法(於在)
三结行成(二)
初明行成无过(文殊)
二明行成利益(常为)
初歎经法(二)
初法说(文殊)
二喻说(二)
初不与珠喻(二)
初喻说(文殊)
二法合(文殊)
二与珠喻(二)
初喻说(文殊)
二法合(如来)
二偈颂(二)
初十四行半颂上长行(二)
初四行颂释行法(尔时)
二十行半歎经法(二)
初四行颂喻说(二)
初三行颂不与珠喻(譬如)
二一行颂与珠喻(如有)
二六行半颂法合(二)
初三行半颂合不与珠喻(如来)
二三行颂合与珠喻(既知)
二二十三行总结行成(三)
初一行半结劝四行(我灭)
二二十行半颂行成感徵(二)
初四行半明三障感报(三)
初一行报障清净(读是)
二二句业障清净(不生)
三三行烦恼清净(众生)
二十六行明梦境徵相(六)
初一行半梦诸佛说法(若於)
二一行梦八部围绕(又见)
三二句梦自身说法(自见)
四六行半梦闻法得记(又见)
五一行半梦修禅见佛(又见)
六五行梦八相成道(诸佛)
三一行总结利益(若後)


初因迹门弟子通经已竟。

 

从地涌出品


○二发本门弟子通经(三)
初从地涌出(三)
初他土菩萨请命(尔时)
二如来止他召此(尔时)
三下方菩萨涌出(二)
初经家叙相(五)
初地裂涌出(佛说)
二菩萨身相(是诸)
三菩萨住处(先尽)
四闻召故来(是诸)
五眷属众多(一一)
二赞歎问讯(五)
初海众赞歎(是诸)
二上首问讯(是菩)
三佛答安乐(尔时)
四偈颂随喜(尔时)
五如来述歎(尔时)
二弥勒疑问(二)
初此土菩萨疑(二)
初长行疑念(尔时)
二偈颂正问(五)
初一行一句问从所来(无量)
二一行三句问何缘来(以何)
三九行叙数无量(一一)
四二行问师是谁(是诸)
五五行半请答原委(如是)
二他土菩萨疑(尔时)
三如来详答(二)
初诫听(二)
初长行(尔时)
二偈颂(尔时)
二正答(二)
初略开近显远(二)
初开近显远(二)
初长行(二)
初答师弟(尔时)
二答处所(此诸)
二偈颂(二)
初五行半颂长行(尔时)
二三行动执生疑(我於)
二因疑更请(二)
初长行(二)
初疑念(尔时)
二陈请(二)
初法说(三)
初执近疑远(即白)
二执远疑近(世尊)
三结其难信(世尊)
二喻说(二)
初喻说(譬如)
二法合(三)
初合成道近喻(佛亦)
二合所化多喻(而此)
三合难信请答(三)
初举佛语(今日)
二明请意(我等)
三正请答(唯然)
二偈颂(二)
初五行颂法说(尔时)
二九行颂喻说(二)
初二行颂喻说(譬如)
二七行颂法合(三)
初二句颂合成道近喻(世尊)
二三行半颂合所化多喻(是诸)
三三行颂合难信请答(我等)
二广开近显远(二) 寿量品
初诫信(三)
初三诫(尔时)
二三请(是时)
三重请重诫(復言)
二正答(二)
初长行(二)
初法说(二)
初三世益物(二)
初明过去益物(二)
初出执近之情(如来)
二明破近显远(二)
初显远举喻(二)
初正明显远(然善)
二举喻格量(三)
初举喻难问(譬如)
二答其难知(弥勒)
三合显长远(尔时)
二过去益物(三)
初益物之处(自从)
二拂迹中疑(诸菩)
三正明益物(二)
初明感应(诸善)
二明施化(处处)
二明现在益物(二)
初明机感(诸善)
二明应化(二)
初非生现生(二)
初明非生现生(为是)
二明现生利益(二)
初明益物不虗(诸善)
二徵释不虗(二)
初照理不虗(所以)
二称机不虗(以诸)
二非灭现灭(二)
初明非灭现灭(二)
初本实不灭(如是)
二迹中唱灭(然今)
二明现灭利益(二)
初不灭众生有损(二)
初不灭有损(所以)
二释有损意(若见)
二唱灭於物有益(二)
初歎佛难值(是故)
二徵释难值(所以)
二总结不虗(又善)
二喻说(二)
初喻说(二)
初良医治子喻(三)
初医师远行喻(二)
初喻应化(二)
初喻应化(譬如)
二喻机感(其人)
二喻现灭(以有)
二还已復去喻(二)
初喻机感(诸子)
二喻应化(二)
初非生现生(二)
初喻形声二益(二)
初明形益(是时)
二明声益(父见)
二喻利益不虗(其诸)
二非灭现灭(二)
初不久应死喻(二)
初明唱灭之由(余失)
二正唱应死喻(我今)
二诸子醒悟喻(二)
初现灭利益(是时)
二未来机感(自惟)
三寻後来归喻(其父)
二治子实益喻(诸善)
二法合(佛言)
二偈颂(二)
初二十行半颂法说(二)
初十九行半颂三世益物(三)
初四行颂过去益物(尔时)
二五行颂现在益物(二)
初三行颂非生现生(众见)
二二行颂非灭现灭(以方)
三十行半颂未来益物(四)
初一行半颂未来机感(我见)
二四行明常住不灭(神通)
三二行明不见因缘(我净)
四三行得见因缘(诸有)
二一行颂皆实不虗(汝等)
二五行颂喻说(二)
初一行颂喻说(如医)
二四行颂法合(我亦)


三悟佛知见已竟。

 

分別功德品


○四入佛知见(三)
初明证解功德(二)
初明证入(二)
初长行(三)
初经家叙益(尔时)
二如来分別(三)
初入道功德(於时)
二得果功德(復有)
三发心功德(復有)
三时众供养佛说
二偈颂(二)
初十一行颂如来分別(尔时)
二八行颂时众供养(雨天)
二明解入(二)
初明现在解入(四)
初一念信解(二)
初长行(三)
初标举其人(尔时)
二格量功德(三)
初标德无量(所得)
二举格量本(若有)
三格量多少(以是)
三结明不退(若善)
二偈颂(三)
初十四行颂格量功德(尔时)
二四行颂结明不退(其有)
三一行半颂深心信解(若有)
二略解言趣(二)
初标举其人(又阿)
二格量功德(是人)
三广为人说(二)
初况举人相(何况)
二格量功德(是人)
四深信解相(二)
初举示其人(阿逸)
二极显观成(则为)
二明未来解入(二)
初五种持经功德(二)
初长行(五)
初直起随喜(又復)
二加自授持(二)
初况举人相(何况)
二格量功德(阿逸)
三加他授持(二)
初标举人相(阿逸)
二格量功德(则为)
四兼行六度(二)
初况举人相(况復)
二格量功德(其德)
五备行六度(二)
初标举人相(若人)
二格量功德(阿逸)
二偈颂(四)
初五行半颂加自受持(尔时)
二三行颂加他受持(若能)
三三行颂兼行六度(若有)
四八行颂备行六度(况復) 初五种持经功德已竟
二格量随喜功德○
二明持经根净○
三显能证之人○

 

法华大成卷八科文


随喜功德品


○二格量随喜功德(二)
初弥勒请问(尔时)
二如来垂答(二)
初长行(二)
初明随喜能说功德(四)
初展转相教(尔时)
二举格量本(三)
初诫听许校(阿逸)
二举受施之人(若四)
三举能施之人(有人)
三问答显胜(於汝)
四正为格量(佛告)
二明听法劝人功德(四)
初自往听经(又阿)
二分座与人(若復)
三劝往听经(阿逸)
四具听修行(阿逸)
二偈颂(二)
初九行颂随喜能说功德(三)
初一行半颂展转相教(尔时)
二五行半颂举格量本(最後)
三二行颂正为格量(最後)
二九行颂听法劝人功德(四)
初五行颂劝往听经(若有)
二二行颂自往听经(若故)
三一行颂分座与人(若於)
四一行颂具听修行(何况)


初明证解功德已竟。

 

法师功德品


○二明持经根净(二)
初总列六根清净(尔时)
二別作六章解释(六)
初眼根功德(二)
初长行(是善)
二偈颂(尔时)
二耳根功德(二)
初长行(二)
初总标耳闻(復次)
二別列诸声(八)
初明杂类声(象声)
二明六对声(男声)
三明八部声(天声)
四明三灾声(火声)
五明恶道声(地狱)
六明二众声(比丘)
七明四圣声(声闻)
八结其功德(以要)
二偈颂(二)
初一行颂总标耳闻(尔时)
二十七行颂別列诸声(七)
初一行半颂杂类声(象马)
二一行半颂六对声(无数)
三五行颂恶道声(山川)
四一行半颂诸天声(其诸)
五一行半颂二众声(一切)
六三行颂四圣声(復有)
七三行颂结其功德(三千)
三鼻根功德(二)
初长行(二)
初总标鼻闻(復次)
二別列诸香(五)
初人间无情香(須曼)
二人间有情香(又復)
三天上无情香(持是)
四天上有情香(又闻)
五四圣人香(及声)
二偈颂(二)
初一行颂总标鼻闻(尔时)
二二十九行颂別列诸香(三)
初十六行颂人间无情有情香(須曼)
二七行颂天上无情有情香(天上)
三六行颂四圣人香(诸比)
四舌根功德(二)
初长行(二)
初总标舌净(復次)
二別明说法(四)
初闻法欢喜(若以)
二八部供养(又诸)
三王民供养(及比)
四佛圣护念(又诸)
二偈颂(二)
初一行颂总标舌净(尔时)
二七行半颂別明说法(五)
初一行半颂闻法欢喜(以深)
二一行颂八部供养(诸天)
三二行颂王民供养(是说)
四二行重颂八部诸天(诸天)
五一行颂佛圣护念(诸佛)
五身根功德(二)
初长行(二)
初总标身净(復次)
二別明现像(二)
初身中现六趣(三千)
二身中现四圣(若声)
二偈颂(二)
初二行半颂总标身净(尔时)
二五行別现明像(二)
初三行颂身现六趣(三千)
二二行颂身现四圣(诸佛)
六意根功德(二)
初长行(二)
初标意根净解(復次)
二明净意说法(解是)
二偈颂(二)
初一行半颂意根净解(尔时)
二九行半颂净意说法(次第)


二明持经根净已竟。

 

常不轻菩萨品


三显能证之人(二)
初长行(三)
初双举前品罪福(尔时)
二双开今品信毀(二)
初明事本(得大)
二明本事(二)
初标时节人名(最初)
二徵释不轻之名(二)
初明不轻之行(得大)
二明得名所以(四众)
三双明信毀果报(二)
初信者果报(二)
初正明果报(三)
初明现报(是比)
二明生报(是菩)
三明後报(以是)
二结会古今(得大)
二毀者果报(二)
初正明果报(得大)
二结会古今(二)
初结会(得大)
二劝持(得大)
二偈颂(二)
初五行半颂双开今品信毀(三)
初一行半颂事本(尔时)
二一行半颂时节人名(是佛)
三二行半颂不轻之行(不轻)
二十四行颂双明信毀果报(三)
初四行半颂信毀果报(其罪)
二三行半颂结念古今(彼时)
三六行颂举益劝持(我於)


二正宗分已竟。

 

如来神力品


○三流通分(八)
初神力嘉赞(二)
初长行(三)
初菩萨受命(二)
初经家叙仪(尔时)
二发愿弘经(世尊)
二佛现神力(二)
初明所对众(尔时)
二正现神力(十)
初舌相上舒(现大)
二通身放光(一切)
三摄舌謦欬(然後)
四诸佛弹指(俱共)
五十方震动(是二)
六普见大会(其中)
七诸天唱劝(即时)
八众生归命(彼诸)
九遥申供养(以种)
十世界合一(於是)
三结要劝持(三)
初称歎付嘱(尔时)
二结要付嘱(以要)
三劝持付嘱(二)
初劝持起塔(是故)
二释起塔意(所以)
二偈颂(二)
初六行颂上长行(二)
初三行颂佛现神力(尔时)
二三行颂结要劝持(以佛)
二十行明持经功德(五)
初一行半颂明得见三佛(能持)
二二行颂明诸佛欢喜(能持)
三一行颂明得近佛果(诸佛)
四四行颂明得大辨才(能得)
五一行半颂总结应持(是故) 初神力嘉赞已竟
二属累传薪○
三药王苦行○
四妙音说法○
五普门圆应○
六神呪护持○
七妙严转邪○
八普贤劝发○

 

嘱累品


○二嘱累薪传(二)
初嘱累授受(三)
初如来付嘱(三)
初正明付嘱(尔时)
二释付嘱意(所以)
三诫勉随宜(於未)
二菩萨领受(时诸)
三事毕唱散(尔时)
二时众欢喜(说是)


二嘱累薪传已竟。

 

药王菩萨本事品


○三药王苦行(四)
初宿王请问(三)
初总问游化(尔时)
二別问苦行(世尊)
三请答欢喜(善哉)
二如来垂答(二)
初正答苦行(二)
初明事本(尔时)
二明本事(三)
初彼佛说法(尔时)
二广修供养(二)
初明现在(二)
初修行得法(是一)
二作念报恩(二)
初以三昧神通力供养(得此)
二以正报色身力供养(三)
初正明烧身(作是)
二诸佛称歎(其中)
三明烧身时节(其身)
二明未来(五)
初生在王家(一切)
二说昔本事(即为)
三往诣佛所(白巳)
四如来付嘱(尔时)
五奉命任持(四)
初灭後起塔(尔时)
二烧臂供养(尔时)
三时众获益(令无)
四烧臂还復(尔时)
三结会古今(佛告)
二歎经功深(三)
初明供养较胜(二)
初供塔显胜(宿王)
二供人显胜(若復)
二歎所持经法(二)
初歎法体(十一)
初河海浅深喻(宿王)
二群山高低喻(又如)
三星月交光喻(又如)
四日光破暗喻(又如)
五王位尊卑喻(又如)
六天王优劣喻(又如)
七凡圣为父喻(又如)
八约圣显说喻(又如)
九法妙人尊喻(有能)
十乘分大小喻(一切)
十一唯佛独尊喻(如佛)
二歎法用(三)
初歎拔苦用(宿王)
二歎与乐用(此经)
三总结二用(此法)
三明持经福德(二)
初举闻全经福(若人)
二举闻今品福(二)
初格量(四)
初明闻品益(宿王)
二明劝修益(若如)
三诸佛遥赞(是时)
四结闻品益(宿王)
二嘱累(是故)
三闻品利益(说文)
四多宝称歎(多宝)


三药王苦行已竟。

 

法华大成卷九科文


妙音菩萨品


○四妙音说法(六)
初放光东照(尔时)
二奉命西来(二)
初明发来之缘(六)
初经家叙德(尔时)
二光照其身(释迦)
三辞师愿往(即白)
四彼佛垂诫(尔时)
五妙音受旨(妙音)
六先现来相(六)
初妙音先现华瑞(於是)
二文殊发问何缘(尔时)
三如来答以欲来(尔时)
四文殊请现其相(文殊)
五释迦推功多宝(尔时)
六多宝命彼来会(时多)
二明正共发来(六)
初眷属经历(於时)
二叙相登台(是菩)
三问讯传旨(到已)
四请见多宝(世尊)
五世尊为通(尔时)
六塔中称善(时多)
三十方弘经(二)
初问答善根神力(二)
初华德疑问(尔时)
二如来垂答(二)
初正答善根功德(佛告)
二广明神力应化(三)
初总举(华德)
二別明(二)
初应六凡(六)
初应天众(或现)
二应人众(或现)
三应八部(或现)
四应恶趣(诸有)
五应宫禁(乃至)
六结前广显(华德)
二应四圣(若应)
三总结(华德)
二问答住何三昧(二)
初问(尔时)
二答(佛告)
四两土得益(说是)
五还归本土(尔时)
六问品进道(说是)


四妙音说法已竟。

 

普门品


○五普门圆应(二)
初问答显德(二)
初长行(二)
初初番问答观音人(二)
初无尽兴问(尔时)
二如来垂答(三)
初总答(四)
初标举人数(佛告)
二总明遭苦(受诸)
三闻名称号(闻是)
四即得解脱(观世)
二別答(三)
初免七难(二)
初正明七难(七)
初免火难(若有)
二免水难(若为)
三免罗刹难(若有)
四免王难(若復)
五免鬼难(若三)
六免枷锁难(设復)
七免冤贼难(若三)
二结其神力(无尽)
二离三毒(若有)
三应二求(若有)
三劝持名答(三)
初劝持(若有)
二格量(无尽)
三结歎(无尽)
二二番问答普门法(二)
初无尽兴问(无尽)
二如来垂答(三)
初正答普门法(二)
初普门圆应(八)
初圣人身(佛告)
二天王身(应以)
三王民身(应以)
四四众身(应以)
五妇女身(应以)
六童男女身(应以)
七八部身(应以)
八金刚身(应以)
二结略指广(无尽)
二劝兴供养(二)
初劝供(是故)
二受旨(五)
初奉命兴供(无尽)
二观音不受(时观)
三无尽重举(无尽)
四佛劝当愍(尔时)
五受已奉佛(即时)
三总结神力(无尽)
二偈颂(三)
初一行双颂二问(尔时)
二二十二行双颂二答(二)
初二行总歎行愿(具足)
二二十行別颂二答(二)
初十四行颂初答观音得名(二)
初一行颂总答(我为)
二十三行颂別答(二)
初十二行颂七难(十二)
初一行颂免火难(假使)
二一行颂免水难(或漂)
三一行加颂堕須弥难(或在)
四一行加颂堕金刚山难(或被)
五一行颂免冤贼难(或值)
六一行颂免刀杖难(或遭)
七一行颂免加鎻难(或囚)
八一行加颂呪诅毒药难(呪诅)
九一行颂免罗刹难(或遇)
十一行加颂恶兽难(若恶)
十一一行加颂蛇蝎难(蚖蛇)
十二一行加颂云雨难(云雷)
二一行颂三毒二求(众生)
二六行颂次答普门示现(四)
初二行明身业普应(具足)
二二行明意业普观(真观)
三一行明口业说法(悲观)
四一行加颂官障(诤讼)
三三行双颂二劝(二)
初一行一句颂劝持名(妙音)
二一行三句颂劝供养(观世)
二闻品得益(二)
初持地称歎(尔时)
二闻品获益(佛说)


五普门圆应已竟。

 

陀罗尼品


○六神呪护持(三)
初问答持经功德(尔时)
二请以神呪护持(五)
初药王呪护(四)
初请护(尔时)
二说呪(即说)
三称歎(世尊)
四印善(时释)
二勇施呪护(三)
初请护(尔时)
二说呪(即於)
三结歎(世尊)
三毗沙呪护(三)
初请护(尔时)
二说呪(即说)
三结歎(世尊)
四持国呪护(三)
初请护(尔时)
二说呪(即说)
三结歎(世尊)
五罗刹呪护(五)
初列名(尔时)
二请说(同声)
三称歎(宁上)
四誓愿(诸罗)
五印善(佛告)
三会中闻品得益(说是)


六神呪护持已竟。

 

妙庄严王本事品


○七妙严转邪(六)
初略明事本(尔时)
二标能所化(彼佛)
三能化方便(八)
初彼佛说法(尔时)
二二子愿往(时净)
三母子论议(母告)
四二子现通(於是)
五信子伏师(时父)
六子喜报母(於是)
七愿求出家(我等)
八观亲觐佛(於是)
四所化得益(十一)
初叙宫眷德(彼时)
二合宫从化(於是)
三佛为说法(尔时)
四舍爱回心(尔时)
五佛力示现(於虗)
六邪心顿绝(尔时)
七佛与授记(时云)
八出家修行(其王)
九感歎二子(即升)
十佛述行高(尔时)
十一妙严赞谢(妙庄)
五结会古今(二)
初结会(佛告)
二结歎(是药)
六闻品进道(佛说)


七妙严转邪已竟。

 

劝发品


○八普贤劝发(四)
初经家叙仪(尔时)
二普贤劝发(二)
初请问劝发(二)
初问(白佛)
二答(佛告)
二誓愿劝发(二)
初护人(六)
初攘其外难(尔时)
二教其内法(三)
初行立读诵(是人)
二常坐思惟(是人)
三三七精进(世尊)
三覆以神力(世尊)
四示以胜因(若有)
五示以近果(若但)
六总结(是故)
二护法(世尊)
三如来述发(二)
初先述护法(尔时)
二述其护人(五)
初述示其身教(普贤)
二述示以胜因(如是)
三述示以近果(普贤)
四述攘其外难(若有)
五述信者功德(是故)
四闻品成行(二)
初闻品利益(说是)
二事毕云散(佛说)


三流通分已竟。


法华大成科文毕

 

 
法华经大成科PDF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华经卓解 下一篇法华经大成
回向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