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部 | 本缘部 | 般若部 | 法华部·华严部 |宝积部 | 涅槃部 | 大集部 | 经集部 | 密教部 | 律部 | 释经论部 | 毗昙部 | 中观部 | 瑜伽部 | 论集部
经疏部 | 律疏部 | 论疏部 | 诸宗部 | 史传部 |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 古逸部·疑似部
当前位置:清净莲海大藏经(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新修大正藏 -> 史传部

TOP

佛祖统纪 【五十四卷】(五)
2017-06-13 10:24:00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6579次 评论:0

佛祖统纪卷第四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四


入涅盘


序曰。如来所说一代法门。其意在乎开显大事因缘而已。及乎人机既得大益。则又为之说云。所应度者皆已度毕。於是唱入灭度。以示化仪之有始卒。将以起懈怠者之慕心以垂训未来之人尔。至曰我不灭度常在灵山。斯则如来不生不灭大般涅盘之旨。


言涅盘者。此有二义。一者为法华未熟人追说四教。具谈佛性令知真常入大涅盘。名捃拾残机教(四教仪)谓如来调熟渐机众生。以法华涅盘。皆为後教後味。譬如田家先种先熟先收。後种後熟後收。是以八千声闻。无量损生菩萨。大德身子等。於法华中得受记莂。见如来性成大果实。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即是前番。从摩诃般若出法华。若钝根人法华不入。更用般若淘汰。如五千自起人天被移。此等未熟者。更论般若入於涅盘而见佛性。即是後番。从般若出大涅盘。故知法华前番。如秋成大获。涅盘後番。如捃拾余残(玄十)。


述曰。法华开显已废方便。其未熟者尚劳调停。故於临灭度时。重施三教之权。用显一乘之实。此追说之意也(义在圣行品)然五千先已结缘略闻开显。今此会中复为追说。既於当座知常。故须即施即废。此追泯之意也(义在德王品)追说者重施也。追泯者重会也。法华已施已废。即是前番涅盘重施重废。即是後番。签之言曰涅盘重施方便。又云泯者会合。皆此义也。


二者。为末世比丘畜不净物(失戒)乐诵外典不教佛经(失乘)於佛法中起断灭见。夭伤慧命亡失法身。使乘戒俱失。故更扶三藏广开常宗设三种权扶一圆实。故名扶律谈常教(杂见大经玄签及四教仪)若言不许诸恶比丘畜八不净。是戒门事门(此即扶律义。案律云。八不净者。一田园。二种植。三谷帛。四畜人仆。五养禽兽。六钱宝。七褥釜。八象金饰床及诸重物。此之八物显过不应)若说如来实不毕竟入於涅盘。及遮外典。此是乘门理门(此即谈常义。据经合云。如来实不毕竟涅盘。方是谈常。今签文云。如来毕竟入於涅盘。此脱实不两字今用经补足)若末代诸恶比丘破戒。说如来无常。及读外典。则并无乘戒。失常住命。赖由此经扶律谈常。则乘戒具足。故知此经为赎常住命之重宝(签引大经云。若人藏积七宝。为未来谷贵贱。侵值遇恶王。为用赎命。乃当出用。诸佛秘藏亦复如是。为未来世诸恶比丘。畜不净物。为四众说。如来毕竟入於涅盘。读诵外典不教佛经如是等恶出现世时。为灭诸恶为说是经。是经若灭佛法则灭)。


述曰。法华开显之後。涅盘广开常宗。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於是末代无知。安於平等大慧之说。忽略戒律不复经怀。此戒缓之失也。至於不读佛经唯好外典。此乘缓之失也(是知读经要在解义。行行始可名乘。若秖循行数墨。但是人天福业。菩提远因。未足以为出世之近果也)乘戒俱缓。非三涂之归而何归。如来久监未来。唱商行寄金之典。重扶三藏圆会真常。顾命之言有在於是。然则扶律谈常之教。正被今日。凡在为学可不自勉。是以止观方便具五缘中。首明持戒以为助道。要令行人以圆三观。观察所持十种戒本相相清净事理俱持。乘戒俱急。非同十二年中不知圆常。唯明事相之戒。故义例有云。虽依法华三昧妙行。末代钝根。若无扶助。则正行倾覆。故须扶律谈常以显实相。若夫大经所云。於戒缓者不名为缓。於乘缓者乃名为缓。此即偏赞大乘。格量优劣之文。岂当恃此便忽事戒。止观谓乘急戒缓者。以三涂身见佛闻经。如华严涅盘。鬼神龙畜皆预列众。如是因果。差降升沈非一。云何难言理戒得道。何用事戒。幸於人天受道。何意苦入三涂(文句)不明此宗。未足与议涅盘最後之训。若但弘四分不读大乘。徒知专守鹿苑持犯之章。曾未获闻鹫峯开显之旨。此为弘道。良用悲心。如智者之灭。弟子问谁可宗仰。则答之曰。波罗提木叉(戒)四三昧在焉(乘)左溪之逝。则顾谓门人曰。吾六即道圆万行无得(乘)戒为心本(戒)汝等师之。是又知列祖弘道。未尝不取本於乘戒俱急扶律谈常之意。


若论时味与法华同。谈其部内纯杂小异(四教仪○句记以十六意辨异二经云。判味同时。而部有异云云。又玄云。涅盘犹带三乘。此经纯一无杂)○然二经教意起尽是同。如法华三周说法。断奠声闻咸归一实(开迹也○断丁乱反。奠如字。训决定。依经文。则是决了声闻法之义)後开近显远明菩萨事(显本也)涅盘亦是先胜三修(签斥夺三修。十仙小证○涅盘玄。邪三修者。世人随邪师教。相续为常。适意为乐。动转为是我。劣三修者。声闻依半教。谓三界无常。诸有非乐。一切空无我无我所。胜三修者。依佛胜教破於劣修。以常乐我。斥诸比丘无常苦空无我虚伪不真。法身常恒无有变易。欢娱受乐具入自在。如是修者入秘密藏○涅盘经云。闍提首那等十外道)断奠声闻入秘密藏(开迹也)後三十六问明菩萨事(显本也。签文。广辨菩萨五行十功。已上释同)又涅盘临灭更扶三藏。诫约将来。使末代钝根不於佛法起断灭见。广开常宗破此颠倒。令佛法久住。如此等事。其意则别(玄文已上释异。签云。起谓正说初分。尽谓正说末分。法华以本迹二门为初後二分。初则开权显实断奠声闻。後明本门增道损生。重更辨前开权作主久远成佛。故涅盘正说。开为四段。初纯陀品云。明涅盘施断奠二修。二长寿品去四品。明涅盘义。三现病品去五品。明涅盘行。四师子吼品去三品。明涅盘用。故知初三断奠声闻。後但明於涅盘义用。是故二经起尽是同)。


经云。从摩诃般若出大涅盘。故合法华为第五时(四教仪)。


五十三年(壬申)佛先往忉利天。三月安居。遣文殊诣母所。暂屈礼敬三宝。摩耶夫人闻之。乳自流出。直至佛口。即与文殊俱至佛所。佛为说法得须陀洹果。三月将尽欲出涅盘。帝释作三道宝阶。佛与母别。大众导从。下还只洹(佛升忉利经)。


述曰。案行法经。却後三月我当涅盘。则知说行法。在辛未十一月望。案升忉利经。三月安居。则知说行法毕。即日往忉利。案此经。三月将尽欲入涅盘。则知此年二月十四日下阎浮提。十五日入涅盘。


时优填王(拘睒弥国)恋慕世尊。铸金为像。闻佛当下宝阶。象载金像来迎世尊。金像上下犹如生佛。雨华放光为佛作礼。世尊合掌语像。我灭度後。我诸弟子以付嘱汝(观佛三昧经○案增一阿含经。帝释请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思覩如来。即以旃檀作如来像。高至五尺。波斯匿王。闻之以紫磨金作像。亦高五尺。时阎浮提始有二像。又西域记。优填王。请目连。以神力。接工人上天。亲[目*(日/目)]妙相。用旃檀雕像)佛姨母摩诃波闍波提(此云大爱道)不忍见如来灭度。与五百除馑女礼佛。退还精舍。各在空中。作十八变。同时泥洹。佛令阿难入城遍告理家(优婆塞受戒在家者)作五百梓材。闍维毕取舍利。造庙供养(佛母泥洹经)佛躬举床一脚。阿难举一脚。飞在虚空往至冡间。四部大众各举五百比丘尼(增一阿含经○案智度论。四天王举床。佛在前擎炉烧香供养。为报恩故)。


梁佑律师曰。姨母之德均为所生。是故持举之。重爰酬鞠育。将以厉後世无恩之人也(释迦谱)。


舍利弗目犍连。不忍见佛涅盘。遂先入灭。七万阿罗汉亦同时入灭。时四辈弟子莫不荒乱。如来以神通力化作二弟子在佛左右。众生欢喜忧恼即除(萨婆多论)。


述曰。身子不忍见佛涅盘。故先入灭。而涅盘疏引大经则云。身子见佛涅盘不忧。常住不喜。是知开显之义。不同附小之文。


今日座中无央数众。或见如来入般涅盘(像法决疑经)。


二月十五日。佛在拘尸那城(此云三角)力士生地娑罗双树间。临涅盘时。出大音声普告大众。今日世尊将欲涅盘。一切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後问。时世尊晨朝从面门放种种光。遍照十方。六趣众生共相谓言。当疾往诣劝进如来。莫般涅盘(涅盘经)。


述曰。如来以声光普告大众。而六趣之中。有能相谓劝请者。盖是大权示现主首之伦。故能次第转告三涂实报之众。故此经列众。有称诸天八部师象鸟兽。皆名为王者。此意可知。


时弟子四众。诸大菩萨。阎浮诸王。大臣长者。四天王诸天子。八部诸王。山海诸王。师子象王。诸鸟兽王。唯除迦叶阿难二众及阿闍世王(佛以声光召五十二众。时迦叶在耆山。阿难在娑罗林外。为诸魔所恼。闍王害父身生恶疮。诸佛忏悔即还本宫。都不觉知如来涅盘○见涅盘後分经)各持供具诣佛供养。皆默不受。是时会中优婆塞纯陀白言。我等欲从如来求将来食。惟愿哀闵受我微供。佛云。我今受汝最後供养。令汝具足檀波罗密。纯陀白言。虽知如来方便示现涅盘。而我不能不怀苦恼。佛赞善哉。能知如来示同众生方便涅盘。时天龙八部劝请如来。唯愿久住不入涅盘。世尊。为说伊字三点。如来之身解脱般若三法。如世伊字(梵书i 字三点不纵不横)时诸比丘请说无常苦空无我。佛说出世常乐我净世间四颠倒法。诸比丘言。如来永无四倒。了知常乐我净。何故不住一劫半劫。教导我等舍离四倒。佛言。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当为汝等作大依止。犹如如来(云云)。佛告大众。今以正法付嘱国王大臣及四部众。应当劝厉诸学人令得增上戒定慧。若有不学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毁正法者。大臣四部众应当苦治(涅盘经)。


述曰。佛告诸比丘。所有正法悉已付嘱迦叶。此为正付法。以迦叶能继世传持也。又云今以正法付嘱王臣四众。此是旁付法。以在官能治人护法也。


佛告大众。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涅盘经)。


述曰。梵网制菩萨不应食肉。鹿苑之际小乘病开鱼肉。楞伽则不应菩萨食肉。释签谓在四含後为渐制之始。既云菩萨不应食肉。故知小教仍开。今涅盘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从今日始。则知大小俱制。正是扶律之意。末代出家可不知奉。


阿闍世王。既害父已身生恶疮。邪见六臣惑言六师能治王病。耆婆白言。唯佛能治。王闻佛欲涅盘。闷绝躄地。世尊大悲。入月爱三昧放清凉光。往照王身身疮即愈。王与夫人国民五十八万。往拘尸城。佛为说法。所有重罪即时微薄。王及夫人婇女皆同发菩提心。遶佛三匝辞退还宫。


佛告憍陈如。阿难何在。陈如答言。在娑罗林外。去此大会十二由旬。为六万四千亿魔之所娆乱。是诸魔众悉自变身为如来像宣说一切诸法示现神通。阿难念言。如是神变将非佛所作邪。阿难入魔羂故。极受大苦。以是因缘不来至此。佛告文殊。阿难吾弟。给事我来二十余年。所可闻法具足受持。喻如泻水置之一器。是故我今顾问何在。欲令受持是涅盘经。今为诸魔所恼。汝持是大陀罗尼可往救护。文殊受已至阿难所。魔王闻呪。悉发菩提心舍於魔业。即放阿难归至佛所(涅盘经)。


述曰。阿难初为摩登伽女所摄。佛勅文殊。将呪往救。所以为宣说首楞严大定之发起。後於娑罗林外为魔所娆。佛勅文殊。将呪往救。所以为魔王发菩提心舍於魔业之缘起。未可以声闻小果为之筹量。至言侍佛左右。唯证三果。灭後结集方证四果。此皆阿难用方便道特留残结耳。内秘菩萨外现声闻。佛为授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当约此意以为之论。


佛告阿难。是娑罗林外有一梵志。名须跋陀罗。年百二十。虽得五通未舍憍慢。汝可往彼语云。如来出世如优昙华。於今中夜当般涅盘。若用所作可及时作。阿难受勅往作是语。须跋陀罗言。善哉。即与阿难还至佛所。闻佛说法得阿罗汉(涅盘经)既证果已白言。世尊。惟愿少住教诫莫般涅盘。世尊默然不许。须跋陀罗不忍见如来涅盘。即先入灭。佛告大众。自我得道度憍陈如。最後须跋陀罗。吾事究竟无复施为(涅盘後分)时阿难以阿泥楼豆语咨启四问。佛告阿难。如汝所问。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我涅盘後车匿比丘。渐当调伏舍本恶性。佛去世後以何为师者。尸波罗戒是汝大师。佛涅盘後依何住者。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於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如来灭後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者。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诸四众而说是经(涅盘後分)时阿难请问。如来般涅盘後云何殡葬。佛言。当如转轮圣王葬法。用白[叠*毛]缠身。涂以末香。金棺铁椁。持盛王身。灌以酥油。香薪烧之。火尽收取骨末。起塔表刹。见者悲喜。思王正治。我今圣王亦复如是。我此国土未来众生。水葬火葬塔冢之葬。其事为多。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冢墓因缘经○止观我遣三圣化彼振旦。辅行仁义先驱真道後启。清净法行经。光净菩萨彼称孔子。迦叶菩萨彼称老子。月光菩萨彼称颜回)。


佛说涅盘时。有万五千亿人。於是经中不生信心。是人於未来亦当得信。


述曰。此见妙句。未知据何文。此等极钝根人。即是末代出家。具正信学佛法者。我辈何幸得预此流。


如来临入涅盘。诸天大众皆来供养。唯螺髻梵王不来觐省。时诸大众恶其我慢。使百千呪僊往彼令取。乃见种种不净而为城堑。犯呪而死。复策无量金刚持呪而去。乃至七日无人取得。大众悲哀说偈。如来即以大遍知神力。随左心化出不坏金刚。於大众中显大神通。三千世界六反震动。即腾身至梵王所。指彼秽物变为大地。报梵王言。汝大愚痴如来欲入涅盘。汝何不去。即以金刚不坏之力。微以指之。梵王发心至如来所(秽迹金刚灵要门○题称秽迹者。如经云。金刚指梵王秽物变为大地。所谓以神通变其秽境。故得名之为秽迹金刚)。


世尊将入涅盘。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汝等比丘於我灭後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遗教经)。


佛告众曰。我虽在此阎浮提中。数数示现入於涅盘。实不毕竟涅盘。是故当知。是常住法不变易法(涅盘经)时世尊於七宝床右脇而卧。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後背东方。如来中夜寂然无声。於是时顷便般涅盘。娑罗树林四双八只。入涅盘已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於如来。惨然变白犹如白鹤大众哀声普震一切世界(涅盘後分)时一切人民即入城中。作七宝金棺。栴檀沈水香花幡盖。至如来前而申供养。大众悲哽。共扶如来入金棺中。遣四力士请棺入城力不能胜。乃至遣十六力士亦不能胜。时阿泥楼豆语力士言。纵使尽城内人共举佛棺。亦不可得。当须大众诸天助汝举棺。乃得入城。所言未既。帝释即持宝盖。垂在空中。乃至色界诸天。皆如帝释供养圣棺世尊大悲。即自举棺升空。高一多罗树。从西门入从东门出。从南门入从北门出。如是左右遶城经於七匝。徐徐空行至荼毘所。下七宝床。时四天王各持天上栴檀沈水各五百根。乃至第六诸天世间大众。各持栴檀沈水至荼毘所(涅盘後分)二月二十二日。如来涅盘已经七日。将欲出棺。大众哀泣。共扶如来至七宝床香水灌洗。妙兜罗绵。缠头至足。白[叠*毛]千张。次第缠身。共扶如来入宝棺中。以妙香木成大香楼。举棺楼上。大众各持香炬至香楼所。皆悉灭没(後分)阿那律升忉利天以告摩耶夫人。摩耶自天而下。棺自为开。世尊起合掌曰。远屈下来。复语阿难曰。汝当知为後世不孝众生故。从金棺出问讯於母(摩耶夫人经)。


时大迦叶与五百弟子在耆闍崛山。去拘尸城五十由旬(案赴佛涅盘经云。迦叶在伊茶梨山。去舍卫二万六千里。教授一千弟子。此盖部别不同。当以涅盘後分所出为正)迦叶於正受中心惊身颤。从定中出见地大动。即知如来已入涅盘。即将弟子往拘尸城至佛棺所。如来大悲。为迦叶故棺自然开。显出真金紫磨坚固色身。迦叶哀哽。即以香水灌洗。千[叠*毛]缠身。棺开即闭。迦叶说偈。如来复现双足千辐轮相出於棺外。迦叶礼赞金刚双足。还自入棺。从心胸中火涌棺外。渐渐荼毘。经於七日。香楼乃尽(後分○案处胎经迦叶执火以然香薪。此部别不同。当以後分所出为正)佛灭度已。始经七日。大迦叶告五百阿罗汉。令诣十方世界尽集六通阿罗汉。得八亿八千众。於双树间听受法言(处胎经)。

 

分舍利


序曰。智者有言。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究其为义。则有生法全碎之辨。我不灭度常在灵山。此岂非法身全身乎。今论涅盘之後八万四千。则唯示生碎二身尔。如来久远劫来数数出现。盖将开生身之迹。以显法身之本。即碎身之狭以见全身之遍。大权益物可胜思议者哉。


二月二十九日。如来荼毘已经七日。帝释开棺取佛右牙。天上起塔。有二捷疾罗刹。盗取佛牙一双。时城内大众收取舍利满八金壜。入拘尸城七日供养(後分○舍利此云骨身)。


三月六日。如来本生眷属迦毘罗国王(父王净饭二子。一孙。既俱出家。父王问佛云。国嗣永绝。则知既崩之後无复继者。今此迦毘罗王。盖是国人。立兄弟之子为其後。故今云本生眷属也)诸释种等。经三七日。知佛涅盘入拘尸城。请求舍利不果所请。阿闍世王诣佛忏悔。洗荡身疮极重罪灭。即还本宫。於涅盘夜梦见月落。召问诸臣。答言。是佛涅盘之相。王即将臣从至拘尸城。请求舍利不果所请。时毘离外道名王。阿勒迦罗王。毘耨不畏王。遮罗迦罗王。波肩罗王。各将臣从入拘尸城。请求一分舍利还国供养不果所请(後分○已上七国。并拘尸那为八国)时八国王共争舍利。有大臣优波吉谏八国王。时帝释化作人语。我等诸天亦应有分。阿耨达龙王言。我等亦应有分。若不见与力足相敌。时优波吉告言。诸君且止。此舍利宜共分之。何须见诤。即分舍利而为三分。一分诸天。一分龙王。一分八王(处胎经)八国共分舍利。闍王得八万四千数。又别得口髭还国。道逢难头禾龙王。从求舍利。闍王不与。龙言。我力能坏汝国土。闍王怖畏。即以佛髭与之。龙王於须弥山下起水精塔。闍王还国。以紫金函盛舍利。作千岁灯。於五洹河水中作塔藏之(阿育王经)。


八国举兵争求舍利。姓烟婆罗门高声唱言。当作八分。时拘尸城得第一分。乃至闍王得第八分。各还本国起塔。姓烟婆罗门得盛舍利瓶。还那罗聚落起塔。罗延婆罗门得炭。还国起塔。是时阎浮提始有十塔(十诵律)。

 

集三藏


序曰。荆溪论结集三藏。则有三处一千结集。正当最初(佛灭後四月十五日)七百结集为灭後百年。跋闍擅行十争(周厉王三十四年。见通塞志)五百结集为四百年後。因伽昵吒王请僧论道不同(未检所出)。然法苑珠林。李长者合论。并依处胎经以灭後七日为五百结集。今案本文。迦叶告五百。正是遣使集众。未为正结集则当以荆溪之论为正。


四月十五日。大迦叶如是思惟。应当结集三藏令法久住。即住须弥山顶挝铜犍稚(音虔地。声论翻为锺。五分律随有瓦木铜铁鸣者。皆名犍地。诸律多作犍槌)说偈曰。佛诸弟子。若念於佛。当报佛恩。莫入涅盘。诸弟子得神力者。皆来集会。迦叶选得千人。皆阿罗汉。唯除阿难。闍王日给千人饭食。中夏安居。三月初十五日说戒时。迦叶入定以天眼观。阿难一人烦恼未尽。手牵令出。阿难惭泣白言。佛法阿罗汉者不得供给左右使令。以是留残结不断耳。大迦叶复言。汝更有罪。汝劝佛度女人出家。使正法减五百年。阿难言。三世诸佛皆有四部。迦叶复言。佛欲涅盘背痛卧言须水。汝不供给。阿难言。是时五百乘车。截流而度水浊不取。迦叶复言。佛问汝。若有人四神足好修。可住寿一劫若减一劫汝应答云佛应住寿一劫若减一劫。佛三问不答。故令世尊早入涅盘。阿难言。魔蔽我心是故不答。迦叶复言。汝与佛[埶/衣]僧伽梨衣(褺徒颊及重衣。即是重叠之义)以足踏上。阿难言。我捉衣时。大风吹堕脚下。非不恭敬。迦叶复言。佛阴藏相。般涅盘後。以示女人。是何可耻。阿难言。我思女人见佛阴藏相。心羞耻女形欲得男身。修行种种佛之德根。非为破戒。迦叶令作六种突吉罗罪僧中悔过(突吉罗。此云恶作。又云应当学)迦叶复言。断汝漏尽然後来入。阿难思惟诸法求尽残漏。定力少故不即得道。後夜欲过疲极偃息。仰卧就枕霍然得悟。入金刚定破一切烦恼得六通。後夜到僧堂敲门。迦叶语云。汝从门钥孔中入来。阿难即以神力从孔中入。礼拜忏悔。迦叶乃云。汝莫嫌恨。还汝本座。阿难礼僧已升师子床(智度论)迦叶告言。佛所说法一言一字勿使有阙。时阿难最初出经。第一胎化藏。第二中阴藏。第三摩诃衍方等藏。第四戒律藏。第五十住菩萨藏。第六杂藏。第七金刚藏。第八佛藏。是为经法具足时。阿难发声。唱言。我闻如是一时佛住所居处。迦叶大众。皆悉堕泪。咄嗟老死如幻如化。昨日见佛今日已称我闻(处胎经)。


阿难身与佛相似。短佛三指。初登高座众起三疑。或疑世尊重出。或疑他方佛来。或疑阿难成佛。及唱我闻三疑俱遣(妙句)阿难集法藏自云。佛初转法轮。我是时不见。如是展转闻(句引智论)旧云。阿难得佛觉三昧。力自能闻(记云。佛加觉力。故名佛觉○舍利弗问经。阿难修不忘禅。得佛觉三昧。力自能闻)又未闻经愿佛重说。故佛口密为说。阿难亲承佛旨。如仰完器。传以化人。以泻异瓶。佛已涅盘。从金棺出金臂。重为现入胎之相。诸经皆闻(妙句)胎相尚闻。况後诸经(句记○此即追现入胎。乃至转法轮等相。使阿难给侍。二十年已前诸经。皆得以闻之也)阿难面於佛前自闻授记。即时忆念过去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法华学无学记品)。


如来在此铁围山外。十方诸佛并皆云集说法。亦名说经。後时文殊召诸菩萨及大阿罗汉。结集大乘法藏。各言某经我从佛闻。须菩提言。金刚般若我从佛闻。故知不局阿难。然阿难则遍闻诸经。余弟子则偏局当部(净名疏引智论)。


如来灭後。於毕鉢罗窟立三座部主结为三藏。阿难诵出经藏。迦叶诵出论藏。优波离诵出律藏。此即上座部。更有一千贤圣。命婆尸迦。於窟外结集名大众部。此二部通称为僧只律。是为根本(僧只律○此文分三藏。为三部主。是小乘所出)。


阿难从佛请愿。二十年中所说尽为我说(报恩经)。


摩得勒伽论说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十一部是声闻藏。又佛为菩萨声闻说出苦道。为菩萨藏声闻藏。智论云。大迦叶与阿难在香山。撰集三藏为声闻藏。文殊与阿难。集摩诃衍经为菩萨藏。涅盘云。十一部经二乘所持。方等部为菩萨所持。是以经论略唯二种(妙玄)。


众经论明教非一。若摩得勒伽有二藏。声闻藏菩萨藏。又诸经有三藏。十一部是声闻藏。方广部是菩萨藏。合十一部。是杂藏。又有四藏者。更开佛藏。菩萨处胎经为八藏。胎化藏。中阴藏。未为阿难说时。即是秘密教。为阿难说後。即是不定教。摩诃衍方等藏即顿教。戒律藏即二藏教。十住藏即方等教。杂藏即通教。金刚藏即别教。佛藏即圆教(胎化即是如来托胎所说诸经。中阴即是如来住胎所说一切诸法)。


世尊灭後百年。毘舍离城。跋闍子比丘。擅行十事听两指抄食。得聚落间。得寺内。後听可。得常法。得受金银。彼於布萨日。檀越有施金银。而共分之。如是简择一一检校。乃至十事非法。非毘尼非佛所教。七百阿罗汉。集论法毘尼。故名七百结集(四分律)。


赞曰。能仁寂默。成佛久远。仁贤劫波。乘时利见。一代施化。归宗开显。天人群生。咸开宿愿。所应度毕。示迹泥洹。不生不灭。常在灵山。未来修学。盈满世间。共期佛慧。爰独真丹。


佛祖统纪卷第四(终)

Tags: 责任编辑:莲海法雨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5/55/55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历代三宝纪 【十五卷】 下一篇佛祖历代通载【二十二卷】
回向偈